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四十三章 大杀而后大治

唐骑 第四十三章 大杀而后大治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1:48 来源:笔趣阁

尔,天寒地冻,郑渭却仍然典持每天作十个时辰以”※

在攻下高昌之后,他和张迈、杨易在这个地区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丰是颁布新的律法,这是以唐律为基础,又由张迈、郑渭、杨定国等人根据实际情况删削增齐过的一部律法,然后又从中挑出最基本的十条律法编成歌曲,教全民传唱以此来普及全民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新的律法强调诸族平等的同时又淡化民族观念,其最根本的一点是强调在法律面前所有平民人人平等,削除掉所有回讫贵族的部落特权,不但税金平等了,连法律地位也平等了。对于占人口多数的非回讫人口来说,他们都很拥护这样的改制,所有进入境内的旅客必须要和本地居民一起遵守同样的法律,当然,奴隶所享有的权利要比平民少,这是照顾到现阶段安西境内有大量奴隶的现实。

这时候,张德从还在下疏勒时就开始培刮的一批法官来到了东方三镇,以大概三万人口一个,法官的比例配置了下去,境内的民事纠纷均归法官处理,法曹系统独立了出来,不再接受长史的管理而直接向大都护负责。

郑渭办的第二什事是厘定了税金。龟兹、焉者、高昌三地的农牧税收,不能说很重,也不能说很轻,然而有一些地方很不合理,其中最不合理的地方,便在于某些回讫统治阶层拿着伽或者先代可汗的特许而避开了所有税收。寺庙的庙产一般也不收税,可是统治者的需求就是这么大,开支总得维持,因此这些缺口就都转移到了农民、牧民与商人身上,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郑渭调整了这种关系,他适当调轻了农、牧、商的税金,而宣布所有回讫与寺庙都必须无条件地缴纳同等的税金。

这两项改制引起了轩然大波,旧贵族和佛教都觉得自己被张迈欺骗了,尤其是在蒲昌城这里是回讫残存贵族的聚集地,对于张迈的进入他们原本是张开双手欢迎的,希望的是张迈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哪里想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正月初三,当安西大都护府的税吏拿着新的税制表前往蒲昌城收取第一次冬税的时。进城的五个税吏当晚全都失踪了。法曹派人彻查,却哪里查得到一点妹丝马迹?

户曹再派五个税吏去征收,那五个人又失踪了,这一次由于有了准备,第五个人在混乱中逃出蒲昌城十余里才被人赶上灭口,但踪迹已经暴露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东方三镇无不震动,连伊州方面听到消息之后也推迟了曹议金与张迈会盟的时间,慕容归盈件断高昌要出乱子“如果张大都护处理得妥当委婉,事情还不至于闹大,但如果处理得不够谨慎,那只怕要出乱子的啊

和高昌不同,慕容归盈对伊州的治理是“从旧俗”也就是尽量不动既有的权势者,只是对他们加以统合,耍他们和新的统治者合作。正因如此,在慕容归盈治理下的伊州在短短半个月间就稳定了下来。

蒲昌是有附之功的,本地势力又盘根错节,这样的事情牵连一定极大,唐军又是新得高昌,如果蒲昌城出现动乱,安西军在高昌的统治都有可能因此而变得不稳,从以往的经验看来,慕容归盈觉得最后的结局多半是以一个各方面前可以接受的条件来不了了之。

但是张迈这次的处理却叫慕容归盈颇为意外,他竟然直接让军方去处理此事,而且派出的人不是手腕较为灵活的薛复,也不走出事较为老练沉稳的郭师庸,而是让杨易去!

杨易问他处理此事的章程,张迈道:“令行禁止,这是治国最基本的基石,蒲昌城一案的主谋不管是谁,总之是个蠢货!竟然在这当口当出头鸟。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形势下应该维一稳,我却觉得现在的形势最宜动手做内部清理,外部来说归义军方面是不会贸然挑衅我们的,外敌只有伽,伽要过来只能走龙泉关一路如今大雪封山,行军困难,北庭那边就算收到什么风声,三两个月内也不会有实质性动作的,就算有什么动作,薛复应该也可以应付。内部来说这些贵族、和尚并不得人心,只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办事,高昌的平民阶层也不会支持他们的,佛门真正的高僧更不会支持他们,所以咱们也就不怕将事情闹大

于是杨易就带了一个法官去了蒲昌城,他没有带大军,只带了五十个人去,入城的时候和颜悦色,蒲昌城的人一见他来的人不多,颜色又和悦,便猜他是来息事宁人的,但杨易却早在自己入城之前就暗中派人搜罗证据,三天之后忽然将证据当众摆开,由法官当众判刑,这条线拉将出来,从城主庞特到城内最大寺庙的主持都涉入嫌疑,庞特等人万万没想到杨易真的会这样一根筋地依法办事,登时全城震动!

谋杀税吏乃是大罪!主谋与动手者均需处死,从犯贬为矿奴,涉事之家家产全部充公,知情不报者与涉事之家同罪。蒲昌城城主庞特的外甥也是主谋之一,法官令判之日,杨易即派人将他连同三个已经查出来的主谋打入大牢,预定依唐律七日之后当众执刑,跟着又派人封了庞特的姐夫的财产。但杨易至此还不肯罢休,仍然在顺藤摸瓜,要将所有涉事者

消息传出,整个高昌都沸腾了,慕容归盈惊道:“这不是逼庞特造反么?张大都护怕是失算了!”

薛复在边关听到消息,对马呼蒙道:“庞特真是个蠢货!虽然我们和这件事情没什么关系,但他毕竟是经由我投降的,如果他再干出什么蠢事来,就算大都护不疑我们,我们脸上也不好看。”

急忙派人送了一封书信给庞特,要他赶紧绑了自己的妹夫去高昌请罪。薛复人在龙泉关,那里位于高昌西北,蒲昌城却在高昌东南,他的信使虽然骑着汗血宝马,但才走到半路又听见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蒲昌城的人在庞特的外甥即将行刑的前一天竟然集众围住了杨易所居住的府邸,意图将他谋杀!

不料杨易自进城第一天就有了准备,他所带五十个人个个都是守城的好手,进驻府邸之后便作了种种安排,从暗中营建防御设施、准备防御工具到储存粮食、确保井水等等,直将那座府邸当做一小小城堡来用。庞特的姐夫在此事上乃是先斩后奏,预先并未告知庞特,所带都是家丁,如何能是杨易手下的对手?杨易只留二十人守住府邸,却派三十人杀出府外,这三十人那都是虎狼一般的大唐将士,当晚凡来围攻者凡一百二十人,来不及逃走的全部死于横刀之下。杨易这才带了剩下的二十人冲出,就用这五十人夺取了一座城门。也不急着走,就据着城门自保,一边向高昌报信。

这一来事情可就闹大了,谋杀派来办案的中郎将,这和造反何异?

薛复的信使走到中途就知道此事已经无法挽回。

那边庞特听到了姐夫的转述之后勃然大怒,将姐夫骂了个狗血淋头,跟着又陷入极大的恐惧之中,最后哭道:“没办法了,没办法了,我让你们害死了啊!”

这时薛复的信使才赶到,庞特看也不看,就让人将信使杀了,跟着传拨境内,大骂张迈忘恩负义。要高昌、焉者境内所有的回讫、佛门起兵响应,又向伊州派遣使者,表示愿意将蒲昌城献给归义军,一边又派兵威胁赤亭关,赤亭关上驻兵望见蒲昌军的旗帜便不战而退。

唯一不顺利的,是杨易所据守的城门无论如何夺它不下,不过庞特内茬色厉,犹在城内高叫:“张迈能够得到高昌,靠的是我,现在他既然不仁不义也就休怪我无情!我能将高昌献给他,也就一样能将他赶走!”

高昌境内本来也有些老旧势力对张迈的改革很不满,听到蒲昌城的消息以后真个动了起来,竟然有四全部落群起响应,这些部落造反的背后则都暗中得到了部分寺庙的支持。

初春的雪尚未消融,高昌境内已经战火点点,就连焉者境内也有些不稳起来,显明听到消息赶紧来见张迈,希望张迈对这件事情能从宽处理,他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次郑长史的改革似乎做得太急了。如果能够从缓慢行,或许就不会生这样的事情了。”

张迈冷笑道:“治大国?高昌是哪门子的大国?”召集高昌的父老和几大寺庙的主持,将杨易送回来的五颗人头摆在案上,问诸父老、主持道:“当日我进城之后。与诸位相约,我当竭尽全力保护百姓,百姓以当依时依法,纳粮纳税,相约条文还铭刻在高昌城外,大家还记得吧。”

众父老、主持都说:“自然记得。”

张迈道:“我自得高昌以后,可有不依法干过什么恶事没?可有不体恤民力干过什么暴政没?”

众父老、主持都慌忙说:“没有。”

张迈又道:“如今我并未毁约,而蒲昌城庞特当日在我军物资短缺之时先是隐匿存粮,谎报蒲昌城仓储,待郑济代军方买粮,他才又将粮食高价出手这我也就忍了他了,但最近又两次杀我大唐税吏,更意图谋杀中郎将杨易,如今又举兵谋反,诸位说我应该如何处理他?”

众父老一时都不敢开口,却有一个面相恶丑、五十多岁的和尚叫道:“法令已有明文:杀税吏者死,谋反者族!既然大都护已经颁布法令,自然就该依法行事!”

张迈问道:“你叫什么?”

那和尚道:“贫僧破嗔。”

张迈又问:“破嗔大师,当初我军收复高昌之时,庞特确实有附之功,若我此刻派兵讨伐蒲昌,算不上忘恩负义?”

破嗔大声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如果有功劳就可以抗税,可以造反,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

张迈又道:“此次卷入事件的又有不少僧人,若我兵,只怕不少涉事僧侣也得人头落地。”

破嗔道:“佛子犯罪,亦当伏法。只要大都护是依法行事而不是故意灭佛,是真佛子谁会怨来?”

张迈又问众父老和其他主持,众人都道:“破嗔大师所言有理。”

张迈道:“既然大家都说蒲昌该讨,庞特该伐,那我就依法办事了。”当即派出石拔攻蒲昌城,派奚胜攻赤亭关,派慕容春华扫荡境内响应部落。

石拔从杨易所据城门突入,可怜蒲昌的士兵哪里可能挡得住唐军的精锐?獠牙棒指处将蒲昌军杀得七零八落。

庞特的姐夫死于乱军之中,庞特本人则自杀未遂,被石拔拿下了押往高昌,跟着石拔又尽抄污曰浅曰资财,所得金银财货半数充入高昌府库,半数坏给“珊本钱。此外又抄出了存粮八万石。

庞特一败,响应的诸部闻风丧胆。奚胜轻轻松松就收复了赤亭关,慕容春华追讨叛军,遇战则杀,遇降则拿,这一次持续了九日的内战共斩三千六,俘虏一万七千口。张迈命高昌法曹依律将犯处刑,其余无论男女僧俗全部贬为战奴,张迈又任命破嗔为高昌都僧统,让他负责起整顿佛门的重任来。

破嗔上任之后,马上下达命令凡不能背诵《金刚经》者、不能解《法华经》者,无论僧尼一律追回度蝶,勒令还俗。能诵经而有误者。皿家中察看,这一番整顿过后,虽未灭一寺,却让高昌僧侣减半。境内十二大寺有四个主持都因不能准确诵经、解经而下台,张迈下令将在高昌举行法会论法,由众僧公开推举新的主持。

此事从正月初爆,到下旬便基本平定,只因此次杀的人多,竟让行刑地点大沙海因此变成了暗红色,高昌的平民数量大大减少却多了一批的奴隶,张迈趁势派石拔、慕容春华打击境内的盗贼,斩获二千余人,破掉了好几个巢穴,高昌盆地在一阵大乱之后转入了平定。张迈又将参与造反的回讫贵族以及寺庙充公了的牧场、农场,全部以低息租给境内贫民,八千多户帐贫民分到牧场农场以后,个个欢呼大唐万岁、张大都护万岁。

二月初五,郑渭颁布了新的关卡厘金制度:商旅从温宿进入东方三镇以后,从龟兹进入焉者,从焉者进入高昌,一路只需要在俱罗、铁门关、赤亭关三个地方缴纳关税,除此之外,严禁各地以任何名目征收税费。

与此同时,张迈又正式下令以唐言为官方与佛门的通用语言,东方三镇所有寺庙都必须负起教育所在地百姓学习汉语的责任,以配额的方法,一个和尚负责十户人家的汉语教育,由长史定期派遣使者往各地抽检进度。

西域的春天来得比较迟,到二月底,高昌、焉者、龟兹三镇的春天气息才浓了起来,就在丝路上商旅渐渐多起来的同时,新的一轮军事防务调整也在悄然进行。龟兹与焉者采取的是重点驻兵的配备,三镇的兵力、物力都逐步地向高昌地区集中。至于行政方面则由郑渭统一进行管理。

一个冬天过去,伊州依然是伊州,除了城头换了一杆旗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东方三镇尤其是高昌变得不一样了,那是一种干净了的感觉,内乱之中虽然产生了不小的破坏,就地区整体而言损失不但内乱之后,张迈手里真正能够控制的人力物力却多了数倍。原本控制着这个地区经济与政治命脉的回讫贵族与僧侣集团遭遇到了巨大的打击,前者所受打击是毁灭性的,而后者则保留了一定的实力并转向与安西军乖乖合作。而这次变乱的得益者那些分到农田与牧场的贫民却成了安西唐军的坚定拥护者。

也是在这个春天里,安西大都护府产生了第一个镇守使宁远镇守使郭洛。眼下张迈以及一大班的文武官员都在高昌,高昌离宁远长达数千里,靠着这个移动中枢的直接指令来运转宁远的军务政务已经变得极不可能,就算勉强要做到也会付出高昂的行政成本并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因此张迈决定增加郭洛的权力,将托云关以西的军政大权都交付给他,同时疏勒、莎车两个地区每年对外输出的军事物资也将分出四成直接输往宁远供郭洛经营西线之用。

又到了春小麦种植的日子,农田的收成至少还要半年,羊羔们要长大同样需要时间,但从西方结队而来的骆鸵耸队却已经在向各处关卡缴纳税金,从葛罗岭山口的托云关,到俱罗,到铁门关,到赤亭关,一条崭新的丝路逐渐形成。

然而商人们却希望这条新的丝路能够向东扩展得更远些,因为他们现出赤亭关以后,路况以及经商环境就变得完全不同。

虽然在盟约上归义军已经与安西军达成协议,虽然归义军也向安西军学习,只在出入境的关口征收关税,但那毕竟只是纸上写的东西,归义军治下的行政管理体系比新兴的安西军来其效率要差得多,曹家虽然统治着沙、瓜、伊三州,但很多地方根本就是各自为政,以统合、妥协起家的曹议金,可没法像张迈那样保证各地方势力不以各种名义对商人进行盘录。

同时,安西治下的法制体系比之唐朝的法制体系已有所改善而归义军治下的法制体系却远较盛唐时期中原腹地的法制体系来得破败,与近在咫尺的安西诸镇比起来已经是远远不及,百姓生活的贫富暂时还显现不出差距来,但去过高昌的沙州百姓,却都会对那里那种更为公平、公正且欣欣向荣的生活环境充满艳羡。

月票月票月票!

泪水如注啊!总是比第六名差十几票,默泣,暗泣,伤心哭泣,只是希望能够保住分类月票前六而已,难道《唐骑》连这个资格都没有吗?

呢喃呢喃,顶啊顶啊顶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