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七六章 晋北纵横

唐骑 第二七六章 晋北纵横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上京大战结束了,而燕云的乱象还在持续。

辽国精锐大多数抽调往上京,除了耶律朔古和萧辖里手中各握有一直堪战之军外,留在燕云的多是杂牌部队,耶律朔古抵达幽州之后又广抽胡汉人马入伍,最后拥兵多达六万人,再加上萧辖里从云州来汇,契丹的兵马便多达八万,这八万人马精卒所占比例不多,其中过半人马训练亦不足,然而用以驱民已经有余。

契丹在幽、涿、儒、檀、蓟、顺六州,使用保甲连坐制度,户抽一丁为民兵,以胡卒监视汉卒,以汉卒驱遣异乡汉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逃匿,同伍杀而同什杖,强制性逼迫燕民东迁。

尽管许诺了会在辽东配给田地,但这不同于当初晋北之事,晋北是大灾之后无所归依,灾难又与天策无关,天策作为施恩者有了安排,晋民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听从。但燕地可没什么天灾,燕民重土安迁,谁肯轻离?

命令传下时候当场发生了流血反抗,因契丹早有准备,燕民已被保甲制度割裂而无法大范围联系,几场反抗都是热血青壮一时不忿,怒起一呼,群情集聚,全都属于临时发作,既无组织也无纪律可言,面对早有准备的契丹很快就被平定。

且大部分家庭家中壮丁被抽调,妇孺念着被抽入伍的丈夫兄弟,入伍壮丁念着被监视的家人,大多不敢妄动,虽然还是有反抗但都变成各自为战不成气候,饶是如此,契丹的屠刀仍然杀了数千户,尸积如丘。血染海河,这才将反抗给遏制下来,到最后这场所谓的迁徙就变成了人口掠夺,八万兵马驱遣数十万百姓,能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不能搬走的付之一炬。

整个幽州。人口被契丹抓走了七成,藏匿了一成,逃走了一成,死难者亦有一成,驱民过后,幽州地面一片荒凉,有如鬼域!

——————————

这时辽晋边界早已戒严,但奈何这场动静实在太大,不少燕民越界逃窜。有不少更逃到晋军大营之外求救,杜重威这才获知此事。

景延广符彦卿闻讯无不大惊,景延广目眦欲裂,怒道:“契丹当我汉家百姓是猪狗么!大帅,我们赶紧进兵,一来契丹驱民,内有忧患,外必难备周全。正可一击破之!二来也可趁势救我汉家百姓。”

符彦卿亦道:“此时进兵,大胜可期!”

杜重威却道:“现在进兵?那岂不是要跟契丹开战?”

先锋石公霸大声道:“开战就开战!都被欺压成这副鸟样子了。还不打么?”

杜重威森然道:“临出发前,陛下三令五申,说的什么来着?若要向契丹开战,到时候是你们负责任,还是我负责任?”

景延广叫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契丹人在我们眼皮底下将幽州搬空么?”

杜重威沉吟道:“是否救援,待我向陛下请旨后再论。”

景延广惊道:“向陛下请旨?这里到京师一来一回。等陛下圣旨下达,菜都凉了!大帅,这事不能迟疑,必须马上进击!”

杜重威道:“好,我许你出战。不过战事完后,需将自己首级割下,送往京师,就算是你们挑起这个担子,如何?”

符彦卿老成持重,景延广只是口中慷慨,一听都不说话了,石公霸见两个副帅都不开口,自己就更不敢说了。

符彦卿道:“若不救援,日后消息传出,我们都要被戳脊梁骨!”

杜重威道:“非是不救,但要先弄明白局势之后再行动,再说,晋北那边,我们也要盯着!我们且向陛下请旨,圣旨下来之后按照旨意行事,罪名骂名就多落不到我们头上来。”

他当下派出了使者,责问契丹,耶律朔古派了人来回复说:“当初两家协议,只是交割燕云,并未说交割燕云百姓。你石家天子要的是土地,又没说要人口,我们带走这些聒噪的刁民,正是为汝石家天子清扫民户。等我们将门户扫干净,你们就可以进驻了。”

景延广符彦卿等都听得暗中发火,杜重威却道:“契丹既迁民,那就是没有久留之意了,我们此番必可不战而收复燕云,这其实是好事。”

景延广符彦卿见杜重威全不将燕民死活放在心上,暗暗齿冷,杜重威却恍若未觉,我行我素,不但不救,为免节外生枝,反而下令封锁边界,以防走漏消息——这等大事,长远来说肯定封锁不住,但辽晋已分两国,边界本身戒严,燕代之间又有山川阻隔,杜重威在几个隘口设置兵马阻止难民逃窜,果然便成功封锁了消息,燕地闹得天翻地覆,云州以及河北各地一时之间竟然都未听到消息。

但杜重威一时间瞒过了河北、晋北之士民,却瞒不过执行军务的行伍士兵,晋军兵马眼睁睁看着同胞在北界号哭呻吟,主帅这边却置若罔闻,甚至还要封锁他们的退路!晋军士兵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会因此而哗变,但士气自此低迷在所难免。

——————————

也就在这时,晋北那边又传来惊变——云州易手了!

景延广道:“看看,看看!契丹奸猾成性!这边跟我们打马虎,那边竟将云州交给了天策!”

杜重威甚是不满,又派人去责问契丹,景延广退而愤愤与符彦卿私语道:“这也问契丹,那也问契丹!契丹除了推托之外,能问出个什么来?还派我们来做什么!直接让几个书生过来不就行了!”

符彦卿淡淡道:“我们这次北上,本来就是来打天策的,不是来打契丹的,主帅这样的做法,其实正中陛下之怀——若杜重威是会背着陛下打契丹的人,陛下就不会派他来了——难道你到现在才明白?”

景延广恨恨道:“我不是不明白。只是事到临头,不免憋屈!”

符彦卿道:“该憋屈时就憋屈吧,咱们父母妻儿都在洛阳被捏着呢,不憋屈一点,如何回去与我们团聚?我们的运气可比高行周好,他现在被堵在长城外。还不知道能否回来呢!”

果不其然,契丹便派使者回复说,云州并非转给天策,而是失于天策——是被天策奇袭夺了城池。杜重威这时不明晋北形势,景延广符彦卿虽有疑问,杜重威却是契丹怎么说,他就怎么相信。

——————————

雁门关中,石重贵得到云州易帜的消息比杜重威早,当杜重威在与契丹一来一回问讯时。石重贵已经召集诸将准备行动,石重贵当初若是一往无前地开出雁门关便罢,可他在雁门关驻守已久,长达两个月半步不进,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迁延的惯性,当白承福北上时他已收到风声,当时药元福就请收朔州,石重贵却要保证消息确切。没有第一时间行动。

等到确定了云州果然易手,石重贵这才准备动手。召安重荣药元福商议大事。

药元福道:“契丹在云州还有一战之力——那是安排来扯薛复后腿的兵马,光靠折德扆凑起来的那些人手,对上萧辖里,野战都必败,更别说攻城——就算真的奇袭得了城门,萧辖里也能将他们赶出来!这一趟云州易手。一定是契丹人故意为之。”

石重贵道:“既然如此,我们是出关,还是不出关?”

药元福道:“出!当然要出!云州还在契丹手上时,我们有借口推托,但现在云州落到了天策手中。我们若不出兵取回,将来陛下面前,没法交代!”

石重贵又问:“若是出兵,胜算几何?”

药元福道:“安兄出过关,与折匪有过交涉,当比我更知彼之虚实。”

安重荣道:“折德扆仓促成军,白承福杂胡之种,若是野战,必非我等之敌。”

石重贵道:“但现在云州已经易手,若他们凭城守卫又如何?”

安重荣道:“这个就有些麻烦了。当初只是想着折小子与白承福均不足为患,可没想到契丹会将云州交给天策!云州城坚墙高,这帮人的士气又不低,如果凭城抗守,急切之间恐怕难下。”

石重贵道:“那可如何是好?”

安重荣道:“如今形势,高行周已被断了后路,出兵已是势在必行!属下有个计议,我等可先兵出雁门,一路收缴州县,平定朔、应、寰诸州,同时驰书东路,请杜帅派兵西进,到时候我军逼云州之南,东军逼云州之东,高行周再从西面而来,便是合围之势!云州城池再坚,也断断挡不住我们三军联手!此为万全之策。”

药元福一听,道:“此计不妥!云州仓促易手,我们必须以快打快,在天策站稳脚跟之前兵逼云州城下,天策初得云州,防备必不周全,我军骤至,就算是孤军攻城,十之七八也可以取胜!”

石重贵道:“十之七八,那终究不是万全。”

药元福道:“行军打仗,哪有什么万全!但若缓进缓图,沿途收拢州县,等到了云州城下,天策早已有备!留守可别忘了,那薛复已经北上了!上京之战胜负必在近日一决,最近又有谣言传说张龙骧也要来敕勒川,这么迁延下去,万一上京那边杨易取胜,然后张迈又从西面席卷而来,那时候两相夹攻,谁敢抵挡?谁能抵挡!”

张迈西来、杨易南下……

只是想到这个场景,石重贵就头皮发麻!

“那你的意思是?”

药元福道:“速发轻骑,不取州县,直逼云州!”

本来大军作战,没有绕开城池长途行军的道理——那相当于是将后背卖给敌人,但此际晋北局势特殊,各地没有明确表态的地方武装,在唐、晋之间其实是一种墙头草的中立态度,他们虽然会听折德扆的号召而反抗契丹,却不见得会为了天策就去冒险攻击石晋的大军。

安重荣却道:“轻骑突进,恐怕不妥。”

石重贵问:“有何不妥?”

安重荣:“轻骑突进,则朔、应诸州未定,而以杜重威的性格。见我们已经行动,东路大军估计就不会入代。到时候我们突至云州城下,若能一举破城还好说,若是不能,则轻骑将被困于云州城下。诚如药兄所说,张迈可能会西来。杨易如果取胜也可能会南下——若真有那个时候,天策必定威势大振,只怕朔应诸州都会响应,而东路大军更不会入代!那时我们后路被断,而援军不至,可就不是无功而返,而是四面楚歌了!”

两人各执一词,听来都有道理,就在石重贵迟疑不定之时。下属来报说云州有使者到。

药元福道:“天策这个时候派使者来,多半是要设法拖延,留守切勿中计!”

安重荣却道:“不管他有什么企图,看看他说什么也好。”

——————————

进入雁门的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才二十来上下年纪,但天策的高层普遍的年轻化,因此药元福等倒也不敢因其年纪而小瞧他,石重贵打量着赵普。似乎觉得有些眼熟,冷笑道:“贵军一直大言炎炎。说什么汉家子弟应该携手合作,共抗胡虏,如今却背着我们诈取云州,华夏素来是信义之国,你们天策却总干无信无义之事,是在西域养成的习性么?”

安重荣是一方豪强。威名素盛,赵普如今却还籍籍无名,但他身为天策的使者,背后的国家强大,自身底气就壮。面对安重荣也全无惧意,微笑答道:“这个诈字说的太过了!我军何曾使诈!这云州城我们从来也没想要过,是契丹自己送给我们的。”

这番话说出来,药元福几乎气炸了肺——不是气赵普,不是气天策,而是气契丹!他早就怀疑契丹不会那么容易就失了城池,如今一听果然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赵普又道:“我等从未使诈,倒是安将军,当初阁下与我军折德扆都尉朔州打赌,如今这个赌约准备如何了局?”

安重荣一听,一张老脸也忍不住一红,嘴角的冷笑也变得无比牵强。

当初折德扆与安重荣在朔州打赌,折德扆说“石晋三路大军北上,一定不敢与契丹交战,却说不定会与天策交战!”又指责石敬瑭是勾结胡人,要帮契丹人打天策唐军,助胡攻汉,让汉人自家人打自家人!

当时安重荣自然要帮石晋分辨,因此双方立下赌约,以三月为期:三个月内,朔州自治,若事情果如安重荣所言,朔州归晋;但若事情如折德扆所言,朔州归唐。

结果都不用一个月,高行周就和天策军干上了——而且就是堂而皇之地从云州城下经过,契丹人未出城阻截,甚至还援助了一些粮草,跟着将逼近云州的天策兵马逼出长城——到了那时,是个明眼人就都看出石晋与契丹有所勾结!这事发生之后代民对石晋王朝大为失望,安重荣在朔州的威望也大受打击,这时赵普忽再提起,一时间安重荣几乎就下不来台!

药元福与安重荣交情不错,虽然在出兵缓急一事两个人有冲突,但这时却得站在同一阵线,接过话头来道:“那是高行周部的行为,与安将军无关。再说,那也是你们天策逼的!契丹已经表示要将幽云十六州交还我们,你们却千里迢迢赶来夺地,我军岂能容得尔等!”

赵普笑道:“我们元帅早已派出使者,对你们晋主提议两家联手,共逐契丹,只要贵主一个点头,取回幽云之后,就算要将幽云交给你们也无不可——咱们毕竟都是汉家子弟,最后归唐归晋总还是在汉家手中。只可惜贵主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跟胡虏勾结,不然幽云十六州早就回归华夏了!”

药元福这时站在天策的对立面,对天策事事不离华夏大义的话语系统深恶痛绝,但又拿对方没办法——天策唐军事情的确做得堂正,就算习惯性地扯出大义旗帜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谁让石敬瑭这边身子太过肮脏,就算想要以大义为外衣,也遮掩不了满身的污臭!

因此药元福也不愿与赵普谈论大义——石晋在这方面太弱势了!

药元福正要反驳,一个声音从大厅之内传了出来:“父皇不愿与汝主携手,只因洞悉了张龙骧的阴谋,知道你们从来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果不其然,毕竟让你们捷足先得,窃取了云州。”

安重荣药元福这才想起石重贵已在里头久等,忙引赵普入内行礼,赵普打量了一下石重贵,见他不过三十上下年纪。眉宇轩昂,但面色带愁,双颊之间生有横肉,五官有明显的胡人特征,心道:“你们沙陀才是窃为中原主,虽然据有洛阳,但毕竟是胡种!不像我家元帅,虽然来自西域,但任谁一见就知道是汉家子孙!”

这时他也不以此惊触石重贵的神经。只是接着他先前的话说道:“留守这个窃字用的太别有用心了。再说,土地落在胡虏手中,用什么手段拿回来都无损大节,莫说窃,就算抢我们也要抢回来的!”

石重贵道:“不管是偷是抢,云州你们果然已经到手了,曹元忠派了你来,是来示威吗?”

“岂敢哉!”赵普道:“留守既知如今云州是曹将军主事。想必也应该知道曹将军在我国之地位。”

曹元忠乃是天策大唐之上将军,得号比郭威还早。当然,天策军中私议排序,素来是郭洛杨易,薛复郭威,往下就算排上石拔奚胜,也不会排上曹元忠。只因曹元忠能得封上将军是有政治上的考量,并非他本身军功足以当之,因此含金量与薛复郭威不能等量齐观,杨易受伤,薛复代领全军可以服众。换了曹元忠就不行了。

当然,曹元忠这几年立功渐著,相当于是先封号,再补劳,他这个上将军才渐渐被人看重。

赵普说道:“曹将军乃我大唐亲贵重将,此番北上身负重责,元帅当面许诺:敕勒川以东土地,曹将军可便宜行事。因此云州此刻虽在我军手中,但留守若是有义之人,则云州归属,仍可商量。”

这句话可有些出乎石重贵意料之外了:“你什么意思?”

“贵国国主与契丹勾涉既深,积重难返,不肯与我主共抗胡虏我们也早有预料,倒是留守心怀大义,这段时间拥重兵而不出雁门,避免了两家争战让契丹人看笑话,让我们曹将军深感中原仍有义人!因此我军中将帅对贵主虽有微词,提到留守之义却无不钦佩。”

赵普这段明显是马屁,石重贵听着倒也舒服,在对契丹的立场上,石重贵和石敬瑭的确有所不同,石重贵一直认为中原没必要讨好辽国,就算引为盟友,至少也得是对等立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契丹牵着鼻子走。

不过他毕竟不是会被一句奉承就捧晕了的人,容色镇定,语气平淡地说道:“守土卫国,外御其侮,是中国人当有之义。但我大晋是正统所在,云州理应回归中国,不能落入你西凉手中。”

赵普道:“谁是正统,等将契丹灭了,咱们关起门来再好好论论……”

这话说了一半,不知不觉就显得豪气逼人!

安重荣和药元福对望一眼,心中都想:“听这语气,莫非天策这回真有十足的把握能灭契丹?”

“至于云州嘛,”赵普续道:“曹将军感佩留守之义,仍然愿意交给留守的。”

这话一出,无论石重贵、安重荣还是药元福无不大感意外!

之前张迈派遣范质前往洛阳,愿意让出燕云,其事如今已天下皆知,但那时燕云毕竟还在契丹手中,空口许诺而已,现在已经吃进嘴里的肉要再吐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石重贵一脸的怀疑、奇怪,安重荣道:“此话当真?”

赵普道:“我大唐素来信誉卓著,何时言而无信过?”

药元福道:“若是当真,怕也是要有条件吧?”

赵普也不绕圈子:“有!”

药元福不等他说出条件,就哈哈笑道:“就知道你们天策没那么好心,这里头必有陷阱!”转头对石重贵道:“留守,别再听他废话了,请速发轻骑,某愿为先锋,进逼怀仁,而后召高行周东逼,那时两相合围。何怕云州不下!何必在这里跟他谈条件!”

赵普笑道:“药将军这话,说的可就过了,我军在晋北的人马,如果野战,不是河东兵马的对手,但药将军可知汗血骑兵团的一支——李彝秀也已入城?云州墙高城坚。我天策上下素擅守城,契丹临走之际又没烧毁粮仓,如今云州城内还有半年积粟,就算药将军此刻发兵,北上攻城,我军只要四门紧闭,守他个三五个月不成问题。更别说我们元帅此刻已经起兵北行,现在也快到达敕勒川了,让高行周东行?只怕到时候抵达云州城下的。就不只是白马银枪团了,还有我们张元帅的亲卫大军!留守纵然神勇,比我家元帅又如何?”

早有谣言传出张迈要来晋北,但那毕竟只是民间谣传,从天策的外交官员口中正式道出,这还是第一次。

想到张迈要来,石重贵等三人都是心中一沉,张迈如今威震天下。他若御驾亲征,就是石敬瑭来了也得退避三舍。在石重贵等三人心中,实不敢将自己与张迈相提并论。

虽然如此,输人不能输阵,药元福道:“那又如何!兵家之势,只论利弊强弱,云州之围既成。东有杜帅为援,南有雁门为后盾,就算张龙骧来了,也未必能够取胜。”

赵普道:“但药将军也没有十足把握,对吧?”

药元福哼了一声。他不喜欢乱说大话,若只是折德扆的人马,野战他有十足把握,若再加上李彝秀,这个成算便又低了几分,云州城只要能守住一段时间,要是张迈真能如期而至,那时非但云州难取,只怕还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赵普见药元福没有回答,语气转缓道:“虽然如此,不过我们两家其实也不需要搞得剑拔弩张。这次白马银枪团步步进逼,而我敕勒川军马则步步退让,难道真是我军大不如高行周部?天下人都知道不见得!我军之所以退让,便是不愿意汉家子孙在契丹面前自相残杀,做那亲者痛仇者快的恶心事!我军的这个态度,从元帅到曹将军再到折都尉,上下如一,从以前到现在到以后,恒久如一。更何况我军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只要留守能继续秉持公义便可,那即便以后元帅抵达敕勒川,也不一定会入长城。至于包括云州城在内的晋北全境,也可双手奉上。”

这话说得太过慷慨,别说药元福,就是安重荣也不敢相信,石重贵挥手道:“你们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赵普道:“贵主虽然拒绝与我军联手抗胡,但我们曹将军仍然希望留守能够抵制乱命,拨乱反正,与我军联手,共击幽州。我军之目的,只是规复汉家土地而已,契丹退出长城之日,我军也必退回敕勒川。”

药元福哈哈笑道:“你觉得这可能么?”

赵普道:“为何不可能?契丹如今已是丧家之犬,只要我们两家联手,营造出共同进退的大势,那时候甚至不需要战斗,赶败犬一般就能将契丹赶走了。此举手之易事,于贵国有利无弊,留守何乐而不为?”

药元福哼道:“说的好听,背后指不定又有什么陷阱,真要合作,除非你们先交出云州城!这样我们才能相信你们有诚意。”

赵普沉吟道:“你们三路大军,背靠河东、河北,接济起来通畅无碍,我军出自敕勒川,若是没有云州,一入燕地就是孤悬在外,岂能不留个据点作为补给中转?”

药元福笑道:“既要两家联手,补给粮草自有我军供给,你们担心什么!”

赵普哈哈笑道:“药将军这说话,就是将在下当三岁小孩了。以贵国的信誉,我军若将后勤全部依赖于贵国,万一变起肘腋,我军只怕匹马不得归秦了。说句不客气的话,你石晋的信誉,可没我们的这般坚挺。”

药元福道:“既不信任,何必联盟?我们也难保你们不是以我军为前驱,趁机谋夺整个燕云!到时候反咬一口,我们三路大军一番辛苦,到头来便只是徒然作了嫁衣罢了。”

赵普道:“联手同取幽州,无论野战、攻城,我军都必定戮力,攻城,同时保证,就算战胜。我军人马也不会入幽州城门一步。这样药将军放心了吧。”

药元福道:“说的真是好听,但也因为太过好听,使得人不敢相信。无事献殷勤者,非奸即盗!总之一句话,真要讲和,便将云州献出。否则只要你们将云州捏在手中一日,就休想我们相信你们有什么诚意。”

赵普沉吟道:“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只要贵国同意合作,东路大军启动,进入燕地,我们便让出云州,如何?这已是曹将军能作出的最大让步,如果留守还不愿意。那么便云州城下兵戎相见吧!说到打仗,哼,我天策唐军可还没怕过谁来!”

提起天策唐军过往的战绩,莫说石重贵,就是药元福也不得不慎重起来,而对石重贵来说,既然张迈即将到来,那么就算能如药元福所言能以轻骑突击取胜。事后张迈也必定报复,想起要直接去面对那个横行万里百战不殆的不世之雄主。石重贵亦忍不住心头打鼓。

至于不战而得代地重镇,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石重贵道:“使者且到驿馆休息,此事容吾思之。”

——————————

赵普退下后,石重贵道:“曹元忠在这时候派人来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安重荣道:“此事必然另有内情,欲窥其虚实。不能局限于晋北,而要放到整个天下大局来看?”

“天下大局?”

安重荣道:“现在天下之大势,在于唐辽之胜负,唐辽之胜负,在于上京之成败。张龙骧派使者进入洛阳。曹元忠派使者入我雁门,需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引我兵马北击契丹。我揣摩着,曹元忠会有这样的要求,必然是怕燕京兵马北上参战,因此要拖住耶律朔古的步伐。”

石重贵道:“燕地兵马北上?现在还来得及?”

药元福道:“按理说是来不及,但安将军所言甚有道理,若非如此,那还能有什么解释。依我看,也可能是上京之战吃紧,曹元忠要拖住耶律朔古,所以到嘴的肥肉也肯吐出来。”

石重贵道:“若是如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安重荣:“唐、辽,西、北两虎也。两虎相争,我们坐收其利。不妨佯为答应,取了云州再说。只要幽云入手,国家防线完整了,那时我们北可拒契丹,西可拒天策,何愁之有!”

药元福道:“以天策诸将之精明,非只是一个佯装就能骗过的。”

石重贵道:“刚才唐使不是说了么,只要我们东路大军进入燕地,他们便会割让云州,既然如此,便让东路大军配合我们一下,叫曹元忠无话可说。同时兵马渐进,收取朔州、应州,步步北上,陈兵云州城下,曹元忠如果守约,我们就接受城防,如果不守约,我们便起兵攻打!此为万全不败之策!”

药元福心道,这不就是安重荣刚才所建议的缓进策略了么?只不过加了一条天策“可能”会献城罢了,但药元福不能不担心,因为他总觉得这里头一定有猫腻。

要再进谏,石重贵道:“此策甚好,就这么办吧。”

——————————

出得帅府,药元福责安重荣道:“安兄,难道你不知我们现在必须和曹元忠抢时间么?那个献城协议,有等于无!如果张迈真的西来,如果杨易取胜而后南下,他们要撕破协议,我们有什么办法!安兄,你是昏了头是不是!”

安重荣看看左右无人,冷冷道:“昏了头的不是我,是你!”

“我?”

“你的急进策略自有道理,我焉能不知,但事情顺利就好,万一事有不顺,被困的就是我等,也不看看高行周现在的处境?但如果能以缓图策略,如果我们最坏的结局是什么?”

药元福道:“如果张迈真的西来,如果杨易真的南下,我们以急兵图进,云州在手,那时候还可凭城一战,但若没有云州,朔、寰、应等州县有等于无——张迈军势逼处,这几个地方随时倒过去。那时候,只怕幽州都要落入天策手中,甚至兵马南驱进入河北,那时,国家危亡都有可能了!”

他说的激动,安重荣却冷淡处之,语气如冰水一样:“那又如何?”

药元福一个愕然:“那又如何?那就亡国了啊!”

安重荣压低了声音道:“是亡石晋!不是亡国!洛阳那个宝座,从来是兵强马壮者坐上去,就算真的换一个人坐,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但我们手中的兵马如果冒险拼光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大困局!”

药元福的眼神先是诧异,跟着明白,随即有些黯然,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

注:古代语境中的“中国人”,和现代语境中的“中国人”略有不同,古代所谓的“中国人”一般是指“中原人”的意思。正如曹魏对孙吴,便自称中国之人。石晋对天策亦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