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天龙之段誉 > 第四十九章对答枯禅

天龙之段誉 第四十九章对答枯禅

作者:苍山负雪2009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4:32 来源:笔趣阁

这个高大黑衣人居然重伤被抓之后,就干脆利落的挥掌自尽,倒也不失为一条好汉。

不过他其实不必如此,天龙寺的高僧岂会将他抓住之后再折磨他呢?更不会取他性命,至于另外三个黑衣人在战斗之中被高僧们以一阳指击杀,算是另外一码事了。

段誉看着如此悲催的高大黑衣人的尸骸,手里拿着他临终赠与的“龙象般若功”前七层的册子,不由得感到些许悲伤,有些类似于兔死狐悲。

江湖好汉在外漂泊,于何时何地丧命,谁能料到自己的结局呢?

段誉想道:“若是有一天我在江湖之中不幸身亡,可否有人会好心的将我掩埋,入土为安呢?”虽然这个想法有些荒唐,但也是客观事实,只是武林中人很少有心情去想到罢了。

本因和尚正要向段誉询问,刚才高大黑衣人在临终前所说的是何人指使,方丈却阻止他道:“咱们出家人何必去追究那么多呢?大不了那个幕后指使者再派些高手来,咱们坦然应对即可,只要心中无所挂碍。”

然后大部分和尚们都回各自的禅房里休息,还留下几个打杂的小和尚,他们赶紧动手将这些黑衣人尸体抬出天龙寺。

“你们打算怎么处理他们?”段誉问道。

“大半夜的,谁有闲工夫去挖坑埋他们呢,直接丢到山崖下边去,然后回来睡觉吧。”小和尚说话可就没那么玄妙了,将心里想法直言相告。

“那个高大黑衣人要挖坑掩埋,其他的三个我不管。”段誉道。

小和尚们本来不愿意,但是看在段誉这个大理世子的身份上,还是赶紧点头同意。

然后段誉回到自己的厢房里,就盘膝坐在榻上,潜心静气,思索总结今晚这一战的得失和经验。若是不时常总结,战斗经验就不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得后来,段誉又运转神照经内功,在四肢百骸里运行,肋骨受伤之处也没有那么痛了,估计要修养些时日才会痊愈。

经过这一战,他发觉自己的身子骨确实比较弱,有部分神照经内功护体,还是被高大黑衣人的“龙象般若功”打伤,以后还得在神照经内功之上下功夫,或者找件质地极好的软甲先用着。

翌日清晨,段誉就回了一趟大理皇宫,将“龙象般若功”秘籍给收留的天生神力黄须儿,这是很适合他的武功,简单而厉害。

至于他看不懂册子之上的梵文,这也没什么,照着图谱练也可以,上边还标注了内功的运行路线。况且这是一门外门武功,所需要的内功很少,练起来在于苦功,而不是细微的手法。

黄须儿经过这段时间的培养,已经跟正常人差不多了,只是还有一些憨厚,他接过册子之后,对段誉叩头拜了三下。

临别之际,段誉拍着黄须儿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小兄弟,你得好好练功,将来才能在江湖中有自己的尊严。记住,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自己努力去争取。”

黄须儿现在知道尊严这个词的意思,但却没有明白看不见、摸不着的尊严为何如此重要,他知道段誉不会骗他,因此憨厚的点头,下决心要将这“龙象般若功”练好,将来希望能够报答段誉这个大恩人。

告别黄须儿之后,段誉就策马来到天龙寺,他的伤势早已不需要再依仗天龙寺的高僧,一阳指的修炼方法足以引导磅礴的内息走入正轨。

之所以段誉要继续来此,就是为了等待鸠摩智的出现,那样他就有机会见识“六脉神剑”的剑谱。

否则他自己去向天龙寺高僧求阅此神功典籍,肯定不会被允许,自己在这些高僧眼里只是一个晚辈少年罢了,不仅才疏学浅,就算是武功,估计也入不得他们的眼。贸然去求看典籍,反而会贻笑大方。

走进天龙寺,周遭矗立的大小佛塔都庄严肃穆,十分的清静,只有几个小沙弥在打扫落叶,他们甚至为了尽快让树木上的枯叶快些落光,跑过去奋力摇树干。

远处的一位中年和尚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摇头叹息,道:“悲哀啊,修行之人居然如此的执着,落叶随时而落,随时而扫即可。”

段誉见他不像会武功的样子,应该只是一名年纪大些的普通僧人,只是点头微笑打个招呼就走开了,他并不认为这中年和尚所言就是对的,也懒得听他唠叨。

段誉信步而行,周围的腊梅花开得正盛,如火如荼。

雪花飘飞,寒冬的意味儿浓了。

梅上雪花,晶莹如玉,暗香盈盈,其意悠远,令人神往。

待得段誉无意间来到枯荣大师的禅院之前,但见这个相貌丑恶奇怪的老和尚正在一颗松树之下打坐,仍由雪花飘落其身,也没有反应。

他并没闭目冥思,而是看着院子之外的梅花,他并不是欣赏花之韵味,而是在思索其中蕴含的禅机。

段誉不忍看他一半如婴儿般的脸以及另一边如同骷髅头一样的脸,觉得如此冒昧的踏入禅院,确实不对。但要就此退走,拱手行礼而去也不妥,毕竟佛门高僧并不在乎世俗的繁琐礼节,而是更看中对于禅意的领悟。

从根本上说,段誉此来,已经打扰了枯荣大师的参禅。

枯荣大师略微皱眉,不过他极好的修养,因此刚要问段誉所来何事。段誉做了一揖,朗声道:“晚辈拜见枯荣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问道:“你何以知道我所参枯禅之来历?”

段誉所看佛经典籍也颇多,当然明白,朗声道:“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

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段誉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想不到我大理段氏后辈子弟中还有你这样的青年俊杰,如此年纪轻轻,就熟悉佛典,天资悟性极佳,让人欣慰啊!“

段誉道:“枯荣大师谬赞了,晚辈只是偶然想起这个典故,却不是自己领悟的禅意。”

枯荣大师道:“请坐。”段誉当即坐下,只是没有蒲团,衣服倒是被落叶弄脏了。

“你怎么看这岁末寒梅?”枯荣大师忽然问道。

段誉拱手恭敬的道:“晚辈试言之,若有荒谬之处,还请大师见谅。”

枯荣大师慈祥的笑道:“但说无妨,吾洗耳恭听。”

段誉思索了一下,道:“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人皆赞其傲骨铮铮,凌寒独放。却不知世间万物自有其分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荣辱俱有,繁盛与衰败亦有。谁能傲然长久?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世人岂非痴人说梦否?”

“有几分禅意,但此番言论也并不如何超然,那么你如何看待呢?”枯荣大师道。

“既然万物分定如此,不如心境坦然,宠辱偕忘,不必似梅花只凌寒独放,只要遂意逍遥,抓住时机。晚辈认为,人生但求行胸臆。”段誉道。

枯荣大师沉默了许久,段誉没有再打扰他,有时候高僧领悟到一丝禅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之变得清晰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