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九十三章 天下无敌

唐骑 第九十三章 天下无敌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志冬终干覆蔷了整个大地。在雪花飘扬中,后唐两大办嚓叫一哂出击了,而且很快取得了战果一石敬瑭出漠南,占领了黑城,赵德钧出辽西也是屡战告捷。刘知远尽搜晋北民间粮草,一股脑搬出雷公口不知藏在何处,云、蔚、应、寰小朔、代六州数十万百姓尽皆疲敝,拿着石敬瑭所出借条,推举了父老到太原哭诉。请朝廷拨粮救济。

李从何在洛阳听到消息之后雷霆大怒。石敬瑭和赵德钧在这当口出塞进攻,以至于他派去的钦差在云州找不到他们,派往燕京的钦差无功而返,回到洛阳就被李从何给斩了,派往云州的钦差半路上听到消息吓得中途折回,出雷公口去寻石敬瑭,结果半路上就遇到了契丹骑兵,身死塞外,尸全无,杂维朝替石敬瑭上了书表,称石敬瑭正与契丹在漠南激战,寒冬之际出塞极为危险。而张敬达要接掌云州兵权之时,刘知远却称主帅不在,战事正急,“为国家计”不敢临阵易防。

洛阳与两大边藩就这样扯皮着,却苦了异北的百姓!这些年石敬瑭治晋,委实做了不少有利于民间休养生息的好事,他不但理民有道,而且治军有方,民风又多彪悍,契丹别部几次南下骚扰都没讨得好去,因此晋北诸州的生存环境其实不比洛阳差。不料这个冬天横祸飞来,因李从何意图削藩,石敬瑭出走塞外,又将六州民间存粮刮了一遍,数十万老百姓的瓦瓮登时捉襟见肘,但他们不止暗中大骂石敬瑭,对李从阿也没好感,觉得驸马做出这样反常的事情,乃是皇上所逼。

眼看着案上陈列着如山的借条。李从阿勃然大怒,一伸脚将龙案踢翻了,怒道:“石敬瑭借的钱粮,为何要联来替他还!”

韩昭胤、刘延朗面面相觑,在皇帝盛怒之下不敢接口,冯道出列道:“陛下,驸马是河东节度使,总管大同、彰国、振武、威塞诸军蕃汉兵权,这次他又是奉朝廷之命出兵,他借的钱粮,也就是朝廷借的钱粮,老百姓要我们来还,也不是没道理。”

李从河怒道:“你说什么!”

冯道不紧不慢。继续道:“石驸马此举确有不妥,不过如今他横征暴敛,以至晋北生怨,这不正是朝廷收取民心的大好时机?”

“大好时机?”李从河冷冷道:“你是说粮替石敬瑭还债?。

冯道说道:“驸马治晋,已经有数个平年。甚得民心,百姓安于其治,前年与今年河东又小熟,晋南修、晋、汾三州都有可供一岁备荒之余粮,就是太原府存粮也还不少,若调太原府存粮以济晋北六州百姓,再调绎、晋、汾三州存粮以实太原府库,则河东不至于动荡,百姓不至于饥谨,六州民心可一夕而收,民心既得,则驸马纵拥重兵寄于塞外,欲待南下亦无从下手了,久而久之其麾下兵将思家,自然便会星散,河东可不战而复。”

李从何失笑道:“这正是书生之论!军粮易散难聚,养个数万大军已经极难,更何况晋北数十万百姓,我养得他们几时?太原与晋南粮草乃是我征讨石某的根本,岂能散出?存粮散尽,还如何养兵?河东豪族多与石敬瑭暗中勾结,这次石敬瑭能这么快刮尽六州存粮,定是他们从中协助,我料定石敬瑭刮得一斗走,他们从中定要榨取三五斗回家!这是他们财的良机,所以乐于从命。若我顺这些刁民之请粮,我个十斗,这些豪族至少要从中捞走七八斗!这等买卖一做开了就会让他们食髓知味,如无底洞般根本填不满!且石敬瑭今日既能收百姓之谷,明日也可以南下收刮,我散一斗,他收一斗,晋南谷物北输太原,太原谷物北输六州,等到晋南谷物殆尽,那时候再从东都调粮过去?哼,这是资敌之论。不许复言!”

“陛下”冯道说道:”如今晋北将有饥荒之虑,若是不从百姓之请,恐怕陛下新委派去的官员到了晋北也难以立足。若是来春青黄不接之际晋北动乱,恐契丹将趁虚而入,那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他们敢如何?随石敬瑭造反么!”李从河道:“晋北民风彪悍,武斗世家小边民世族结寨自守者不知凡几,石某人纵然拨刮也刮不尽这些世家大族的麦瓮。这些才是晋北的柱石,只要他们还过得下去晋北就不会有事,至于草芥小民,就任他们自生自灭吧。东都以及诸府钱粮集是联王霸根本所在,我不会中石某人的计策,给他运粮!百姓若真的过不下去,就让他们到豪族家中吃过年一一便说是联许了他们的!”

因催促张敬达即刻进兵晋北,接掌六州防务,不料果如冯道所言,六州豪族见新的官长空手而来,心中都是不服,均在百姓中散播言论道:“朝廷只知征粮纳税。如今我们米缸都被榨空了,朝廷却不一粒米下来,这官长我们要来做什么?”

李从河派去的府尹、县令道:“征你们钱粮的是石敬瑭,不是朝廷。

晋北豪族一听都冷笑起来说:“石驸马做的难道不是朝廷的官?他出塞北击契丹是奉了皇帝的命令,正是因此我们才由得他征调我们赖以活命的口粮!如今石的马带着钱粮走了,陛下要委派新任官员来那也行,但至少得给我们一条活路。”

不少地方都是军民胥吏联合起来,将李从何派去的官员彻底孤立,更有一些地方听说皇帝没打算还债更是直接将来官驱逐,眼看晋北喧扰,连带着太原也不稳起来。张敬达不敢轻出,上表请李从河粮还债。

李从河心头火起,就要传令秦征,北巡太原,韩昭胤、刘延朗、薛文遇等赶紧苦劝,道天子不可轻动,李从何道:“张迈能横扫安陇,靠的就是亲征,联起自凤翔,能够拨乱反正,登基为帝,靠的也是亲征!现在张迈能够不远万里去到北庭。太原与东都之间不过千余里。联难道就不如张迈么?”

冯道劝道:“如今正值三九严冬,不少州县都降大雪,道路堵塞,实非用兵之时,不如等来年开春小再作打算。”

李从河笑道:“大将用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冰冻黄河正好踏马而过。积雪堵路就让前锋扫开!石敬瑭在河东收买了十年的人”沃若不亲自去弹压弹压,先靠张敬达只怕镇不住活此引憾

就在他准备起兵之际,西方忽然传来惊人消息,李从阿打开一看脸色微变,当日便不再提进军之事小诸大臣眼看李从河脸色阴清不定。均不敢造次询问,退朝后冯道的亲家刘晌来他这里打听消息,冯道低声道:“那封战报我也没见到,不过从我一个去投靠范文素范质的弟子昨日刚刚来了一封书信,内中提起一件事情,陛下的心事,或许与此有关。”刘晌问道:“是什么事情?”

冯道凑到了他耳边,道:“北庭之战打完了!”

北轮台城一战的战果终于炽八百里加急的度传到了凉州,李从何提前派兵接掌太原小幽州的行动让凉州留守三大臣决定第一时间将战果传播出去。因此数日之间。东起凉、兰,西至宁远,北轮台城大捷的消息就像爆竹点燃了一般一个城接一个城、一个州接一个州地炸开了!

尽管是在寒冬之中,安陇百姓却全都不惧寒风,在狂喜之中冲到街头欢庆起来,便如提前过年一般,个个到大街上敲锣打鼓,就是那些说变文的也都马上开讲,大说北轮台城一战的种种经过来!

咦,战报才传出,怎么说变文的人就都有本子说了?却是这些人早就准备好了一个稿子,他们虽然被去过北庭,却也只是将疏勒、高昌的战斗换了个地方、人名都差不多,总之就是元帅张迈如何英明决断,都督杨易如何神机妙算,先锋石拔如何勇猛杀敌,反而是这次战役的几个关键人物一一郭威小杨信、徐从适三人,在这个最初的讹传变文中没有出现。

然而这一刚大家伙也就是听个高兴,听个乐呵,听个开心!

谁立了大功都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知道已经胜利了!

“咱们天策唐军,就是无敌啊!”

“是啊是啊,回讫加上契丹小几十万的兵马啊,一样打没了,此战之后,咱们天策军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吧!”

“当然天下无敌了!当然天下无敌了!”

“天下无敌!天下无敌!”

从高昌到伊州,从伊州到瓜沙,再到肃州、甘州、凉州、兰州!所有人都比喜获丰收都高兴!北庭的这一战带来的不止是自豪感,同时更证明了天策军拥有打败一切外敌的实力!

牧民们都生集了敬畏心,农夫们知道往后有太平日子过了,商人们尤其开心。他们知道商路保住了一一不但保住了。而且以后只怕可以有多远走多远了!

奈布对他父亲奈尔沙希道:“听说这次回讫败得很厉害,他们主力既然溃败,在西面只怕也凶不了多久了,萨曼的商路不久应该也将能够重开了。”

奈尔沙希呵呵笑道:“何止萨曼的商路!此战天策军威震四海!往后咱们这些天策军的御用商人小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有谁敢惹我们来?有了这一战,咱们奈家也得筹谋着做个百年大族了!”

这一日范质身边的弟子也接到了不少润笔,许多商家都来请他们大写赞词,大幅大幅的红绸挂满了整个凉州城,商人们在这一刻仿佛都不怕亏本似地,妇女儿童都载歌载舞,欢声高唱。

看着这满城欢庆的景象,范质对他身边一个青年济兄,这才是军民同心啊。不似中原,前方军队打了胜仗,后方百姓非但不欢喜反而要担心。一来百姓觉得君王打了胜仗与他们无关,二来又怕朝廷趁机加税搞庆典、搞士率,哪能如凉州这边,士农工商是打心里乐出来。”

那个青年年纪看起来和范质差不多,却穿着一身粗麻衣服,显得有些落魄,因道:“文素兄,你现在做的可是洛阳的官!说出这种话来,小心在朝里被人参上一本!”

范质笑道:“此间又办第三人。”

那青年笑道:“文素对我,倒也信任得很哪。不过前些时候中原刚刚传来消息,说朝廷已经接掌了太原、幽州,此事文素怎么看?”

范质道:“陛下这一招倒也用得极狠,但最近可又传来消息,说石驸马和赵德钧都已经出兵进攻契丹之前朝廷催促他们进兵时,他们左右推搪,现在寒冬已至,塞外一片白茫茫,不是进兵的时候他们却进兵了,这显然是进兵为名,避旨为实,燕云一带看来仍然会有一番混乱。依当下形势而看,倒是天策军已经立起不拔之根基,因此若是魏兄有意在安陇出仕,小弟是举双手赞成。”

那青年低着头,道:“但这安陇终究是边藩”

范质低声道:“九州九鼎,唯有德者居之。

文王起于西歧,汉高起于巴蜀,其后皆能席卷天下,非因其地,乃因其德!如今中原四分五裂,江南不臣吧蜀割据,河东河北豪杰均仰契丹鼻息,唯有天策军东征西讨,破回讫、败契丹,尽收大唐陇西故土,大振华夏声威,如此战功,举世谁人能及?”

那青年道:“天策上将战功彪炳,名震宇内,只是我无缘会横一会,却不知道其德如何。”

范质指着街头的百姓道:“君王之德,看看他治下百姓是否与上同心不就知道了?别的不说,就说这纠评台的建制,其胸襟魄力已经可窥一斑了。”见那青年微微点头,范质又道:“我听到消息说天策府准备在北庭大战之后进行新科举,分科取士。不论籍贯,不论种族。分科别门,唯才是举,广纳天下英才,此事若实,道济兄宜加准备,这可是科!若能拔得头筹,将来势必前途无量!”

那青年道:“多谢文素提点,仁浦感激不尽!”

呵呵,书评区有些读者说没存稿,担心缸,这个是不需要的,故事都在我胸中,只是有时候低潮来了,没状态码字罢了。

过年那段**之后,最近码字很没力气,状态问题。给我点时间吧。

今晚争取再码一章,请大家月票鼓励。”一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