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奉系江山 > 第七十章 馊主意

奉系江山 第七十章 馊主意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9:38 来源:笔趣阁

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工业实力的竞争,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张廷兰也将努力方向放在了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上,而建立工业体系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

偏偏这个时候中国又奇缺理工科人才,能与遇到巴玉藻这个大能,张廷兰已经十分欣慰了,他提出的方法也引起了张廷兰的兴趣,派遣留学生还有筹备一下,但是派遣一些年轻的学徒工,让他们见识西方的工业生产,学习一技之长,还是能够办到的。

况且现在又是一战之中,美国的工业马力全开,也需要足够的工人才行,想到这里,张廷兰已经做出了决定,回奉天之后,要立即选出一批机灵的年轻人,送到美国,不求他们能学到太多,但是至少可以给巴玉藻打下手。

“张兄,五十万的确能做不少事情,只是这笔钱如何管理,还要斟酌一下。”

“要不都交给蕴华兄吧,全都由你说了算。”

巴玉藻一听顿时将脑袋摇晃起来:“使不得,使不得!张兄信任我,我自然是高兴,只是我实在是没有精力管这些了,学业负担就很重,还要照顾一下那些学徒工人,再去管钱,我可没这个本事。”

张廷兰一听也点点头,这个基金以后会不断扩大,资助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的确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看来自己还要找联系一下弗雷德,让他找找管理基金的人才。

他们又谈了几个小时,十分投机,邝荣光也彻底心甘情愿的去奉天,同时还还答应在奉天站稳脚跟之后,就去联系其他的留美幼童,争取拉来更多的人才。

昔日的留美幼童不少都已经功成名就,想要让他们给自己办事,就要有足够大的平台,不然庙小了可容不下这些大神,张廷兰踌躇满志,就准备着回奉天大干一场。

将大事情谈的差不多了,张廷兰才辞别邝荣光,回六国饭店。一路上张学良也若有所思,他突然问道:“廷兰哥,我要是不和于凤至结婚,会不会也像杨述庆一样卑劣?”

张学良一生毁誉参半,但是又一点不得不让人羡慕,那就是于凤至和赵四两位红颜不离不弃,堪称人间的美谈,能娶到于凤至那样的奇女子,是张学良的福气。

“汉卿,你和于凤至仅仅是订婚,与杨述庆已经成亲,且有了孩子完全不同,你有追求恋爱自由的权力。但是你能保证找到更好的么,七大爷力主你和于姑娘的婚事,就是看好了对方,我建议你多了解一下于姑娘,说不定你会愿意呢!”

“大哥,如果六哥真的喜欢上了于姑娘,那么他们到底算是包办婚姻,还是自由恋爱?”张廷枢也凑热闹的说道。

“的确是分不清,有个合适的伴侣相伴一生就足够了,何必拘泥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呢!”

“大哥说得真有道理,不过你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嫂子啊?”

张廷枢虽然说得是玩笑话,但是张廷兰也差不多到了娶妻的年纪,这年头结婚都早啊,十六七岁抱儿子的遍地都是,只是张廷兰还真没想好要找个什么样的。

他们说笑着回到了六国饭店,张廷兰向老张介绍了邝荣光和巴玉藻的情况。能够招揽邝荣光这样的大才,张作霖当然十分高兴,老张在几个月前就上书袁世凯,希望能在奉天建立一所国立师范学校。

目前中国只有五所国立师范学校,如果第六所落户到了奉天,对于奉天的教育发展是一个大好事,老张甚至提议让邝荣光出任校长。

“我年轻的时候,没读过几天书,人生一大遗憾,以后奉天都要拿出大笔的钱,让想读书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就算少养几万兵,也要办大学。”

张作霖这个草莽英雄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张廷兰也十分感慨,老张执政东北之后的确是这么做的,县市政府要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拿出来办教育,投入之大超乎想象。

不过从效果来看并不好,奉天没有培养出急需的工业人才,工厂之中依旧要大量聘用日本技师,离开日本人的帮助,东北的工业就几乎玩不转。

这就和重视文科,忽视理工有着重要的关系,老张把钱投出去了,但是却没有管好这笔钱,换句话说,就是张作霖太信任那些读书人,认为教育要足够的自由,结果把钱都浪费在了错误的方向,没有收到足够的成效。

奉天的底子很薄,就算拿出财政的百分之四十,也很难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实用人才的培养上面,重点发展师范,理工,以及医学之类的专业,为奉天的工业化提供人才,至于文史之类的专业则要放一放,张廷兰突然觉得很有必要和老张谈一谈教育的问题。

他正在思索着呢,张学良则是绘声绘色的将痛骂杨述庆的情况说了出来,老张听了之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廷兰,杨教授是知名学者,未必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对于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我们还要尊重,人家是国士。”

老张这一批军阀对于读书人都有相当的尊重,执政后也给予他们太多优待,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因此听到张廷兰痛骂一个教授,他本能的反对,只是张廷兰地位特殊,如果换成别人老张只怕就要开骂了。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水也可泛滥成灾,淹没数省之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泽被苍生,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一切都在一个度。”

张廷兰把嘉靖皇帝的黄河长江之论拿了出来,放在眼下的情形,正好十分合适,学术要自由,教育也要重视人文,但是一方面要看所处的时代,一方面要控制程度。

如今中国被枪炮打开了大门,九州国土任由洋人横行,黎民百姓饥寒交迫,这个时候自然要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与强国有关的东西上面,靠吟诗,靠写文章是赶不走侵略者的,只有铁血,只有枪炮才能振兴国家。

而带来先进武器,强大的军力的就是理工科人才,就是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这个时候再把宝贵的资金投在文科上面,实际上是对民族的犯罪。

“七大爷,这些文人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就比如繁简字之争,繁体字书写认读都困难,一个人要想熟练使用繁体字,至少要五年时间。对于普通人家,他们根本无法让一个孩子五年的时间不做任何事情,光是读书,这就是一道无形的大门,阻断了普通人求知之路,只有那些家庭殷实,有读书传统的人家的后代才能识字学习。”

张廷兰说到这里,老张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精芒,神情有些痛苦,张廷兰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事,老张年轻时靠着先生的施舍,才念了一段时间的私塾。不只是他,张作相也是如此,只念了两三年私塾,就不得不放弃学业。

“七大爷,如果使用简体字,只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认全常用字,学会基本的读写,也能够继续深造。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简体字,很多普通百姓的子弟就能够入学读书,他们就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偏偏有一大批文人死命的阻止,他们说什么文化传统,说什么书法美观,说什么造字法,不论有借口多少,我只总结一点,那就是提高门槛,垄断知识!”

老张何等精明,他只是没有往这方面想而已,张廷兰点破之后,老张豁然开朗,没错,那些读书人的确有着自己的算盘。繁体字难学难写,耗费时间长,普通人家承受不起,自然就只有他们的后代能够去读书学习,他们这个圈子的竞争压力就小了很多。

纵观民国,父子兄弟都为文化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是垄断知识的结果。而后世教育普及之后,这种情况就没有了,即使父辈名望卓著,子女不努力,一样会被淘汰,贫家子弟和富人虽然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有些吃亏,但是放在民国,他们连入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明白了,明白了,这些读书人果然心眼儿太多!”老张苦笑着说道:“廷兰,你脑子就是机敏,看得透彻啊,以后奉天办教育就要推广简体字,美不美观老子不管,老子只管实用。”

张廷兰在北大大闹一场,很快就成为了最大的新闻,著名教授被无名小辈挑战,绝对是爆炸性的东西。

当时在场的学生凭借着记忆,将两个人的对话都写了出来,尤其是张廷兰所说的东西,更是尽可能的做到一字不漏,全部登载在了报纸上,杨述庆也呼朋引伴,联络了一大批文人,开始写文章,讨伐军阀崽子污蔑教育,玷辱学者,一时间这股舆论风潮之大,竟然超过了对君宪的讨论。

这让张廷兰都始料未及,大太子袁克定在了解了情况之后,特意找到了张廷兰。

“廷兰,还是你有本事,这么多年,那些教授指着鼻子骂我们,我们却不知道怎么还击,你可是给我出了一口气啊。”

“大公子,我认为对付这些文人,不必打,也不用怕。而是要去争,争夺舆论权力,不能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说得太好了,廷兰,我眼下有点难处,你帮我想个办法吧!”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