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骑 > 第五十章 与子偕行

唐骑 第五十章 与子偕行

作者:阿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2:47 来源:笔趣阁

郭汾戴上龙面具假扮张迈,下山擒了加苏丁上来,杨定国、杨桑干等以上山来与张迈相见。

加苏丁束手请诛,在旁诸将并无一人通晓回纥内部的微妙形势,都想既然他想死,那就成全他算了,唯送渭微微侧出半个身子,他就站在张迈身边,行动虽微张迈还是瞧见了,头微微一颔,两人交换了个眼神,郑渭已知张迈授以信任之意,跨出一步,对加苏丁道:“薛兄,你为昭武九姓后裔,家庭本为宁远国臣属,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待昭武诸姓,从不见外,其对宁远,尤其亲密,自安史之乱后,我大唐国势稍衰,西域沦陷,昭武诸姓不得已而从胡,那也是无奈之举,如今我大唐势重振,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是重归故主?我听说你在塞坎手下常不得志,胡人从来无行,强者为尊而已,待你又如此,你却还为他们守节,那不是笑话么?”

张迈、杨定国等都注意到郑渭对加苏丁说的竟然是唐言,心中奇异,再细听他的话,乃知这加苏丁与大唐亦有渊源。

昭武九姓本出于月氏人,汉武帝之派遣张骞通西域,就是听说西方有月氏大国,想要联合之以夹匈奴,月氏人本来居住在祁连山北麓昭武城(在今甘肃省内),后被匈奴击破,乃西迁到葱岭以西,因念故国,其国王便以昭武为氏,展至隋唐时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比、薛(薛原为捍,后得大唐赐姓为薛)等姓,(古汉语语法,九常表示多,昭武九姓即诸姓,不是说一定就是九个)

氏以志族,姓以志家,昭武一脉与汉民族有近千年的盟友传统,又互相通婚,加苏丁所在的宁远国即古之大宛,李唐皇室甚至曾以公主下嫁,所以郑渭刚才说大唐对宁远“尤其亲密”。至于迁居到中原的昭武人更都融入到汉民族之中,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西等地的汉民族,其中或当有昭武九姓的部分血统。

昭武九姓的事,张迈在现代社会时反而不知,是来到新碎叶城之后才偶尔从郭洛杨易他们那里听说。

这时加苏丁听郑渭忽然提起这件事,微感惊奇,道:“大唐?”细眼看了郑渭一眼,惊道:“凯里木!是你!你果然与这帮唐……唐军有勾结!”

郑渭与唐军的关系展颇为曲折,要说明缘由那得扯半天,这时也不尽说,只道:“薛兄,自大食东侵,宁远亡国,虽然你是王室远族,但如今我大唐国势重振,不久便将大举西进,规复西域,你何不因势因义,重归大唐?”

“大唐国势重振?”加苏丁颇为动容:“我怎么没听说过?”

郑渭微微一笑说:“这事回纥瞒得紧,再说长安到此,关山阻隔,消息一时未到也不是出奇之事,不过仍有两个征兆,待我揭丰了,薛兄自然就可以自己判断真假。第一件,吐蕃猖獗上百年,近年却逐渐衰落,此是何故?难道只是由于内忧?薛史请深思之。第二件,于阗复国,尉迟家重掌昆化山北麓大局,尉迟家与我大唐是什么关系,这事薛兄是知道的吧?尉迟氏之主尉迟僧乌波最近又改姓为李,称李圣天李是我大唐国姓,薛兄岂能不知?李圣天又公开声称于阗为大唐宗属,这消息薛兄总该听过吧?”

所谓大唐国势重振云云,张迈虽然曾对郑渭说过,可也没说得那么仔细因郑渭消息灵通,思路清晰,张迈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胡吹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但这时郑渭既已有心归唐,像他这样的人,这话扯起来那真是有要整理有整理,要典故有典故,要情报有情报,真有夹假,实里藏虚,连杨定国、刘岸都以为是真的,忍不住暗自惊喜,张迈在旁边听了则不由得佩服不已。

尉迟本出胡姓,但汉化已久,自尉迟炯、尉迟纲,至唐初名将尉迟敬德以开国二十四功臣登凌烟阁,已全以汉家子弟自居,汉人亦视之为我族之英雄,全无芥蒂,这些事情,加苏丁自然知道。

这时于阗尉迟氏复国国主跟着又改姓为李的事情被郑渭一提,加苏丁低头一想,果觉大有道理,再抬头看看高坐在以石椅上的张迈,石椅是刘黑虎等搬石头堆砌而成,左边竖着赤缎血矛,矛上挂着龙鳞面具,右边马小春捧着圣旨、虎符,加苏丁忽然起激战之时,唐军群呼“特使”,猛然醒悟道:“这位龙面将军,莫非是大唐来的钦差?”

张迈微笑着点头,却不言语,郑渭指着那圣旨、虎符道:“我郑家在俱兰城安家已久,若不是有大唐圣旨到,我会这么贸贸然就归附?若张特使麾下真是一帮‘贼寇’,我郑渭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这么愚蠢地弃明投暗?你也不是没到过俱兰城,唐军在俱兰城的所作所为,那等来明的纪律,又有哪一家胡虏能有?阿尔斯兰号称大汗,萨图克号称英雄,他们的近卫,有这样的纪律吗?”

加苏丁心想不错,摸了摸屁股上犹未痊愈的鞭疮,心想:“我说怎么会忽然冒出一部这么厉害的‘贼寇’来,原来却是大唐西征大将乔装的。这位张特使用兵神鬼莫测,怕是不在班、李靖、苏定方之下,加上有大唐为背书,若是打开了书面,规复西域不在话下,若有不利亦可退归中土,回纥人对我并不待见,如今又已失败,我何苦把性命无端端赔在这里?不如投了唐军,若成就功业不悉不名垂青史,就算争功不成,大不了随军东归,做个中土的田舍翁。”

灯上城的这一仗,不但在唐军内部打出了信心,而且也在敌对势力心中打出了敬畏。

这时加苏丁心意既决,双眼流下滴水来,匍匐在地失声痛哭,张迈忙问:“薛将军,怎么了?”

加苏丁哭道:“败军残将,不敢当将军之称。只是我昭武诸姓自从安史之乱后,西边是大食不断东侵,迫我族人改姓改教,东边是葛逻禄、回纥恣意肆虐,加税加征,我们昭武人身边其间,归此是一暴,归彼又是一暴,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东望长安,天兵却久久不至。只能日复一日,活在这腥膻之地,慢慢竟习以为常,想想岂不可悲。”

张迈听他这样说已知他是有心归附,连忙起身将他扶了起来,道:“大唐也久知西域诸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奈何安史之乱破坏太重,一时无暇西顾,东土花了数十年这才恢复元气。这次进行派我西来,就是要恢复西域的秩序,帮这边的各族百姓摆脱暴政,过上好日子。”

加苏丁泪水中现出喜色来,道:“若张特使规复西域,重新在此施行仁政,我昭武九姓当鞍前马后,戮力景从,图建大功。”

张迈大喜,握住了他的手道:“难得薛兄不忘大唐,自今天起,过去曾经敌对的事一并抹了,不再提起,以后咱们就兄弟,就是自己人。肝胆相照,祸福与共!”

郭洛、唐仁孝等上来与加苏丁握手,道:“愿与薛大哥出入水炎,同提患难!”

加苏丁投降本来泰半出于形势所逼,这时见他们推心置腹,也不禁动情,心想回纥军中,哪里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情感?眼中再度渗出泪水来,因改姓薛,名减一字,曰薛苏丁。

这时已到申时时分,鹰扬营副校尉慕容春华来报战况,却是山下磊战已经接近尾,连塞坎也已就戮。郭师庸、杨定国正清扫战场、接收俘虏。

郭洛叫道:“塞坎就戮?为何不留活的?”

慕容春华道:“不是不留,是我们的人冲上去时,塞坎已经引刀自刎了。”

诸将啊了一声,张迈心想:“塞坎虽然残暴,但也不失为将者的勇烈。”

刘岸道:“塞坎既然歼灭,恒罗斯兵势便孤,咱们若趁这一胜之成,一鼓作气围攻恒罗斯,胜算甚大。”

他说到要攻取恒罗斯,旁边诸将个个兴奋。

郭洛却沉吟起来,道:“我军苦战已久,几乎可以说是筋疲力尽,不如且休息两日,待体力恢复,再行攻打。”

刘岸道:“龙骧、振武两营虽然疲倦,但其它六营却还有余力,我看大可再以鹰扬营为先锋,为先锋攻打恒罗斯。龙骧、振武两营休息恢复了体力,慢慢再赶来为援不迟。”

旁边侍立的小石头等一听都急了,只是他们地位太低,自从上次被刘岸教育过后,在这种正式场合中就不敢乱说话,都看着慕容旸,慕容旸也说不得话,目视唐仁孝,唐仁孝目视郭洛,郭洛看看左右,问郑渭薛苏丁道:“郑兄久在俱兰城,薛兄久在回纥军中,必知恒罗斯虚实,依你们两位看,这事是急点好,还是缓点好?”

薛苏丁是新降之将,不敢贸然开口,且看看郑渭,郑渭眼光在人群中一扫,道:“打仗的事情我不懂,按之前得到的消息来看,萨图克要回来也没那么快,或许我们无需那么着急。”

张迈微微点头,薛苏丁心想:“原来如此。”这才武器,道:“郑兄说的不错,萨图克率大军在外,又有阿尔斯兰在后面掣肘他,就是要回来也不可能那么快,依我估计,消息传去,大军班师,总得有一两个月,他的前锋才能抵达灭尔基。如今恒罗斯已经空虚,咱们攻略恒罗斯,要快,却不需要太急。只要能赶在萨图克回来就行了。”

郭洛问道:“怎么个快而不急法?”

薛苏丁道:“如今大战方定,我军将士要恢复元气,同时招降纳俘的事也是千头万绪,若是这一内一外两件大事没处理好,后方便不能稳当,贸贸然将部队开去攻城,战事顺了那自然好,万一战势微有不利,后方人心不稳,只怕反而要出乱子,这就叫欲则不达。因此我建议不如且停留两三天,整顿好行伍,然后再出。在此期间却派轻骑驱赶败兵,让他们逃回恒罗斯、俱兰城去。”

刘岸道:“要是那样,岂不是让两城守军有备?”

薛苏丁这时还不知道刘岸的身份,但看他所站的行列,料来地位不低,先询问了一下对方是谁,郭洛道:“这位是我大都护司马刘岸。”

“原来是刘司马。”薛苏丁道:“刘司马说的不错,不过在打塞坎之前,唐军已经先在恒罗河干涸处歼灭霍纳德。不知那场仗打下来,可有逃逸的散兵?”

刘岸想了一上,点头道:“有的。当时我们赶着来击塞坎,所以没清剿干净。”

“这就是了。”薛苏丁道:“士兵一失组织,一定会设法回家。恒罗斯河干涸处离恒罗斯不是很远,只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若唐军打败了霍纳德以后就跟着进攻恒罗斯,那或许还能收奇袭之效,但现在的话,我料在我们赶到之前,恒罗斯那边应该就已收到消息,所以要想我们的前锋在回纥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奇袭恒罗斯,那实在不大可能。既然如此,不妨逆其延则行之,不但不遮掩消息,反而张大其势驱赶败兵逃归城中,让俱兰城军民都知道塞坎惨败之事。

如今恒罗斯久经训练的士兵已经不多,守城得依靠民兵,民兵易惧,其士气若高,还可一战,若听说塞坎败亡,士气一定崩溃,那我们再以大军开到城外炫耀兵势,城内兵将望见必然惧怕,恒罗斯可不战而下!这或许比强攻城池会来得更快。”

他的这番分析刘岸等听得点头称是,张迈心想:“这薛苏丁可是个人才啊。”刚才他着意招揽薛苏丁只是想拿他作昭武族中的死马骨,好让西域的昭武族知道唐军对他们的诚意,不想薛苏丁却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暗道:“这回可赚大了。”笑道:“好,就按薛参军的意思来办。”

薛苏丁见他接纳了自己的意见,心中大生千里马遇伯乐之感,又想他叫自己“薛参军”,那已经是在明示将给自己安排官位了,心中更是欣然。

小石头等这才转忧为喜,心想:“若能休息几天,恢复了力气,攻打恒罗斯我们就有份了!”

这时田浩派人来报:“杨校尉回来了。”

张迈忙带着众人迎出垣墙,便望见杨易带着十余名鹰扬营的骑士,拿着一颗人头纵马驰上高地,他身上没有一个破口,却遍体都是鲜血!那当然就都是敌人的血!奔到垣墙前望见张迈郭洛,将那人头一举,抛了过来,虽然浑身浴血,动作却不见疲惫,笑道:“迈哥,这些日子让塞坎困得惨了吧?哈哈,不要紧,这口恶气我给你出了!咦,怎么了,你们干嘛这副表情?”

原来龙骧营的将士见了塞坎的级,非但不兴奋,反而个个郁闷之至,小石头挨在垣墙边,嚷了起来:“我们拼死拼活,拼掉了两百多条性命,这里还活着的也都只剩下半条命了,好不容易把这些回纥人磨得力气也没了,结果却被你们捡了便宜!哼!这番我们真是亏大了!”

杨易一呆,慕容春华使个眼神,杨易会意,赶紧纵身下马,对着龙骧营所有将士行了个礼,道:“这次我鹰扬营就是杀敌再多,功也都是龙骧营将士的,这番功跑不掉,我们也不敢抢!”

小石头、刘黑虎、慕容旸等听说这才转闷为笑,郭洛跑过来抱住杨易道:“咱们都是兄弟,打了胜仗是大家的,还计较什么功劳、你我?”

山上众将士齐声道:“不错!都是自己人,计较什么!”都拐了出来,和刚刚上山的鹰扬营将士搂抱在了一起,不知谁忽然唱起歌来,郑渭侧着耳朵,听唱的却是《泰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正是《诗经》中的户名,是华夏战士的战歌!龙骧营的战士大多数连字都不识,但这几十天下来却已学会了好几豪歌壮曲了。

这《无衣》词写得虽慷慨豪迈,当初郑渭在书上读到时却也不觉得有多好,这时听一群杀战余的将士彼此偎依,抱在一起引吭高歌,大唱“与子偕行!”忽然间才理解了这古诗的真谛,眼眶猛地热了一下,泪水不由自主地就滚了下来!不是伤心之泪,而是激动的热泪!

他忽然想起自己质疑张迈想要带唐军回归中原的想法能否成功时,张迈说:“因为唐军上下都相信我们能成功,所以我们就一定能成功的!”

当时郑渭对张迈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但这时却猛地相信了,很不更改地就相信了!

若得与子偕行,何患胡虏不克!

“喂!”

郑渭回过神来,见张迈招呼了自己,竟然将塞坎的头颅抛了过来:“给你!”

虽出生于边陲之地,但郑渭以前可还没碰过血淋淋死人头,他没有伸手,头就掉在脚边的黄沙上。

这个人头的主人曾重重地侮辱了他,当郑渭高“我要报仇”时,张迈曾说:“我帮你!”现在他办到了1

“跟我们走吧”张迈说。这是他对郑渭的第三次邀请了。其实刚才郑渭的广告分明已经是站在唐军的立场上了,但张迈这时再次提起,乃是正式相邀之意。

“你是说,回长安?”郑渭一脚将塞坎的人头踢开,走到张迈身边。

龙骧营和鹰扬营的将士在狂欢起舞,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来注意郑渭,在一片喧闹中却还有一个只属于这两个男人的空间。

“嗯。”张迈说。

“那万一……”郑渭压低了声音:“万一那个谣言是真的,大唐其实已经灭亡了,怎么办?”

他刚才月报表薛苏丁告诉对方大唐已经复兴,但其实他自己却还不敢肯定大唐尚在。

听到这句话,张迈连一丝犹豫都没有:“那我们就再造一个大唐出来!”

大唐若还在,就回去!背靠母国打通西域!

万一大唐不在了……那就再造大唐!

这时多么盲目的乐观啊!可郑渭的眼睛却彻底亮了,他的人也笑了起来,而话却只有短短的一个字:“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