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一九一章 三面围攻

唐骑 第一九一章 三面围攻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18:18 来源:笔趣阁

战争如火如荼的同时,交战各方的战争宣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胜利!胜利!”

凉州方面传来了击退契丹骑兵的消息,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飞遍天策政权境内,甘州乌家心中一定,知道凉州有决心抵挡铁骑,至于明威戍等地方兵马也展开了游击行动,他们化整为零,小股行动,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袭击进入境内的契丹骑兵,使契丹骑兵无法顺利地展开大面积地掠杀。

“契丹被击退了!契丹被击退了!”

正在秦州乡下与父老亲切交谈的张迈,听到这个消息淡淡一笑,将这次大捷向秦西十余州发布消息,知道老家没有失守,汗血骑兵团、陌刀战斧阵,以及郭威杨信折从适等都安下心来。

杨信便建议第二次突袭长安,郭威却不允许,反而将兵力继续收缩,调来了车阵,与骑兵、步兵、弩兵、工事兵一起,在渭水北岸、凤翔西野结成星罗棋布的防守阵势。

奚胜的陌刀战斧阵也没有继续向北推进,只是与夏州城遥相呼应。当凉州一战的消息到达夏州时,李彝殷召集诸族老道:“我所料不错,契丹这次倾国南下,目标果然是凉州!”

李庄恒道:“那我们该如何应付?”

李彝殷道:“当初我担心的是契丹将压力都压在我们这里,而天策军躲在背后任我们做过河卒子,但现在灵州既破,契丹便有了一条进入凉州的通道,这个疑虑就可以打消。如今已是秋冬之际,到了严寒如果契丹还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便非撤退不可,当然也不排除契丹会进行艰苦的冬战,但这个可能性未必很大。因此耶律德光也没那么多的时间了,他必须赶在那之前攻占凉州。”

河套、秦陇一带的气候不像轮台一带,来自漠北极耐苦寒的胡骑在冬天仍然有可能进行战斗,不至于像西域的冬天一样,在户外活动都可能冻死人。

李彝秀道:“契丹要攻占凉州,只怕不容易啊。天策军的实力在我们之上,而且汉人善守,如今姑臧草原一烧,凉州已成坚壁清野之势,凉州若是在契丹的威势之下胆寒投降也就算了,如今既然打算死守,那契丹要想攻破凉州,非进行强攻不可,若要强攻,就得屯粮草、运器械,轻骑可以一日数百里,带上粮草辎重、攻城器械,数十万大军一天走不出十几里路,没一两个月功夫别想围城。”

李彝殷道:“不错,所以强攻凉州实非上策,上上之策,莫过于围点打援。”

李彝秀道:“可是围点打援乃是张元帅的拿手好戏,他自己经常这样做,哪里还会轻易中计?再说姑臧草原一烧,凉州城头又遍布火器,凉州的守军要出城或许不能,但要守住却大有希望。张元帅既有这样的安排,只怕就不会贸然派出大军仓促回援了。”

李仁贵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契丹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对!”李彝殷道:“先割断凉兰与秦西的联系,然后以大军压下,与石晋、孟蜀一起,三家围攻在秦西的张元帅!张元帅的大军如果崩溃,凉州兰州便成了两座无首之城,就算今年攻不下,来年铁骑重临,只怕守将就未必还有决心继续坚守了。不过那有个前提,就是三家围攻真的能够成功灭了张元帅。”

李彝秀道:“孟蜀是来捡便宜的,石晋与契丹各怀鬼胎,张元帅手下有无数精兵强将,就算兵力数量较三家为弱,但三家要想灭他只怕也不容易。一旦秋过冬来,大雪飘下,契丹与孟蜀必退,两家一退,来年便未必还有力气再来,那时关中便仍然是张元帅的天下。”

“张元帅的打算,应该是如此。”李仁贵道:“张元帅手头确实是兵强马壮,如果他是在凉州或者兰州,那么我也相信,就算是百万大军压境他也可以确保不败,但是现在张元帅确实身在客地,新归附的秦西军队军心不稳,若面临三家围攻,是否真能守住实在是五五之数!”

李庄恒道:“将军,如今局势已经明朗了,耶律德光必会以偏师围住夏州,同时截断凉州与秦西之间的道路,今晨耶律德光又送来了招降书,仍然允许事成之后让我们割据凉兰甘肃,但是我们却该何去何从?”

李彝殷沉吟着,道:“契丹尚未合作过,但张天策却颇讲信义,自结盟以来所有承诺都没有毁弃过。朔方军张希崇猝死,张元帅宁可留下破绽也不趁机侵吞朔方,则他对我们的许诺可信度要高一些。契丹许我们割据西北云云,虽然很诱人,但那终究只是壁上画饼,谁知道此战打到最后谁胜谁败?”

他顿了顿,说道:“当初天策诸路大军行动伊始,所有人都觉得张元帅是四面进攻,但现在看来,张元帅布置陌刀战斧阵在北,布置郭威车阵在东,汗血骑兵团居中策应,这分明是一个十分严整的守势:要以陌刀战斧阵抵挡契丹骑兵,以车阵抵挡石晋大军,以渭水与孟蜀相持,他自己和汗血骑兵则四面接应。这个阵势,四面进攻肯定不行,但用来防守却有足够的韧劲,就算是在客地,支撑一个冬季也不是不能。不过,此事上仍然让人觉得奇怪。”

诸人齐声问道:“哪里奇怪?”

李彝殷道:“这一次大战下来,就算张元帅能够守住阵脚,但肯定无法重创契丹——漠北漠南的骑兵,胜则勇往无前,败则如潮而退,退后重新集结,一场野战无论胜败都很难伤到他们的元气,来年仍能再来。而张元帅弄出这样大的场面,虽然暂时得了秦西十余州,却失去了姑臧草原,还让根本之地凉州受到围城的危险,若不能取得大胜,来年丝路必然大受影响——这可是他们的税基。听说在他出兵之前凉中反对的声音也很不小,他是力排众议而出兵,如今的这个局势,纵然得胜也是得不偿失,一旦失败却是倾覆大祸,如果张元帅的战略仅止于此,那这次的布局可以说是失败到了极点。因此我怀疑他另有伏笔还没出手。”

李彝秀道:“什么伏笔?”

“不知道。”李彝殷道:“所以我想再看看。”

李庄恒道:“那契丹那边的招降如何应付?”

李彝殷道:“契丹既然准备先破张元帅,围攻夏州的兵力就会有减无增,我们凭借夏州城要守过这个冬天应该没问题。我们只守不攻,已经可以为张元帅拖住契丹近十万兵力——事后天策若胜,我们也有大功;万一张元帅其实并无后着,天策战场失利,那时候我们再考虑另择明主也还不迟。”

李庄恒和李仁贵对望一眼,齐声道:“将军所言有理,我等愿奉将令,死守夏州!”

————————————

对于凉州的战况所带来的反应十分奇特:即双方都因为此战而士气高涨。天策方面,将士们是先受打击,但直到凉州可以守住之后都精神一振。而契丹、孟蜀、石晋的军士,听说契丹骑兵已经攻到了凉州城下则无不兴奋,至于那小小的接触战的胜败,耶律德光、石敬瑭以及孟昶等却都不放在心上。

双方将士在各自侧重点不同的宣传之下,都觉得形势对自己有利。

————————

长安城内

郭威的使者再次抵达,他给刘知远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都是朴实的话,大意是契丹南下逼迫汉土,关中自周秦汉唐以来便是华夏腹地,岂容胡虏肆虐?因此刘知远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再干同室操戈、亲痛仇快的事情。

刘知远对郭威的使者冷笑道:“同室操戈?亲痛仇快?却不知是谁先犯谁?秦西十余州之地,以前属谁,如今却在谁的手头!”

郭威的使者道:“我们元帅东征,所征的不是本族军民,而是为了挺进东北,收复燕云,驱逐契丹。如今契丹既然南下,那是最好,我们元帅刚好与耶律德光一决胜负,只是郭将军很不希望在外敌当前的时候,我们华夏内部先来个自相残杀。”

刘知远哈哈大笑道:“华夏内部?你们不是说我们是沙陀杂种么?什么时候我们又变成自己人了?场面上的话就不用说了!张迈若要谈和,就请他先退出秦西,然后再来说联手的事情不迟,否则的话,我将亲提大兵,会一会我这位老部下!”

拂袖将使者斥退。

郭威的使者走了之后,幕后走出两个人来,一个是石敬瑭,一个是桑维翰。石敬瑭对刘知远的应对似乎十分满意,桑维翰也就趁势恭维了几句,道:“将军大义凛然,令人佩服。”

刘知远也不理他,说道:“使者我们固然已经斥退,但接下来要如何行动,却请陛下示下。”

桑维翰道:“契丹如今已经兵逼凉州,切断了张迈的归路,夏州也指日可下,日前契丹主已经派来了使者,邀请我们于十一月上旬会师于秦州城下,先杀张迈,然后擂鼓向西,一鼓作气踏平凉兰!”

刘知远道:“凉州虽受到攻击,但西凉民风彪悍,张迈在河西又深得民心,契丹以轻骑掠到城下容易,要想强攻怕也不简单。夏州城池虽小,但党项人经营之也已历经数代,如今李彝殷又还在为张迈坚守,指日可下云云,只怕有些夸大其词了。”

桑维翰道:“府麟、灵州既破,河套三大门户已失其二,就算李彝殷不识时务仍然坚守不降,契丹铁骑也已能来去自如。凉州就算暂时攻不下,但我们与契丹联手,再叫上孟蜀,三家围攻秦西,张迈必死无疑!张迈一死,河西便可传檄而定!”

他对石敬瑭道:“陛下,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请勿犹豫,赶紧出兵向西吧!”

石敬瑭就要开口,刘知远道:“三家灭张,势在必行,问题是行动次序,却宜善为筹划。”

桑维翰道:“什么行动次序?”

刘知远道:“张迈固然亡我之心不死,但契丹难道真的就是一个无私的善邻,是为我们考虑而出兵的么?”

石敬瑭哼了一声,道:“耶律德光的心思,别人不知,我还不晓得么?他是要先破张迈,然后逼我俯首称臣!”

桑维翰道:“话虽如此,但契丹要入中原不易,张迈若一旦得势进入中原那怕会势如破竹,两害相权取其轻。如今当先取天策。”

刘知远道:“当然是先取天策,只是我们若动手得太早,先与张迈斗个两败俱伤,岂不让契丹渔翁得利?如今我们从长安出兵,首当其冲必然遇到郭威的车阵,我曾经派人仔细打探,他是以战车为阵,车墙设有长矛、陌刀、铁盾等数十种攻防武器,车阵又设有多门,骑兵可以从中驰出。形势有利时,战车可以拔地而起,以骑兵为先锋,战车步骑相继掩杀,形势不利时,又联车为城消解攻势,以弓弩火器烧杀来犯之敌,等到敌人攻势稍见疲弱,精锐骑兵又冲阵门冲出。关中地势平坦,正适宜他的战车作战。我们如果贸然挺进,纵然有数倍兵力只怕也要损失惨重。再加上有杨、折这两支精兵,一旦我们露出疲态,这两支精锐随时可能突入我们中军,取我上将首级。”

桑维翰道:“那将军是要我们顿兵长安,等契丹与张迈斗个你死我活,然后再出手么?怕只怕那样我们会被张迈各个击破。再说契丹在各地多有耳目,我们若是一味怠慢而不出手,只怕也糊弄不了他们。”

“一味怠慢自然不行。”刘知远道:“不过却也不用一开始就拼命厮杀,只要保证在严冬到来之际,攻至秦州就可。同时再通知孟蜀,让他们袭张迈之后方。陛下再下一道圣旨,赦免秦西十余州军民无罪,这一招釜底抽薪,定可叫张迈腹地不稳!”

石敬瑭道:“二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张迈固然要灭,却也不能让契丹占了便宜。”当下命桑维翰草拟文书,答应与契丹同时进兵夹击契丹,邀请孟昶袭张迈之后,又命刘知远出城,引八万步骑向凤翔挺进,他自己作为后援,次第出发。

就在这时,北面传来消息:乌兰堡被攻陷,唐将窦建南战死!

石敬瑭大笑道:“灵州既破,乌兰堡又取,契丹南下再无滞窒了!张迈啊张迈,今番我倒要看你怎么个死法!”

————————————

石敬瑭的使者向西南而来,不久驰入孟蜀军中。

这时孟昶已经引了大军出汉中,屯兵斜谷,大军驻扎在凤州。凤州城与凤翔府几乎在同一纬度上,只不过凤翔府在渭河之北,凤州城在渭河之南,孟昶顿兵在此,向北可以攻击凤翔府,向西北可以直抵秦西。凤州城与秦州城之间距离极近,轻骑的话一天一夜就可以抵达秦州南麓的那一段渭河。

早在石敬瑭使者抵达之前他就已经知道契丹兵逼凉州,这时拿了石敬瑭的书信,对大臣、诸将笑道:“契丹围攻凉州,石敬瑭又邀请我夹击秦州,看来张迈这一番是有难了!”

当初孟昶派出使者问张迈拿好处,却被张迈羞辱了一番,直将孟昶当做小孩儿一般,这个少年皇帝心中恚恨,直到这时才忍不住得意起来,笑道:“张迈啊张迈,我真想看你现在是什么样的表情!”

王处回道:“陛下,围攻张迈,对我们好处不大,需要从长计议,不可意气用事。”

“哦?”孟昶扫了这个顾命大臣一眼,嘴角毫不掩饰地挂着冷笑,道:“怎么个从长计议法?”

王处回道:“如今夏州仍然在为张迈坚守,契丹兵马,就不能全无顾忌地南下,必定还要分出数万以上的兵力围攻夏州。其余兵马,一部分要攻打凉州,或者切断凉州与秦州之间的道路,另外的兵力就算一股气全部向秦州涌下,但是从灵州、乌兰堡到秦州距离远,而我凤州距离秦州近。就是石敬瑭,他的兵马驻扎在长安,长安离秦州也比我们远。”

孟昶淡淡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又不是没看过舆图,何必说的这么仔细?”他最烦的,就是赵季良和王处回经常将他当小孩子看待。

“是,老臣失言。”王处回继续道:“如今契丹、石晋两军离秦州较远,而我军离秦州较近,此其一。契丹大军与张迈之间,还隔着陌刀战斧阵、汗血骑兵团,石晋大军与张迈之间,还隔着凤翔府,凤翔府有郭威的车阵已经杨信、折从适的精锐骑兵。这两个关口,都是百战强军组成,都不好过,就算是契丹皮室军,要突破汗血骑兵团与陌刀战斧阵也不容易。石敬瑭兵力虽众,要打败郭威、杨折也绝非轻易。但是我们与秦州之间,却并无大军阻隔。就算全军开拔,日行三十里,三五日之内也可以第一个到达渭河南岸,与秦州相望了。”

孟昶道:“那不正好,我们将第一个抵达秦州!”

王处回见孟昶说的轻佻,自己却忍不住心头狂跳,有些失态地叫道:“陛下,张迈最强的兵力,就在秦州啊!我们若在契丹、石晋之前先抵秦州,那是先撞上张迈的刀口。就算我军将士用命,最终得胜,损失也必惨重。我们以巴蜀儿郎的性命先与张迈拼个你死我活,契丹、石晋却随后赶来收拾残局——如此行动,于我们绝无好处啊。”

孟昶哈哈大笑,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哼,要我先去秦州与张迈对耗?我还没这么蠢!”

王处回见孟昶并无意气用事的意思,心中稍安,孟昶又道:“契丹与石敬瑭的那点小算盘,难道我就猜不到么?哼!”

一封急报驰入堂内,孟昶一看,放声大笑,王处回问道:“陛下,怎么了?”

孟昶笑道:“是兰州方面的捷报,我们的奇兵得手了!三日前已经取了银城!”

“银城?”王处回又惊又喜:“就是兰州金城的南附城银城?”

“不错!”孟昶笑道:“这次我们有河湟土藩主做内应,兰州守军惊慌失措,不及应对,因此我们不但取了银城,而且还尽夺城内三十万石粮草!哈哈,可笑契丹动用了数十万兵力,又以精锐骑兵孤军深入,最后也只得来个坚壁清野,寡人笑点江山,转手便于敌城眼皮底下夺得三十万石存粮,以及丝路奇货无数。”

王处回道:“若是这样,那我们派出去的兵马可以因粮于敌了。”

孟昶笑道:“正是!嘿嘿,石敬瑭也罢,耶律德光也罢,他们都欺寡人年幼,因此都来算计我。张迈当初也是欺我未上过战场,因此轻侮于我,但是他们却再想不到,此次大战最大的变数,将会出现在寡人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