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 > 第139章:刘小江的夏天.火器(七)

刘小江的突然爆发在双方眼里都十分突然,事情发生的又是极快,等双方回过神来,原本聚集在这一座梯子下的十几个明军竟然生生是被刘小江砍杀大半,其余的几个幸存者也是狼狈不堪的远远逃开

看到这样的场面,明军的军官们顿时脸sè一黑,呼喝着命令更多的士兵围上去,准备击杀这个狠狠在他们脸上扇了一记耳光的汉子zee

如果被这些明军一起围杀上来,长枪短刀乱砍乱刺,别说只是一个靠着出其不意和爆发才侥幸得胜的刘小江

就算是一些稍差一点的武将可能也要当场折在这里

所幸,城头的其他村民也反应了过来,对着已经开始在几十米外结阵扑来的明军就毫不吝啬的将手中最后的箭矢宣泄了出去

这些明军站的本就极为紧密,又以为墙头已经没有多少箭矢,所以根本没有防备之下立刻便被shè倒了一片,瞬间便是一乱

此时,刚才还杀红了眼的刘小江也反应过来……一股浓浓的后怕之感顿上心头,反手拿了斧子赶紧朝着墙头爬了过来

在墙头弩箭的掩护下,下面三三两两的明军只顾着自身安危,也没有趁势追击

这才让刘小江捡了个便宜,竟是安全回到了墙头

而他的这番壮举也在狠狠的抽了明军一个耳光的同时振奋了墙头村民们的士气!许多村民立时便是欢呼起来

而在这震天的欢呼声中,事情的始作俑者,被视为英雄勇士的刘小江却是脚下一软——过度爆发后身体顿时虚脱下来

双脚一软,整个人便是坐倒在了墙后

同时,身上无力的感觉和之前疯狂杀戮,砍人如同切菜一般的血腥场面也对刘小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处于爆发当中,你死我活的境地之下还不觉得,此时刚一脱离危险,**上,心灵上的冲击便纷至沓来

但双方战况激烈,显然不可能因为这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就此徒

相反

狠狠丢了一个面子的明军高官为了抚平士兵心中的恐惧,愈发变本加厉的打骂着士兵让他们向墙头冲锋

一个又一个的明军士兵攀爬上梯子,然后又被墙头的村民用长枪草叉乃至于石块砸落下来

围墙的高度虽然不高,但墙头的村民们居高临下,锋锐的长矛可也不是次品

这些几乎都是武器铺中打造的长矛虽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刺穿普通明军的袄衣,普通人的身体还是十分容易的

趴在梯子上的明军却是无处躲藏,有一些只能靠盾牌苦苦抵挡

而更多的明军则几乎都是在一两合之内便被刺穿了脖颈胸膛,然后跌落下去,在两层楼左右的高度狠狠的砸在地面上

除了少出只跌断了胳膊大腿的士兵之外,大部分人都化作了尸体

进攻的明军死伤惨重

可守城的村民却也不是毫无损伤

这围墙毕竟只是村庄的围墙,不是高耸的城墙,更不是那些雄城堡垒低矮的高度也绝决定了使用普通梯子便能上到墙头的便利,以及城外鸟铳手更加方便的shè击角度

火铳轰鸣

尽管有着装填不易,jīng度不高等诸多缺点

甚至因为偷工减料,这一次战斗就有好几支鸟铳炸膛——不但没有杀伤敌人,反而将开枪的明军炸了个满脸开花

但这些缺点都不足以让明军放弃装备火器

这除了二百多年来的惯xìng,以及军队装备火器更利于各级官员的贪腐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火枪在威力和便于使用的特xìng上

尽管火器,特别是粗制滥造,贪污**体制下制造出的火器问题多多

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火器在大部分距离下更高的威力

以及那份便于使用的优势

弓箭看似比鸟铳更为简单,无非是上好弓弦,搭箭shè击罢了……但实质上,真正满足作战需要的弓箭至少也是六七十磅以上,甚至要求达到一百磅以上的弓箭

这种力道的弓箭根本就不是一个从未使用过弓箭,或者经过短期练习的人所能cāo纵的

使用弓箭的力道与搬起相同重量的重物的力道完全不同

一个身材壮硕,常年进行体力劳动的大汉可能连七八十磅的弓都无法完全拉开,即便是拉开了,也没办法进行高强度的作战

更何况弓箭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技能

月余方可入门

半年尚算学徒

两年三载才算小成

若要大成,能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真是努力时间和天赋缺一不可

与之相比

火枪的优势则明显的多!

无论之前是一名农夫还是刚入伍的军户小兵,即便是满头白发的老翁或者身体还未完全长成的半大少年

在简单训练之后,虽然无法快速装填,甚至有几率会错误频发

但装填夯实火药装入铅弹点燃夹好火绳……最后平举大致瞄准和扣动扳机,承受后坐力的一连串动作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却是比shè箭更为简单

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如同shè箭那般长久的练习和力量上的要求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大明朝廷不可能放弃装备火器——即便是官员不想在打造昂贵的火器和配套的铅弹火药耗损上做手脚……即便是有人能废除长久以来的军队习惯……明朝本身已经腐朽了几十年的卫所制度下已经宛如农奴般的士兵也已经无法大规模的学习使用弓箭了

拿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与最善于骑shè的蒙古人女真人,乃至周边诸多番邦小国家相比,简直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歪了!

所以,无论是大明朝廷从哪一方面考量,火器都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事实上,也只有后来居上,生怕汉人和其他民族手中掌握大量的火器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满清才会不遗余力的毁灭文明罢黜火器闭关锁国

直到两百几十年后,西方人乘船跨越大洋而来,再次用更为犀利的火器唤醒了他们早已经忘却的最初对火器的戒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