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化学之父

奉系江山 第二百五十五章 化学之父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大帅出任了巡阅使,以后不论做什么,都名正言顺了,的确是一件好事啊!”王永江笑着说道:“段总理还挺开通,居然能够同意了,我还以为他会继续扣着不给呢?”

“水到渠成的事情的,段祺瑞也不是傻瓜,三省的财政和军事都统一了,已经抱成了一团,根本分不开了,顺水人情而已。”

杨宇霆说到了这里,还看了看张廷兰,笑道:“都是拙言有主意啊,老段不答应也要答应啊。”

“大帅众望所归,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可不敢居功啊。”

少帅大婚,老帅升官,奉军上下喜事不断,都振奋不已。特别是秋风渐起,也快到了收获的时候,今年是推广农场,大力移民屯田的第一年,究竟能取得多少的成果,谁心里头都没有准谱。

正好赶上休息,王永江,杨宇霆等人都听说张廷兰的庄园水稻收获在即,因此纷纷前来,想要看看收获情况如何,值不值得在东三省推广。

几个人来到了田间地头,王永江看了看整齐的稻田,微风吹过,稻浪翻滚,似乎能闻到一股米香一般,让人迷醉不已。

王永江看着十分高兴,点头说道:“拙言,我还是头一次知道东三省也能种水稻啊,看样子收获比起高粱能多不少啊!”王永江蹲在了地头,伸手掂量一下沉甸甸的稻穗,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杨宇霆也揪下了一根,放在嘴里面咬了一下,连连点头:“很实成,今年要是个丰收年啊,拙言,你估计亩产能到多少啊?”

“不会太少。至少能超过五百斤,甚至达到六百斤!”

王永江一听这个数字,顿时把眉毛都立了起来,呼吸都急促了,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拙言,你不是开玩笑吧,这可比高粱增加了四倍以上啊,水稻的产量能这么惊人么?”

“当然不能了!”张廷兰笑着说道:“这些稻子都用了化肥的,算是试验田,产量比别的高了很多。只有这一百亩而已,其他的水稻能超过三百斤就不错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种水稻之初,张廷兰就购进了一些化肥。主要就是向用来做一个参照,把实实在在的例子放在大家的面前。让奉天上下都见识一下现代化农业的威力。

别看后世不少人对化肥农药百般诟病。那是因为吃饱了肚子,如果饿着肚子,你看他们还有什么说辞么?

果然王永江已经彻底被震撼了,使用化肥能够增加一倍的产量,这简直是太惊人了,要是所有的土地都用上了。岂不意味着养活的人口就增加一倍么!

“拙言,这化肥价钱怎么样,能不能大量的进口?在奉天推广有困难么?”

张廷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铁龛先生。每亩地多出来的收获,有三分之一都要用来买化肥,而且化肥不同别的玩意,每亩地要放几十斤,上百斤,甚至更多。咱们大量采购,列强肯定会加价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承受不起,倒不如多开辟一点荒地来的实在。”

王永江一听这话,也不住的摇头叹息,使用化肥的成本的确太高了,老百姓肯定受不了。但是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由不得王永江不动心:“依我看大量使用化肥,是以后的必然趋势,光靠着地力,还有粪肥的确不行啊!”

“没错,铁龛先生,一个人一年的粪尿收集起来,腐熟成为粪肥,产生的效果其实就和两斤化肥差不多,二者根本没法比拟。要想让粮食增长,就不得不使用化肥,列强都是靠着这玩意,实现温饱的,甚至还能大量出口粮食!”

“嗯,土地数量终究是有限的,进口化肥成本又太高,看来只有自己生产才行,这生产化肥有什么难度么,咱们短时间能不能做到?”

“要想制造化肥,首先就要有原料,要有配套的化工厂,能生产硫酸硝酸等等,另外最主要的是要有合成氨工艺,这是化肥的最主要原料,技术最成熟的就是德国!”

“拙言,能不能考虑引进一下技术,化肥增产效果太明显了,咱们付出多少代价都没问题啊!”

“铁龛先生,找机会引进是一定的,不过化肥的需要量太大,光靠引进设备肯定不行,还要自己生产才行,其实设备并不复杂,最要的就是要有高温高压的发生装置,说到底是个材料的问题。另外这种材料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不知道二位想到没有?”

高温高压?杨宇霆似乎想到了什么:“拙言,你的意思是不是能用来做大炮啊,这也要承受高温高压啊!”

“没错,就是大炮,列强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民生也比咱们好很多,原因就是这样,工业技术就是一体两面,既能带来强大的武力,又能推动其他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得好一点,再正常不过了!”

杨宇霆和王永江都是聪明人,全都若有所思的听着,此时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都在思考,天朝上国为什么落后了,为什么任人欺凌。

有人认为是武备落后,所以建工厂,发展海军,结果甲午一战之后,中国人又开始迷信西方的制度,认为只有学习他们的制度,才能让中国富强,进而就产生了一大批人拜倒在了洋人的脚下。

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把什么都抛弃,什么都不要了。其实在张廷兰看来,中国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比起西方要精深复杂无数倍,这不是说中国人就比西方人优越多少,而是我们拥有丰富的传承,几乎没有断绝过。

光是史学资料,中国就数不胜数,而且全都是信史。而西方人甚至把圣经和古希腊神话这种书籍当成了历史去考证。所谓的人文精神,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中国也是一样不缺。

当然还有人认为中国漫长的历史,在文化之中积累了太多的糟粕,拖累了国家。因此落后西方了,但是如果仔细衡量,西方文化的糟粕就少么,就拿他们的教会来说,不一样是藏污纳垢么!

说到底中国人的落后就是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其他的文化和制度上的东西都是附带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就是衣服帽子之类的装饰品,根本不是问题的核心。

那些反思文化的人等于是哭错了坟。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正所谓穷生奸计,富涨良心。是西方人先富起来,才变得优雅了,变得有文化了。也引来了无数的崇拜。

那又有人会问为什么满清后期也办了不少的工厂,结果并没有带来国家的强大。相反还被日本打败了。这不是证明光办工厂不行么!

这的确证明了光有工厂不行,但是这也不意味着要学西方的文化,相反这意味着满清没有把工业化的核心吃透!

工业化不是一个死物,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技术需要不断的进步,不同的工厂和行业要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布局,这样才能发挥出工业化的威力,而满清建立的那些工厂,过于分散。根本没有形成格局。

而且满清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已有的产业没有形成自我更新发展的能力,只是徒有其表而已,被日本人击败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放到了后世,中国工业布局全面完成,产能也累创新高之后,成为了世界工厂,日本还是中国的对手么!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文化才有了影响力,什么是根本的,显而易见。

“拙言,听你这么一说,是不是把下一步的投资重点给弄出来了啊!”杨宇霆笑着说道。

张廷兰也点点头:“欧洲还在打仗,想要从德国弄到合成氨工业并不容易,而且材料解决不了,还不能大面积推广。不过我觉得倒是能在别的方面下手,就比如化学工业,化学工业不只生产化肥需要,咱们生产军火也同样离不开,偏偏这一点在奉天几乎就是空白!”

“拙言,你从来不是无的放矢啊,既然说了这话,你就是有了目标吧?”

“铁龛先生法眼如炬啊!”张廷兰笑着说道:“我听说范旭东先生在塘沽建立了久大精盐公司,这位范先生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毕业,学识不错,成立的久大精盐公司是全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要能把他拉过来,在奉天投资,咱们的化学工业也就有了眉目了!”

张廷兰之所看看重范旭东,是因为这个人不只有专业知识,还懂得经营,有企业家的天赋,这就非常了不起。就像张廷兰的手下,陈启铭的化学知识丝毫不在范旭东之下,但是专精的方面不同,陈启铭更像是一个专业的研究人员,而不是管理型的人才,更谈不上企业家了。

因此张廷兰对于范旭东格外的看重,希望把这位中国化学工业之父拉到奉天,正好他此时处于事业的开始阶段,面临的困难众多,张廷兰几乎能够提供一切的帮助,机器设备,人才资金,市场政策,只要是需要的,都能够争取过来。

这样对于范旭东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事情,能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王永江笑着说道:“拙言,既然你看中了这位范旭东先生,那就错不了,只要他能愿意子东北投资,政府可以提供二百万贷款,所需土地免费提供,税收三年之内优惠,另外还可以在奉天的大学里面,给他开辟相应的专业,培养需要的人才。”

“铁龛先生大手笔啊,有这样的条件,我看谁都无法拒绝,那位范旭东先生多半会动心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