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两道数学题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两道数学题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0:07 来源:笔趣阁

河北永清县,郑卫国和杨教授、周参谋长,以及冀中行政公署副主任李耕涛一行专程赶到这里来视察。杨教授作为冀中军区的党政负责人是来检查战后救济和重建工作的。而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则是来督导战备,准备迎击日军的下一次来犯。其实都是一回事,对于冀中这种四战之地来说,只有战争和战备,没有和平。

此次反围剿战役持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三分区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是巨大的。日军入侵和撤退时将大路两边的村庄尽数摧毁,特别是房屋烧了个一干二净。寒冬腊月,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很多老百姓只能居住在临时搭成的窝棚里。三分区虽然竭力救援,但是情况依然很不乐观。

路过一块墓地时,杨教授发现有很多新坟,立即问道:“每天还在大量死人?”

三分区行政专员冯钧眼睛熬得红通通的,一脸疲惫地说:“是的,主任。据昨天各县统计,又死了一百多人!”

杨教授黑着脸没有说话。

李副主任忍不住责问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死的?冻死的,还是饿死的?这就是你们的救灾工作!”

三分区党委书记孟继光忙解释道:“饿死的绝对没有!完全冻死也不可能,人手一套棉衣都发下去了,平均三人还有一套棉被。死的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和刚出生的婴孩,还有一些病人。他们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段时间担惊受怕,很多人都没扛过去。”

杨教授想了一下,建议道:“老人、病人和孩子不能住在窝棚里,得想办法动员群众把他们接到家里去住一段时间,至少挺过这个冬天。特别是孩子,必须保住!”

冯专员嗫嚅数次,似乎有些为难,但终于是还点头答应了下来。

杨教授非常细心,忙问道:“怎么,有困难吗?”

冯专员解释说:“小孩还好说。老人和病人只怕没多少人愿意接到自己家里来。这大过年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嫌晦气不是?”

大伙儿一听都感到有些为难。毕竟那个年代的农村还是挺迷信的。就算是到了21世纪,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将与自己家庭无关的老人和病人领回来。

杨教授点点头表示理解,又问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孟继光书记说:“先发动党员干部吧,每名党员必须负责安排好至少一个困难家庭。各村干部也要分摊。小鬼子都扛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是扛不过的?”

杨教授满意地说:“嗯。思路是对的。群众工作也要做好,现在是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天下的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一定要团结互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给乡亲们讲清楚。”

郑卫国正在和周参谋长、三分区司令员段双虎等人谈地方部队的恢复情况。得知地方上的困难之后,立即吩咐道:“双虎,你们部队上也要出把力,不能袖手旁观!”

段双虎有些为难地说:“前段时间为了救灾和安置百姓转移,已经占用了我们部队很多时间了。眼下小鬼子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向我根据地发起攻击,我觉得还是应该把精力都集中在军事上。不过吃了败仗,死的人更多!”

郑卫国摆手道:“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人心向背的大事!你们现在也不是一般的**了,而是三分区父老的子弟兵。父老有难,子弟兵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段双虎想了一下,点头道:“是,总座,我明白了!”

郑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嗯,明白就好,安置工作一定要做好,有什么困难军区和行署都会帮助你们的。”

段双虎趁机又要了一批武器弹药,并且要求再派一批狙击教官。实践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冷枪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据战后统计,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有五百多名日军倒在了神枪手们的冷枪之下,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个战果。这是极为惊人的成绩。

郑卫国爽快地说:“弹药没有问题,这次主力部队换装调整,还会派一大批军官下来充实基层力量。双虎,你们的武器也会上一个大台阶!”

趁着新到了一批武器的机会,郑卫国决定对部队“动动手术”,其基本原则是增强火力,精简人员,以增强作战效能,减轻后勤压力。比如以前一个班是17人,正副班长各一人,机枪四人组携一挺轻机枪,掷弹兵二人组携一具掷弹筒,初等专业射手一人,普通步枪兵8人。

调整之后每个班12人,正副班长各一人,轻机枪二人组,携一挺轻机枪,初等专业射手携挂载式枪榴弹发射筒一具,普通步枪兵7人。具体战斗时,班长负责指挥机枪进行火力掩护,副班长则与剩下8人组成三个攻击小组,交替掩护攻击、防守或者撤退。

各班裁撤下来的掷弹筒则编成一个掷弹班,由排一级统一指挥。本来掷弹筒跟枪榴弹的功能有些重叠,但是这玩艺儿缴获多,战士们也是越用越熟,放着不用就太浪费了,所以仍编在主力部队里面。有些军官建议移交给地方部队,但是这玩艺比较难操作,方案最终被否决。

连一级的重机枪因为太过笨重,影响部队机动,全部收回到各营,战时视情况下放。同时,各步兵连统一装备上了六零迫击炮,每个连三门。

值得一提的挂载式榴弹发射器和六零迫击炮都是由平安县兵工厂自制的,这是第四十一集团军向自给自足迈出的重要一步。

营一级的重武器就比较丰富了。主力部队一共有六个选项,一是缴获的92式步兵炮。根据谁缴获谁拥有的原则,每个营可以装备一到两门;其次是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每个营两门到四门;第三是82迫击炮,各营可以拥有两到六门;第四是重机枪,这个是标配,每个营都有,一般为八到十二门;第五是德制1913年75mm山炮;第六就是新到马克沁37毫米砰砰炮,精锐部队才有。

步兵炮和小山炮可以压制对方的重火力,比如步兵炮、迫击炮阵地、机枪掩体;战防炮可以对付装甲目标或者坚固工事;迫击炮和砰砰炮都是火力支援武器;重机枪的使用范围较广,压制、支援、防空都用得着。

以上六种武器同时出现在主力部队的序列里。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各部队长可以进行选择,多选!理论上可以全部拥有,但考虑到后勤和机动性,一般没人这么做。

由于营级重火力的复杂性。各营均设有一名专业炮兵出身的副营长。专门负责管理和指挥这些火炮。

团一级的重武器包括150毫米重迫击炮、20毫米苏罗通高炮。以及重量在600公斤以下的山炮,比如日制41式山炮、94式山炮,还有德制1908年克虏伯75mm山炮等。

师一级的重武器为捷克斯柯达兵工厂的c96系列山炮。每个师一个山炮营或者一个山炮团。当然,现在拥有山炮团的部队还不多。

军一级的重武器为75毫米野炮和105毫米榴弹炮。个别部队,比如第53军因为在胜芳镇的战功,拥用一个重炮营,辖8门150毫米重榴弹炮。

装甲骑兵师作为特殊兵种也获得了一个炮兵团的建制,都是一些比较重的75毫米野炮和105毫米榴弹炮,采用机械化牵引。

再往上就是集团军直属的山炮旅和重炮旅,其中重炮旅拥有105毫米加农炮、150毫米重榴炮,以及135毫米的重加农炮。不过部分武器还在绥远没运回来。

主力部队得到加强的同时,各军分区地方部队也得到了极大扩充。不论是人员上,还是装备上,都有长足地发展。

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三分区,三个主力团清一色日式装备。其中每个班仅9人,却有两挺歪把子,一具枪榴弹。战斗时,正副班长和一名组长各指挥一个三人小组,火力比日军的13人制分队还要强大。

不过地方部队毕竟是地方部队,连以上就没法跟主力部队相比了。当然,他们的作战任务也要轻一些,每个主力团和各支队均以日军一个大队为假想作战对象。联队以上的日军轻易不去招惹。如果确有必要的话,才会把各主力团集中起来,并辅以军分区直属炮兵打歼灭战。

本来只打算小小地发一笔,没想到竟然中了头彩。段双虎惊喜地说:“总座,一个班两挺轻机枪?主力部队也没有啊!”

周参谋长笑道:“主力部队以后也会有的,只是现在79口径的机枪数量还不够,历次战斗中损耗也大。六五口径的轻机枪反而缴获了很多,现在大战在即,军区决定优先补充你们三分区!”

段双虎欢喜地把后槽牙都露了出来,连声道:“谢谢总座,谢谢参座,谢谢杨主任,谢谢李副主任……”

众人皆笑。

郑卫国说:“前次日军围剿三分区,我们准备不足吃了大亏。这一回,你们的装备和人员都得到了加强,可得打一场争气仗啊!”

段双虎忙道:“请军区和行署放心,我们保证完全任务。”又有些担心地说:“总座,我们的机枪多了,消耗的子弹也就多了,后勤方面还要请军区多支持!”

郑卫国点头说:“嗯,日军下一次进攻,多半还是从你们三分区开始。所以接下来军区库存的六五口径子弹都会向三分区转移,反正有地下长城,你们要保管好。”

说着话锋一转,又叮嘱道:“穿新衣不能走老路,你们的装备改善了,战术水平也要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的主力团以前每个班是一挺机枪。一场战斗消耗了180发子弹。现在每个班改为两挺了,那在同样的战斗中将消耗多少子弹?”

段双虎一愣,立即思索起来。倒是旁边的警卫员有些跃跃欲试。周参谋长微微一笑,说:“怎么,小兄弟,你知道?”

警卫员兴奋地点头说:“嗯,180发乘以2,是360发!”

周参谋长笑道:“数学在哪儿学的?”

警卫员忙道:“报告长官,是在三分区总部夜校!”

周参谋长表扬道:“数学学得不错,继续努力。不过这道题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不能用乘法的。段司令员想明白了吗?”

段双虎犹豫了一下,说:“现代作战比拼的是火力。如果仅仅考虑轻武器,那比拼就是子弹的消耗数量。所以我认为在理想的情况下,消耗的子弹应该还是180发。如果消耗了360发。那说明是指挥上出了问题。”

郑卫国赞同道:“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还是动了脑子的。不过你现在是独当一面的分区司令员。光想到这一层还不够。”

段双虎忙道:“请总座明示!”

郑卫国嗯了一声,解释说:“我刚才说过,你们的装备改善了。战术水平也要有相应的进步。多了一挺机枪,就要把这挺机枪用好,如果还是消耗180发子弹,那只能说明这挺机枪的作用没发挥出来。”

周参谋长进一步解释说:“每个班一挺机枪,那么这挺机枪通常只能后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为步枪兵提供掩护。如果有两挺机枪,那战术套路就丰富了,可以交替掩护前进,也可以一挺压制,一挺冲锋,还可以一挺诱敌,另一挺包抄……总之,方法是很多的,关键看你们怎么运用。”

郑卫国接着说道:“如果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好的作战方法,都要记录下来,在全军加以推广!”

段双虎开玩笑道:“我就说总座今天怎么这般大方,原来还存了这个心思!这是拿我们给主力部队作实验吧!”

郑卫国笑骂道:“你小子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能作为全军试点,这是你们三分区的光荣。要是你们真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战术,我会通报全军嘉奖。而且在以后的战术教材上也会注明是三分区某某部队率先发明并提出来的!”

段双虎大喜,忙又重新立正站好,敬礼道:“谢谢总座!”

郑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地说:“嗯,好好干!”

视察完,杨教授他们还要去参加三分区的党政群会议。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就先赶回了霸县。屁股还没坐稳,机要电讯员递上一份电报,报告说:“总座,参座,这是蠡县总部转发的军委会电令!”

郑卫国见他满脸笑容,一边接过电报,一边好奇地问道:“是什么好消息,欢喜成这样?”

机要通讯员笑道:“呵呵,总座,您又升官了,以后您就是冀察战区的总司令了!”

郑卫国打开一看,果然,军委会表示郑卫国担任第四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以及冀察战区的副总司令期间战功卓著,屡立殊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地升任郑卫国为冀察战区总司令。原总司令鹿钟麟奉调回渝,另有任用。

周参谋长也凑了过来,欢喜地说:“军委会总算办了一件好事儿!这封电报要是早来两个月,上一回的仗也不至于打得那么艰苦!”

郑卫国笑了笑,总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

周参谋长忙问道:“总座,哪里不妥当吗?”

郑卫国回答说:“关于重建第49军的电文,军委会应该已经收到了,可是你看看,这封电报里面压根儿就没有提起。”

周参谋长不以为意,说:“**办事总喜欢讲所谓的规矩,这封是您的升职电,一般是不会掺杂其它内容的。重建第49军的事情,我想军委会根本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而且就算他们不同意,大不了我们直接恢复第105师和第108师。这两个师的番号一直在军政部的序列里,总不能无故撤消吧?”

另一名参谋则说:“是啊,总座,也许马上就有电报批复第49军的事情。”

话音刚落,还真有一名机要电讯员匆匆赶了过来。众人都笑。周参谋长问道:“是集总转发的军委会来电吗?”

那名机要电讯员惊讶地说:“呃,参座,您猜得真准!”

周参谋长笑着摆手说:“这回的诸葛亮可不是我!”又问道:“重建第49军的事情,军委会是怎么批复的?”

机要电讯员一愣,说:“啊,这上面没说这个啊,讲的是交付一批武器的事情,让我们准备接收。您看看?”

周参谋长拿过来一看,确实,电文上只是说上次答应的120门82迫击炮已经准备好了,马上运到华北来,让第四十一集团军派人接应。另外,从法国弄来的布郎德120毫米迫击炮的样品和图纸也将一齐运抵,要第四十一集团军注意保密。

“总座,您看这?”周参谋长也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郑卫国接过电报,慢慢看完,笑道:“委员长这是对我不放心啊!嗯,这件事情是我疏忽了,找张纸来,我要跟委员长谈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