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一三七章 轩辕大会

唐骑 第一三七章 轩辕大会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山月初一。天寺的寒冷臻干极端。但冷到极处。也就预公沧瓜人即将到来。

这一日,西北文臣武将以及凉州父老大聚于凉州中轴线偏北的校场。凉州城内本有三座校场,去年张迈入城之后,将其中一座辟为军用练士兵,而最大的这座则辟为一座广场作为百姓聚会之地,并将从夷播海附近带来的“汉宣定胡碑。立在这里,又拆掉了周围一些破陋不堪居住的房屋,扩大广场的面积。将广场起名曰“轩辕”以示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

十二月最后的几天大雪飘扬,正月初一积耍未融,天气冰寒。但轩辕广场还是聚集了两万多人。他们聚集在这里经过议论,探讨的议题包括要给西北军民的领袖张迈上一个新的名号,以及确立这个政权对外的名称。

这些事情,张迈以及几个重要的参谋本来早有决断,从慕容归盈到张毅,他们虽然觉得张迈定下的“天策大唐”等称呼有些不伦不类,与书册记载不甚符合,却也没打算反对,但张毅却认为,这样重大的事情,还是必须拿出来公开讨论然后决定,方显尊贵隆重。他建议召集西北的儒生以及高僧大德进行聚议,聚议所得最后将更能服人心。

郑渭却道:“我们的领地东西万里,从这里传令到宁远,然后那边护送儒生过来,少说也得一年半载,这些人若有威望,则必然是在当地起着重要作用的人,是各界的梁柱,眼下我军中部、西部都将会有大事、难事生,在这个时候并不宜将这些人召集到中枢来,那样会导致中部、西部人物空虚的

张毅道:“那么至少请凉州大儒以及还留在凉州的高僧一起聚议,以示隆重。”

郑渭心想:“张龙驻那日三言两语所下的决定,虽然有些粗鄙不文。但意象宏远,正是开国武野之风,和西北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立国根基十分匹配,西北下层百姓以及基层官兵十有**都是文盲。定下个威武的名号,大家叫着叫着自然都会很快就习惯。凉州破落已久,哪里有什么大儒。现在凉州城内也确实有不少西北名流,但都出自沙州,至于高僧大德个自然字字不离我佛慈悲,若由这些人来聚议,到时候必然会说出许多迂腐之论来,张毅等人挟持舆论再来和张龙猜讨价还价,张龙集说不定就得妥协,弄出许多虚文来,那样反而会误事。”

张毅等人这时也确实都拥护唐军,拥护张迈,只是政略方向与郑渭不相一等。郑渭想到这里便给张迈使了个眼色,张迈沉吟着,说道:“既然是聚议,那就不限于儒释两家,将凉州城内的军、民、工、商,以及各宗教教徒,还有郊外的胡汉各部族长乡长都叫来吧。在正月初一我们召开个大会,议定这些事情,然后一起庆贺新年

张毅一愕,说:“那些武夫、商贾,农民牧民,哪里懂得国家大张迈道:“我们的国邦不止是大儒、高僧们的国邦,士农工商、各族各教都有份的,武人尤其不能忽视咱竹们二靠着他们才打下这片疆土,维持眼前安定的。既然是探讨大家的事情,便不该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就算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那至少让他们听着啊。公道自在人心,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未必就听不懂。”

郑渭心道:“这些儒生咬文嚼字可以。掌控大场面就不行了

张毅道:“这个,,许凉州城内军民都来议政,这个,,那少说也有几万人,会乱的。而且躲:以来,也没有让庶民参议国家大事的道理

“不对”。张迈的历史虽然学得不行,脑子里却恰好记得教科书上的一件大事,对张中谋道:“我记得周朝的时候,有一个昏君把国家搞乱之后,国人生暴动,那是什么事情来着?”

张中谋道:“那是周厉王时候的国人暴动

“是啊张迈道:“周人赶走了周厉王以后,不就国人议政然后重新立了个王吗?”

他的历史,果然不行,张毅愕然道:“国人暴动是有,不过国人议政”这个”有这事么?二

郑渭接上了口,微笑道:“肉食之中鄙者,糟糠之中多智士。咱们现在都是肉食者了,如果有机会,听听糟糠的声音也不错。需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是儒中圣者,可他也没说儒为贵、僧为贵啊,咱们天策政权起自中下层,不可忘本

张毅本要辩论国人议政的事情历史本无,但郑渭说道民贵君轻的义理来,他却也无法辩驳,心想张迈决意如此,自己何必太过和他唱对几只好去办。召集凉州城内城外军民。除了轮值官兵之旧。山月初一这一天都可到轩辕广场来听政议政。

这一来可就热闹了,各族各教的士农工商都可以去听政议政哪朝哪代都没听说过啊,若是张迈入城之初就有如此提议,只怕百姓谁也不敢贸然前来,但扫雪等事情已经奠定了张迈在凉州百姓心目中“平易近人。的印象,既然是大将军开了口,那么来听听总没错,就算自己不可能真的去议政,至少也凑个热闹。

初一这天天气虽冷,凉州军民却是四方云集。以数量而论,自是凉州的百姓居多,但凉州的土豪多已经被端掉了,剩下的就都是底层人物,人数虽多,精英却少。

其次就是跟随张迈一路东征者,龙骡一府自不待言,那是能跟随张迈出生入死的铁杆。

此外刚刚从高昌迁来的大批安西旧些人有军眷,有商人,有良匠,也有像安六这样已经退居二线的老者,他们跟着张迈到疏勒,到龟兹,到高昌,如今又来到了凉州。

再有便是各地最有先见之明的商人,如郑济他们加入安西的日子虽浅,但活动能力却很高。

再有便是从沙州跟来的一些家族,这些都是看到大势所趋,准备将家族东迁的识时务者。除了这些人外,河西各寺来到凉州而尚未回去的的僧侣,以及袄教、明教等准备在凉州开寺立基的宗教领袖,也都代表一定的势力。

大会的消息传开,郑济摸不清这次会议的意图,悄悄来见郑渭,道:“天策大唐的名号,不是都已经决定了吗?为什么又忽然要召开什么大会?叫了这么几万人来,又有什么作用?决断大事,不谋于众一难道这些人还真能出谋划策不成?”

郑渭笑道:“决定是决定了,不过只是我们几个决定,毕竟还没公布。我跟着张龙骡,上万里走来,一直都是驻军以网,驻民以柔。在军中他说一句是一句,事情可以商量,决定既下就不容质疑。不过对百姓他的态度却柔软得多。咱们现在又不称帝,当日凉州大会,张龙骡又不宣称他之所以能统治西北来自神佛庇伤,而说是由于得到百姓的拥戴,既然出于百姓的拥戴,那么这些国号、年号之类,自然要得到百姓的支持

郑济道:“我只是怕人多口杂,难以统一,那时就扯皮了。”

“哈哈,那你就错了!,小郑渭道:“如果只是几个硕儒、几个高僧来讨论,那时候意见才难以统一呢。上智者各怀其志,乃是分权之渊戴;下愚者崇拜强者,那是集权之力量所在。人越多,意见越容易统一。张龙骡这个冬天常常下坊间、乡间视察,在百姓中口碑极好,那些不涉及生计的事情,只要是他赞成,百姓便都会赞成的

郑济沉吟道:“若是如此,那到时候却不能由得百姓计议,只需问百姓一句是否就是了

郑渭失笑道:“这等事情,哪里需要你来教,张龙猜比你我老练多了。”

到了这一日,所有人都到了轩辕广场坐定,张毅吩咐下去,各乡各坊、各族各教、各行各业按照划定的区域坐定立定,父老、族长、主持、大商家等领袖人物在前,平民百姓、普通族众教众在后,广场中间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摆列着张迈郑渭等的座次。

看看天色大亮,该来的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人人都等着要看看这介,就活在这凉州城内的传奇人物。便听中间特地让开的大道上得得声响,张迈率领石拔、田瀚等人走了进来,广场中所有军人不管是值勤的还是来听政的,立匆以军礼肃立,各族百姓望见纷纷欢呼,大叫:“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真的来了!哇,那就是大将军啊,他原来长的这样的

这时张迈身上已经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强大的气场,他一抵达,整个广场的气氛马上就不同起来,他在马上举手与诸族问好,又靠近了与一边人群握手,也非人人都握,但凡与张迈握碍手的当场便感动得涕泪交加:“我刚才和大将军握手了,我刚才和大将军握手了!”

后面的人听了纷纷挤上前来,另一边的百姓纷纷高叫,人群的高呼从这一边传染到那一边,就像一把火将干柴点燃了起来,从这一堆烧到那一堆,张迈还没走到广场中央,整个广场却如沸腾起来了一般。

汗颜,今天因事没法两更,打个欠条,会补上的。,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柑甲,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