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大辽立国之二

唐骑 大辽立国之二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天策七年春天,潢水河边上,耶律德光与韩延徽发生的那场秘密问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契丹内部最大的机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那天耶律德光和韩延徽究竟说了什么,只知道那天之后,耶律德光忽然召集心腹大臣,在同一个大帐中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再过一天,太后述律平进入这个大帐,又与耶律德光产生更加剧烈的对抗。

或许是临潢府的惨状让契丹上下心有余悸,或许是张迈杨易的逼迫让契丹人有了亡国的危机感,这个春天,本来火药味已经浓烈到快要爆炸的时候,局面忽而冷了下来,述律平似乎在某些人的斡旋下与耶律德光达成了妥协,然后是一帮死硬派被打倒,一帮坚定拥护耶律德光的人上台,整场政治变动持续了三天,让耶律德光进一步确立其唯我独尊的地位。

但是,这场政治大变究竟是在争论什么?

详稳以下的契丹人也没一个知道!更别说外族人等,大家只是看见太后怒冲冲地从大帐中出来,几乎是吼叫地道:“吾不管了!吾不管了!今后国家的事情,吾都不管了!将来死后见了天皇帝,我就只是说,我什么都管不了了,与我无关!”

然后从这天开始,大家就都再没见地皇后踏出她的大帐半步。

紧跟着,契丹皇帝向众人宣布:契丹重定国号,名曰大辽!从今往后,契丹为族,大辽为国,大辽旗下,诸族平等,胡汉如一。

在众人愕然之中。大辽立国的消息传遍了四方。什么诸族平等,胡汉如一,大家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反正大伙儿也不信,只是知道契丹国要改名字了而已。

————————

在当世诸巨头中,杨易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

过去的这个冬天。对他来说是最难熬的,他甚至怀疑自己要熬不过去。伤、病、痛同时折磨着他,但为了光复大唐荣光的精神力量则在支撑着他,两种力量在他的身体内部剧烈交战,最后精神力量压过了痛苦,让他最严寒的冬天里熬了下来。

岭南过了年就有变热的可能,江南过了春节兴许就有了暖意,中原地区则能看到解冻的希望,燕云地区仅仅看到寒冷停下继续变得更冷的脚步。而漠北,却还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过了年,还是继续寒冷,甚至还在继续变冷,这种寒冷对于许多来自南方(这里所谓的南方其实最多去到兰州)的士兵来说,就如永恒的寒冰地狱。

不过杨易还是可以忍受,甚至找回了儿童时的记忆。

新碎叶城的冬天,也不见得比胪驹河畔来得好。那里在纬度上或许靠南一些。 但更加内陆,所以气候的恶劣程度并不比这里差。在新碎叶城能忍耐得住,在这里就忍耐得住。

尽管他有伤,尽管他有病,但他还不愿意死,他还不能死!

一个男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无畏地与死亡搏斗。因为他有着干掉一切敌人——甚至连死神也要干掉的气概!

“我才三十几岁哪!”

杨易在胪驹河畔最大的帐篷里,仰面对着隔着一层皮帐的老天说。

“再给我几年!再给我几年!我要看到契丹灭亡,看到它在我手头灭亡,然后你再把我带走!”

在新碎叶城长大的杨易,与契丹之间并无刻骨仇恨。然而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为了仇恨的年纪,在某种意义上,张迈就是天策大唐,而现在的杨易就是天策唐军!

现在的他是大唐最雄武的将帅,漠北奇袭之后,他已经可以与卫青霍去病、李静徐世绩比肩!在张迈所建立的帝国里头,郭洛以后戚的缘故,或许在列传中要压他一头,但后世论起功业,他杨易一定是开国第一名将!

这一点,杨易心里清楚,天下人心里都清楚!

“我要灭了契丹,扫平漠北,荡平漠南,直取东胡,为我大唐的复兴,奠下最难铺垫的几块基石!”

世间最难莫过于此,若能成就此事,男儿还有何憾!

换了别人,在杨易所忍受的剧烈痛苦下已经在满地翻滚呻吟,而杨易却直挺挺地躺在皮毡,一声也不吭,一动也不动,只是全身紧紧绷住了,然后对天怒号!

他在用愤怒来消解痛苦,用怒火在赶走死亡!

“滚开!滚开!老子还不想死,谁也别想带走我!”

“等老子灭了契丹,灭了胡虏,到了那时……”

“到了那时,你要带走我就带走我吧!”

太平时期的富贵生活,杨易从来就没想过,那对他毫无意义!

至于家族,他根本就不用去顾念,有这份功绩在,有他与张迈的关系在,只要不造反,杨家的子孙就脱不开富贵的命运,若他本人死得早,就算他的子孙造反,张家都会保其一支香火不绝。

“我只要现在,我只要这几年!几年就够了!”

他猛烈的雄心与坚韧的意志力,或许还要包括那其实还很年轻的身体,让他在病痛的折磨下熬了下来,杨易数着日子,终于过年了,开春了!

虽然胪驹河的天气还是照样的寒冷,然而时间到了,心里告诉自己春天来了,春天似乎就真的来了。炉火保护着的大帐似乎真的暖和了。

————————

杨易拉开大帐,身体还在剧痛,但他却站得笔直,这个男子,就算再也无法上战场作战,但他强韧的精神力,已足以让他成为大唐铁骑最强的基石。

在凛冽寒风中,他仿佛忘记了还在煎熬着他身体的痛苦,一步步地巡视完全冰封的胪驹河。

这个冬天,鹰扬军的将士过得很好——至少相对于潢水边上的契丹人好!二百万平方里的牛羊,有接近三成都朝这边集中,漠北的所有谷物,有超过一半堆在这里。对于雄壮的将士们来说。有食物,有柴火,有帐篷,就足以抵御再酷烈的严寒。

胡人们冻死、饿死,而汉家将士却被杨易喂得饱饱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有酒有肉。有柴有火,熬过了这个寒冬,就像度了一个大假。牛马在掉膘,而人却在长肉。

看到杨易,将士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看到他们黑胡子下红扑扑的脸,杨易就高兴!他知道自己的手下有力气,有力气几个月后就能厮杀!

皮室军的精强程度,或许不会比鹰扬军差。但再过几个月的那场战争里头,杨易有信心一个鹰扬可以打两个皮室!

去年秋冬之际,那一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今年的仲夏,那一场战争就是收割!

时间已经定好了。

到了那一天,就去潢水河畔,收割契丹的人头,收割我杨易、我大唐最辉煌的胜利!

————————

春节之后又过了两旬。连胪驹河的寒冷似乎也止住了,而胪驹河流域则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在去年冬天,有数万人逃离了契丹的掌控,投入到天策大唐的怀抱中来——这数万人全都是漠北最有力气的壮士,他们受不了潢水流域的荒凉,他们也很清楚,来年开春之后。小小的临潢府养不了半个漠北的部族。

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忍耐地接受了天策唐军的苛刻要求,放下武器接受唐军的改编,然后才能通过永安山与曳剌山中间的缺口,进入到胪驹河流域获得生存下来的资格。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来年会成为天策唐军南下征讨契丹的前驱。但眼前都快活不下去了,谁还能想到来年的事情呢?

总之谁是强者,他们就顺从谁,谁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就跟随谁。

————————

漠北的西部,李膑也带领人马朝这边出发了。

经过去年一个冬季的整合,赞华活佛已在黄龙城建立起了他的宗教威权,佛教追求和平倡导忍耐的教义已经初步进入人心,而那边的军事,则紧紧握在石拔手中。铁兽在去年冬天的战争中几乎残废,手脚还可以行动无碍,但石拔悲痛地发现,自己那超越普通人的力气没有掉了。

或许是他过去的几年中,激发出了过度的力量,以至于用掉了未来数十年的力气积攒。对杨易来说,活跃于战场才是他生命的全部,不能建功立业毋宁死,所以太平而无用对他来说几乎是一种罪恶。但对石拔来说,功成名就之后的生活是最大的快乐。

乐天的小石头很快就恢复了笑容,反正自己要做的事情,好像也已经完成了。而他的无敌威名也已经深入到漠北的没一个部落,现在他目光一扫已足以令任何一个七尺胡躯浑身颤抖,有他在一日,就没人斗胆妄动!有他在,李膑就能很安心地去与杨易会合。

当李膑和耶律阮踏着犹未消融的积雪进入胪驹河流域的时候,一封急报同时抵达。

“报!”

杨易打开急报,非常诧异——竟是大辽建国的消息。

“契丹建国?国号大辽?”

杨易将急报交给李膑,有些摸不准这个消息的意义。

从军事战略上,他是当世第一流的了,战绩与经历让他压过了原本这个时空的赫赫名将,然而在政治上,杨易并不具有太过敏锐的触觉。

“应该是战败之后,对内振作吧。”李膑说道。

从李膑手中接过急报,耶律阮心中则有些失落。如果不是祖母述律平的干预,他父亲耶律倍就是第二代契丹国主,而他就是第三代契丹国的继承人。而现在,连契丹的国名都被他二叔给改了。

耶律德光,他究竟要做什么?

————————

杨易的心思在这上面停留了一会,很快就放下了,不管潢水流域现在是契丹,还是辽国,都是他即将去征服去灭亡的对象,改了一个名字,也改变不了你耶律德光死在我杨易刀下的结局!

————————

远在秦西的张迈,和远在洛阳的石敬瑭,当然还有范质、冯道,他们比杨易迟了半个多月。才知道了这个消息。

石敬瑭对此并不很当一回事,不就是改个名字嘛。

张迈则颇为犹豫。

辽。

这个国号他并不陌生,甚至在记忆中就是与契丹划等号的。

契丹又改为辽国了,这是历史要抹掉我来到这个时代的改变,重新回到“正轨”的反动么?

但这种非理性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他转而考虑到其他问题。不过。他并非万能,也未能够洞察到数千里外耶律德光大帐内的谋略。现在关于东北,甚至关于漠北的情报都太少了。契丹在北归之后,迅速地对南北通路进行了强有力的干扰,除了第一次之外,漠北再无一支冒险情报队伍能够突破万里行程抵达秦西。

长期以来,张迈的决策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各种情报来作出反应的。这是一种最正道的决策手段,而不是那种从蛛丝马迹中进行唯心判断,神而明之、智近乎妖的庙算。

————————

洛阳。庙算过后的冯道,轻轻叹一口气,对他的亲家刘昫说:“契丹的战略走向,要变了呢。”

“哦?如何变?”

冯道不答。

刘昫又道:“是变好,还是变坏?”

“那要看,是对谁来说。”冯道说。

“对……”刘昫的头朝洛阳皇宫的方向偏了偏,本来不以好色闻名的石敬瑭,最近刚刚选了一批秀女。这几年正在疯狂临幸呢。

“没什么好坏,无论契丹怎么变。对……”冯道的目光也朝皇宫方向一掠:“都是一样的。”

“那么……”刘昫压低了声音说:“对天策呢?”

“对天策……”冯道的眼皮低垂了一下:“或许是好事。”

“好事?”

“嗯。”冯道说道:“也许会与张龙骧的设想有出入,但一味冒险,并非谋国之道。缓图之道,对国家,对生民,都是好事。”

————————

云州城头。

在契丹的旗帜旁边。多了一面更加大气的旗帜——辽!

契丹国从此要改称辽国,而契丹军从此也要改成辽军。

耶律屋质一边将韩德枢派往南边向石敬瑭通报契丹更改国号的消息,一边则向敕勒川平安城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够与薛复见面。

今日,他得到了唐军的回复。薛复邀他前往平安城,但要耶律屋质保证在这段时间内不得对怀仁县采取任何行动。

耶律屋质答应了薛复的条件,同时准备起身。

听到消息后的郑家掌柜,提出了要离开云州,赶往幽州做生意的要求。

萧辖里是不想允许的,耶律屋质却道:“让他去吧!潜伏着的奸细才可怕,一个在眼皮底下活动的商人,怕他何来!”

耶律屋质有着钦差的身份,他既发了话,萧辖里还有什么话说。再说,现在大辽刚刚调整了军事布防,幽州那边,已由耶律朔古接掌,萧辖里也归由耶律朔古管辖。郑家的商队去了幽州,耶律朔古自然会盯着。

不过,就在耶律屋质出发前夕,也同样是在郑家商队出发的前夕,云州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云州城内一个著名的畜医失踪了。这个畜医是奚族人,确切来说是汉化的奚族人,精通兽医,在整个晋北地区十分出名,他本身没什么民族立场,但有手头这一技之长在,无论哪支军队统治这个地区他都过得十分滋润。就是契丹人对他也是相当的客气,连萧辖里都有自己的爱马,有自己的爱马,就得防着什么时候爱马得病,什么时候得用上这位兽医中的华佗。

所以这位畜医的失踪,便引起了有关官员的重视,最后官司捅到韩匡嗣这里,韩匡嗣命人调查,蛛丝马迹竟然牵连到了郑家商队那里——好像这位著名畜医最后出现的地点,就是在郑家商队居住点附近,而且听他的家人说,那天他出去就是想去买一点西域货——要买西域货,显然就得找郑家掌柜啊。

这算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畜医的家人想要留住那个姓郑的,因此事涉及外交,韩匡嗣就来找耶律屋质。耶律屋质想了想。觉得一个畜医固然可贵,却还没到值得因此大动干戈的地步,就算真的是发生了什么凶杀案又如何?小小一条人命而已。便吩咐放行。

————————

耶律屋质也没怎么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带了十几个从人,出了长城旧址,进入到天策唐军实际控制下的敕勒川地面。

敕勒川是漠南最肥沃的牧场。同时,由于地近南方,这里也是一块宜农亦宜牧之地。在汉、唐两代,这里都是帝国京畿面对北方胡骑的重要屏障,耶律屋质进入的时候,这里有着比张迈所来那个时代更好的水草,黄河的流量也比那个时代更加丰沛,一条黄河的支流——金河(也就是后世的黑河)从东北流向东南,所经之地有着阴山之南黄河之北最膏腴的土壤。

新立的平安城。正好位于金河河畔。

还没到达平安城,先望见沿河一垄垄的灌溉水田,冰河都还没完全解冻,土地还很寒冷,去年汗血骑兵团抵达的时候,寒冬早已降临,冬小麦是来不及播下了,只能等土地彻底解冻之后。才能进行春小麦的播种,但田亩的规划已经看得出规模。视野所及至少有数百顷土地——也就是上万亩的规模!

耶律屋质是契丹一族中同时兼有战略眼光和政略眼光的高级人才,只一看,心中便有了谱,暗道:“天策于此地乃有长远之规划。”

他同时也是契丹族中最重视谍报系统运用的人之一,在南下之前就已经调出谍报系统对薛复的了解,和对杨易不同。在套南大战之前契丹对薛复的直接接触不多,只知道他长期驻扎于兰州,既负责着当时天策政权的东南边境的稳定,也是兰州这座已经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的重要奠基人。

“看来,他是有打算在这里建立第二个兰州。”

进入平安城后。进一步证实了耶律屋质的这个想法。

当初郑家的掌柜没有说谎,郑家关于敕勒川的商业资讯的确来自政府的公告,听说了这里的特产之后许多商队都往这边赶,可惜他们都迟了一步,最大最甜美的蛋糕已经被郑家吃了,不过后来者虽然得不到最丰厚的利润,却也不是完全无利可图,敕勒川这块土地太过富饶了,只要有点眼光与资本总能找到商机的。

更何况现在主掌这里的是薛复,想想兰州曾经发生的情况,再想想这个地方南通河套,东接燕云,在太原—云州一线因军政形势被切断的情况下,这里分明就是丝绸之路通向东北的重要节点啊!在薛复的主导下,这里也许就是第二个兰州!如果薛大将军能允许他们购买城内城郊的土地,兴许这将是一笔更长远的投资。

当然,就眼下的形势而论,如果能说服薛大将军,设法打开前往云州的商路,那就能迅速实现短期商业利益与长期商业投资的完美结合了。

————————

差不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耶律屋质进入了平安城,平安城正处于草创阶段,甚至都还没有完整的城墙,至于城内的商业区,更是一片荒芜,没有一间房屋,到处都是帐篷,即便如此还是掩盖不了初步显现的繁荣——竟然已经有晋北的商人冒着危险偷偷溜出边关,来这边走私做生意了。

眼下这些商贸活动还说不上繁荣,只能称之为活泼而有潜力,但耶律屋质已经看得心中有谱,上万亩田土的垦殖,商业区的开设,都可以看出这位薛大将军用了多少心力在这上面。就军事功业来说,薛复也许远远比不上杨易,但就民生事业与军事事业的结合来说,或许薛复可称为天策唐军第一人呢。

————————

终于,在平安城最中心的府邸,耶律屋质见到了薛复。

没错,不是帐篷,是府邸!

薛复利用原本留存的三面断壁颓垣,垒起了一座三间面三进纵深的府邸,屋梁铺就之后,室内再加以装修,府邸的规模虽然不大,但至少正厅已相当华丽,光是地面那从远西运来的大食绒毯就价值千金。再加上四支柱子上的琉璃吊灯,一整套的实木桌椅,训练有素的盛装婢女,就简单而完整地构成了一个华丽的厅堂,就算在契丹的上京,这也是可以拿来招待贵客的场所了。

从城外开荒的田亩。再到城内商业区的布局,再到这座府邸,耶律屋质还没见到薛复,却已经能够把握到薛复七八成的性格了。而见到薛复之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没错!

————————

薛复坐在太师椅上,向耶律屋质伸出了请坐的手。

这是第一次见面,耶律屋质已经无比惊叹——他同时明白了这位汗血骑兵团的主帅在战场上为什么要戴上面具了——他的脸实在太俊美了,若不戴上面具,恐怕就不像一个将军。

但同时耶律屋质也在他的脸上。明显看出不属于汉人的血统。尽管他姓薛,尽管从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看他都很像一个文武双全的汉族大将,但真见了面,一眼就看出他是异族——甚至是比耶律屋质更明显的异族!

耶律屋质如果改掉契丹独有的发型,再在洛阳生活上两年,只怕谁也分不清他是胡是汉,但薛复就算再洛阳生活一百年,他也仍然会让人看出他就是外族。

坐下之后。耶律屋质笑道:“看看你我,这里真的是大唐么?”

薛复一下子明白了耶律屋质的意思。那是说你我都不是汉人,在这屋子里却要为汉家之事而谈论,他瞳孔收了一下,随即一笑,道:“大风狂飙,席卷万里。马蹄踏处,即为大唐!”

耶律屋质的笑容为之一敛,随之天策唐军故事的传播,就是耶律屋质也很清楚地知道这十六个字的出处了,薛复是很直接地告诉他自己的心迹。表白了自己对于大唐的忠诚!

无论是在张迈麾下,还是二百年前的李唐时代,都的确有金头发白皮肤的异族良将在为这个国家服务。他们也许不是汉族人,但他们都是大唐的子民,大唐的将士,他们肯用自己的生命为大唐效忠,是因为大唐对他们有足够的包容。

——————

入座之后,薛复设了酒席,薛复的话不多,耶律屋质也不是话痨,两人都是以异族之人而学习汉文化,并学习得很好,这时见面对话用的就是汉语,而且不时还能引用儒家经典与唐诗。

酒过三巡,薛复道:“大辽立国的消息,本将早已听说,贵国也已有使者赶赴秦西相告,那位使者我也已放行。耶律将军此来,不会是为了这件事情吧。”

“自然不是,但也有关系。”耶律屋质道:“正是大辽立国之后的第一次出使,来此是为重新确立两国关系而来。”

薛复道:“两国关系这等大事,自有元帅即中枢决定,至于我薛某人,负责的只是这边的防务与战场而已。耶律将军来我这里,怕是来错了地方!”

“那也不然。”耶律屋质道:“两国关系,最终自然是由贵国天策上将与敝国大辽皇帝决定,但薛将军身负边境重责,手掌兵权,张元帅那边,也要听听将军的意见的。”

薛复笑道:“你想做说客,来说我么?”

耶律屋质道:“的确是说客,但不是为了将军,而是为了贵国而来。”

“为我们?”薛复笑道:“契丹若是会为大唐考虑,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国家之间,哪有千年不变的仇恨。”耶律屋质道:“有的,只是彼此利益而已。彼此互损,便需战争,彼此互利,便可和平,这不正是这平安城平安二字的真谛么?”

“我大唐与契丹之间,是否算国家之间,还要看元帅如何定性。”薛复道:“不过我可看不出契丹与我大唐之间,有何互利可谈!至少就眼前而言,哼哼!”

“真是如此么?”耶律屋质道:“就算我契丹愿意寸金不求,便送出晋北,并助天策吞太原、并河东——薛将军也认为完全不值得考虑么?”

薛复有些诧异地盯住耶律屋质,似乎在询问这是什么意思!

晋北的地盘并不大,却是一块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要契丹心甘情愿地吐出口中肥肉,这里头自然不会那么简单!

耶律屋质笑道:“狮虎相争,看似你死我活,但我们若转个方向,暂息争议,一起瞄准另外一头麋鹿,那么狮虎之间暂时也可平息争端,甚至和平共处,难道不是吗?”

薛复怔了一怔,然后陡然间放声大笑!

——————

关于更新:

我现在在外地,明天回家,一整天都在车上无法码字,后天星期四,我有十节课,从早上八点,上四节课到十二点,下午连三节,晚上再连三节一直到将近十点,也没法码字的。所以明天后天都不用等。

上个星期四我是请了假,算特殊情况,估计以后无法如此了,大学的氛围再宽容也有制度约束在。往后更新的状况,大概是星期五、星期天、星期二。星期四没法码字。

过去一年我因为生活上的原因断了码字,痛苦异常,现在处于恢复阶段,请大家体谅。

以后每天我必写三千字,两天凑成一更,状态好的话兴许加更,状态不好或临时有事冲撞了会设法补上,至于星期四实在没时间,请大家包容。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