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荡平天下 > 第五十五章 战略要地

荡平天下 第五十五章 战略要地

作者:意大利打火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5:58 来源:笔趣阁

秦国看似一番乱打脚踢,威逼利诱的动作,花了短短半年的时间,竟将河东、河外的大部分关津要隘都拿到了手。剩下的那些实在是太过敏感了,暂时还不能动。

时间很快进入了公元前191年,赵国的权力之争也悄然落幕,李兑终于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对手赵成,成功的晋级为大赵丞相。

而年仅十七岁的赵惠文王赵何却是因为老爹提前死了,死之前还没来得及帮他行冠礼。致使他现在还依然没有合适的借口亲政,既然没有亲政,那就只好当傀儡了。

史书上把李兑描述成一个大大的奸臣,咱先不管他是忠是奸,但他的能力,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首先他以一个外姓人士,能够架空赵王室,排挤掉其他元老重臣,独揽大权,居然没有出现大的变故,其能耐可见一斑。

如今赵国由他来掌政,其实秦国能利用的漏洞确实不多。王室虽然很想搞掉李兑,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在背后搞搞小动作就得了,万一弄出点大乱子来,秦国大军就打过来了。

总之一句话,他们的矛盾还没爆发,暂时还只能等待机会。

一切都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度过。

然而随着清秋的到来,轰然一声炸雷,终于打破了这种平静。

令天下人心惊胆颤的是,秦国大将王龁率领四万大军,一举夺取了韩国的野王。

说到野王,就不得不说到上党;说到上党。就不得不提起太行山。

太行山又叫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你听得没错,这就是传说中。能够压住孙猴子的五行山。

太行山成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于赵国代地的拒马河谷。西南至于魏国河内的大河北岸。

太行天险,乃是赵国西部最重要的屏障。多少年来,秦赵之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行天险阻隔在双方之间。想要在边境上夺取一两座城池,容易;倘若双方想要来一场数十万人的举国大战,难,首先那延绵千里的群山万壑都会让两国受不了。

太行之险,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道孤零零的山脉。它南北延绵千里。东西延绵百里甚至数百里不等。最关键的问题是,如此险峻的高峦山地,却是仅有八个出口。而且这八个出口无一不是修筑了险关要塞。

八个出口中,有四个在北方,这四个出口皆是后世胡人南下袭掠,中原人北上击胡的重要通道。然后剩下的四个出口中,一个在赵国腹地,暂且不提,另外三个却恰恰在同一个地方——上党。

现在的上党分为两部分。北部属于赵国,南部属于韩国。上党高地北起阏与,南至河内与太行山连为一体,南北长三百余里。西起少水。东至漳水与太行山浑然一体,东西宽二百余里。

上党山地嵯峨,河流纷纭。峡谷交错,林木苍茫。除了四个出口出入,整个上党便仿佛是一个浑然无孔混沌未开的太古封闭之地。

四个出口相对的就是四条通道。这四条通道交汇之处,就是赫赫威名的壶关。从赵国南下河东、河内,则必走壶关,从河东、河内北上赵国,也必走壶关。壶关就是上党的一道锁链。

上党在韩国手里的时候还体现不出他的价值来,倘若到了秦赵的手里,那就不一样了。秦国夺取了上党,近,可以威胁中牟,远,可以奔袭邯郸。赵国夺取了上党,可以联合三晋,成居高临下之势,压迫河东、河内,甚至将秦国锁回函谷关。

自从秦国夺取了河内、河外的关津要隘之后,上党事实上便成了漂浮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座孤岛,与韩国本土连接的通道只剩下了一条路:南出太行陉,经野王要塞南下渡河进入韩国。

如今可好,野王也被秦国夺取了,唯一的通道被卡死,上党就成了韩国的一块飞地。

天下有志之士都知道,秦国既然向野王动手了,那孤悬于外的一块飞地难道还会放过吗。何况这块飞地的位置如此重要,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

秦国对上党虎视眈眈的时候,赵国何尝又不是对它念念不忘呢。韩国弱小,上党在韩国的手里,对赵国威胁不大,可要是到了秦国手里,那就成了一把顶在胸口的利剑了。对于这一点,赵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但赵国也知道,上党倘若到了赵国手里,秦国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双方都没敢轻易出手,一旦动手,大战就不可避免了。

秦国现在是在做最后的准备。

而赵国嘛,李兑当政,上位时间不长,还需要时间来巩固地位。时间拖的越久,就对他越有利,因此,他也不想现在下手。

虽然没有明抢,但私下里的暗夺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秦国和赵国都在不断的派人去游说韩王,都想用和平的手段逼迫他将上党割让出来。

然而韩王却是左右为难,他也知道上党其实是韩国的一个包袱,也想把它扔出去。但这个包袱却是一个烫手山芋,扔给赵国,那就得罪了秦国,扔给秦国,那就得罪了赵国,哪一个他都不敢得罪啊。这可比阎老西三个鸡蛋上跳舞,难度高多了。

可惜的是,这一世没有一个冯亭来把上党卖给赵国了。

天下有志之士不断游说韩王的时候,秦国却是做了两手准备。嬴荡知道秦国的名声一向不太好,如今上党事件,天下群议汹汹,却都是偏向赵国。秦国想要用和平的手段接收上党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既然不能暗夺,那秦国立刻就露出了锋利的獠牙,明抢了。

这段时间来,嬴荡频频召见司马错、白起、侯嬴、范雎、乐毅等人商议战事。如今大家总算是统一了口径,就是一个字,打。

接下来,就是怎么打的问题了。

嬴荡的意思是:两路大军伐赵,白起率领五十万大军直抵上党,和赵军对峙,另一路就是九原的十万大军,由司马错率领,攻占晋阳,随后攻伐代地,以便削弱赵国的战争潜力。

司马错的意见是:白起率领五十万大军直抵上党,和赵军对峙,至于九原的十万大军,由他自己率领,攻占晋阳之后,立刻奔袭阙与,随后直抵上党赵军的侧翼,两路夹击赵军。

然而白起的意思是:赵国不是韩魏楚三国,赵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主力对峙于上党的时候,另一路大军人数少了,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会陷入赵国腹地无法自拔;人数太多了的话,又分薄了上党大军的实力,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如今赵国实力太强,首先要做的是削弱赵国的实力,然后再做进一步打算。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都不可取。

“乐卿,你觉得如何?”嬴荡看乐毅紧皱着眉头不说话,立刻开口问道。

乐毅一愣,想不到嬴荡犹豫不决的时候,居然会问他,“大王,战争之道不外乎‘攻强守弱’。如今秦赵交锋,赵军拥兵七十余万,秦国也是拥兵七十余万;秦国人口过千万,赵国人口也过千万;秦国仓廪有十年军粮可支,赵国仓廪虽不如秦国,却支撑个三五年,应该是没问题的;秦国铁骑之力强于赵国,然而秦赵边境多是险山要隘,骑兵之利难以发挥。

如此相较下来,秦赵两军之战力或有差距,却是差距不大,秦军一时也难以将这个差距转化为优势。既然是以强战强,那就免不了长期的拉锯,大王想要两路伐赵,两路大军,只要其中一路成功,固然是大事成矣。可要是一路不建功,一路稍遇挫折,则后果难料。还望大王慎之。”

嬴荡紧皱着眉头,“寡人的火药也不能建功吗?”

“大王,火药固然威力十足,对付韩魏这样的弱军十分有效。可要是对上赵军这样的悍勇之师,最初的时候或能打他们以个措手不及,但一旦他们适应过来,想要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撒手锏,那就不可能了。”

嬴荡叹了一口气,黑火药威力还是太小了,炸不死几个人,况且现在又没有研发出火枪、火炮出来,仅凭那个炸药包,实在是用途有限。

正在他紧蹙惆怅的时候,心中灵光一闪,对呀,咱还有一个杀手锏。

“诸位爱卿,莫要着急,寡人想起来一件物事可以帮到你们。过几天等寡人研制出来,再通知你们吧。”

“诺。”几人对望一眼,擅擅的退了下去。

嬴荡所能想到的不过就是以前电视里看过的飞雷炮,可惜现在使用的黑火药,不知道威力怎么样。

经过多方准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他给试制出来几具,当着司马错、白起、乐毅的面,试用了一下,才让他们勉强同意两路大军伐赵。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上党一路大军先出,直到两军相持不下;另一路大军再行出发,兵锋直指阙与。(未完待续。。)

ps: 继续求票,求支持,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