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九十五章 被遗忘的人种替代

唐骑 第九十五章 被遗忘的人种替代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18:18 来源:笔趣阁

第九十五章被遗忘的人种替代(求月票)

洛回想起了当晚方丈中的情景。烛米点下。法如老和惯一种像当初郭师道述说恨罗斯分裂时的扦悔之色。

“那已经是七代人以前的事情了,,当时,回讫、吐蕃势大难当,四镇孤立无援,而东归之路也已被切断,龟兹、焉者、于阅先后陷落,疏勒亦已不保,我们三千余人退到疏勒附近的一个山谷之中,可那也不是一个可以长久居住的的方。”法如告诉郭洛道:“而且在山下,在疏勒的河谷、绿洲上,还有一万多沦陷于敌人掌控之下的唐民。”

当时的国际局势与眼下不同,对疏勒威胁最大的还不是回讫,而是吐蕃。吐蕃人在现唐军遗部踪迹之后,派人入山谈判。

“谈判?”听到这里杨易心想那多半没好事。

以杨易的性格来说,那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对困厄中的大唐遗部来说,那却是一个诱惑一吐蕃人承诺,只要唐军放下武器,就会放过所有唐军军民的性命。

杨易听到这里心里很不舒服,和他一样,当年郭、杨、郑、安等领都强烈反对投降,因为他们不愿意做奴隶!骄傲的大唐将士,宁可选择死,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与前途交付在异族手中!

当时的大都护军帐会议经过商量后决定冒险西迁因为其时从疏勒到讹迹罕到河中地区局势都颇为混乱,唐军虽然势单力薄,但在那样的乱局中仍有生存的可能。

可是却有一部分人在吐蕃人的招降书前面低下了头。

“就是鲁家的人,对么?”

郭洛听到法如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选择了沉默,因为不想让法如难堪,而杨易却直接问了出来一虽然是对着郭洛,但假如当初去疏勒者是杨易的话,他还是很可能会直接问出来。

“是的,为的就是鲁家。”

鲁家的先人认为,吐蕃与大唐之间有激烈的争斗,可也有联姻的历史,尤其是疏勒唐民大多信仰佛教,而吐蕃当时也已逐步接受了佛教信仰,这样一来,双方就有了互信的基础。

如果从“保全性命”这一条说将开去的话,鲁家的人博对了,吐蕃人确实没有对答应留下来的唐民进行灭绝性的屠杀,只是没收了所有唐民的武器,且禁止他们习武,然而事实还不止如此!

法如老和尚已经年逾六十,佛门高僧,可是提起那段历史。脸上也忍不住出现了愤慨悔恨之色!

当时留在疏勒的一万多唐民,被吐蕃人分成十八批,全部驱赶到疏勒城外的河谷耕田。每一批约数百人,吐蕃人设一个寺庙作为管理结构,由吐蕃僧人进行掌管,而鲁家等主要将领,也都被勒令出家为僧。

疏勒的唐民,本来无论是军还是民,都得进行军事练有一些农夫本身是士兵进行季节性的屯田,就算是本职是农民的也得负担起一定的军事任务一也可以说疏勒的农民也是一批民兵。

可是如今,失去了武器与其它展方向的唐民,只得老老实实地疏勒的大小河谷、大小绿洲中种田。

汉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你给他武器与勾练,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之一;你给他机会经商,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人之一;你给他机会求学,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你给他工具,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如果你给他一块田地让他种田,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农夫没有之一!

在他们的努力下,疏勒周边的农田很快就欣欣向荣起来,可是吐蕃统治者并未以善意回报唐民的这种勤劳。

所有的唐民都被迫附属于一个寺庙,他们的劳动力由吐蕃僧人随意支配,他们的人身甚至可以用于买卖、抵押,乃至赌博!寺庙的主持,有权力对附属唐民施加任何刑罚,甚至生死、婚嫁的权力,也都掌握在吐蕃人手中!

“法如大师告诉我,那个时候,吐蕃人对我唐民是要杀就杀;要打就打,唐民生下了儿子,无法保全其性命,生下了女儿,无法保全其贞

杨易等听愕双眉竖起,目眦欲裂,忽然之间,慕容春华道:“以前我们总觉得新碎叶城的生活很苦,但现在想想,我们却比当初留在疏勒的唐民好多了至少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啊。”

诸将感叹了一番后,杨易又问:“后来呢?”

“后来,疏勒的唐民终于迎来了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吐蕃人的势力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逐渐侵入的回讫人。

法如大师对郭洛道:“当时回讫人在攻入疏勒之前,曾派了人来与我们密谈。相约在他们攻入回讫的时候,要我们起来响应。回绕人答应,如果疏勒被回讫占领。他们会将唐民从吐蕃人的魔掌之下解救出

听到郭洛转述之后。杨易叫道:“这些回讫人,怎么可以信任!如果答应了他们,那也不过是前门拒狼、后门引虎!”

郭洛道:“当时我也如你这般跟法如大师说,法如大师听了之后长叹一声,道:“我们今日回望过去,确实如此,可是当时疏勒唐民实在是被压迫得太惨了,当时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有了一个转机便抓住了不肯放手,哪怕这个转机是多么的渺茫!终于,在经过一轮严酷的斗争之后,吐蕃人被赶跑了,回讫人进来了。”

赶跑了吐蕃人以后。久受欺辱的唐民狂欢了一个。晚上,可是,也只有一个晚上而已。第二天一早,当唐民的领们去找回讫的可汗,希望确认一下回讫人的许诺时,得到的回复却是

切照旧!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里时无论是郭洛也好,杨易也好,竟然都表现得十分平静,再没有一点愤慨了。当时法如老和尚问郭洛:“你不气愤么?”

郭洛想说自己气愤,可却实在气愤不起来。这段时间唐军诸将跟着张迈,不止是士气提了上来。就是思维方式也都有所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诸将都开始变的和张迈接近

“把争取自由平等这样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夫概没有比自己更愚蠢的事情了吧。”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郭洛竟然对法如等人脱口而出,说了这句话。八个老和尚无不变色,而法如也大吃一惊,道:“这,,这话,,唉!郭世兄说的没错,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却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哪怕做出这等事情的是我们的祖宗,却也不必讳言

当时郭洛微微一笑,说:“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张龙镶说

“张龙集?那是谁啊?是哪一位大儒?”法如问。

郭洛却道:“小请大师继续将旧事讲究,我才好讲我新碎叶城近来才生的事情。”

法如等都被他勾起了好奇心,很想知道那位“张龙镶小,是谁,不过还是按耐了下来,继续述说。

和回练人交涉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疏勒虽然迎来了新的统治者,但唐民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改变,原因很简单,因为唐民已经被解除了武装,他们手中没有了武器,则回讫人定下什么规则,他们也只有遵守的份了。如果不想遵守。那就只有死!

不过,对疏勒唐民来说比较庆幸的是,回讫人的统治策略和吐蕃人不大一样,这些来自草原的可汗手段比起来自高原的吐蕃更加灵活一些。或者说,他们不想太过费事。既然吐蕃人已经建立了以寺为单位、唐民全体附属于一个寺庙这样的体制,回讫人就直接拿过来用,他们在赶走了吐蕃僧侣以后,启用了唐民僧侣来做各个寺庙的主持,当然。这些主持没有了吐蕃僧侣那么多的特权,他们对回练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替可汗收税。

回亿定下的税率高得可怕一就是所有田亩所产的六成!

六成那是什么概念啊!

古代的农业生产率。可没后世那么高,动不动就亩产千斤一那是不可想象的。众所周知。汉朝文帝时期的田赋为十五税一、景帝时更降到了三十税一,这属于历朝比较宽松的田赋税率了,而儒家孔子、孟子理想中比较合适的田赋则是十税即田亩所产的一成,而现在,回讫却要收六成,这几乎是正常税赋的六倍!尽管到了唐代。农业生产工具和作物品种已经比周汉时代进步了许多,可六成的赋税仍然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

(想象一下,如果可以有六成的农产品剩余,这相当于接近一半的人口可以从农村解放出来。)

可是,失去了武器的疏勒唐民在这样的苛政之下唯一的选择却不得不接受。

虽然压迫仍然严重。但是这对唐民来说却是一个夹缝中的机会,因为赋税虽然高得吓人,可有一点却改善了那就是唐民们的到了一点小有限得可怜的自主权,即在这个可怕赋税制度之下,他们可以选择干什么或者怎么干。

在这种时候,唐民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韧性,他们在各寺和尚的组织下开始了开荒行动,在的广人稀的疏勒地区开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农田,回绕人的制度定得严酷,但他们的管理手段却很粗糙,他们计算了唐民已经开垦了的土地,并按照每亩土地丰年的收成来制定田赋标准,然后要求大昭寺每年都按照这个数字缴纳田赋。可是当时大昭寺的主持却现了一个管理漏洞:虽然要提高每亩农田的单位产量不容易,但如果在这些既有农田之外。开垦出新的农田呢?

疏勒地区河流众多,可以灌溉的无主荒地成片!利用这个管理制度的漏洞,开垦出了一块又一块的新田,用自己的玄苦与辛劳节省下了一升一斗的粮食,并挖的三尺地藏了起来。与此同时,因应吐蕃统治期间唐民人口锐减三成的形势,大昭寺的主持积极提倡各家各户多生。

从回讫进入疏勒,到回讫对这个管理漏洞反应过来,一共有九年的时间,那九年的时间对疏勒唐民来说是一个辛苦而短暂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里,有六年时间是家家都能吃饱饭,吃饱了饭就有力气,白天下田干活,晚上上一床干活,男人全副心思地种田,女人全副心思地生孩子!

这九年的时间里。疏勒唐民生出了一万两千多个婴儿,正是这一万两千多个婴儿,为日后保持疏勒唐民的人口基数奠定了基础。

库巴,张迈看着已经动员起来了的圣战者们,和回讫不同,这些圣战者可都是典型的白种人!

这时张迈注意到一个问题。他现像萨图克、霍兰等人,黄种人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和后世他在略什等地见到的维族人长得很不一样。这个时代回讫人与汉人的差别,大概就像内蒙的蒙古人与北方汉人的差别那样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凭着肉眼观察很难下判断,而且这种差别有可能会随着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看来不仅是宗教问题啊,人种上也存在很大的可疑。”张迈心想:“难道说,白种人相对于黄种人的遗传基因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混血以后,就都变成更像白种人了?貌似没听说过这种事啊,还是说”

还是说”伴随着宗教替行的同时,也曾生过“人种的替代。?

那可就是一个可怕的推论被遗忘了的屠杀!

“回讫的历代可汗都不喜欢“唐民,的叫法。所以后来疏勒的唐民就自称为佛民了。”郭洛道:“当初郑渭说,疏勒有五万佛民,但这个数字其实不对,只是大昭寺对外的宣称而已。”

“怎么,没有么?”杨易问。

“不是没有”郭洛笑道:“是不止!”

在主体民族人口越来越少、汉族新增婴儿只占据全国新增婴儿一半的当下,向所有努力生孩子的父母们致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