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 第23章:4村,历史岔路,徐鸿儒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第23章:4村,历史岔路,徐鸿儒

作者:悬空望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2:57 来源:笔趣阁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句话说的不光是妖孽,还有妖孽干出来的妖孽事情。

击溃了明军四个百户所,并且将其百户全部击杀的唐业甚至做好了带人跑进深山老林打游击的准备。

可预想中的围剿却迟迟未到。

月底,村庄人口突破一千五百,山岗顶部完全饱和。虽然靠着高产的水田再养活几倍的人口也不成问题。当唐业仍然决定分村。

于是,以渔猎为主要营生,建设在四里地外一条小河边的新村建立。

同rì,唐业在人物抽奖系统中得到蒙古骑兵1名。

被这名蒙古骑兵的来去如风和实用xìng极高的shè术惊呆的唐业当即拍板决定以神田换取马匹,几rì后便草草的组建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骑兵队伍。

初期因为人多马少而暂且只训练,并不全员参加行动。

兔走乌飞,又是一月。

迟到的围剿依然未到。

可能是因为《帝国与文明》中越到后期,势力越大对人口的吸引速度也就越快的原则。分成两村,并且得到了充足的蔬菜、肉类、鱼类供应的村庄人口突破3000之数!初级工业建筑几乎全部解锁。

唐业以两百亩神田的价格从济南府那位矿监那里换取到了一处铁矿的开采权。

铁矿场和几座炼铁高炉建设完备,很快大批生铁便流出了两个村落的铁匠铺中,不断化作农具或武器装备给村民。

自觉力量不足的唐业还颁布了‘一亩换一丁’的策略,向周边十里八乡征召青壮年入伍。

即,家中一名适龄男子参加包围天父教的军队,即发放一亩神田作为酬劳的政策。

此令一出,顿时掀起了一股参军热cháo。

无数男子为了让家人吃饱,不再挨饿的理想毅然参加了至今看来有些像是邪教,并且随时可能招来朝廷大军围剿的天父教。

对于这些普通村民,唐业也不指望自己如同某些穿越者那般靠着后世军训的规矩便将其训练成一支什么强军。

长矛、麻衣便是这支民兵军队的主要装备。除此之外,其他武器装备全部自备。

好在……

神田的存在让这些士兵的家庭宽裕了起来。

没人会想要自己的儿子、丈夫死在战场上。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用卖了余粮的钱和家底给自家男丁制备其铠甲武器来。

虽然已是明末,但毕竟天启年间还未形成国家败亡之势。

所以,这些村民置办武器铠甲也只能私下里自己动手。

有人将斧头打造的扁平一些,刃口长而锋利,斧身却轻薄了许多倍。加上一个坚固的木柄便形成了一把简易的战斧。

有人托人买到一块好铁,在熟识的铁匠那里打造成刀。自己回家制作刀柄,再细细的缠上防滑防汗的麻绳就制成了一把把锋利的战刀。

还有人家资实在贫穷,于是找来一块废铁,拎上一只自己从没吃过的肥鸡到铁匠家里求人制成有刺有棱,如同小拳头或者香瓜一般的铁疙瘩。

再固定到坚固木棍的顶端,就形成了一柄威力十足的铁骨朵或者类似的重武器。

还有人将波铁片用坚固的绳索反复串联,形成简易的铁甲……有人亲手制作出弩机、弓箭等家什……

一月以后,这上万的民兵便被彻底武装了起来。

而且没有消耗唐业一点资源。

在此期间,唐业又抽取到了《杀破狼》中的王宝、《毒战》中的张雷两名人物。而第三、第四座村庄也几乎同时发展为拥有数百人的村子。

……

围剿命令依旧未到。

当然,唐业并不知道自己这点事情恰好出在东林党与阉党攻伐不休的时候,整个朝堂上的诸臣正忙着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当中……哪里还顾得上几个小百户自己的私自行为导致的覆灭?!

而另一方面,原本历史上应在去年,也就是天启二年起兵造反的山东人徐鸿儒也并未带领白莲教走上前台。

连带着,明朝难得的一位能臣张居正也就还未被朝廷重新启用。

历史上的微小细节决定了如今的局势。

在原本的天启二年,本来约定在天启二年八月起事白莲教在当年chūn天便被举报,导致大批骨干还未行动便被捕杀害。

准备不足的白莲教不得不仓促起义,在席卷大半个山东,攻陷诸多城池后被明朝从山东、北直隶等地区大量官军围攻。

起义军被突然出卖导致准备不足,前期大量骨干被捕,起义未能形成规模。最终以寡敌众而败亡。

徐鸿儒这位潜伏传教二十多年,在被出卖的条件下仍然组织起起超过十万人的大军造反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还未来得及展露出自己的锋芒便淹没在明军的人海当中。

最终,徐鸿儒突围失败,全家于十二月在běi jīng被杀。

而在如今,可能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总之那位举报白莲教的人没有出现。徐鸿儒也取消了定在去年八月的起义计划。

这位被山东、南直隶、北直隶、河南、山西等地推举为教主的白莲教枭雄并未起义,更没有兵败身死。

如今,隐藏更深的白莲教正在暗处不断活动,与历史上被人举报,仓促造反的形势完全不同!

或者说,这位枭雄看出了明朝如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本质。所以暂时偃旗息鼓,想要等那出头鸟将局势搅乱后再享那渔翁之利?

总之,不管如何。

在这个时空当中,白莲教的继续潜伏给了还在争斗不休中的大明朝廷一个“四海之内,歌舞升平”的假象。

连带着张居正也未重新掌权,东林党对其他官员的进一步压迫也导致了依附魏忠贤的阉党的壮大。

两党之间正在朝堂当中频频斗法,大明的国力却在无形中逐渐消弱。

可以说,白莲教的蛰伏让大明的局势比历史上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原本应该在天启二年被徐鸿儒起义而刺激的重新振奋一番的大明朝也并非展现出最后的余威。

而无论是辽东的**哈赤、山东的白莲教徐鸿儒、还是山西等因为土地兼并而悄然酝酿出的流民问题都在慢慢发酵,等待着爆发的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