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一二三章 群龙动

唐骑 第一二三章 群龙动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1:48 来源:笔趣阁

心唐朝廷之上。虽然还有冯道、李愚等宰制大臣。但斑引尔心。却就是此刻偏殿上的这六个,人一

枢密使韩昭胤、枢密副使刘延朗、枢密直学士李专美以及皇城使宋审虔、宣徽北院使房嵩五人是李从河在凤翔起兵时的亲信,李从何能够下定决心“清君侧”夺帝位,多出这五个人的谋划,至于枢密直学士薛文遇在起兵过程中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韩卿家的奏章,大家都读过了。”李从河道:“西北忽然崛起的这伙人,兴起得好生奇特,若不重视。将来只怕会变成大患,诸位卿家可有妥善处置的办法?”

房富上前奏道:“启禀陛下,东都近日,来一胡僧,所为颇有灵异。善知过去未来,今日忽有西北之事。或者就将应在这个胡僧身上,待臣散班之后细加探访,或者能从中得到神启。”

李从河的这几个老参谋中,房暑独以鬼神之事见长,李从河在凤翔起兵之初,城池被围,他心中惊恐。是房暑用江湖术士请神上身,口作神语,对李从河说:“大王兵少,所以上天特从东方调遣兵马来助大王。”李从阿心中稍安,城中士气因此稍稳,这才继续用兵用计,后来果有一部来攻大军背叛了李从厚。投降了李从河,因此李从河对鬼神之事颇怀信仰。房嵩善用鬼神之道,对稳定君心军心、打击政敌阵敌都曾起到很大的作用。

“善”李从河道:“但鬼神之事。只能祈望,如何处置,却还要仰赖诸位的谋。据那折通某所奏,张迈既得了安西、河西,如今大军至少十余万,如此大患不在契丹之下,若让他吞并了凉兰诸州,那便与我大唐接壤了。”

他记住了张迈的名字,挥通璜却不记得,只是以“某”代名。

“其实陛下无需过分忧虑”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道:“韩枢密所奏。全凭凉州折通氏片面之言,那张迈是否真有如此神勇,也未可知。

至于说大军十余万,或许也言过其实。”

李从坷却摇头道:“那张迈起兵的经历,听奏章所表军政计谋,不似作假。他若并了安西、河西,拥兵十余万也不在话下。”

“纵然如此,陛下也无需过虑。”薛文遇道:“自古从无以安西而进窥天下者。如今我大唐之患,内在水旱兵祸,使百姓贫苦无依,藩镇强横,使国家财货枯竭,外则契丹窥伺。北疆难安,西北纵有变故。也不过手足之患,会当先心腹,后手足,方为务本之道。”

六人之中,宋审虔较知兵事,说道:“不可掉以轻心,自古陇右之兵最为强盛,西北民风刻悍,若让那个张迈占据了凉、兰,尽收河西之众,进而窥我灵武、凤翔、定难。只恐西北之祸,将不在契丹之下。”

韩昭胤也道:“薛学士所言心腹手足之论甚有见地,但心腹之患要牵挂,手足之患也不可不疗,凉州折通氏等既然上奏内附,陛下何不乘机降旨,与其官职,使之为那张迈东进之阻遏。”

另外一个枢密直学士李专美一听说道:“凉州早得敕封,本有孙作为留后在。孙未有奏章上来,那折通氏乃是吐蕃、羌人与汉儿之杂种,若是舍孙而封折通,岂不是亲胡而离汉?再说那折遁某人不过一方土豪,胡人来朝,想必是为张迈所逼,所以入朝求附,要靠他来阻遏张迈,不啻是驱狗御虎,只作徒然而已一此事万万不可!”

李从河一派本出沙陀人,但入中原既久,早已以汉人自居,且其臣属、兵将,也多是胡汉掺杂,沙陀人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军政系统。可以说后唐一朝只是皇帝血统上有胡人印记,习俗较为武野而已,与后世蒙古、满洲之形势完全不同,所以李专美言语之中出现尊汉贬胡的用语,李从河听了也不以为意,反觉得理所当然。

韩昭胤道:“若只靠折通某人一家,自然不行,但河西诸杂虏,早已习惯割据自治,那张迈既然有虎吞河西之心,河西诸侯必然惊心,因此只需陛下降旨西北诸州,许为后援。则诸州必然联兵以抗张迈,作为我朝之屏藩。”

宋审虔道:“只是这样一来。那我们和那张迈对抗之势恐将难以转圈了。”

李专美毕了一声,道:“陛下为天下之主!四方本当来朝,若不朝贡。便为叛虏,叛虏会当诛戮,何惧对抗!”

李从河眉头微微一皱,他手下这几个谋士里头,韩昭胤、刘延朗相对务实一些,但风评不佳,李专美薛文遇有清廉之名,但作风则偏于文人。李专美刚才这番言语虽然堂堂正正,但后唐如今内忧外患俱重,这处境李从河却是清楚的,还不至于被几句好话一说,一顶高帽一戴便飘飘然起来。

薛文遇道:“臣有一策,可安河西!”“讲!”

李从河年初起事之时,曾遇到一个卜士对他说:“大王今岁,将遇大贤,有此大贤襄助,必将如周文王之得萎子牙、汉高祖之得张子房。”不久李从河就遇见了薛文遇,且各种征兆都与卜士所言暗合,此后薛文遇屡出谋戎”所言皆中,因此李从何对他也就更加信任了,故而薛文遇虽非凤翔旧班底,但李从河对他的亲信却不在凤翔五人众之下。

这时薛文遇道:“但观奏章所言,这张迈虽不知何处派系,但其行事。在在皆号宗我大唐,又以大唐钦差之后自称,并以汉统作为号召。西北本多义士,若张义潮便是其一,虽然隔绝多年,宗唐之念未熄,这个张迈又推崇张义潮,或许亦是慕其行径,而其部属既听其言久,亦必有所动于心。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顺势而行,予其册封。使他统领凉州以西诸州镇。同时遍封凉、兰、河、廓诸州。若张迈听封,则不能过逆陛下之意,且从此与凉兰诸州皆同为陛下殿前之臣,再无相攻之借口;若其拒封,则是自绝于大唐正统。其下属对其亦必生疑,陛下再降旨斥其貌为汉而实为胡,则河西诸族亦皆疑其为私非为公,使人心背弃张迈,诸豪群起抵触,则张迈纵然神勇,未必能恃强征服凉兰河廓也。且据凉州传来的消息,那张迈的背后亦不安稳。故其东来之众,非其主力所在,若其不能内抚部众,外巩边疆,则自顾犹不暇,尚何能东进凉、兰,窥

李从河闻言一喜,李专美也道:“薛学士所谋甚正,正是我大朝所当为。凉兰诸州处化外已久,如今迫于张迈压力。必皆受封入贡,如此则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可安河西。”

宋审虔却不肯就信,道:“不费一兵一卒就要平定河西数千里疆土。我怕天下间没这么好的事情。还是下令凤翔、朔方、彰义、雄武诸节度使严加防范,巩固边疆为上策。

灵武张希崇,素为诸胡所畏惧,且灵武又近凉州,正可许其便宜行事。我闻北庭为契丹附属,那张迈既攻北庭。便犯契丹,可秘使人北上,贿赔契丹重臣,使耶律德光注意西北之事,若能使耶律德光引马西窥,那我们就同时去了两个心头大患了。”

李从河听双方所言都有道理,一时无法决断,问韩昭胤,韩昭胤道:“我觉得两策可以并行,一边让边境提高戒备,一边派人册封张迈以及凉兰诸州诸侯,这个册封的人选。不如就让张希崇去。同时再派人入契丹,挑拨耶律德光向西。”

刘延朗也道:“枢密使所言甚是。”

李从河道:“好,就依纬卿所言,两莱并行。具体如何行动,就由枢密院处置。”

折通续来到东都走了一圈,却未能见到皇帝,因李从河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因此有司不敢拖延,决断既下,第二日就派人将折通琰送往灵武。临行时枢密副使刘延朗向折遁琰索贿。折通续献上了良马五匹。牛角半箱,刘延朗甚不满意。折通模又献上黄金十两,刘延朗心中埋怨,暗骂:“摊上这群土鳖!真没个好带挈!”便马马虎虎授了折通璜一个凉州团练使的官职,折通模千恩万谢去了。一行人来到灵武,这一趟他们从凉州到东都,再从东都到灵州,除了在东都的五日以外,其它竟未停留过三天,这实在是罕有之事情。也是各方面形势凑合之故。

此时朔方节度使是后唐的边疆名将张希崇,他接到东都来的命令后。先细细问询了折逼碘关于西北的情况,跟着召集部将折从陵、灵州刺史杨泽中商议,说道:“那张迈之事,我也曾耳闻。不过今年我朝正是多事之秋,安西之事又多是道听途说,未是确信,所以我一时不敢妄自上报,免得朝堂诸公借此事作倾轧的由头。但我早已广派细作。本待都中政治稍定,我所得消息也已周全,这才上禀,不想京城却已下旨,凉州地近朔方,凉州有事。我们没有及时上报,还要等都中降旨,如此一来。却显得我等怠忽职守了。”

杨泽中道:“那张迈的事情传到朔方也有些日子了,《安西唐军长征变文》,我也听了不少。他联络河西寺庙,要做什么黄河以西大唐故土之主,志向实在不如今河西诸州县都已,听说诸寺都已向凉州派出僧使,计议二十日之后便大会,令公若要行事,需得赶紧了。”

折从陵道:“看那张迈这次行事,既然先派人便谕河西诸州,他本人必等到诸人齐聚,然后才到凉州,这样才显尊隆,我们却可趁机。截在前头,宣布陛下旨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张希崇道:“张迈破回讫、占沙瓜。都是用兵取胜,一道圣旨,未必便能服人,也罢,既然都中已有主张,我便往凉州走一趟,从陵,你具选轻骑五千人,随我亲往凉州传旨!”

杨泽中道:“令公若走,灵州防务却该如何是好?令公在时,定难军党项不敢妄动,令公若是离境,万一李彝竟起祸心,那时如之奈何?”

张希崇道:“拓跋氏世据定难。虽然跋扈,却还不敢公然反叛,但泽中的话也有道理。如今陛下既然命我便宜行事。你便替我拟命,调李彝领兵四千人随我入凉,再给我知会府州折从阮,让他密切留意夏州动向,若有异动,你可与他互为呼援。凉州之事,或将左右未来十年西北安危命脉,我是不能不用心的。”

朔方治所在灵州,定难军治所在夏州,那定难军自唐末以来,一直由党项人拓跋氏割据,因得唐朝赐姓为李,因此又称李家,数十年来代代相传,如今传到了李彝手中。仍然是向洛阳称臣而对内自治。

灵州夏州,距离甚近,快马接力疾驰的话一日便到,接到了张希崇的调兵令后,李彝召集家将商议。他的弟弟李彝殷说道:“中原之主。忌惮我们李家不止一代人了。如今父亲才刚刚去世,他们就来调我们的兵马入凉州,可别是调虎离山之计。”

李彝道:“不然,那个张迈的事情我也曾经听说,应该是真的。而且李天子刚刚即位,各藩镇都未宁定,他的心腹大患在河东而不在我们。如果现在就用这样的计谋来对付我们,对他只怕也没什么好处。我们世受敕封,这调兵之命还是得听的。否则反而会予以汉儿攻击我们的口实。”

李彝段道:“既然如此,我代哥哥走一遭吧。”

李彝道:“张希崇既然要集自前往凉州,我若不去,他如何能走的放心?还是我领兵前往吧。弟弟你率领子弟,看好家园,等我回来。张希崇既走,杨泽中不足为患,到是东面折从阮需得小心。还有,那个张迈既然横扫西域,西域也有契丹的属国在,这次凉州的事情,保不定契丹也会介入。因此你在夏州。除了防范东、南之外,还得看好北边的边境。”

李彝殷答应了,李彝当即点了四千骑兵,出境到灵州附近来与张希崇会合,唐末五代,各地边军最强,双方并作一处,兵力将近万人,浩浩荡荡地朝凉州开来。

注:朔方,在今宁夏一带,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所谓塞上江南,也就是这个地方了。

二更奉上,兄弟们,本卷最后的风暴即将到来,东西两方面同时收紧,而月票亦已告急,请你们砸出手中的月票吧,我现在对《唐骑》的其它数据已经麻木了,只有月票一项还算偶尔给我一点安慰,所以请你们给我一点更新的动力吧。

前六,只是要分类前六,很难么?

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