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八百二十三章 远东建省

奉系江山 第八百二十三章 远东建省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9:25 来源:笔趣阁

“拙言,截止6月1号,高原地区已经释放了超过80万农奴,其中有30万人已经初步分得了牧场和田地,预计年内就能将所有的牧场划分完毕。”

王永江笑着说道:“这个阎锡山办事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干净利落,只不过搞得这手调虎离山可不怎么光彩,有些人把状告到了我这里,要求彻查阎锡山呢。”

“做梦!”张廷兰毫不客气的说道:“还想着当奴隶主,过人上人的日子,绝对不成。现在光是没收财产已经是便宜他们了,要是再敢折腾,就把脑袋也留下来。”

王永江一看张廷兰杀气腾腾的,就笑道:“拙言,你不会是想把这些人都杀掉吧,这么做倒是一了百了。只是高原除了农奴之外,还有不少自由民,这些人对宗教领袖还有相当的虔诚,要是杀了,只怕会出现叛乱。”

“嗯,没错,正规军并不可怕,就算拉出来十万八万的部队,也架不住一顿炮轰。只是一旦凭借着地形,像一群蚊子一样,和你打游击,就麻烦了。在高原地区,驻扎大军的消耗太大,承受不起啊。”

“既然这样,拙言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妙策呢?”

“无非就是让他们当个富贵闲人吧,只要愿意交出一切权力,定期给他们点钱,然后各级政府当中,留一些职务给他们,也不要什么实权,只是看着过得去就行。”

王永江点点头:“没错,其实我们在蒙古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下来,蒙古的经济持续发展,牧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原本的那些贵胄已经不再做白日梦了,老老实实的融入主流社会。只不过高原和蒙古还不相同。这么办恐怕会有遗祸。”

“哪里有问题?”

“很简单,蒙古虽然和高原再很多地方相似,但是蒙古和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从满清开始,满蒙就不断的通婚。在蒙古社会当中,世俗力量更强大,宗教影响更低,只要和内地加强交流融合,很快就能奏效。但是在宗教势力根深蒂固的高原,只怕一轮改造之后。还会有反扑啊。”

王永江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张廷兰,的确如此,宗教的确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力量。汉人在几千年来,都是弱无神论的国家。从子不语怪力乱神开始,宗教注定了无法主宰中国社会。一旦出现了这种苗头,中国的皇帝也从来不客气。多少次灭佛行动。愣是将一个外来的宗教彻底逼得本土化。

如果说几千年来,中国人信奉什么,恐怕最主要的就是实用主义了,神佛都靠边站。正因为如此,中国对于宗教传统非常强大的社会,是不太理解的。人在蒙昧愚顽的时候,会盲目的笃信宗教,但是一旦有了钱,稍微富裕。能够静下心来,也会去回归宗教。

正因为如此,初步分田分地之后,高原会暂时安定下来,但是旧的传统不消灭,早晚还会有卷土重来的时候。

张廷兰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圈,眉头紧锁,脑子中不断的想着各种策略。在蒙古能够成功,主要是蒙古资源丰富,只要把经济发展起来,文教水平提上来,尤其是大力推行汉化,就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策略对于高原来说,就变得十分麻烦,四五千米的高原,在二三十年之内,都别想把铁路修通,没有基础设施,就遑论经济发展……

王永江也同样如此,他也知道改变高原的难度,忍不住唉声叹气。正在走着,张廷兰突然把目光落在了百宝阁上面的一个弥勒佛上面。

黄玉雕琢的弥勒佛,只有半尺多高,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小佛像栩栩如生,看一眼就能让人的心胸开阔不少。

张廷兰也是突然灵机一动,忍不住笑道:“岷源先生,你说这尊佛像如何?”

王永江笑道:“我记得这是查抄庆王府的时候,搜出来的宝贝,这些满清贵胄也的确搜刮了不少好东西。”

“是啊,这尊佛像要是摆在了庙里,只怕要万众瞩目,顶礼膜拜,不知道有多少善男信女要争着抢着烧香。可是放在了这个百宝阁上面,就是一件寻常的摆件而已,最多也就是欣赏一个雕工,赞叹一下巧妙而已。”

王永江堪称当世的智者,一听张廷兰的话,他顿时就露出了一丝恍然,顿时笑道:“拙言,你是想把那些神佛也都请下来么?”

“没错,这漫天的神佛,只要离开了庙,就没有了那缕仙气,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神奇。”

……

“长官,有二十几个议员联署,要到大总统那里告您呢?”

阎锡山头也不抬,继续的看着公文,只是随口冷笑道:“他们想告阎某人什么?”

“当然是破坏宗教自由了,有些人认为应该尊重传统,有的主张应该徐徐图之,另外还有人说您杀戮过重!”

“过重?”阎锡山冷笑了一声:“我这已经是手下留情了,要是杀的人少了,只怕上头那关都过不去。”

自从进军高原以来,已经陆续有两百多位曾经的贵族被干掉,上千的僧侣被囚禁,另外还有3万多名武装分子被俘虏,全都送到了西北去当劳工。而随着土改的深入,要被清理的人越来越多。

杀戮越多,肩头的压力就越大。只不过阎锡山很清楚,既然张廷兰的态度如此明确,他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根本别想刀切豆腐两面光。要是留下了太多的后患,日后追究起来,那才是真正的麻烦呢。

“不用管那些人,他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不找麻烦,上哪体现他们的价值啊。”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又有人跑了进来,急冲冲的说道:“阎长官,大总统的急电。”

阎锡山急忙接过来一看,顿时眼前一亮,才看了几眼,就笑着说道:“大总统果然英明,有了这个命令,我就有主意了。”

原来张廷兰给阎锡山下达了一份强制移民的命令,那些贵族的财产已经全都给分了,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

如果老实听话,可以拿回一半的财富,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迁居内地,而且每个城市不准超过100户。另外那些自由民也可以选择移民,政府提供工作岗位,两代人均可享受教育优惠。

这招釜底抽薪,不可谓不狠辣,既然发展高原有些难度,那索性就把人迁出来。总之掌控了远东和中亚之后,中国的回旋空间也越来越大,从高原上迁下来一百万人,也不过是想撒胡椒面一样,顷刻之间就会消失一空。

只要分散到了各个城市,过了一两代人,他们就会彻底同化。内地的生活总归比高原好,愿意走回头路的很少。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人当中,多数都是曾经的农奴,他们分配了大量的土地,牲畜,财产之后,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没有了上层挑唆,又能吃饱肚子,过好日子,只要脑筋正常,就不会想着闹事。

阎锡山对于这招迁居内地的决策,也是拍手叫好,立刻就按照张廷兰的意思去落实了。不管那些贵族和僧侣愿不愿意,迁走和毁灭,只能选一条。这些人也终于乖觉起来,只能老实的搬走。

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阎锡山也注意了方法,他先从底层下手,把那些小庙,小贵族先迁走,这些人都走了之后。庞大的权力金字塔的根基就被打破了,顶尖的贵胄想不走也不成了,就这样高原上盘踞了千百年的势力被打破了。

当然这么做也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高原的人口减少了,对于边防非常不利。不过张廷兰也不在乎这些,现在可没有原子弹,任何与中国陆地相连的地方都要小心着,要是敢打中国的如意算盘,就等着输的更惨吧。

就在高原的问题日渐平静之后,张廷兰又抓紧落实了另一项工作,那就是将远东帝国彻底废掉,并入中国的版图。

当初远东帝国就是一张画皮而已,尤其是当俄国人揭露出女王是假的之后,这场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既然玩不下去,正好索性就尽快纳入中国版图。

而且此时的诸般准备已经差不多了,经过李景林的平乱行动,远东的白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五十万以下,而且还都是老弱妇孺。而汉人的数量则是提升到了三百万,如此巨大的人力优势,已经能保证不出任何的意外了。

整个远东地区被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三个省,贝加尔湖以东,一直到漠河一线,称为北海省,以赤塔为省会。漠河向东,一直到黑龙江入河口以西,称为兴安省,省会设在了海兰泡。至于剩余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则是被划为东江省,省会设在了海参崴。

兴建三省,中国的领土又增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顿时举国欢腾,报纸更是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些省份的富庶,鼓励移民开发。

随后中国就掀起了有一场移民北疆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地方到处都是森林,土地肥沃,地下还有大量的矿藏。尤其是黄金,更是让人痴迷的好东西,去远东淘金,成了最时髦的话题。

只要敢于冒险,一夜暴富,绝对不是神话,这股诱惑不亚于毒品,越来越多的人往北跑,而这股热潮带动的移民潮也彻底巩固了对远东的控制。(未完待续。。)

ps: 网才弄好,对不住了。另外到了大萧条了,大家有什么想弄回来的技术,可以都写在书评区啊,小的拜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