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二七五章 大战余绪

唐骑 第二七五章 大战余绪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18:18 来源:笔趣阁

当西南方向的火光出现时,柴荣已经击破了攻出牛心砦的回纥军,孤儿军逼着四千多回纥回冲到牛心砦,数千回纥反冲砦门,导致撒割不得不关闭砦门,回纥们便被困锁在土墙与木墙之间。

这时汗血骑兵团援军抵达的消息传遍整个战场,孤儿军上下闻讯无不振奋,柴荣以千里镜遥望西南,看见一条火龙向中央战场蜿蜒而进,声势浩大,心中却想:“援军出人意料地抵达,若真是精锐部队,正好趁着这种天色夜袭,为什么还没抵达就已经大张旗鼓了?”

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还能像柴荣般迅速想到这一点的万中无一,就算想到了这一点,又如何能将这种想法传递出去?战场之上,暴烈、狂躁、激动等情绪容易迅速传染,冷静的思考却很难传播。

柴荣想到这一点后当机立断,本来是准备步步挺近,对牛心砦以及困在砦外的回纥进行有效攻略的,这时却下令“放火”!同时将所有部队撤出木墙以外。撒割在无计可施之际见柴荣主动撤退,心中惊喜,赶紧打开寨门收拢回纥入砦。

孤儿军将剩下的所有炼油弹都集中了起来,投掷到那道已经崩塌了的木墙上,木墙的许多段落在白天早已烧过一次,许多地方甚至已经烧坍,临接的地方也被烘得干燥无比,这时再被点燃,没多久便烧起熊熊烈火来!

牛心砦的这道木墙蜿蜒绵长,这一烧起来,虽对还有一段距离又有土墙隔开的牛心砦本身并无损害,但从远处看去,却是契丹左翼防线火光冲天——在黑夜之中,这片火光显得尤其刺目!

然后。就有一种声音不停从东南方向传来:“牛心砦攻破了!牛心砦攻破了!撒割已被活捉!”

牛心砦是契丹左翼防线的中心,而契丹左翼防线又是辽军退入东北的退路,中央战场和城南战场因为汗血骑兵团的突然出现本来就已经人心惶惶,牛心砦被攻破的消息传来,再一望东南果然火光冲天,就如同是心里添上了压断骆驼背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京南面战场的渤海人听到这个消息首先动摇。不知谁叫了一声:“契丹完了,咱们还为他们拼命做什么!”

然后渤海步兵团首先出现逃兵。东海室韦眼看形势不妙也决定抽身。

这时天策唐军已在全面反攻,由于薛复的到达使得龙骧、鹰扬均士气大振,漠北诸部落军队眼看天策援军抵达也都坚定了向唐之心志,天策唐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得以全面发挥,原本在耶律德光妥为抚慰下的诸族异心大起,奚族、回纥尚能坚持,敌烈、阻卜就都心怀异志了,女直人和铁骊部在战争顺利时厮杀得十分凶猛。这时眼看不妙,也趁乱遁入夜色之中。

到此还能坚持战斗的,就只剩下奚族、回纥,以及剩下不到两万人的腹心部,在庞大的战场上,辽军便成为绝对的少数。然后就是一阵大溃败。

天策那边,白天最艰苦的战斗,主要是龙骧、鹰扬和甘凉新军在坚持。到了夜晚冲击的时候,跑得最欢的却是那些漠北部族军。这些人拿着火把。骑着烈马,追着败兵,李膑眼看辽军败势已成,反而传令汉家人马收拢阵势,除了郭漳的骑射已经冲杀出去之外,其余的都在后方收拢结阵。转驱胡马为前锋。

这注定了要成为一个最混乱的战场,这注定了要成为一个最混乱的夜!

——————————

杨易的伤势很严重,胜势既成后,便被部下送回了后军,李膑在观战台指挥各路军马。待得大势稍定,赶紧下来看视,这一箭虽未中心脏,却伤了肺叶,军医正在抢救,血暂时止住了,但箭还不敢拔出来,杨易本来双目紧闭,看到李膑来睁开了双眼,在强烈的痛苦之下他的眼神竟然还没有半点迷茫。

他的口才一张开,就有血丝渗出,已说不了话,李膑知道他要问什么,说道:“薛复来得奇快,但势头有些怪异,我怀疑他也没有真正的冲战之力,但不要紧,我军胜势已成!大都督大可放心!”

就在这时,外头有人叫道:“薛将军来了!薛复将军来了!”

营外一阵小小的骚动,跟着便见薛复带着丁寒山,大步流星走了进来,灯火之下,薛复一张脸憔皱得无以复加!再没有大宛王子往昔的半分光润神采,李膑一看就知道这必是长时间缺乏休息所导致,但薛复的一双眼睛却还保持着凌厉。

李膑一见,推轮椅上前迎接,问道:“你怎么来了?”

薛复道:“我命马呼蒙代我驱敌,自领十骑来见大都督。临近才知大都督受伤——大都督怎么样了?”

他说着,走到病床前,丁寒山早已扑到病榻前跪下,一双眼睛都是泪水,只是不敢出声,杨易看了丁寒山一眼,但马上转到薛复身上,一见到他,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手,军医说明了情况,薛复道:“为何还不取箭!”

军医被他一催促,几乎要哭出来!这箭不取杨易的伤势会不断恶化,但一取之下,可能好转,也可能催命!

看到军医的神情,薛复一转念就明白过来了。

忽觉杨易手握得一紧,薛复道:“大都督要下令?”

杨易点了点头,目视李膑,目视慕容旸,目视丁寒山,再目视薛复,在极度痛苦中挤出了一句:“薛复,代我!”

李膑在旁道:“大都督是要薛将军代行大都督军权么?”

杨易又点了点头,薛复吃了一惊,道:“这……这如何使得!”

杨易的眼神又严厉了几分,这不是恳求,这是命令!

李膑道:“事急从权,我军虽已取得优势,但收尾善后,还需要有大将坐镇!”

丁寒山从杨易的眼神中也看明白了他的意思。在旁道:“薛将军,请快领命,否则大都督没法安心疗伤!”

薛复咬了咬牙,也将杨易的手一握,道:“属下领命!”

杨易大喜,强自撑持的眼神柔软了下来。握住薛复的手也放开了。

李膑道:“我们出去,军医即刻抢救!丁寒山在此照料。”

——————————

薛复和李膑、慕容旸三人出了医疗军帐,前锋、中军和左右两翼都还在外厮杀,李膑便将后军诸将调集,宣布了杨易刚刚的命令。

李膑是军师,慕容旸是后军总管,有他两人为证,诸将自是无疑,且薛复身为大唐上将军。威名远震,乃是当下军中军功最大、军衔最高的人,就算没有杨易的命令,诸将多半也会推他为首。

薛复处事甚是利落,诸将参见代理大都督后,他便问起这段时间的战事经过,李膑花了一顿饭功夫介绍了大势,再用半个时辰的时间细细解释清楚。薛复也将南面的情况简略叙说。

这期间外间捷报不断传来,由于渤海步兵团的逃溃。原本处于下风的漠北部落军不但反败为胜,更一举攻入了上京的汉城(南城),上京的皇都(北城)见势不妙,下令四门封锁,黑夜混乱之中不辨敌我,竟然连许多败退的辽军也不能入内。大部分辽军眼看入不得城,部分向唐军投降,剩下的大多涌向东面去了。

至于女直和铁骊,眼看上京的汉城,竟有小股部队冲入汉城。劫掠了一番之后向东逃去。

天策方面,石坚已经将中军、右翼的龙骧铁铠军和甘凉新军收拢为一体,结阵已毕,鹰扬军则尾随郭漳的骑射营继续冲击契丹人马,但冲杀得最起劲的还是漠北诸部,其最前锋人马甚至已在攻城,甚至连刚刚投降的漠北部落也加入了攻城的行列了。至于柴荣和耶律安抟离得较远,和主战场不相衔接,目前还未有消息,但从契丹左翼防线起火看来,柴荣应该已经得手。

薛复听完了各方战报,也不推托,直接下令:“传令下去,令石坚暂时节制龙骧全军和甘凉新军,就地安寨,以稳为务,作为中军;郭漳暂时节制骑射、鹰扬以及诸胡各路人马,作为前锋,许前锋所有校级以上将领便宜行事的大权;命马呼蒙所率汗血骑兵团以及相关人马,就地休息,丁寒山速回帐前听令;慕容旸从后军调剂堪用战马,输往汗血骑兵团所在地换乘。”

诸将闻命出外,只剩下薛李慕容三人,丁寒山也走了进来,李膑慕容旸齐声问:“大都督怎么样了?”

其实他们从丁寒山的神色中已经猜到多半无恙,果然丁寒山说道:“还好,还好!箭已取出,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大都督仍在昏迷之中。军医道,接下来三十六个时辰不能妄动。”

薛复颔首道:“那就好。坐!”

丁寒山坐定后,薛复道:“上京之战,到明天天明就可以告一段落,这一战我受幽云兵马牵制,无法全军而来,导致大都督与契丹独自对抗。全歼契丹的上策无法完成,我军的损伤只怕也会不小。但契丹经此一败势必元气大伤。接下来,大军要分两部分形势——中军后军求稳,巩固已有战果,前锋则要继续追击,若能取得耶律德光首级,契丹人就算退入东北也必大乱。军师以为如何?”

李膑道:“我军去年征漠北,今春略上京,连年征战,人困马疲,东胡之地数千里,广袤不在漠北之下。漠北之经略我们作了好几年的功夫,东北却是一片迷茫。因此要想乘着大胜一举平定东北,只怕反而会躁急误事。当务之急,前锋之追击固然重要,可为来年东北之攻略奠定基石,但向南打通与大本营的联系却更是重中之重!”

薛复见李膑所见与他略同,深感欢喜,说道:“我一路南来,深知契丹在燕云与潢水之间契丹防务空虚。明日战势略定后,可从后军抽调二千人为骨干,以八千漠北部落军,沿途南下,收取沿途州县。待得临潢府形势大定,我军便挥师南下。与元帅会师于燕云!”

丁寒山双眉一轩,道:“元帅会到燕云?”

薛复道:“现在只怕已经快到敕勒川了!元帅对燕云十分看重,认为那里是地控制山海、胡汉的关键所在,因此会亲征于彼。临潢府已经破败,我军大军南下,今年主力可能就会在那里过冬了。”

——————————

当薛复与李膑已在安排战略大事时。耶律德光却犹如丧家之犬,二千丛腹心部骑兵被前方涌来的十万大军冲散,他由二千余腹心部围护,因被郭漳所逼,竟入不得上京北城,匆忙之下退往右翼——因牛心砦起火,耶律德光以为那里已失,因此不敢走左翼。

课里领人将耶律德光接入营中,还未安顿好。就听各地杀声震天,原来已有部分漠北胡部越过上京城,向这边杀来。

辽军各路军马的通信渠道已被破坏,乱夜之中,各路兵马不相统属,也不知道喊打喊杀者是敌是友,因此听到震天杀声,辽军无论胡汉尽皆惊悚。无法休息,诸将皆求耶律德光东走以避敌锋。耶律德光不愿。悲愤交加道:“项羽宁死不过乌江,我将数万腹心部折损于此,还有什么面目去辽东见地皇后!”

课里垂泪道:“我军战败,上京已不可守,然而诸军散败只是夜乱之故,只要发出号令。日后各路散乱兵马仍会往东北凑集,东山再起犹未可知。请陛下当机立断,速速退往辽东。若在这里让唐军追到,陛下有个闪失,那我大辽便万劫不复了!”

耶律德光想起战前的宏愿。再看看此战的损失,一时间羞愤、恼怒、悲痛、仇恨,各种情绪一起涌来,胸中一直闷着的一口气陡然吐了出来,随着那口气一起吐出的却是丝丝鲜血!跟着大叫一声,仰天栽倒!

课里大惊,急忙将耶律德光扶上马车,与诸将一道弃砦而逃,刚好这时派往牛心砦查探的斥候已经回来,课里知道牛心砦未失,心情稍定,拥众朝东而来,与撒割会师一处,撒割也知当前局势上京已不可收,连夜烧了牛心砦,与课里合兵一处,往东南而退。

——————————

辽军退往东撤退时,柴荣却逆向朝西而走——他很明白这个战场的中心在于城西,在牛心砦放的那一把火,目的也是打击中央战场契丹人的士气,走到半路,便听到契丹大溃败的消息,同时望见上京的汉城处处火起,漠北部落军三大勇士就要赶去,柴荣却道:“破城的不是我们,这时候我们何必去跟别人抢尾巴功?”

他反而就不急,下令驻军休息,同时向中军方向派出使者回报这边的战况,不久便见陆陆续续有漠北部落军追来,柴荣将之收拢军马,到了四更天,这才接到西面准确的战报与命令,柴荣听说中央战场胜负已决,笑道:“现在可以放开手干了!”

便又统领兵马,继续向牛心砦开来,还没到达就望见牛心砦又起火光,等抵达牛心砦时已是五更天,砦中带不走的粮草被契丹人烧个尽绝,同时见一支人马从北面而来——却是耶律安抟的鬼面军,他没了辽汉军的骚扰,很快拜托了坑洼陷阱,先夺了契丹的右翼防线,跟着尾随课里行军的痕迹赶到了牛心砦,沿途收拢败兵,到牛心砦时已有接近两万人。

两人马上会师,柴荣见耶律安抟全军丝毫不损,嘻嘻笑道:“这场大战,各路人马无不打得头破血流,唯有安抟将军不费吹灰之力,兵将无损,可喜可贺!”

耶律安抟脸色一变道:“柴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柴荣道:“没什么意思。”

耶律安抟怒道:“我军在北面所受困顿,数千将士人人心知,柴荣将军若是见疑,不妨让军法曹彻查一番!”

柴荣笑道:“我又不是安抟将军的上司,就算有什么疑虑,也轮不到我来查处,安抟将军也不用向我证明什么心迹,不过契丹如今正在东逃,不知安抟将军有什么打算。”

耶律安抟道:“辽军东逃,自然要追。我在来路上已从一些逃兵口中得知,辽主已被课里拥往牛心砦,如今看来,多半是与撒割合兵一处,逃往辽东了。我正准备一路追袭。不料就遇到了柴将军。”

柴荣一脸欢喜,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我也正想追击呢,不过再往东就人生地不熟,连勘筹营的向导,也没有懂得辽东道路的。怕进兵会落入安抟将军遇到的那种陷阱,因此不敢妄进。不知道安抟将军可曾去过辽东。”

耶律安抟已经听出了柴荣的言外之意,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道:“辽东在下去过不止一次。若柴将军不嫌在下僭越,便由在下作为前驱如何?”

柴荣大喜道:“那是最好,那是最好!安抟将军在前尽情追击,小弟愿为将军后继!”又指着耶律安抟所收拢的散兵降卒道:“追亡逐北,快字当先,安抟将军尽管轻骑前去。这些累赘我帮忙接收便是了。希望安抟将军能追上契丹,若能抓到辽主,那可是裂土封侯的大功劳啊!”

柴荣年纪虽小,却是张迈、杨易调教出来的人,又是郭威的养子,亲信程度非耶律安抟所能比,耶律安抟心中虽有不愿,为避嫌也不得不从。当下交接了所有的散兵、降卒,只引本部兵马向东追袭。

柴荣一边收拢人马。一边跟在耶律安抟的后面,不疾不徐向东进兵,沿途收取据点,安排兵力,他追出三日之后,就收到薛复的命令。命他设法夺取临潢府进入辽东的战略据点,又许他便宜行事之权。

潢水其实就是辽河的西源支流,亦称西辽河,从上京一带往东再走三百里,就会到达潢水向南的折弯处。过了折弯处,西辽河就要与东辽河汇合,再往下,习惯性地就要叫辽河了。

东辽和和西辽河会合之地属于乌州,乌州属于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的交界处,同时也是漠北进入东北的门户,此地后世有“鸡鸣三省”之称。契丹一路东逃无心应战,耶律安抟追到乌州才遇到契丹人的强烈抵抗。

耶律安抟战而不能胜,便停顿下来,安营扎寨,等候柴荣,柴荣抵达后问明地理,也知道再往前便入辽东了,也跟着停顿下来,向后方报捷。

柴荣报捷的人马回到上京时,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耶律颇德眼看上京已不可守,当晚将偌大一座上京城付之一炬!他自己也投身烈火之中,成为此战契丹最高级别的死难者。

——————————

也就是在这时,唐辽两军的最高领导人几乎在同一天醒来。

重伤的杨易度过了危险期,听说他醒来,薛复李膑等都赶来看望,这时柴荣的战报刚好抵达,薛复见杨易苏醒,就恢复了副帅的姿态,将战报呈报,道:“上京战场已经清理完毕,此战我军战死者六千四百余人,伤两万四千人,歼敌一万二千余人,俘虏四万三千人,上京城北城已毁,只有南城勉强可以驻守。柴荣、耶律安抟东进的前锋,已经逼近乌州;马呼蒙南下人马,已经收取饶州、丰州、松山州,若再向南一百二十里,就会抵达长城旧址,逼近密云了。只要取得晋北,我军与本部就再无阻碍。”

杨易虽在重伤之余,听到接连的好消息精神为之一振,问道:“耶律德光呢?”

李膑略有遗憾地叹道:“没找到他,多半是逃了……”

——————————

耶律德光的确是逃了,他逃到了乌州,然后就再也走不动了。

军马在乌州时已经稳住了阵脚,耶律德光的神智也清醒了过来,睁眼一看,眼前一片野林苍茫,仲夏时节,又是到了漠北与东北地区的临界点,干旱渐渐消失,空气渐渐湿润,耶律德光望着车窗外生机盎然的景色,上京之战已经彻底结束了,但他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战果!

东辽河与西辽河汇流之后,辽水更见浩荡,韩延徽已经准备好了船只,只要顺流而下,很快就能抵达辽阳府,但是这一刻耶律德光却仿佛没有登船的打算。

上京这一败,不但毁掉了他的雄心壮志,甚至就连生命力也都丧灭了。

这一年,是天策七年!

————————

章后语: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的死亡年限,可能会与历史上不尽相同,因为两人的死都和其政治环境有关,是历史政治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因素,如果历史环境改变的话,他们的寿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