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四三章 养民如羊,不如养民如狼!(之二)(求月票!)

杨定国之前不是没听过那些谣言,但他听了之后在惶恐之余,根本不敢宣之于口,甚至不敢跟别人辩论,甚至,他都不敢跟子侄商量对策,只是压在了心中。

杨家如今的形势,已经达到了最可怕的顶峰!

天策唐军中的安西系,老家伙们哪个不是他的战友?中生代哪个不是他的子侄?新生代的哪个不是他的孙辈?更别说现在杨易的鹰扬军风头无二,又还掌握着一大半的龙骧铁铠军!至于漠北的部族,他们或许也敬畏张迈,但面对亲手征服他们的杨易时,应该会有着更加直接的恐惧!

郭家虽然曾经是安西唐军的领导,而有了原罪性的嫌疑,但有一个未来的“开国皇后”,老郭又已经殉国,郭洛又远在河中镇守边疆,在未来,张迈也许会默许郭洛所在的,在葱岭以西维持一种附属国自治形态。

但在国内身居高位,又掌握着军事大权的杨家,却是无比危险!

尤其是漠北大捷以后,现在杨家的风头,已经盖过了郭家!

那些流言,杨定国不知不知道,但是他不能说,甚至不敢辟谣。

他原本是希望按耐住,等到大战结束,等到杨易回来,那时候功成身退,杨家自己退隐也罢,被元帅架空也罢,杨定国都认了。

但他没想到会在大决战前夕,引发这样的谣言。

更没想到张迈会在这种场合下提出来

这是要做什么?

要现在就动手么?

不知不觉中,杨定国泪流满面,作为父亲,杨定国知道儿子的心性,尽管是掌握军权在外,但只要张迈一道命令过去。杨易绝不会反抗的,他会自己将脑袋送回来!

甚至漠北大捷传来之后,杨定国就隐隐直觉到自己的儿子恐怕不会回来了。但是杨定国当时更多的还是在为国家的复兴可期而兴奋,并没有想到很多自己家族的盛衰存亡。

然而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可为什么要是现在,而不能等到大决战之后。若能等到契丹覆灭,那时候就算杨易死了,杨定国对张迈也无怨无悔!

可为什么是现在?

为什么是现在!

不知什么时候,会场内所有人都将目光从张迈身上移开,移到了杨定国身上。

老泪纵横的杨定国,再一次站起来,向着张迈跪下!

他张了张口,想要说什么,喉咙却颤抖着说不出来。以张迈和杨家的关系,真有什么猜忌是需要解释的?如果真有了猜忌,言语又有何用?

最后他只叫出了一声:“元帅!”

——————————

张迈竟然没有扶起杨定国,就任他这样跪着!

这是什么意思!

杨定国是杨易的父亲啊!

现在杨易有了嫌疑,杨定国跪下了,张迈竟然没有去扶他!

就算不以杨易之故,杨定国作为整个天策大唐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国老,也不应该这样让他跪着啊。

甚至就算张迈真的对杨家已经万分猜忌。为安抚杨易计,这时候也应该厚待以重礼啊!

——————————

“元帅怎么可以这样做!”

魏仁浦的心一下子乱了!元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愚蠢昏庸了?是被什么激怒。以至于怒火冲昏了头脑么?

——————————

慕容春华最先反应了过来,倏地站起,单膝跪下了,然后场内所有的将校都站了起来,也要跪下!

就在那一瞬!

张迈目光一扫!

无言,却是比冰还要冷。比横刀还要锋锐!

所有的将士忽然都停住,跟着全部坐下了!

——————————

耶律屋质心头狂跳!

“天策这真的是要掀起轩然大波了么?”

他不由得大喜起来,不,是狂喜!

张迈说出那样的话,杨定国当众跪下。张迈没加以安抚,还阻止军方求情!

“这是要大变啊!要发生大变了啊!”

尽管从一开始,耶律屋质对韩延徽的这项阴谋并没有过多的期待,他甚至认为不大可能影响潢水流域那一场战争的结果,最多只能扰乱一下天策的后方。

但是现在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汉人内斗的激情啊。

“若是张迈现在发作,若是他真的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处置了杨家,我倒要看看!”

那时候就算杨易不造反,漠北的军心也会被全部打乱!

一支军心都被打乱了的部队,如何维持?如何作战?如何弹压刚刚归附人心不稳的漠北诸族?

“那么那个断腕的计划,也许都不必施行了!”

——————————

来自中原的使节王溥则被激起了胸口的不忿!

虚岁才20岁的王溥,还处于愤青的年龄,这个年轻人,还抱着相当的理想。他读的儒家经典,或许并不比魏仁浦范质少多少。但毕竟年轻,经历的事情少,他之所以能被授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主要是靠他考中进士的资历而获得,但是考进士可以通过读书,阅历的不足却无法完全通过书本的知识来弥补。

“这位张元帅,不该如此!”

杨易兵定漠北,其所代表的意义,可不只是天策唐军的成功,如果抛开政权的隔阂,其更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成功,因此当消息传到中原时,石敬瑭桑维翰等固然是震惊惶恐,中原的大部分士人听了却是与有荣焉!

因此对于杨易,自燕云以至于江南,自山东以至于西蜀,但凡心中还有几分华夏观念者无不敬佩。王溥亦然,所以这时看到张迈如此对待杨家,王溥竟然义愤了起来。

——————————

杨定国跪在那里。张迈制止了军方的求情,会场之中便没人再敢相扶!最后却是一个杨定国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

竟是文臣的魏仁浦!

他不顾张迈冷严的目光,扶起了杨定国,跟着朝张迈一跪,大声道:“杨家世受国恩!杨易将军前线征战,杨国老更是劳苦功高!元帅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该让国老如此跪拜。”

——————————

魏仁浦的挺身而出让王溥心中大赞了一声。

他认得魏仁浦,知道这是中原士子的翘楚人物!

尽管“投敌”,却一入西北,就入居中枢,这等成就又让中原的士子感到骄傲:“看啊,我们的人,去到哪里都能取得大成就,就算是威震天下的天策唐军,他们也只是能够马上平天下。最后还是需要我们这些中原的读书人为之治理天下。”

对于范质魏仁浦的评价,中原分为两种极端,一种极好一种极坏。极好的是认为他们投靠了明主,极坏的则是认为他们叛国。

但是在所有人心中,却都有一种隐隐的期待。

如果天策唐军真的一统天下,那范质和魏仁浦,就会成为中原读书人在天策朝廷的代表人物。反正以他们现在的年龄和地位,将来开国宰执几乎是逃不掉的了。有他们的存在。将来如果三家争霸中天策取得了胜利,中原士人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与上进之路。因此他们乐观范、魏在天策政权中的成功。

正是有这样的心理基础,让王溥看到魏仁浦挺身而出,就喜上眉梢。

“果然还是我中原士子铁骨铮铮,就算在这西北半胡化之地,在所有人不敢犯颜的情况下,照样是魏道济站了出来。为杨定国说话!”

——————————

张迈却冷冷地看着魏仁浦,冷冷地道:“谁让他跪下的?”又环顾众人,道:“关于杨易将军的传言,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

——————————

又是这种态度!

这种态度很不对啊!

这分明就是没将杨定国放在眼里,这分明就没将杨家放在眼里!

这分明就是要“倒杨”了啊!

耶律屋质已经看出。魏仁浦貌似犯颜,貌似在帮杨定国,其实是要来给张迈扑火了。他表面上是在为杨易杨定国说话,其实是在为张迈打算啊!

对张迈来说,这个魏仁浦才是个忠臣啊。

但现在张迈竟然不顺着阶梯下,竟然还以这等语气相对,这形势,大大不妙啊——当然,是对天策大大不妙,而对契丹则大妙特妙了!

耶律屋质几乎要笑起来了,他多希望这时候自己能煽风点火,当然,他克制了这种冲动,他知道自己作为外国使者,此际能在这里旁听已经是的了

自己再说话,只怕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料旁边的王溥却冷冷一哼,低声地嘟哝道:“真是昏君!”

这个年轻的儒者,此刻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立场,忘记了自己是代表石敬瑭派驻天策的使节,竟然在一瞬间忘记了国界与政权的区隔,只从普适价值的来判断!

从这一点上来说,和耶律屋质相比,他实在是一个很不合格的外交官!

他充满正义感的声音虽小,但此刻实在太静了,竟然有一小半的人都听见了!

——————————

刚才从张迈口中,听到怀疑杨易的话,所有将校都为杨易不平,但这时一听到有人对张迈语涉不敬,听到的将校一下子都抬头怒视!

元帅可能会冤枉杨将军,杨将军可能是无辜的,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元帅都不容不敬!

就算杨易已经死在了张迈手中,所有将校也绝不容任何人诋毁他们的元帅,更别说是来自中原的小小文官!

这就是天策大唐军人们的第一反应,这就是天策唐军的军心!

——————————

张迈不怒却反而笑了起来:“我是昏君,很好啊。还有别的看法没?”他那语气,好像完全没将王溥当外人一样。

单膝跪地的慕容春华,一拳砸在台面上,用力过大以至于右拳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元帅!杨易绝对不会背叛!请元帅不要受军人挑拨!”慕容春华道:“春华愿以慕容家满门性命担保,杨将军他绝无二心!”

马继荣亦上前。单膝道:“马继荣亦愿以性命,为杨将军作保!”

曹元忠眼睛转了转,他本来是恨不得张迈与安西派系有罅隙的,但在这时候,他却很明白这么做才对自己最有利。

他也跳了出来,跪下道:“元忠亦愿以性命担保。我相信杨将军一定不会辜负元帅的厚恩!”

在场其他将校也都要起来求情时,郭威猛地喝道:“都给我坐好了!军人当有军人的镇定,元帅尚未表态,你们慌什么!”镇得所有将校都坐定坐直了。

——————————

张迈又将目光扫向其他人,当扫过郑济时,郑济头一缩,扫到奈布时,奈布的眼神都颤抖了,扫到郑渭的时候……

郑渭却还在思考……

当张迈的眼光。到达杨光远安审琦处

杨光远心念一动,也跳了出来,跪下道:“末将与杨将军从未接触,不知其为人如何,听这么多位将军为他作保,想必杨将军的人是好的。不过属下的性命是元帅给的,属下的身家也是元帅所赐,无论元帅有何吩咐。水里火里,末将都将誓死听从!”

安审琦心想这是表忠心了。但老杨一动,他也不得不表态,也上前跪下道:“末将于杨将军一事,所知不多,唯愿鞍前马后,但听元帅命令是从!”

——————————

耶律屋质听到这里。几乎要笑出来了,他看到现在保杨易的,都是天策的旧人,而帮张迈张目的,不是郭威。就是杨光远安审琦,这都是的中原人士,而保杨易的人里头,慕容春华是真心保,曹元忠怕是假意保,马继荣真假难分——各人的立场微妙而各有差别,这场戏再做下去,不管结果如何,天策都分裂定了!而且张迈可能会失去的,将是他最核心的拥趸啊!

鲁嘉陵从事的是涉外秘密工作,一般不怎么出席这种大公开的场合,他躲在暗处暗暗心焦,认为这是敌国的奸谋,他眼睛看着耶律屋质,心中默默连声:“元帅啊!你怎么忽然提出此事!昨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今日如此失策!”

——————————

鲁嘉陵不停地给郑渭使眼色,要他帮一帮口,慕容春华马继荣也都向郑渭望去,他们都知道,郑渭在张迈心中的地位甚高,而且又不是军方的人,有他一人帮腔,胜过一百个将军作保!

一直没什么表态的郑渭终于抬起他一直低垂的眼皮,却没有为杨易作保,也没有向张迈求情,而是将自己的椅子移动少许,面向张迈,沉默了良久,似乎终于决定不顾一切了,跟着作了一个让所有人诧异的动作——

他竟然指着张迈道:“你为什么不先与我们商议好,就在这等场合中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二人本来坐的就近,这一指,几乎就指到张迈的鼻子上了!

会场上一下子又变得极静,没人想得到郑渭竟然敢用这样的态度,对张迈说这样的话!

他这个样子,根本就不是魏仁浦式的犯言直谏了——“犯言直谏”者,虽是犯颜,却还是“谏”,是臣子对着君王说话的态度。

而郑渭此刻,却好像要吵架一样!

——————————

张迈冷冷道:“你这样跟我说话!”

“这些话,这种态度,我本不该在这种场合中拿出来。”郑渭道:“但你刚才关于杨易的那些话,是该在这种场合中说的吗?”

张迈冷然道:“为什么不能说!”

郑渭怒道:“大事不谋于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张迈冷冷道:“为什么大事不能谋于众人?”

“因为人多则口杂!”郑渭几乎在怒吼一般:“何况这等猜疑之事,怎么可以询问众人!这件事情本来就应该摁住,只要不流传在外,外面的流言就始终都只是流言,但若是流传出去,万一传到鹰扬军中,你让杨易如何自处!就算他还能坚持打仗,但你能保证前线的战士都不起异心吗?此是秘事,无论如何处决,本来就该由你乾纲独断,不该拿到这里来说!”

他的话越来越大声,说到最后,已经完全不像在公开场合说话,就仿佛周围的上百人全部都变成了木头,而他正在无人处与张迈吵架一般。这也是张迈刚才的态度将郑渭逼到了极处,否则他也不至于如此失态。

“杨易的这件事情,我早就听说了,但始终遮掩着,”郑渭说道:“就是担心因为一旦外传,别有用心的人再推波助澜,只怕谣言会越传越盛。但现在倒好,你什么都不顾了,把不该说的话全说出来了,现在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收场!”

但就在郑渭失态——或者说真情流露之后,张迈反而平静了下来,他的脸,不再是紧绷的,他的眼神,也不再是冷严的,他的目光恢复了日常的清澈和暖意,但热切中却仍然带着严厉。

“你错了!”张迈道:“你们都错了!”

“错了?”

“对,你们都错了!”

杨定国跪下的时候,张迈坐在椅子上动都没动,诸将纷纷求情时,张迈仍然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郑渭指着他的鼻子大骂的时候,他还是巍然不动。

这时他却猛地站起来,一字字说道:“你们都错了!因为你们忘记了:我们所建立的这个国家,是从火焰之中烧出来的,是从铁血之中铸出来的,这个国家建立的过程,没有任何私密性!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整个过程是堂堂正正的,我们掌握这个政权的整个过程是光明正大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的。而你、你、你……你们所有人所说的,什么有人对杨易疑忌……”

他的手指,随手点向了曹元忠,点向了郑济,点向了奈布,甚至点向了慕容春华和郑渭!

“疑忌杨易的,不是‘有人’,不是我,是你们!就是你们自己!”

他的声音不大,却震得所有人心头如遭电殛!

“越是阴暗的东西,越怕太阳。”张迈说道:“谣言之所以能盛传,其实就是因为遮遮掩掩。既然遮掩会适得其反,那就干脆把遮掩都捅破,把它拿到阳光之下下去曝晒!我倒要看看这些只能活动在灰暗之中的疑忌,究竟能不能动摇杨易和前线战士对这个国家的忠诚,能不能动摇我们大唐的立国精神!”

————————

————————

废话不多说,三更求月票!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