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五百五十八章 楚明远的致富经

奉系江山 第五百五十八章 楚明远的致富经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看着各地汇总过来的数据,作为奉军的大总管钱袋子,王永江简直是高兴坏了啊,有了农场的增收,奉天粮食总体增加了一成左右,由于政府直接控制了农场,手中可控的粮食增加的就更多了。

这不只是财政快速增加的问题,而且还意味着农场模式的成功,手中的粮食越来越多,能招收的移民数量越来越多,这往后整个东三省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口增加,农业发展,而后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奉军的势力会成倍增加!

“拙言,真没有想到,农场在第一年,产量就能大大的超过传统的租佃模式,如果等到土地条件更好一点,只会超过的更多。”

种地的人都知道,在新土地开辟出来的头几年之中,土壤不够疏松,养分也不足,产量不会太高,按照张廷兰的估计,能和地主的熟田相比,就很不错了,但是实际结果却是大大的超过,的确是意外之喜。

“铁龛先生,咱们年初的时候,就去了辽阳赈灾,那里也是最早建立农场的地区,咱们是不是应该再去一次,看看实际的情况,找到这个奇迹的原因啊!”

“的确是应该去,把经验都总结起来,明年在东三省都全面铺开,吉黑两省人口稀少,土地辽阔,办起农场更加容易,拙言,这件事情你还要多费心啊!”

“义不容辞!”

简单的交代了一下手里头的事务,王永江和张廷兰就一路南下了,和王永江这样一个小老头儿一同行动,没有什么趣味,张廷兰索性把周芯瑶约了出来,美其名曰请她看看秋景。散散心。

至于是让人家散心,还是他自己赏心悦目,那就是两说了。

“拙言,范旭东先生和宋叔叔通了电报,他没说马上把工厂搬到东北,而是要先考察一番。”

“这很正常,谁都要先考察一下环境么,不过我对奉天的投资环境十分有信心,我们能提供别人都提供不了的帮助,他一定愿意留下来!”

“我爹也要过来!”周芯瑶小声的说了一句:“他说也要和范先生一同看看投资环境。说不定也要在奉天投资。”

“投资就投资吧,你们家可是天津最大的资本家,只要愿意投资实业,我一定给予优惠条件啊,光是周大医生的面子。就万金不换!”

“张拙言,你是大笨蛋!”周芯瑶突然气呼呼的说道:“你怎么这么糊涂啊。我爹来了。人家就不能留在奉天了!”

“不能留就不能留,有什么关系啊?”

“你?”周芯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个人就差挑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了,这家伙怎么还说这话啊。

“拙言,你是不是一点不在乎我!”周芯瑶情急之下,不由得脱口而出。小脸上面流出了惶急气恼之色。粉拳紧攥,小脸通红。

张廷兰一看佳人生气了,急忙笑着说道:“周姑娘,你想到哪里去了啊。我爹是吉林督军,我总不能总在奉天待着吧,眼前的事情处理一下,我就去吉林了,这是我给你的聘书,有兴趣的话,你就是吉林督军府的工作人员了啊!”

周芯瑶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又上当了,想到刚才的话,顿时羞涩不已,脸蛋骚的粉红,不过她还是把张廷兰递过来的聘书看了一下,原来张廷兰以督军府的名义,聘请她做健康顾问。

“我医术浅薄,可不敢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周医生,你怎么能妄自菲薄呢,再说了治病也不光是吃药开刀,治身体上的疾病吧,这心病也要治啊,比如孤独啊,比如寂寞啊,比如无聊啊……”

张廷兰还要继续说下去,周芯瑶已经把脚抬了起来,猛地照着照着张廷兰的脚就踩了下去。

啊……

正在隔壁车厢看书的王永江突然一脸的笑意:年轻就是好啊。

火车到了辽阳之后,他们一行直奔安置灾民的农场而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灾民,此时一扫颓唐之色,各个喜气洋洋,欢庆丰收。

张廷兰他们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楚明远所在的农场,这个年轻人当初决定留在这里,帮着灾民做点事情,张廷兰原本以为只是一时的热情而已,没想到他竟然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且还有了成果。

他所在的农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归还了所有的贷款,成为了所有农场之中,第一个解除债务负担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让张廷兰也十分好奇,想要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一行人刚刚到了农场的外围,就见到所有农民都在忙忙碌碌,他们正在修建房子,一个年轻人正在指挥他们,离着老远,张廷兰一眼认出了正是楚明远,这些农民也都注意到了他们。

楚明远也急忙跑了过来,满脸的惊喜,急忙说道:“张先生,你们怎么过来了啊?”

“当然是看看你有没有偷懒啊,年初咱们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现在我们就来验收成绩了!”

“您随便看,有什么做的不好的,还请您给指点一下!”

王永江在一旁也上下打量一下楚明远,大半年的时间,原本有些白嫩的书生,已经彻底变了模样,脸和胳膊都晒得黝黑,身上的肌肉也鼓胀起来,皮肤粗糙,衣服上面都是泥水,一看就是实实在在干事来的。

光是看到这些,王永江就知道这个年轻人绝对是付出了大量的血汗,真正在虚心办事,他也十分满意:“明远,听说你们一年时间就还上了贷款,干得很好啊,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可不要藏私啊!”

王永江虽然只是奉天的省长。但是他乃是张作霖手下文官派系的第一人,东三省的民政和财政都掌握在手中,能得到他的赞许,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楚明远脸上也有些惶恐,说道:“省长谬赞了,无非就是卖力气呗,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句话就值金子啊,铁龛先生过来,就是像了解一下你们是怎么干的,有什么经验介绍一下。以后造福整个东三省啊。”

“没问题!”楚明远笑着说道:“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们也没有找什么专门的会议室,而是选择了晒粮食的场院,就坐在了石块和树桩上面,周围也围拢了不少的老百姓,王永江和张廷兰都是不拘小节的人。最难得的是周芯瑶也是如此,和他们一同坐在了树墩上面。没有丝毫的在意。

“乡亲们。年初救灾的时候,我们就来过这里,现在又过来,可不是给你们下达什么命令,而是想听听你们的致富经啊。整个奉天,所有的农庄。你们是第一个还上了贷款,成绩斐然,大家都是好样的啊!”

王永江笑着说道,在场的老百姓多数人还不知道他们抢了这么一个第一。现在一听,全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发自内心深处,他们都喜悦非常。当然大家也都清楚,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首推的功臣就是楚明远,大家对他也越发的尊敬。

“省长,张先生,能有这些成绩,全都是大家伙拼命的苦干,我能办的事情真不多!”楚明远先客气了两句,然后就接着说道:“我们其实也算过了,要想光靠着种地,还贷款的确需要五年时间,而且还要年年丰收,因此要想快点摆脱包袱,就必须搞些别的产业,我们首选的就是农具。”

数万的灾民,还有大量的佃农都得到了土地,虽然政府承诺要分配给他们农具,但是缺口还是相当大,楚明远他们早早的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农具上面。正好他们组内还有两个铁匠,又能从其他农场借一些人手,铁匠并不缺,最缺少的就是铁!

现在可不比后世,很多老百姓的农具还是木质的,只有在边上包上了一层铁皮,原因很简单,就是铁严重不足。

楚明远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他组织了一批年轻人,直接到周边的县城去收购废铁,铁锅,炉子,菜刀,只要是有铁的就行,这种工作,说白了就是收破烂的,要忍受人家的白眼,还要面对种种麻烦。

他们刚刚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他们当成了叫花子,而且那时候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一走出去,就要一整天,饿的时候,只能啃一个随身带的窝窝头,冰凉梆硬,连口热水都找不到。

好不容易收到了废铁,他们也没有任何工具,完全靠着肩膀背回去,沉重的废铁,压在肩头,一走就是几十里路,不少人的手脚都染上了冻疮。

说起这段最艰苦的开始,楚明远和周围的老百姓都有些心酸,眼角不免发红了。

“张先生,好几次我们在大户人家门口路过,他们都放狗咬我们,简直就把我们当成了乞丐一般,那时候真想放弃了,反正老老实实等五年,一切也就好了,不过好在还是咬牙撑过去了。我们运回来第一批一百多斤废铁,打造了第一批的锄头铁锹,还没等我们出去售卖,不少临近的农场就主动过来购买了,一把上好的铁锹能赚一个大洋,我们兜里终于有了第一笔收入!”

“然后大家伙干劲就更足了,收废铁的人越来越多,走的也越来越远,又从其他的农场雇来了三个铁匠师傅,等到我们第三批农具卖出去的时候,我们就有几百个大洋了,不用再去收废铁,能够直接买一点好铁了,农具作坊也有了名头,等到了春耕开始的时候,我们足足赚了两千多个大洋。”

听着楚明远的叙述,张廷兰他们也都十分高兴,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很准确,从农具入手是非常好的选择,农场建立之后,农民的劳动热情空前提高,偏偏手中没有合适的工具,肯定会愿意购买的,而且由于钢铁缺乏,农具的利润也很丰厚。

楚明远继续讲道:“等到春耕结束之后,我们就决定一面继续经营农具作坊,一面利用那些利润,购买一些马车,负责收购各种农产品,山货,家禽,鸡蛋,香油,山珍,皮毛等等。其实其他农场也都在想尽办法,尽快偿还贷款,大家都在想主意,生产了不少的东西,结果缺少的就是销路,我们就帮着他们解决了,把这些东西拉到城市贩卖,其实对大家都是好事,一个夏天下来,我们盈利超过了一万大洋,贷款还上了,房子也开始修建了,其实只要找到市场,再多付出点汗水,没什么办不到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