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九十八章 张迈再升官?

唐骑 第九十八章 张迈再升官?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1:48 来源:笔趣阁

杨易熬过了最难的那一关后,身体便一日好似一日,正如张迈所说他毕竟年轻,恢复得甚快,又过三日便下了床,要出门去,侍从在旁道:“都督,小心吹了风!”杨易嘿道:“你当我真的弱不禁风么?”

仍然走了出去,大雪却已经停了,外面白皑皑的一片,屋檐下都是冰棱,唐军全军出动,将军士兵一起铲雪——这是天策唐军的传统,只要有机会就要求将领——哪怕是高层将领——与底层士兵一起劳作,以拉近兵将之间的心理距离,实践证明这一条措施对提高天策唐军的战斗力是很有用的。

杨易一路问人,走到北轮台城的城墙上,只见张迈正拿着他所画的北轮台城及周边地区的草图与马继荣、慕容春华在指指点点,杨易叫道:“迈哥!在看什么?”

张迈啊了一声回过头来,看看杨易的步伐,他可不像侍从那样对杨易的身体谨小慎微,笑笑道:“能起床了啊。”弹了一下那张草图,道:“在和春华谈未来的轮台城要怎么建!”

杨易咦了一声:“轮台城?”

“元帅说如今没有南轮台城,就干脆将北字去掉了。”慕容春华在旁补充说。

杨易走了过来,看了一下草图,他对“建城”一事倒不惊讶,如今契丹已退,回纥已败,可以预见北庭内部在未来将会有比较长的太平,如果天策军国运昌盛的话,百年无战事都有可能,因此建城之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他也不看图——那图本是他自画的,都烂在心里了,指着天山山道说道:“这轮台地方枕kao天山,通达北庭,周围水草丰美,可以屯田,可以放牧,光是周边所产,就可养十万拖产之民,当初仗还没打完我就想到未来无需要在浮屠城的旧址重建庭州,这轮台城的地点可比那边更好!”

张迈微笑着说道:“北庭回纥立国与我们不同,他们是冬夏迁徙,且以浮屠城为中心。所以府所在不宜在一个离天山南麓的威胁太过前线的地方。但我们确实以安陇之兵进入北庭,所以将这个落脚点扩大作为整个地区的府就没有问题了。”张迈手一挥:“这里将是一座大城,一座控扼八千里的大城,整个北庭的物产,如矿物、皮毛南运,还有南面的物产如陶瓷、丝布的北运,都在这里交易,作为方圆数千里的中心,它的商业就算不如高昌,应该也会变得很繁荣。所以这座城市的建制必须要大,早期宁可大而粗,也不能因为精细而限制了它的格局!”

慕容春华和马继荣听到张迈那句“控扼八千里”心中都赞叹张迈的豪情,杨易却觉得理所当然,张迈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个重任,可就要交给你了。”杨易一愕,道:“我?”

“当然是你。”张迈道:“除了你,还有谁能承担这个大任?”

杨易低了低头,就没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张迈又道:“安陇一线这次为了支持我们打这场仗可是元气颇伤,到了来春我们要尽量让他们休息休息,北庭这边就得尽量自己养自己了。”

“那是没问题的,”杨易道:“这里的水草毕竟丰茂,人口却又不多,来年只要没仗打,开春以后北庭kao着自己也能够休养生息。不过迈哥,你将轮台留给了我,自己可是要回凉州?”

张迈笑道:“不,暂时且不回去,等天气转好我就向西!先去收复两河流域!”

慕容春华和马继荣都是一振,杨易双眉一轩,道:“迈哥准备带多少人去?”

“不用带那么多。”张迈道:“主要带上龙骧军,其他人嘛且留在轮台休养,或者开春后放他们回去。不过我还要带上两个人。”

杨易沉吟着,道:“高昌的阿史那家父子。”

——————————————

阿史那家族是岭西回纥中除了汗族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大族,他们因为逃避萨图克而投奔张迈,北庭大战期间张迈没有起用他们,只是让他们呆在高昌,大战结束后,杨易才抵达轮台城时张迈还在东向驱逐契丹的路上,杨易就已经派人去高昌取他们父子二人北上,但使者才到高昌就遇到了大雪封路,这场雪来得好厉害,连轮台城与里三环众砦之间的短途交通都隔绝了,更别说轮台山道了,因此一直等到了天策三年春,父子二人才从龙泉关出,赶赴轮台。

和阿史那科伦苏、阿史那可查尔父子一起抵达的还有来自凉州的最新情报——其实那已经是去年冬天的消息了——

听说李从珂已经接管了燕云,诸将都吃了一惊,杨易道:“迈哥,是否要先回凉州一趟?可别你去了一趟西方,东面就让李从珂将中原给统一了。”

张迈沉吟着,阿史那科伦苏经过一个冬天的修养这时候身体已经恢复了许多,他们父子两人在高昌时天天惦记着北庭战役的胜负,一等到捷报传来,科伦苏便对卡查尔叹息道:“真命天子已经出现了,此战之后,整个西域——不!整个天下都再也没人是张元帅的对手了!”

父子俩商量过后决定全心辅佐天策军,要在这个政权中谋取家族的地位与富贵。

这时科伦苏说道:“元帅,能听老朽几句话么?”

“请说。”

科伦苏道:“东方的局面,老朽不动,但老朽以为,伊丽、碎叶的局面那是千载难逢。阿尔斯兰大汗已死,萨图克又新败,两河诸族正在惶惶不可终日当中。如果这时候元帅擂鼓而东,两河可以不战而平!”

慕容春华道:“此论确实有理,但我军已经派出了大将郭威,以郭威的本领,趁胜横扫伊丽、碎叶也不在话下,若要稳妥的话,只需再派一人为援接应上就是,不一定要元帅亲往。”

轮台一战之后,慕容春华对郭威的才能也变得十分钦佩了。

阿史那?科伦苏说道:“轮台一战中郭威将军的神威,老朽在高昌时也已有耳闻,想来萨图克在其全盛之时、以优势兵力也没法打败郭将军,如今郭将军乘大胜之威,以战胜之军横扫两河,所到之处必可平复!不过老朽所说的,并非只是打服两河诸族,而是希望元帅趁机西巡,收取诸族之心,建立大唐在两河百年不易的统治——这却不是一个将军就能做到的事情!”

诸将同时向张迈看去,都觉得科伦苏所言有理,李膑看了科伦苏一眼,心想:“这个老突厥,看来是真心要归附我们的了。”

杨易也道:“此论甚当!元帅亲往两河,与派一员大将前往,那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不过……东方之事……”

“东方之事,就让郑渭、薛复他们替我做决定吧。”张迈这样说,显然已经有心采纳科伦苏的主张:“萨图克这次虽然一败涂地,但他本人却趁乱逃走了,一日没见到他的级,我总是不能完全放心!我可不想数年之后还再来一次西征!既然已经出,就一鼓作气将西面平了!”又握住了科伦苏的手,道:“届时还要请老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阿史那科伦苏父子大喜,一起拜倒在地,道:“吾父子二人,愿为元帅肝脑涂地,以报元帅大恩。”

会散之后,诸将各去安排,既要收服诸族,这排场便不能小,因此张迈决定将马继荣、阿史那?科伦苏与李膑等都带去,由石拔领精兵先行,马继荣在后押运一切所需要物资,前军即日出,后军限七日之内起行,大军行动千头万绪,马继荣本该十分忙碌,却还是先抽空来见杨易,说道:“北庭之大胜,虽然不敢说空前绝后,但我以一军力挫两族,即汉唐初年也不过如此!如此大胜,循故例都要全军大赏、举国大赦的。此次胜利之后,论功行赏可不能少了,不然士气会有沉沦。”

杨易道:“有功之士,都已经遍赏了啊。就是牺牲了的兄弟也都已经加封追赠了。”

这次北庭大胜,升得最快的自然是杨信和徐从适,此外郭威也因此而跻身高层将领之列,锋芒之锐甚至还压慕容春华一头,从张迈东征的同时派他西讨,隐隐已经成为郭洛、杨易、薛复以下的第四号人物了,但除他之外,中郎将以上就都没有升级,因为中郎将若要再升那就是将军,将军再升那就是上将军,杨易、石拔、慕容春华、马继荣等人在这次北庭大战中虽然没有郭威杨信徐从适那么耀眼,然而付出也甚是不小,正如马继荣所说,像这样的大胜,只要是参与者一般都会水涨船高地齐进一阶,更别说是真正立下功劳的将领了。

然而除了已经殉难的郭师庸升为大将军、田浩升为将军之外,高层将领却一个都没动,都是有赏无升。一想到郭师庸,杨易道:“是了,马将军的官也还未升。不过马将军,咱们是自己人,也不怕直说,该晓得这次中郎将以上都暂未进阶,为的是什么。”

马继荣当然明白这次唐军高层将领暂时未动,是为了怕影响格局的稳定。

当下唐军自张迈以下,由郭洛、杨易、薛复、郭师庸并列的上将军作为第二阶梯,上将军以下,是慕容春华、奚胜、马继荣、石拔等将军组成的第三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即第三阶梯者虽已经能够独领一军,而第二阶梯却是独当一面,若郭洛之在宁远、杨易之在轮台、薛复之在凉州,都是统摄好大一个军区,军政一把抓地与敌友大国进行攻略。

若是下面中郎将的升了上来,有功的将军石拔、马继荣、慕容春华也都要跟着升,这样就会冲撞到了第二阶梯,若是上将军级别也全部升为大将军那样就仍然能够维系第二阶梯的平衡,但诸上将之的郭洛至今为止尚无显著功劳,郭师庸是一位逝者,升他作元帅也无所谓,但杨易若是再升一级,那就鹤立于诸将之上,成为张迈之下唯一的一个大将军,此事却非他所愿,李膑也觉不妥,所以才将这次大多数中郎将级别以上的将领都暂不升赏,“留待来年”。

马继荣听杨易误会了自己是要来给自己邀升,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他在于阗做的是太尉,政治方面的能力比杨易更通达些,这个杨易心里也清楚,所以刚才也有些奇怪马继荣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点头道:“那马将军的意思是……”

马继荣道:“咱们不说,却还有一个人没升啊。”

“你是说……”

马继荣道:“元帅啊!”

杨易怔了一怔,道:“元帅?”第二阶梯、第三阶梯高级将领要怎么升迁的事情杨易也都考虑过,偏偏就从来没想到要给天策军的元张迈“升官”!但这时被马继荣一提又觉得不是没有道理。

且不说以往国有盛事——哪怕与皇帝无关群臣都要上表国君在皇帝二字之前加几个修饰语,以表示事情能成是kao皇帝的“洪福齐天”,而这次北庭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张迈在决断上可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更何况张迈的“官”还没到顶呢!

但是元帅已经是军中最高军衔,而天策上将又是王爵,王爵再上去,那就是皇帝了!

杨易迟疑着,看看马继荣,忽然对他多了几分好感来。

像这样“劝进”的大事乃是一个臣子向君王表现自己忠诚的最佳时机,马继荣本身的地位已经甚高,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越过杨易头一个向张迈劝进而不显得唐突的,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先来请示杨易,这就显示出了他对杨易的尊重来。

不过杨易对这件事情却也没有把握,道:“现在?太快了吧。”

他没有说明白,但这种事情谁都心知肚明,马继荣道:“我军所辖,东西万余里,南北数千里,论起国势来,挟此大胜之威,契丹与小唐都要被我们压过一头!耶律德光与李从珂都称得皇帝,甚至小小巴蜀也称帝了,凭什么我主就称不得皇帝?我敢说,我主一旦登极,不但境内万民欢腾,萨曼、蜀国会先承认,洛阳最多别扭一下,多半也会承认,甚至就是契丹,十之七八也会遣使来贺的。”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