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新机遇

奉系江山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新机遇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自从民国以来,各地军阀为了筹集军费,纷纷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货币贬值。正因为本国货币波动巨大,外国银行空手套白狼,用一堆纸把中国的特产全都换走了。

随着奉军的崛起,奉票也越来越稳定,很多商人都接受了奉票。特别是出兵远东之后,随着奉军的节节胜利,奉票就越来越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商人投资奉票,造成奉票的快速升值。

王永江笑着说道:“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了奉票,我们光是靠印制纸币,就能弥补财政的缺口,金融红利至少能达到五千万元以上,长期来看,收益只会更加惊人。”

王永江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然后说道:“拙言,如果能借机把奉票推向全国,光是这一项的收益,就足以弥补战争经费的消耗。”

张廷兰一听这话,脑子也快速的旋转起来,其实按照王永江的办法,就是让全国老百姓一同为战争买单。这在后世也不是没有,某大国就是靠着绿票,让全球承担战争经费。

奉军和超级大国相比,差的太远,也只能让国内买单。这场大战,奉军的确消耗了不少财富,如果靠着这个办法,能够弥补财政缺口,也是很不错的事情。

张廷兰低头想了又想,最后摆了摆手:“岷源先生,纸币的信用就是在用政府的实力做担保,列强敢在中国开银行,发行银行券,是因为他们的海上力量能够达到中国。奉票想要推向全国,我们也必须有向全国投送兵力的能力,不然别人随便搞点小动作,奉票就会出现波动。我们就变成了列强的摇钱树。”

张廷兰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向全国推行奉票,同时动了列强和各地军阀的奶酪,肯定会遭到反扑,没有足够的实力,这种得罪天下人的事情,绝对不能干,别管有多大的吸引力。

“拙言,其实我也考虑到了其中的风险,只是奉军声威大震。如果错失了机会,那就太遗憾了。而且接下来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工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可行不通啊,我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兵行险招。”

张廷兰也清楚王永江的考量。他仔细的想了又想,然后笑着说道:“岷源先生。要想赚钱。还是要靠金融手段,不过我们可以变幻一个手法。”

王永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始终没找到解决的方法,可是听到张廷兰的话之后,顿时就来了兴趣:“拙言,你有什么妙计么?”

“货币互换!”张廷兰笑着吐出了四个字:“我们可以和各省进行商讨。确定互换的数量,然后两省进行贸易的时候,直接用互换的货币进行结算。”

王永江这些年对金融的理解也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张廷兰戳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王永江顿时眼前一亮,笑着说道:“拙言这个办法太好了,各省的货币波动都十分巨大,如果能和奉票互换,就能用奉票给他们提供担保,对于稳定币值,有着巨大的好处。”

对于势单力薄的小军阀来说,能和奉军绑在一起,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当然奉军在这种合作之中,能拿到的好处更加惊人,一旦呼唤之后,就等于结成了联盟。

有了这个联盟之后,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势力必定会受到排挤,最终让更多的中国人使用本国货币,避免经济利益外流,而且随着金融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其他的领域,合作也只会越来越深入。

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迟早统一的局面就会形成,而且真正的经济统一,比起军事来的更加牢固。

张廷兰将自己的额打算和王永江一说,王永江十分畅快,大笑道:“拙言的想法果然出人意表,如果按照我的想法,已经把各地的实力派推到了对立面,极大的增加了风险。而按照拙言的办法,各个地方势力都会支持咱们,这才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西方势力,胜算就大了很多。”

听到了王永江的盛赞,张廷兰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过是在剽窃后世的创意,只不过后世是在全球布局,而他只能在国内下手。而且主要的目标还是奉军势力能够达到的北方诸省。

不过就算是如此,按照王永江的估算,一年也能给奉军带来两千万以上的直接利润,而且还能够促进各省的经济交流,推动贸易发展,能产生的效益必然会成倍增加。

“拙言,货币还只是一个方面而已,这段时间,向东三省的投资也大幅度的增加,除了投资之外,还有一批人才也涌到了东三省,另外甚至有些海外华人华侨也准备归国,人才缺口一直都是一个大麻烦,不过这次看起来有希望缓解不少!”

资本投资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则,那就是要保证安全,这是资本的天性,中国很多商人都把工厂设在了洋人的租界,把资金存到洋人的银行,就是为了安全。

现在奉军能够战胜俄国人,很显然东北也是一个安全的所在,至少投资本国,要比投资洋人更加方便。因此这段时间,陆续有大量的商人来到东三省考察。

人才和资本也都差不多,他们至少需要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很多专业人才,他们并非不爱国,而是在国内没有施展的空间。这些人也并不怕吃苦,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希望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在以往中国没有这个基础,他们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因此很多人都无奈的留到了国外,中国有很多理工人才,都到了日本去找工作,欧美也有不少。

以往张廷兰也四处搜罗,但是真正愿意回来的并不多,可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直线向下的国运已经被遏制住了,加入奉系集团,他们就能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出努力。一直追求的人生价值也就能够实现,因此全球出现了一股归国风。

“岷源先生,不论是投资,还是贵国的人才,都要妥善对待,提供给他们优惠的条件,我们要抓住这股风潮,将所有华人精英都集中到东三省,共同建设强大的国家。”

王永江笑着说道:“拙言放心吧,我一定亲自安排好。”

不论是金融。还是投资和人才,都只能算是奉军战争红利的附属品,并不是真正的大餐,但是这已经让张廷兰兴奋不已,努力和牺牲并没有白费。要想真正走向强盛,就必须靠着战斗。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张廷兰更关注的还是和俄国人的谈判。毕竟远东问题还没有最后尘埃落定,好不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就在这段时间之中,顾维钧和莫洛托夫反复进行了多次的谈判,最初莫洛托夫气势汹汹,坚决要求中**队无条件释放所有战俘,并且奉军要退出远东。恢复原本的中国边境。

一个失败者,还如此嚣张,顾维钧当然不会客气,因此这些要求全都给驳回了。并且顾维钧针锋相对。提出了奉军的要求,要求俄国承认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将非法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还要赔偿给中国两亿美元战争赔款。

奉军的要求俄国人当然也不会答应,双方你来我往,足足坚持了一个多月。就在谈判期间,俄国还向远东派遣了一部分兵力,他们试图绕过贝加尔湖,袭扰乌兰乌德等地。

对于俄国人的挑衅,奉军予以了坚决的回击,张廷枢指挥着装甲部队,严阵以待,给予了俄国骑兵非常大的杀伤,双方你来我往,勾心斗角,俄国人显然还不愿意认输。

进入了八月之后,在月初,莫洛托夫的气焰十分嚣张,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只不愿意退后一步,甚至还威胁奉军要退出谈判。

能让莫洛托夫这么兴奋,原因也很简单,俄国人在波兰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俄军主力对华沙形成了保卫态势,似乎胜利就在眼前。

可是就在八月十六日,由毕苏斯基指挥的波兰军队,成功的突破了俄军薄弱的位置,疯狂推进45公里,将俄军的后勤补给线成功切断。就连波兰人都没有想到,胜利会来的这么容易。俄方约有1万人阵亡、500人失踪、1万人受伤及6万6千人被俘,而波军就有约4500人阵亡、1万人失踪及2万2千人受伤。

俄国最优秀的指挥官图哈切夫斯基在这场战斗之中,尝到了苦果,华沙城下耳朵惨败,加上在远东的失败,俄国人一共损失了将近二十万军队,这已经超过了俄国全部军队的一半以上。

如此惨重的损失,俄国人不只没有能力向远东调动更多的军队,甚至由于欧洲区域严重空虚,俄国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如果波兰军队在英法的支持之下,趁势向俄国腹地发动进攻,俄国就有崩溃的危险。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适时的提出了他的主张,在远东尽快和中国签署合约,将布琼尼等人赎回来,这样靠着他们,还能快速组织一支部队,保卫俄国的安全。

这个提议被俄国高层接受,莫洛托夫嚣张的气焰也只能收敛起来,老老实实坐到了谈判桌的前面,他已经放弃了让奉军完全退出远东的不切实际幻想。

中俄在谈判,英美法三国一看挑起战端不成,他们也变换了策略,三国转而支持远东帝国。

三国公使联袂找到了张廷兰,要求保留远东帝国,作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双方都不允许吞并这个国家。

俄国人很清楚,他们已经不能把中国的势力赶出远东,因此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快速膨胀,因此也表示赞同这个提议,要给中俄之间保留一个缓冲区。

条件谈到了这里,也差不多到了摊牌的时候,张廷兰虽然有心直接吞并远东,但是也考虑到列强的反对,尤其是奉军实力还有欠缺,只能退而求其次。

不过张廷兰也提出了要求,远东帝国必须接受奉军的保护,在远东的土地上,中国方面享有特殊的权力。包括移民,游览,开垦矿山,投资建厂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远东变成奉军的殖民地。

为了降低列强反对的调门,张廷兰又提议对美英等国开放远东的投资,这个结果列强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奉军得到的太多了。可是这场战斗毕竟是奉军打胜的,理应享受胜利的果实,因此他们也没有办法反对。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激烈交锋,就在八月末中俄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远东共和国被远东帝国吞并,这个帝国的下辖领土范围从贝加尔湖,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总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远东帝国接受中**队保护,并且作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两国都要保证远东帝国的主权,不寻求吞并这个国家。

条件达成之后,奉军将布琼尼等俘虏交还了俄国,不过在交还的过程中,奉军又耍了一个手段,并没有一次全都归还,而是采取了分批遣返的方式,是俄国履行合约的情况,再归还这些俘虏。

不管怎么说,远东的战局终于告一段落,奉军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胜利者。只不过这个胜利者却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张廷兰肩头的担子一点都没有轻松下来。

首先远东经过了战乱,人口损失极为严重,目前总人口刚刚超过六十万,想要用这么点人,开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因此需要大量向远东移民,填补空缺,按照张廷兰的计划,要在三到五年之内,华人要在远东地区取得人口优势,为以后真正完全吞并,做好准备。虽说合约规定不许吞并远东帝国,但是谁要是相信合约,谁就是彻头彻尾的大傻瓜。

除了远东之外,东三省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人才和资金全都涌了过来,奉军也消化了从德国弄来的一些关键技术,工业品的产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几个主要负责军官企业的负责人,也将一套全新的军备发展纲要放在了张廷兰的面前,等待他的签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