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学习型军队

奉系江山 第二百二十八章 学习型军队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9:25 来源:笔趣阁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广播刚刚起步的时代,资讯传播速度是非常慢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能知道欧洲在发生战争,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列强是怎么打得,战场的态势如此,出现了什么新的战术,新的武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即便是有所了解的人也是在报纸上看到一鳞半爪,张廷兰对于欧洲的情况却是十分关注,他不只靠着前世的记忆,现在也同样积极的搜寻资料,通过俄国的走私网,从军官和士兵之中拿到一手资料。

另外也借助弗雷德的关系网,了解西线的情况,定期向张廷兰汇报,他不敢说对欧洲战场了如指掌,也几乎差不多了,对这些学员讲解起来,才底气十足。

“同学们,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任何时代的最先进技术,都是在军事上率先得到体现,同样技术的一点进步,也会带来战场形势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最简单的骑兵马镫来说,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士兵就能在战马上更加轻松自在,在没有马镫的时候,骑兵只能之用短柄的兵器,诸如刀剑等,所以说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并不是史实。同样的道理,双脚马镫使用之后,骑兵就大量使用长枪和马槊作为武器,这种骑兵在唐朝十分盛行,也造就了大唐盛世的辉煌。”

对于技术的问题,是中国人一直忽略的问题,文人甚至把这些东西斥为奇技淫巧,在解释改朝换代的时候,更多的关注了民意,说什么天数循环,而往往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影响。就拿元朝来说,能够征服世界,靠的就是强大的骑射战术,相比刀枪,弓箭的攻击距离无疑更远了,也更具杀伤力。

这可以说是在火器时代到来之前,人类武器的最强组合,复合弓和战马,在加上适当的曼古歹战术,让蒙古人横行欧亚大陆。打造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进入了火器时代之后,火枪越来越精良,射程越来越远,传统的骑兵再也不是装备了火枪的军队的对手,就拿著名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着最精锐饿七千蒙古马队,向着英法联军发动了亡命的冲锋。

张廷兰对所有学员说道:“在这场战斗之中。蒙古骑兵前赴后继。没有人怯战,也没有人退缩,他们的作为绝对堪称肉弹冲锋的典范。不过结果是悲惨的,七千蒙古马队,据说只有不到十个人生还,其他的友军也大量的死亡。而英法的死伤才几十个人而已,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员都在认真的听着,以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讲解军事。这是大家从来没有听过的一个新鲜观点,全都耳目一新,但是又入情入理。

“英法的军队靠着排枪和大炮,将蒙古马队全部消灭,而几十年之后,他们的排枪战术又一次落伍了,因为技术再度进步,出现了机枪,军队的火力空前增强,原本排枪是为了保证火力的输出,但是到了现在,一排一排密集的枪手就变成了机枪最好的靶子,法**队在开战之初,就大量的被德国机枪杀伤,西线战场尸体堆成了山。

同样为了应付机枪和新式火炮的强大杀伤力,欧洲西线战场变成了壕堑战,简单的说就是用密集的战壕加上铁丝网,构成一道道的防御体系,士兵向老鼠一样,躲在战壕后面,互相倾泻子弹和炮弹。”

张廷兰提到了壕堑战,特意将一个沙盘摆在了所有学员的面前,向他们讲解壕堑战的情况。

“方才熙洽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工兵战术,但是他讲授的模式已经落后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军队攻击能力越来越强,如果还是单纯的一条线一样的防御,根本挡不住了,因此必须要施行纵深防御,合理配置火力,而对工事的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张廷兰说到这里,又向大家具体说了战壕如何构筑,战壕之间如何修筑交通壕,火力如何配置,等等问题,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些学员都参加过实际战斗,都这种纵深防御深以为然。

以往中国的军队往往只修筑一道工事,只要被打破了,就全线溃败,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对方炮弹袭来,可以躲到后面工事,等到结束之后,再快速到前面迎敌,己方的火力配置也要经过周密的计算,才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听着张廷兰讲述,熙洽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他一直以自己的士官生身份自豪,认为在军事战术的领域里头,奉天能超过自己的几乎没有人,但是张廷兰的讲述,显然已经比他更加高明。

其实熙洽并不知道,日本人在教给中国学生上面,往往是留了一手,不会把最先进的东西交给他们。不只军事留学生,就连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所以说日本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生之中,质量最差的,而且良莠不齐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这帮回国之后,学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根本不懂建设,因此他们成了职业的革命家,随着孙大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起义。

“诸位同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咱们不妨都后面的训练场,演示一下如何构筑工事。”

这些学生的热情也全都被调动了起来,呼呼啦啦的和张廷兰一同到了训练场,这时候不只是工兵科的,其他科的学员也都凑了过来,大家都想看看热闹。

张廷兰当场指挥着学员挖战壕,一条战壕要将近一人深,在低头的时候,能遮住脑瓜顶,宽度基本上保持并排能走两个人即可。

这些学员使用的都是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新式工兵铲,十分锋利,而且短小灵便,挖掘起来,速度非常快。

学员很快挖掘出一条二十几米长的战壕,按照张廷兰的指导,他们将土都放在了一边,构成了一道掩体,这样士兵在里面射击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所有的学员都争相感受这道战壕的作用,他们甚至搬来了一些武器,进行了模拟演练。

上一次张廷兰在对付毅军骑兵的时候,构筑过一道雪埂,来阻挡毅军的骑兵,后来发现这种方式不只能对付骑兵,对付步兵也是很有效的。

在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构筑一条壕沟,就能迟滞对方的速度,而这个时候,负责防守的士兵就能使用手榴弹攻击,杀伤效果十分惊人。

虽然训练场暂时还没有铁丝网,但是学员们也抱来了几根木桩,按在了阵地的前沿,模拟欧洲西线战场的壕堑战。

一部分学员负责攻击,一部分负责防守,很快大家就明白了欧洲战场的成为血肉磨盘的奥妙了,士兵要通过铁丝网,闯过一道道的壕沟,最后还要面临机枪的扫射,血肉之躯想要越过几百米充满了杀机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

即便是攻陷了第一道战线,后面还有更多的战壕在等着他们,几乎无休无止,早晚会有耗尽攻击力量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时间感慨战场的残酷,他们都在想着如何突破对方的工事,或者是利用更加严密的攻工事消灭对手。

“中国人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的战场上,这种观点依旧很有价值,不管敌人的火力多么强大,只要利用好脚下的大地,发挥山川地形的优势,把工事修筑好,就能极大的降低伤亡,要想把工事修筑好,就要发挥人和的作用,所有工兵战士都要有创造性,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手中的优势。从目前的欧洲战场来看,骑兵已经成为了辅助性兵种,我们工兵的价值却越来越高,是当之无愧的战场主角之一!”

张廷兰一面讲解,一面还不忘给工兵科的学员打气,让大家充满信心。

“助教,您说技术的进步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那您认为又该如何从技术角度上突破壕堑战呢?”有学员提出了问题,其他人也都在注意听着。

“实际上欧洲战场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他们出现了杀伤力惊人的毒气弹,每次使用都能造成几千人,上万人的死伤。他们将刚刚出现的飞机运用到了战场上,从现在开始,战争不再是一个平面的了,而是立体的空间。就比如我们修筑工事,就应该考虑防空的需要,如果对方用飞机,在我们的脑袋上面投弹,我们该如何应付。

另外西方列强还搞出了装甲车,用铁甲包裹车辆,预防弹片的杀伤,这些新出现的东西,还不算成熟,不过可以想见,壕堑战早晚也会被新的战争模式替代,原因很简单,就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助教,既然技术这么先进,而列强又在技术上遥遥领先,我们是不是永远只能挨打了,根本别想胜过列强了?”

张廷兰也知道学员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他信心十足的说道:“任何战术和武器都有弱点,也都有应对的方法,使用武器和技术的都是人,大家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找到敌人的弱点,做一支学习型的军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