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四九章 全面缓冲期的到来

唐骑 第二四九章 全面缓冲期的到来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天策七年,春。

这是一个不应该兴兵的日子。中原连番大战已经拖疲了整个国家的国力,更何况去年的关中大战更是刚刚止息,春天更是万物经过寒冬之后开始生长的季节,要想让国家休养生息,就必须停止一切可能破坏农业生产的活动——更不要说兴起大兵了!

但石敬瑭还是大举行兵!因为他有一个大义名分:收回燕云!

燕云当初“借给契丹收税”(石敬瑭的说法),如今则要收回,收回国土,义不容辞也!

这时燕云落入契丹手中为时日浅,燕赵之士无日不盼国土重光,因此石敬瑭一在朝堂上提出此议,武将们便异口同声,将文臣的声音都压下去了。

没钱,那就筹集啊,没粮,那就强征!

有什么事情,比国土光复、金瓯无缺还重要的?就是苦了百姓一段时间,也必须收回燕云,不然等契丹改变了主意,那时候要从河北平原、汾河河谷仰攻地势较高的燕、云诸州,可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付出多少代价了!

所以,石敬瑭的命令迅速得到了贯彻,就连冯道也劝不住。

大军分三路出发:

第一路,出河北,为东路,进驻幽州,由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统领,杜重威既是军中宿将,又是石敬瑭的妹夫,正所谓既亲且贵。

第二路,出河东,为西路,准备进驻云州,由太原留守石重贵统领,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其父早逝,石敬瑭就将他收为养子,河东是石敬瑭的发家之地,太原是整个河东的核心,石敬瑭兵发洛阳之后会将太原交给他掌管,信任程度不问可知。

第三路。仍出河北,但行军路线却位于两路之间,为中路,既定的目的地是燕、云之间的蔚州,作为东西两路的接应——这一路人马数量不到一万人,却是清一色的骑兵,核心部队尤其有名,乃是三千白马银枪的骑兵部队,尤其是主力千骑。乃是清一色的白马,主帅高行周,其父乃是后世演义中有“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之称的高思继,高行周子承父业,威名赫赫,号称中原骑将第一。

只可惜去年汗血骑兵团的表现太过突出,那是直破契丹、几乎要擒胡主耶律德光的威势啊!尤其是中原士人渐渐承认天策亦为中国之后,更是在声势上将高行周压得死死的。因有汗血骑兵团之称,说书人口顺。就将高行周所部称为“白马银枪团”,而且渐渐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白马银枪团内部兵将也接受了这个名号。

这个名号听来也煞是威风,奈何有汗血骑兵团在前,这白马银枪团的称呼就有几分附骥尾的山寨感觉,所以高行周面子上没说什么,内心深处却对这个称呼十分不满。

三路人马。东、中两路就食于河北,河北远离关中,在去年的关中大战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倒还勉强可以支撑起两路大军,西路则是以太原留守军队为主力。从太原到云州,距离不远,若不发生持久战斗,耗费粮食倒也还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之内——这个后勤补给方案,是冯道竭力争取后的结果,即便如此,仍然要从山东调粮进入河北,从河南调粮进入河东,又从淮泗调粮进入河南,以弥补大军行动所造成的粮食缺口。

这一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原各地登时纷扰,百姓还没从去年的战争创伤中恢复,又再次陷入新一轮的苦难中了。

——————————

三路大军,分路北进,到了燕云之后,将由杜重威镇守幽州,由石重贵镇守云州,若发生大战役,则石重贵要受杜重威的节制。

杜重威从洛阳出发时,石敬瑭亲握其手,咛咛叮嘱他此去必要以规复领土为最重,契丹有什么要求必须尽量满足。

——————————

当杜重威出发时,曹元忠和耶律屋质也从秦西出发了。张迈也是握着曹元忠的手,说的却道:“此去契丹,一切相机行事。”

这时候的曹元忠,还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问道:“辽主的意图如果与我方条件有所差别,元忠能做什么样的主张?”他这是在问自己的权限了。

张迈道:“我们长远的目标是海内一统,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有时候走得慢反而走得远。当前甘陇正在休养期间,是没法发动大战事的。只要能保住目前的战略优势,一段时期的平稳对我们更有力,等到我们蓄力完满,那时候再雷霆爆发。”

曹元忠点了点头,但目光中仍然有疑问——他要知道自己具体的权限。

张迈沉吟着,道:“若杨易和薛复有机会会师,你有机会见到杨易,就由杨易、薛复和你三人共议北面攻防大略,只要符合我们长远目标,千里国土的进退都由你们三人共同决定!”

曹元忠道:“那在那之前呢?”

张迈笑道:“在我们的军队现在已经占领的地区之外,随你买卖。”

曹元忠大喜,这句话授予的权限可就大了!张迈都没有要求他必取燕云,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挪移空间。当然,曹元忠野心也不小,在他看来片言而得燕云,这场大功劳虽不如杨易,只怕还要压薛复一头了。

——————————

杜重威和耶律屋质虽然几乎是同时出发,但军队行走的速度和使团行走的速度自然完全不同。

曹元忠知道洛阳那边也在争取燕云,耶律屋质归心也切,两人在这一点上倒是同心,反正张迈没要求要对耶律屋质的行动做多大的保密限制,他们干脆就骑马直奔黄河边,然后坐船顺流而下,这次比来时更快了,数日就抵达套北。再转乘马,没多久就倒了平安城。

这一回薛复没让耶律屋质进入城内,整个平安城已经进入半战备状态了,耶律屋质看在眼里,却假装没留意。

曹元忠入城,代张迈致犒劳之意。薛复道:“本来应该设宴好好款待曹兄的,不过我看曹兄现在也心不在此,不如就等大功告成之日,我们再置酒祝贺!”

曹元忠笑道:“好!”又看看周围氛围宽松,和从城外看起来剑拔弩张的情况大相径庭,道:“薛将军这整装待发的样子,是做给耶律屋质看的?”

薛复笑道:“我提前一日收到了元帅的来信,知道曹兄要入契丹议和,议和议和。打到他怕才好和,所以故意摆出要打的样子,到时候曹兄才好跟契丹人要价。”

曹元忠见薛复虽笑,眉宇间却还皱着,请薛复屏退旁人后,才道:“薛兄,此次小弟入契丹,你可要小弟怎么配合你的战略?”

他若要薛复的军事行动配合他的交涉。定然招来薛复的反感,这么一说。却让薛复欣然起来,但曹元忠仍然注意到薛复眉间的锁扣没完全打开。

“曹兄但按照元帅的吩咐行事就是了。我这边会尽量配合曹兄的需要。”

曹元忠道:“薛兄,这段时间北面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薛复沉吟不语。

曹元忠道:“薛兄,你的战事,我的交涉,是一文一武的配合。你若不肯明说,叫我如何入辽?”

薛复犹豫再三,这才压低了声音道:“汗血宝马,出了问题。”

曹元忠惊道:“什么!”

薛复叹了一口气,道:“跟我来。”带着曹元忠骑马出了平安城。来到阴山下一个隐蔽的牧场,这个牧场好大,放眼望去,青青嫩草已经吐芽,上千匹汗血宝马散养在山坡下,许多牧人正分头照料——这些牧人有一半以上就是汗血骑兵团的骑士,汗血骑兵团的构成比较特殊,基本上他们既是战士,同时也是最熟悉汗血宝马习性的牧人。

而被他们照料的汗血宝马,就连曹元忠也看得出精神倦怠,没什么精神,惊道:“是马疫吗?”

“还不是很清楚。”薛复道:“可能是水土不服之故,也可能是去年长途奔袭得太过,从去年冬天到开春,汗血宝马的精神劲一直不如从前,具体原因,还没完全查出来。按我大宛畜医国手的说法,今年之内最好别乱动,挨过了这一劫,以后兴许就没事了。但要是再勉强进行剧烈的战斗,只怕参加战斗的战马,十有**都要病倒!”

说到这里,薛复的眉心锁得更厉害了,长长一叹,道:“去年入冬以后,敕勒川前往潢水的道路被冰雪封锁,再则契丹还有一支人马在云州威胁我的侧翼,当时我也无力北上,所以早将预定的作战时机定在今天夏天——我估计杨易将军也必如此。但现在出了这个问题,只怕汗血宝马没法参加此次潢水河畔围剿契丹之役了。”

曹元忠这时知道薛复为何眉宇之间难以欢愉了,问道:“消息掩盖住了没?”

薛复道:“出问题的汗血宝马,接近三分之一左右,覆盖面太大。其它汗血宝马,也不知道是否病隐其中。我虽然已经尽量掩盖,但也难保没有蛛丝马迹泄露出去。”

曹元忠道:“若是如此,那我燕云之行的交涉之略,可就得重新斟酌了。”

薛复道:“我倒是觉得,应该强硬些。”

“强硬?”

薛复道:“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若是曹兄在辽主面前露怯,只怕反而会被窥破我们心虚。汗血宝马虽不能战,其它马种仍足以支撑骑兵团的,只是未能如往昔之迅疾,战力大减罢了。我守御有余,曹兄那边要想片言而取燕云,怕却是难了。”

曹元忠哈哈一笑,道:“薛兄原来也精通外交之道啊,若你不是我天策大唐的方面大将,也来争这使者的话,我这个闲人可就得让贤了。”

薛复哈哈一笑,但笑归笑,却带着几分勉强,他是大宛的王子,汗血宝马的血脉比他的性命还要重,这种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忧怀是伪装不出来的。

——————————

曹元忠回到平安城已经是第二天。他也没跟耶律屋质说什么,两人会面后各率随从,由薛复派人护送,进入云州境内。这时候杜重威才过秦州。

过了长城旧址后,耶律屋质笑道:“在此之前,我是客。到了这里,曹兄就是客人了。我定然好好招待,使曹兄宾至如归也。”

曹元忠脸色一整,不悦道:“这里本来就是中国故土!我本来就是这里的主人!耶律兄,你才是客!只不过此地暂时被你们窃据罢了!”

旁边几个契丹人听了都感不悦,心想在秦西任你们自大张狂也就罢了,来到我们的低头还敢这么无礼!

以往中原到契丹的使臣常常战战兢兢,因契丹是浅演之族,有些场合不大讲道理。虽然斩杀使者的事情不曾发生,但也难以保证,至于肆意欺辱那是常有的事,所以桑维翰一进入契丹就像一条狗一样俯首帖耳,这时再看到随意到有些狂态的曹元忠,不免十分不习惯。

其实这倒也不见得是曹元忠的胆色强胜桑维翰多少,主要是两人背后所依靠的国家的魄力不一样罢了。

耶律屋质却也不怪他,哈哈一笑。

——————————

队伍还没进入云州。韩德枢已经与韩匡嗣带领一干文官在城门口迎接——韩德枢比耶律屋质早回来了几日,他有了洛阳之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已经一洗秦西归来时的嫌疑,重新得到了信任,这时虽然没有担任晋北地区的实职,但地位已隐隐凌驾于韩匡嗣之上了。

耶律屋质将曹元忠安顿妥当之后,马上召开只有二韩以及萧辖里参加的会议。萧辖里是军方主脑,韩匡嗣是汉务之首,耶律屋质和韩德枢都是使者,但这个会议上倒是他两人话语权最重。

耶律屋质不停询问自己走后各方形势,萧辖里除了告知敌我三方面的军事布局外。一句话也没插口。

韩德枢道:“石晋的三路大军都早已进发,中路的白马银枪团走得最快,但西路军本在太原,所以来得最早,石重贵如今已经进驻雁门关了。他派来了使者,意思是要我们赶紧让出云州,好让他们接掌。”

耶律屋质冷笑道:“当初的协议,是他替我们拖住天策,然后我们才交割燕云,现在他们军马倒是派来了,却只字不提攻击天策,直说要来接管燕云,这算什么盟约!”

这句话,隐隐有责备之意,韩德枢道:“按家父的意思,云州其实不妨先给他们,一旦他们接掌云州,自然要去承受来自天策的压力。”这段时间他和韩延徽之间已经恢复了密集的通讯,已经能更清晰自己父亲的战略意图。

耶律屋质虽然也是契丹族内罕有的智士,但契丹人就是契丹人,其秉性犹如豺狼,纵然有心以割让土地来换取战略空间,真叫他们吐出嘴里的肉还是觉得抗拒。耶律屋质亦受这等心理影响,冷笑道:“回复石重贵,他们必须出兵!真想兵不血刃就拿回燕云?天底下没这么便宜的事!”

——————————

韩德枢微微皱眉,但看着萧辖里对耶律屋质的决定深以为然的样子,就决定不再争下去,复问耶律屋质此行见闻,耶律屋质此刻不愿多谈,却道:“天策那边,调子定得很高。平安城在我经过时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似在整装待发。”

萧辖里一惊,道:“莫非薛复真要不顾天时与马力,在这马匹不宜远行的时节奔袭临潢府?从敕勒川到潢水边上,那是千里奔袭,他就不怕他一匹价值千金的汗血宝马伤残殆尽?”

耶律屋质道:“汉人的《孙子兵法》有句话,叫‘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先前杨易奇袭漠北,用的就是这条计谋。如今的薛复,我估计他是反过来用。”

“反过来用?”萧辖里问道。

韩德枢道:“耶律将军是说,那薛复其实不想打,却故意摆出一副要大打的样子?”

“是,”耶律屋质道:“我要经过平安城,他肯定是预先知道的,既然知道我会到。若真的要打,反而大开内松外严,但我经过时他却大张旗鼓,一副整军待发的样子,这分明是做给我看的。此外,汗血骑兵团或许还有隐忧。”

“隐忧?什么隐忧?”

耶律屋质沉吟着。说道:“我西行其间得到了一个消息,似乎汗血宝马换了疫病。”

屋内三人又惊又喜:“疫病?当真?”

“难说。”耶律屋质道:“但若汗血马真的患了疫病,则薛复的很多不甚自然的举措就都说得通了。至于真实情况如何,还要继续试探曹元忠的底线才可得知。就不提汗血宝马的事情,我看张迈在秦西的作为,应该有大振作之意。”

“大振作!”萧辖里微微一震,道:“那是要不顾一切强攻了?”

“不。”耶律屋质道:“既有大图谋,所谋虑就更加长远,既谋长远。反而会更加稳重。所以我估摸着,从现在起,应该有一段时间我们辽、晋、唐三方,要进入一个比较缓和的时期了。”

“那我们要如何对待那曹元忠?”韩德枢道。

耶律屋质道:“待之以礼即可。”

“那他如果所要燕云呢?”韩匡嗣道。

“燕云,是我们钓引唐晋自相残杀的一块肉!”耶律屋质道:“若不是目前还需要防止汗血骑兵团进入临潢府,需要云州来威慑薛复北上的侧翼,这云中之地,送给天策都无妨!”

韩德枢道:“若使唐军得云州。晋军得幽州,那时天策与石晋之间必然陷入内耗!我们大辽就可抽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了。”

“正是。”耶律屋质道:“到最后最好就是这个局面,但现在云州却还不能给天策。且拖曹元忠一拖吧。”说到这里,耶律屋质又冷笑道:“这也正好看看曹元忠是否着急,他若着急,那就是薛复那边真有问题了。”

韩德枢道:“目前,我们却可以先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韩德枢道:“云州。可以先不给,但朔州,却可以交出去无妨。”

耶律屋质一听眼睛一亮,喜道:“妙计!妙计!汝不愧是韩藏明的儿子!”

——————————

曹元忠进入云州的消息并非保密,很快就传到了朔州和雁门关。

朔州如今已经被折德扆实际控制。晋北倾向于汉统的军队都聚集在此。不过此刻朔州的军心却有不稳的情况,这不是因为契丹的威逼,实际上契丹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威逼朔州了,军心不稳来自于朔州内部。

这个地方的军队,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体,折德扆虽然能影响各支部队,却无法直接控制指挥,他只身入晋,自然也不可能进行整编。而这些军队,原本有很大一部分是隶属于中原政权的,当折德扆高举汉家大旗时,他们为民族大义而归附,但现在情势却有了新的发展——石敬瑭竟然宣布契丹将归还燕云十六州,并且派遣了大军前来接收——在这种情况下,朔州要何去何从?

虽然,如今张迈声势如日中,声誉也远较石敬瑭为佳,但政治的事情,从事倾向于事实判断的,晋北地区毕竟是中原政权所统辖,而石敬瑭又继承了后唐的国统,不管张迈打出什么旗号,说了什么动人的言语,这就是事实,石敬瑭名声最臭的,就是出卖燕云,但如今他若能收回燕云,就算不能完全抵消他的恶名,至少也让燕云地区的士民对他的恶感大大降低了。

至于说造李从珂的反——五代时期的人们谁在乎?

在这种情况下,石敬瑭要收回朔州,几乎就是顺理成章。

甚至朔州的军队,已经有打算打出大晋旗号的了。

折德扆甚至知道都有谁打算这么做。

但是,他能怎么办?

冲上去把人杀了?

或许,以他的能耐能够弹压一时,但朔州的军心很快就会大受打击,甚至军队都会分裂。

在南晋北辽虎视眈眈之下,以朔州这点薄弱的兵力,自保都嫌不足,若是内部再乱,那是自蹈死地!

可是,要任形势这么发展下去,折德扆又心有不甘!

自己花了偌大的力气,才造就如此声势,就要这样将“规复故土”的美名拱手送给石敬瑭?

折德扆不甘心啊!

可就在他折德扆为此忧心之时,一个消息如霹雳般传来:萧辖里公开驰书雁门关,契丹决定先让朔州!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