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五八章 大会战前夕

唐骑 第二五八章 大会战前夕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18:18 来源:笔趣阁

杨易拔出横刀,就要杀了郭漳,丁寒山想都不想就扑过来,抱住杨易左腿,李膑也推着车过来按住杨易右手,叫道:“小孩子不懂事,何必如此!”

杨易怒道:“小孩子,他还是小孩子?他儿子都快会骑马了!”

李膑叹息了一声,道:“这也是我我安排不当之故。”

杨易怒道:“有什么安排不当,前锋三角,耶律先行!用元帅的话说,鬼面军这种新降求功、战斗力又不弱的降军,那就是最好的炮灰部队!胜了契丹人自相结怨,败了不损我汉家气势,他只要协同卫飞,逼胁耶律安抟设法取胜就是,何必擅改阵势,竟然以汉家精锐行险,而让耶律在后面偷笑,这等没眼力界的子弟,留来何用!”

郭漳身子一颤,忽然间明白了杨易如此大怒的原因了!

杨易最恼怒的,不是他军事上的失误,而是他政治上的弱智!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之事千变万化,常受各种环境因素、突发事件、情报正误甚至个人情绪的影响,不敢冒险者常是庸庸碌碌,敢冒险者或者一战成功,或靠谋虑,或靠直觉,名将与蠢夫之间往往只差一线,凡是建立大功业的将领几乎没有未失败过的,但政治之事必经深谋熟虑,出现政治弱智那就是难以原谅了。

张迈固然以“万族如一”作为理念,且对薛复、卫飞等都抱怀真正的信任,但这种信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些人都已经真心归华。而对于像耶律安抟、耶律阮这样的新归之人,天策政权的高层在拉拢、劝化、利用的同时,也不是没有防范,甚至设法削弱——这么做,就是基于新归之胡尚未真正与华族融为一体的政治现实。

政治理念必须是一个光明的旗帜——而且不是伪装的光明。而必得是真实的光明,正如张迈提出“万族如一”时他是真心的,但政治理念是政治理念,政治现实是政治现实,理念可以作为未来与口号,但治国理军却必须依照政治现实行事。若将政治理念当作政治现实,就在施政上真的万族如一了,那就是不是伟大,而是愚蠢了。

现在的天策唐军盘面越铺越大,但论到权力中心,还是以安西旧部为团结的核心,安西旧部中又以郭杨鲁郑为核心,郭杨鲁郑四姓之中,又以郭杨为最核心。郭家杨家。同气连枝,祸福与共,所以郭漳虽是郭家子弟,但杨易却敢拔剑杀他——这是代表他郭家家主郭洛行罚!若无上百年的家族密谊,以及郭洛杨易之间心照不宣的过命交情,杨易岂能如此!

现在郭洛、郭汴远在万里之外,而且在未来回来的可能性都不大,恐将形成郭家在外、杨家在内的格局。而郭家留在中原者,将来恐怕将以郭师庸一支为代表。郭师庸的儿子当中,倒是郭漳这个小儿子最冒头,则将来承继郭师庸政治遗产的十有**也将是他。

郭漳目前在的地位并不突出——至少远不能与薛复郭威等人比肩,但设想三十年后,如果杨易已死,二郭不归。则郭漳将很有可能成为郭杨二姓乃至安西唐军在军方的旗帜性人物,这样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对国家大事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他参加过漠北之战且立下大功,年纪又小,若是数十年后漠北出事。下一任的皇帝能不问他这个元老的意见?届时如果出错,那就不仅仅是遗祸于郭杨,甚至是会祸乱整个国家了!

郭漳跪倒在地上,全身颤抖。

李膑在旁叹息道:“这事也不能怪他,他一路以来都是作为前锋冲杀,没怎么经历过全局谋划,历练不足罢了。”

杨易这时却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人——现在也正在军中的柴荣。柴荣真正进入杨易视野之内其实是去年漠北大战之后,但现在杨易已经很喜欢跟这个年轻人说话了。

柴荣也同样是年纪幼小,也同样是常在军中,又有什么机会进入决策层?虽说曾数度与元帅通信,但这并非柴荣的特权,以郭漳的身份,他和张迈交流的机会更多!若说柴荣是有郭威这个养父,则郭漳的长辈资源更是柴荣的数倍以上!

但两个人还是不同了,那怕是天赋使然了。这时更是忍不住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终究没将柴荣两字说出来,只是照引了曹操的话。

他这时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忽然说道:“好,好,这次败得好!”

郭漳愕然抬头,但很快就明白了杨易的意思!

这次前锋失利暴露了郭漳的缺点,对郭漳来说这是一个污点,这个污点会大幅度削弱将来郭漳在军中的话语权,若郭漳以后仍无长进,则对郭杨两大家族甚至对天策大唐来说,这是好事,但对郭漳来说,他的政治前途恐怕就堪忧了。

杨易道:“前锋不能没有主事,卫飞就算不死,辽主也不会轻易放他回来,也不能就将大权交给耶律安抟,临阵易将,乃是大忌,你还是回去主事。但这次大战之后,元帅可能会对你另有安排,你心里要有准备!”

郭漳连遭打击,神情萎顿,却还是勉强应道:“是。”

杨易他顿了顿,又道:“接下来这场大战,不要再出失误了。庸叔为国捐躯,只要你不犯下滔天大罪,将来安乐封侯都逃不掉的。但你若再出失误,影响到的就不只是你自己,而是世人对郭杨二姓乃至安西众将的评价了。”

郭漳惕然称是,他出去后,李膑忽道:“他锐气已失,就算不再犯错,一时间只怕也难以承担先锋重责,将不能换,阵却可改。而且其军新败,必须给点时间让他们整肃。”

杨易点了点头,道:“那就以先锋为左军,以左军为先锋。”

——————————

杨易这次南下,中军有鹰扬本部人马、龙骧军部分人马以及新征集的甘陇兵马西域部队共五万人。辅战部队一万人,这是横扫漠北的主力,再加上去年收伏的漠北部落军四万人,共10万大军为中军。

柴荣以四府孤儿军以及拔野六千骑兵,脱离石拔而进入杨易麾下,加上漠北部落军两万人。共3万人马为左翼。

石坚以八府龙骧铁铠军,以及漠北部落军两万人,共计大军约3万人为右翼。

慕容旸以五千骑、辅战部队一万人、部落军两万五千人,共四万人总理后勤。

再加上三支前锋部队,总兵力超过20万人。

这是一支庞大的部队,由于马匹的广泛应用,辅兵比例压缩得很小,所以就作战兵力而言在冷兵器时代古今罕有!

这时先锋已经和契丹打过几仗了,中军和左翼已经度过曳剌山和永安山之间的缺口。右翼有一半还正在曳剌山附近,后军延绵较长,最后的队伍尚在胪驹河流域。

各路大军的统将之中,石坚、慕容旸都无骄人战绩,但资历老,资格也够,一个压阵势,一个管后勤。前锋三部。实际上是以耶律安抟战斗经历最丰,有资格独镇一军。但他以新归之将,未得信任,而郭漳卫飞年轻识浅,未够老辣,所以李膑安排了这个三角前锋阵型,既以郭漳卫飞的监视来防止耶律安抟的变节。也以耶律安抟的经验来弥补郭卫二人的不足,这个阵型在去年冬天前锋三部就运作得很好,但如今出现这样的情况,却是李膑始料未及。

杨易以五万骑兵加一万辅兵奇袭漠北,到斩首滩与石拔会师。又收拢了漠北骑众,规模扩大了五六倍,光是这回带到潢水流域的军队,就是原本兵力的三四倍!

因为基层将领的出色,让天策唐军军队规模在迅速扩大时不至产生混乱,但打到现在,在大将配置上已颇有缺失,可以说天策唐军自去年大破漠北的辉煌之后,包括将领结构在内的各种问题正在爆发边缘。

——————————

这时不得已调整阵势,杨易不免叹息道:“春华当初是要代表我在甘陇作疑兵,没法跟来。否则以他监临前锋三部,何有今日之误!现在南方有薛复,有郭威,有马继荣,更别说还有元帅坐镇,春华在那边只怕反而是闲置了。眼下若是有春华为我前驱,薛复骑兵在左,郭威车兵在右,我还管他什么上京城下京城,一口气推过去就是了!”

李膑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去年的配置有去年的想法,当时也没法完全算得到现在的所有细节。契丹是万乘之国,几年时间把他们打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去年若不是我们争取到了时间差,这漠北是那么好平灭的?现在既得漠北,又想围歼契丹,却是得陇望蜀了。”

杨易哼了一声道:“我们以五万铁骑,横扫漠北,如今坐拥二十万人马,难道反而要畏缩了?”

李膑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去年的五万人马精锐简约,我看还是远胜现在的二十万大军的。”

杨易便不说话了,其实他何尝不知李膑的话有道理,但将漠北新归部落军带来潢水,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兵力,还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些部落军带在身边可以作为战力,但若留在漠北,石拔身边兵少难制,却将是祸福难测。

李膑道:“更可虑者,是现在南边的形势,现在我们和中枢之间辗转不便,消息不及时,从轮台转发来的消息,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些天既有传闻说汗血骑兵团出现问题,虽然可能是契丹散布谣言,但从现在薛复还未赶来会师看,则南边难说没有变故。”

他心中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怕天策唐军一路得胜,只怕气势已尽,或许如今应该采取保守策略更为妥当。在唐军之中,张迈、杨易是典型的乐观派性格,这派人一直占据上风,而李膑郭师庸则偏向悲观派性格,未虑胜先虑败,他们则是这个政权这支军队的压舱石。

杨易挥手道:“别管南边有没有变故,咱们就凭现在手头的力量与耶律德光一决也一定能赢!以我常胜之军,难道还怕打不下一个苟延残喘的胡国!”

————————

唐军改变阵势。以左翼为前锋,立马就将柴荣推到了最前面来。

前后东西四路军马中,本以左翼的建制最不稳定,那两万部落军都是胁从部队,关键还是看柴荣的孤儿军四府和拔野的六千骑兵,拔野因战功提拔而目前与柴荣品级相等。但在现实情况中他自然不可能与柴荣抗衡,因此左翼的情况,实际上是柴荣以四府孤儿军节制拔野,再联合拔野节制两万漠北部落。

柴荣年纪比郭漳还小些,资历也比郭漳更浅,本来是绝对没资格去统领三万人部队的,就是统率四府也有些勉强,但杨易在见了他之后却力排众议,让他成为左翼实际上的领军人物。当时出发时他就告诉柴荣:“你们在斩首滩头一战出了大力气。如今走这一趟临潢府就权当好好休养吧。这一路去不求有功,只要用四府孤儿军将那几万人笼住别出乱子就好。等到时机合适,我会安排你们立功。”

去年漠北一战,铁兽军与孤儿军战斗最苦,如果以收取城池以及斩首而论却是功劳最小——这与左箭营右箭营完全是颠倒了过来,杨易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就是要柴荣将两万多漠北部落管好就行——这说不好听就类似于牢头的工作——到了合适的时候他会再安排孤儿军去捞捞功劳,作为去年血战的补偿。

————————

但与郭漳让杨易失望相反。柴荣的表现却让杨易喜出望外。那两万多部落军是由梅里急部、萌古部、茶扎拉部等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构成,在短短几个月中。柴荣就和其中十几个部落的青年领袖结成了好友,他在冬日里轮流停宿于诸部落之间,教会了那些青年领袖简单的汉语,又在军中举行比武大会,在那个寂寞无聊的冬季,唯有左翼最是热闹。最后比武大会决出了茶扎拉部的忽惕厉,梅里急部的讷可温,萌古部的孛端察儿,加上拔野,号称左翼四大勇士!

柴荣又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拿出来。半作奖品,半作礼物,就在胪驹河畔与四大勇士结为了兄弟!

拔野得到了张迈赐给柴荣的横刀,讷可温得到了薛复赠给郭威郭威又送给柴荣的汗血宝马,忽惕厉得到了柴荣从杨易那里求来的横槊,杨易病愈之后甚至还偷空指点了忽惕厉横槊的用法——这自然是卖柴荣的面子,孛端察儿则得到了一条美轮美奂的丝绸披肩——这是郭汾亲自制就送给石拔,石拔在去年血战之后又转赠给柴荣的礼物,孛端察儿拿着这条丝绸披肩去向他们族中一个女子求婚,成功抱得美人归!

这时接到命令,柴荣先将四府都尉、副都尉传来,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准备将军马前移。孤儿军是天策唐军下了大力气训练的人马,无论战术训练还是政治灌输都做得很到位,再加上去年的铁血淘汰,如今这四府兵马已堪称精锐,行动迅疾,阵势森严。

然后柴荣又将四大勇士传来,说道:“你们以后,不能再叫左翼四大勇士了!”

四人愕然,柴荣道:“刚才中军传来号令,我们要和郭漳他们换防,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前锋了,你们得改称前锋四大勇士了!”

四人一听都欢呼起来,大叫过瘾,摩拳擦掌就要去和契丹厮杀立功。

柴荣激励了四人一下,又作沉稳描述,说道:“这个前锋可不好打。郭漳他们才吃了个不小的亏。咱们不需要就冲上去,但第一,是要把士气挽回来,第二,是要进一步试探出契丹的虚实。这样杨将军那边总体规划,接下来再打胜仗。”

四大勇士除了拔野其他三个汉语水平都很有限,所以这番话柴荣是连说带比划。

忽惕厉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怎么才能试探出那个,虚实?”

柴荣道笑:“自然是用进攻来试探!”

————————————

他当日就将部队挪到整个大军阵的最前方,耶律安抟和郭漳那边也派了经历过上京战事的人来作向导,柴荣将其中两个府分散出去,天策唐军在改制之后,一府都改成一千人,两府共两千人。二十个百人队,以一个百人队率领大概一千人的部落军,成为一支一千多人的大队。

柴荣又从两万部落军中,选出最强悍的九百人,另从孤儿军中抽出一百个火正、副队正作为这支人马的基层领导,共计千人。分为三营各三百余骑,分别由拔野之外的三大勇士率领,又从杨易处求得特许,用正规军的武器将这三个胡营武装起来,加上柴荣留于中央的两个府,共三千人——这便是原来左翼的核心战力了。

柴荣不急不躁,以三千人为中央,二十个千人大队为两翼,拔野在后。骑兵纵横,缓缓挺进。他的三千中军集聚为一小块,二十个千人队却远远地分布出去,越是前进分布得越是广远,军马分布中央密集两翼疏薄,南北七十里,东西十余里,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将视野所及扩展到数百平方里的地区。

契丹虽然清野,终究不可能将数百平方里弄得寸草不生。因此柴荣又吩咐:有水源便占据,有草地就牧马,敌来则退,呼应周围兵马组织起优势兵力再作反击,视敌人来势,敌有十骑。则组织五十骑反击,敌有百骑,则组织五百骑反击,敌有千骑,则由中军人马亲自反击。

他自接得杨易帅令。一直到挺进至上京城附近,契丹都没有派出过千骑以上规模进行拦截,因此一路上虽有小波折,却基本没什么大障碍,五日后便军驻云门山。

这一路柴荣虽未取得多少炫目的战绩,但不知不觉间却让天策唐军重新居于主动进攻的位置上了。

——————————

杨易在后方听说之后,心为之一放,跟着又忍不住对丁寒山叹息道:“此子前途不可限量。郭威虎父,此子不负乃父威名!我安西众将,可不知有没有这般出色的后人了。”

鹰扬军的一切运作早已上了轨道,杨易在今年开春之后身体也越发好了起来,这时亲率百骑,带了李膑、耶律阮、丁寒山,径到云门山来。

柴荣听说杨易亲至,吓了一跳。

杨易也不入营,让柴荣点了些人马,就随自己去踩踏观敌。

唐军和辽军已有过一次大战,契丹防务的大体形势杨易已有了解,这时欺近前去,直接就看其中几个关键处——有一些细节,看手下呈上来的地图和比划描述,终究不如亲眼一看来得实切!

上京城处于潢水流域,却不在潢水主河道的河畔,而是位于狼河河畔,那狼河是西北、东南走向,有时候是向南汇入潢水,有时候则是转而向东在沙漠中干涸,狼河又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支流白音河,上京城就位于白音河汇入狼河处。

杨易绕到上京城正北偏东狼河上游处眺望,从这里一看,契丹的侧面尽收眼底。

杨易回顾李膑道:“这是什么布局?”

李膑双腿残废,平时坐车,但经过多年训练的他也能够骑马,只要有人把他扶上马去,他策马奔腾起来并不比健全的人差。

这时综合各方面送上来的情报以及眼前局势,李膑说道:“这是锥行阵,又叫牡阵。就像一个锥子一样,从最前方的一点向左后、右后两翼延展,前锋如锥,锥尖就是上京城,上京城后面的军营沿着东北、西南布置,形成两翼——这是《孙膑兵法》所列十阵之一。契丹这个布置,和孙膑所记载的古法有所不同,可能是契丹人自己总结出来的阵法,但和锥行阵差相仿佛。”

杨易点了点头,战争是一种普世艺术,汉民族祖先能想出来的作战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来。

李膑又道:“此阵前小后大、前尖如锥,则其最精锐的部队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上京城。而两翼亦必然是强军。古人云:尖不锐则不能突入,翼无锋则不能裂敌。前尖的作用是突破敌人,两翼的作用是割裂敌人。这本是骑兵战阵,曹操虎豹骑最喜此阵。但契丹用在此处,是示意将与我军一决!《孙膑兵法》十阵篇有云: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这一看就知道不是防守的阵势——可惜郭漳学问不够,他若有师庸将军的三分学养,就能看出契丹人的决绝之意,就不至于贸然入城了。”

柴荣在旁边听着,眼看李膑只看了几眼,就点出契丹军事布局的来源、特点、强弱、意图,不由得大为佩服,同时心中默记。他天资过人,但毕竟年纪太小,知识储备不能和李膑同日而语。

杨易又道:“此阵有何缺点。”

李膑道:“最前方战争遭际最多,而后方两翼自保有余,却很难对前方进行救护——因这是进攻姿态的阵势,而不是防守姿态的阵势,不过以城为阵,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弥补这个缺陷。此外就是视野较差。两翼在后,难以远望,前锋尖小,只能关注于正前方中轴线以及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左右的视野。在此之外就很难顾及了。柴荣如今的布置,却恰恰是对此阵势有所因应了。”

张迈在改革军制之外,还引入了后世一些几何学的内容,以一个圆为三百六十度,切割出来,半圆为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一圆为六十度,正前方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就是正前方六十度视野。

李膑回顾柴荣道:“你较先抵达,可是看破了这阵势了?”

柴荣忙说道:“我哪里懂得这个,只是觉得这个地方的地势,似乎应该如此摆布。”

李膑哈哈一笑,道:“你不懂,却能如此行军布阵,那是天赋使然了!”他又对杨易道:“此阵势最强在锥尖,而锥尖遭遇战最频繁,一旦攻破,则后方阵势不战而溃。”

这时契丹城瞭望手已经发现,有数百骑向这边冲来。丁寒山急叫:“将军,快回去吧!”

杨易却好像没看到,好整以暇继续问道:“如何破此局面。”

李膑道:“锥形阵锥尖最利,两翼亦强,但就好像孔雀开屏,最华丽的羽毛展现出来,后面最丑陋的屁股也就跟着暴露。若能迂回到契丹背后,这个阵势可以一战而下。此策若能成功,取胜最易,但契丹以营为阵,延绵数十里。若我们真要迂回绕到他们背后,他们也大可有时间进行兵力调整。”

杨易点了点头,李膑继续道:“其二,避开锥尖锋芒,先取两翼。但既是锥行阵,待我大军抵达两翼,契丹锥尖或不守而攻,直插我军中军,那时军就有被契丹中央突破的危险。若是只取一翼,则上京城可以从容回防。”

“那其三呢?”

“其三,就是正面决战,以强破强。锥尖最强,也是敌军精华所在,锥尖既破,其他就不用考虑了。从破阵难易来说,此策最难!但最为堂堂正正,纯粹就是兵力战力的较量了。”

杨易笑了起来,道:“闻弦歌而知雅意,耶律德光的雅意我已经知道了,天下事没有便宜事,若求便宜,必有陷阱!”

这时契丹的骑兵已经越冲越近,眼看看就要进入骑射范围,丁寒山急叫:“将军!”

杨易这才挥了挥手,道:“踏勘已毕,回吧!”

引了骑兵,径回军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