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三四章 两手

唐骑 第二三四章 两手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毁家争胜”!

这四个字在桑维翰脑中回响着。

这时的他正走在通往皇宫的道路上,这几个月,易怒的石敬瑭没人愿意去主动接近,就连桑维翰也不愿意,要不小心被发怒的石敬瑭砍死,谁来可怜?

这一次,桑维翰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打起精神在宫外求见,一路上他想的都是韩德枢的言语。

毁家争胜!代价太大,风险也太大。虽然,韩德枢的话是有理的,大辽与石晋之间的关系,的确已经近乎于唇亡齿寒,但是,单单凭着这种抽象的说辞,就要打动石敬瑭作出一个如此重大的决定,是很难的,至少,在朝堂论策的时候就很难通过,在石敬瑭刚刚起兵、整个人状态处于英勇奋武状态时,或许能够刚断地采取行动,现在的石敬瑭整颗心已经变得衰朽疲惫,再要打动他,光是这种唇亡齿寒的说辞是很难的。

幸好,韩德枢似乎很能体谅桑维翰的难处一般,竟然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具有重大蛊惑力的提议!

一想起这个提议,桑维翰就兴奋地发抖。他可万万没想到大辽竟然会做到这个份上,换在一年之前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刚刚重建国号的大辽,行事似乎与过去大不一样了。狮虎愿意让出已经按在爪下的猎物,乌鸦愿意放过嘴里的腐肉,这多么的不可思议。但既然发生,桑维翰就要好好把握住。因为这件事情一旦做成,可就不只是维系他桑维翰下半辈子荣华富贵那么简单,操作得好,甚至有可能扭转他在士林的声誉、洗刷他在史册上的污点——而这件事情,桑维翰之前以为是绝对不可能的了。没想到契丹会送来这么大一份礼物——不只是给石敬瑭的,也是给自己的!

————————

石敬瑭腆着日渐累赘的肚子,目光无神地坐在偏殿之中,两旁匍匐着两个巨-乳-美女,旁边两个一丈方两次深的池子用美酒灌满了,上面再撒了鲜花。又有侏儒潜藏在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奏着靡靡之音。两个西域女郎在音乐中翩翩起舞。

整个殿堂全是酒气,桑维翰才进来一会,几乎就要醉了,更别说一直身在其中的石敬瑭更是双眼迷离,不知是醉是醒。

开春之后,洛阳窘迫的财政迅速就有了起色。

打通了的丝绸丝路在过去几年已经重新启动,商旅远从中亚、西亚和印度朝中原这边络绎行来,中原这边的货物也在向西域运去,这是大唐灭亡商路断绝后的一次全面重启。由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的东西方各个地区都对此爆发出巨大的热情。

古代的商旅周期通常要以年来计算,像这种跨越国度的商业活动更是要以三五年为一个周期,中原这边有了消费**,辗转传到印度通常就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而印度那边要消化这边的需求,进行货物的采订、收集以及上路运输,又得一二年。所以去年抵达中原的商旅,多是一年以上甚至两三年前就从出发地准备。经过一段路程的货运,卖给中间商。再卖给中间商,再卖给中间商……

这是一个一环接一环、一环套一环的经济链条,甘陇、关中地区去年因为战争而导致商业活动的全面中断,后面的环节却还在惯性地推动着。结果到了今年,因为去年战争而中断的商业就井喷式地爆发出来,而中原这边因为战争而处于饥渴状态的消费**也正要可以得到满足。商旅连北面还处于交战期的辽国都试图进入,可想而知,现在已经和天策签订和平协议的石晋——这个尽管混乱却仍然是全世界最富庶的中原地区,商人们怎么会放过?

商业的运作和农业不同,不用看天时。有时候天灾**,反而是商业繁荣的催化剂。

大雪初融的时候,就已经商人带着西域的货物——这些商人都深悉为商之道,一路通过贿赂等手段打通了沿途各种障碍——抵达洛阳。于是洛阳地区的市井,就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他们带来了绒毯、玻璃、珊瑚、美酒、骏马甚至西域的美女,满足了洛阳豪族的需求,同时从这边大量采购去年大半年积滞下来的丝绸、瓷器、珍珠、书籍等中国特产品,这些东西运到甘陇地区就有数倍的利润,若能成功抵达中亚就有二十倍的利润,去到印度利润就有五十八十倍,去到欧洲就有百倍!

————————

此刻石敬瑭身边的西域美人,酒池中灌满了的葡萄酒,躲于暗处的奏乐侏儒,就都是开春后刚刚运来的,关中处于半饥馑中,中原的农夫日子不好过,但这却不妨碍洛阳与成都的豪族继续醉生梦死,中原地区的出产,也还能够让石敬瑭过上这种无比奢华的生活。

进入这个偏殿,绝对看不出战后的混乱,而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治世末年烂熟的景象。

看到这一切,桑维翰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与天策能够均势,让和平继续维持下去,其实也不错。东西分裂又如何?分裂了货物才更值钱,商业越发达,钱财才越多嘛。

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人不允许分裂,无论是中原固有的汉人,还是已经汉化的胡人,甚至包括胡化的汉人,都有相当顽固的大一统理念。

————————

裤腿卷起、露出大半个胸膛的石敬瑭抬起头来,他双眼无神,皮肤浮白,这都是酒色过度的症状。

“什么事情。”

对于桑维翰,他没有像对冯道那样的敬意,却也没有像对冯道那样的讨厌。这就是他养着的一条狗。在某些时候,桑维翰也会失态地加入他烂醉迷离的宴会,所以两人的心理距离也就更接近些。

桑维翰因为今天要启奏的事情太过重要,所以穿着和眼前景象格格不入的正式官袍,有些尴尬地在流着酒水的地面跪下:“启禀陛下,大辽使者入京。求见陛下,臣特来启奏。”

“大辽使者……那个小伙子,不是已经见过了吗?”

“先前那是朝仪,这次,大辽使者求陛下再作接见。”

“嗯,有必要么?”石敬瑭的态度有些冷淡。和契丹人的几次合作,虽然让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也让他背负了千古骂名,即是还没有死,石敬瑭心里也是明白的。

他其实也是一代豪雄,心中不是没有过名震丹青的想法,也曾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就连唐太宗都曾干过城下之盟的事情呢,只不过后来一洗耻辱,世人不就没再计较他在突厥人面前的屈软了么?

但去年的关中之战打破了他的幻梦。他知道统汉吞胡、洗刷恶名的机会永远没有了。就连这个皇帝,也是做得一天算一天吧。

“陛下,此次确实是有要事!”桑维翰从来不是犯言直谏的忠臣,这次却少有地作出强硬之语:“请陛下屏退众人,臣有要事启奏。”

大概是这几天也醉得有些腻歪了,石敬瑭挥了挥手,他并不是如唐玄宗沉迷于杨贵妃一样,“**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之所以沉迷酒色,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逃避。

桑维翰走上前去。亲自洗了一条热毛巾,给石敬瑭敷脸,让他清醒一些,才道:“大辽这次派使者来,是希望我们能出兵牵制契丹,不要让张迈趁势将他们推上万劫不复之路!”

石敬瑭哈的一笑。道:“出兵?咱们还有粮草可供出兵?”

钱粮钱粮,两个字常常联在一起,但又不完全能划等号,这个月洛阳的财政是宽舒了一些,但有时候钱未必买得到粮。特别在这种时候。钱贱粮贵,不但不是花钱就买得到,而且一旦传出战争再动的消息,斗米可以攀到百文以上,要靠银钱来买粮食,洛阳的财政当场就得破产。

“此时出兵,自然是极为困难的。”桑维翰道:“但以我中原的底子,穷搜天下,也未必打不起来。”

石敬瑭冷笑道:“穷搜天下,那是饮鸩止渴!那样子做,是能拖住天策保住契丹,但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陛下,如今张迈狼子野心,虎吞天下之心路人皆知!其之所以一时未兵发东西两都,皆因大辽在北牵制所致。大辽与我大晋,如今犹如唇齿,唇亡而齿寒,所以大辽不能不救啊。”

石敬瑭眼神一冷:“你现在到底是我的臣子,还是耶律德光的臣子!”

桑维翰吓得匍匐跪下,磕头道:“陛下何出此言,何出此言啊!”

“这套说辞,用不着你在这里重复!”石敬瑭一动起脑子,人变得越来越清醒,冷笑道:“莫以为我不知道耶律德光的心思,他就是想要我现在冲上去,扯住张迈的后腿,却不想现在的张迈就是一条疯狗,他牙齿都露了出来,肯定要咬人,至于先咬谁,也不过是一个次序问题。现在张迈明显想先咬耶律德光,我硬生生凑上去,是要逼张迈改变主意么?”

他的话虽然粗俗,但如果张迈和耶律德光在这里,一定都会惊讶于石敬瑭的“英明睿智”。

不得不说,石敬瑭固然是卖国汉奸,但其眼光之凌厉,思虑之深沉,亦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否则也坐不上皇帝的宝座。耶律德光派出了使者,石敬瑭甚至都还没跟使者细谈,就已经能够洞察耶律德光的图谋。

现在天下的局面,石敬瑭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有时候知道不代表能够了解,了解不代表能够洞彻,洞彻不代表能够改变。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与局限,也会作出各自的选择。张迈要先灭契丹、再下中原,石敬瑭不是不清楚,他这段时间没有作出大动作来阻延张迈,却也自有他不动手的理由。

“陛下英明!臣万难相及,不过此次辽使求援,也是带了诚意来的。”

“哦,什么诚意?”

“辽主许诺,若我们能再兴义师,共击天策。他们,他们……”桑维翰一脸的兴奋:“辽主愿意归还燕云十六州。”

“什么!”

石敬瑭整个人一耸,站了起来!刹那间酒意去尽,又恢复了乱世枭雄的本色!

————————

燕云十六州,这是石敬瑭最大的一块心病,如果能够收回。那么他往昔受损的一切都有可能弥补回来,这可不只是一片边境而已,而是影响到整个石晋皇朝的军心民心,影响到石敬瑭当权的合法性。

甚至就是关中战后,契丹败退之际,石敬瑭都曾冒出念头来要趁机收回燕云,虽然中原如今没法大规模掀起战争,可就在怀仁县起事之时,若从河东、河北各派出一支偏师。顺势北上,说不定不用发生激烈战斗就能驱逐契丹规复故土了。但石敬瑭没有这么做,就是因为有天策唐军的巨大压力在,若这个时候还与耶律德光蚌鹤相争,只会叫张迈坐得渔利。在太原守将、洛阳士林都纷纷叫嚷着要收复燕云的时候,石敬瑭仍然按兵不动,从某个层面来讲就已经是在帮助契丹人了——少了来自河东、河北的军事威胁,对耶律德光来说是减轻了多大的压力!

但如果是耶律德光主动将燕云十六州交还。那事情又不同了。

当初就是走错了一步,以至于一步错。步步错,被张迈抓住了要害,闹得个打可以还手、骂不能回口,军心低落、士气丧尽,如果真能从契丹人取回燕云十六州,将自己舆论上的短板补上。那对石晋政权来说将是全方位的提升。

天底下,懂得重视宣传的人,也不只是天策唐军一个,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人没有像张迈那样将宣传工作放到这么重的位置,也没有张迈那么多的花样。然而不代表石敬瑭不懂得舆论的重要性!

“辽使……真的这么说?”石敬瑭的声音变得有些尖厉,但这却让桑维翰感到兴奋,他知道石敬瑭心动了。

“正是!”

石敬瑭沉默下来,道:“规复燕云,举世同庆,但出兵的事情,冯丞相却肯定不会同意的。”

桑维翰忙道:“陛下!江山是陛下的江山,不是冯相的江山啊!说句不好听的,将来若张迈能兵入洛阳,冯相只怕还会继续做他的宰相,但陛下呢?张迈能容陛下?”

石敬瑭嘿嘿笑了起来,道:“去唤辽使入宫吧,朕要见他一见!”

————————

敕勒川,平安城。

当耶律屋质问起天策唐军要什么条件时,薛复想也不想,就道:“要想和谈?你们契丹先退出燕云,匹马不得留于长城之内!若同意了这个,我们再讲和谈不迟!”

燕云十六州地方不算很大,但战略地位却是无人不知,契丹得之,便能长享中国之利,中国失之,却从此再无御胡之屏障!

薛复要契丹交出燕云十六州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这是狮子大开口,没想到耶律屋质瞳孔只是缩了一缩,道:“好!那就这么办!”

这一下,倒是轮到薛复惊愕了。如今契丹陷入巨大的战略困境之中,别说燕云十六州,就是保不住临潢府都有可能!但是战而失地,和不战而以片言只语就把燕云十六州都交出去,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燕云十六州虽然宝贵,但你们汉人有一句古话: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人才是最重要的。”耶律屋质道:“我大辽皇帝陛下,愿与贵国张元帅,永结兄弟之好。若张元帅要挥师中原、定鼎洛阳时,我大辽愿出精兵十万为张元帅东路响应,若张元帅不愿我国骑兵再临汉土,则我朝愿赞良马万匹以助。薛将军,这样的诚意,足够了吧?”

薛复尽管对耶律屋质会说什么话都有所准备,这时也不禁被耶律屋质提出来的“丰厚条件”给打了个措手不及,虽不至于目瞪口呆,却也是一阵沉默。

看着薛复的反应,耶律屋质心中不免有些感叹,这次的军政、外交大略,主要脱胎于韩延徽的秘密建策,对于这次的大决议,契丹族内反应十分激烈,耶律屋质一开始也甚是不忿,尽管他是最早反应过来并支持此略的契丹人。但仍然对于此策的大胆抱有忧心,直到这时看到薛复的反应,才进一步坚定他拥护此路线的信心。

在韩延徽整个战略布局中,可不止要将燕云十六州作为外交手段,后续尚有更加激烈的政策,然而这是后话了。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想必薛将军也清楚。”耶律屋质道:“张元帅威震天下已久,他在域外已称天可汗,但在汉土却迟迟不肯称帝,想必不只是自谦,更有尚未真正入主中原的缘故,燕云自石敬瑭手中失去,却从张元帅手中收回,得燕云后此地后,张元帅在中原士林之声望将如日中天。届时中原便将是张元帅囊中之物,待张元帅兵临长安、洛阳,践祚登基之日,我大辽必再奉上一份厚礼,恭贺新唐皇帝陛下千秋万载、一统汉家天下!”

耶律屋质的言语越来越具蛊惑性,但薛复却没有再说话。一口气交还燕云十六州,如此重大的外交方略已不是一介边疆重将就能决定的了,就是杨易在此。除非军情紧急,否则也得跟张迈打个招呼。

薛复眼皮下垂。有一盏茶的功夫,才重新抬起来,道:“耶律将军若不烦车马劳顿,是否将往秦西一行?”

耶律屋质含笑道:“别说秦西,张元帅的大帐就算是在轮台,在下也要走一遭的。”

——————————

从皇宫中走出来。韩德枢的步伐显得有些凝重,在契丹的时候,他并不是很看得起在耶律德光面前卑躬屈膝、又被张迈打得找不着北的石敬瑭,虽然乃父韩延徽警告儿子说不要小看天下英雄,但这并无法扭转韩德枢心目中石敬瑭是个无能软蛋的印象。

直到这次真正见面。他才知道自己错了。石敬瑭能雄踞中原,登基为帝,其雄才伟略,未必就真比耶律德光差多少,石晋军队打不过天策,那是因为对手更加厉害,而不见得就是石敬瑭本身无能!

刚才与石敬瑭的会面,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想想与张迈见面时的场景,心中更是没底——在这两个盖世霸主中间,自家老爹所主导的方略,真能顺利展布么?

想到这里,韩德枢就暗暗叹息。他回到契丹境内之后,就一直没能跟韩延徽联系上。虽也给韩延徽寄了两封家书,但有些机密话,那是只有父子二人在时才能耳谈的,书信如何能够泄露?

而韩延徽那边,也不可能远隔千里对儿子推心置腹,这次的方略,韩德枢还是从耶律屋质那里得知,而且韩德枢推测,自己所知道的,怕只不过是整个方略中的一小部分,甚至韩德枢有些怀疑这些都是虚招也未可知。

如果是虚招,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如果是实招,自己又该如何利用?

————————

当初张迈放他北上,韩德枢看得出张迈对他并不如何信任,天策唐军渗透在契丹与中原的谍报系统并未给自己交底,多半是交给了那个姓折的或者那个姓赵的。反正就是放一个敌军宰相之子回国,若有所得,那是意外之喜,若韩德枢是设计归胡,对张迈损失也不大。

进入云州之后,韩德枢尽管知道如何与天策的细作接头,却也没有与赵普进行联系,这不是说他已经彻底放弃张迈这条线,而是他觉得还没到最佳的时机——目前来说天策唐军还是天底下最有前途的政权,良禽择木而栖,真到了大势已定时真投了天策也不是坏事。

只是无论是要将张迈卖给契丹,还是要将耶律德光卖给天策,都得等待一个最好的机会不是?

那现在,是否已经是这个机会了呢?

————————

“唉,还是有些吃力!”

在这个时空中,张迈、耶律德光和石敬瑭是各据一方的雄主,杨易是威震天下的大帅,而韩延徽与冯道则是胡汉两地最杰出的谋臣,这几个人都是有资格参与到棋盘中来对弈的,只是身份上略有参差。

至于他韩德枢,和上面这些人相比毕竟不在一个档次上,在韩延徽身边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能够跟上韩延徽,聪明才智不在父亲之下,直到这时独自在外了,才晓得自己还差得远了。这个时候他在十字路口挣扎着,亟盼有父亲在旁指点迷津。

——————————

韩德枢一路犹豫着,等到快要抵达桑维翰府邸——石敬瑭特别许他住在这里——的时候,才猛地想起:“我此次出使洛阳,是天下知闻之事,事后张龙骧也必定知晓。我若人在云州,还可以推托未与闻此间机密,但既作为使者来到洛阳,再推不知就说不过去。既然与闻,便不可不告,不告就是断了与张龙骧的联系,日后张龙骧万一真的一统四海,我连做降臣的机会都没有!”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心中斟酌的,只是要如何将机密告知天策唐军布在洛阳的眼线,机密之情又要泄露几分为宜。

————————

天策的政治中心在哪里?

新碎叶城时代,安西流亡军还谈不上什么政治中心。后来到了疏勒,才算有了一个根据地,然后大军东征,安西唐军的政治核心也在不断东移。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策政权直到现在都不像一个传统的汉家政权——那就是缺少一个扎根不移、四海仰望的首都!

正如耶律德光的大帐在哪里,哪里就是契丹的中枢一样,张迈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天策大唐的核。更何况前不久郑渭也跑来了,跟着魏仁浦为了科举的事情、曹元忠因为孟蜀外交的事情也跑来了,杨定国代表国人议政大会巡视秦西诸州,并要在秦州建立议政会,也跑来了,一下子秦州大腕云集、巨头齐聚,成了天策大唐临时的政治中心。

中枢是移动的——这可是游牧政权的特征。真正的汉家朝廷可不是这样的!这也是范质一直以来急着要打下长安的重要原因,在范质看来,只有赶紧打下长安,让张迈登基坐了皇帝,这样才能让天下民望有依,四海归心。

至于打下长安之后,对洛阳范质反而就不着急了,若再取洛阳,将来首都是放在东面还是西面,可以再谈,大不了迁都,或者定成两都制度都成。就像大唐一样,天子从长安跑到洛阳,再从洛阳跑到长安,不会影响到什么。

但像现在这样,作为政治领袖的张迈总是游离不定,甚至在前线指挥作战,虽说深入下层普得民心军心,却总让天下读书人感到不放心。

而这一日,一封急报和一封密报从敕勒川和洛阳分别传来,此时已经深得张迈信任的范质,已得到与马小春轮值帮张迈处理机密文书工作——甚至涉及军事机密的文书——的职权,不过从敕勒川那边传来的急报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是薛复的亲笔信,根据上面的标示是要张迈亲启,所以连范质与马小春都不能拆看。

对照薛复的急报和韩德枢密报的内容,范质不禁吓了一跳。

契丹,或者说大辽,这是要做什么啊!

欺诈么?不像啊,无论是耶律德光还是韩延徽都不至于在国家大事上如此幼稚。

可是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耶律德光究竟是什么意图!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