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荡平天下 > 第五十二章 远交近攻

荡平天下 第五十二章 远交近攻

作者:意大利打火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2:40:08 来源:笔趣阁

这一次华阳之战,白起带回来的消息,立刻就让嬴荡警觉起来。他已经一再高估赵军的战力了,然后通过这一战,才发现,原来还是重视的不够。

是呀,赵国自变法以来,年年与胡人和中山国大战,早已铸炼出一批精兵强将了,可惜秦国上下,还在用老眼光看待们。就连嬴荡自己,都还以为现在的赵军,还是当年那支六国合纵伐秦时的那支赵军。

其实在嬴荡的心里面,他觉得乘势灭赵都已经足够了,而且现在的形势对秦国很有利,如果再等两年的话,燕齐之间的大战就要落幕,到时候恐怕又会平添许多变数。

如今秦国拥兵七十万,有十万常年驻守在九原,有十万驻守其他各个要隘,现在能够抽调出来的机动兵力就是五十万。以五十万大军伐赵,嬴荡怎么都觉得已经足够了。

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世赵国的形势其实已经变了。历史上的赵国为了应付北方胡人的威胁,常年在北方驻扎十多万军队,以抵御胡人南下袭掠。

可这一世,匈奴人被秦国打垮了,林胡和楼烦已经消失了,赵国北方的东胡已经被打的东迁了,中山国如今已经被打的只剩下一郡之地,要不是顾及东边的燕国,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再难对赵国起到一丝一毫的威胁。

为了确保此战万无一失,嬴荡已经多次组织大臣开会讨论了,然而商量的结果却是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妥协的打算。

“诸位。寡人之意,半年之后伐赵。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听说有战打,下面的武将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眼冒红光。王陵站出来大声回道,“大王,伐赵之势已成,臣等赞成伐赵。”

王陵的话,代表了军方的心声,顿时引来一番附和。

嬴荡将眼光投向司马错,司马错连忙站出来说道,“大王,我大秦如今已拥兵七十万。南方的楚国和东边的韩魏两国都已经被进一步削弱,至于剩下来的齐燕,如今已陷入到纠缠不清的局面,一时难以脱身。此时伐赵,臣赞同。”

嬴荡点点头,“白起将军认为呢?”

“大王,臣训练的军阵,再等半年也可以基本成型了,到时候只要大王一声令下。臣立刻领兵伐赵。”

“丞相呢?你是怎么看的?”

侯嬴拿起一卷书册打开,“大王,如今秦国已拥有人口八十余万户,近百万人。自从我们使用的新式耕作法和山薯全面推广之后。我大秦再无粮食之忧。我大秦的粮草足够七十万大军支撑五年的时间而绰绰有余有余。此时伐赵,臣也觉得时机成熟。”

嬴荡觉得满朝文武当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见统一过。看来真的到伐赵的时候了。

“还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意见的话,那就举国同心。为伐赵做最后的准备。”

“臣有不同的意见,臣反对此时伐赵。”

范雎的话令满朝文武都一愣。所有的人都赞同伐赵,唯独你来反对,你要干啥。

嬴荡皱了皱眉头,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可都是这小子一手策划的。只不过这一世,提前了二十多年伐赵,这家伙还是个愣头青呢,暂时性的还把他给忽略了。

“你说说你的意见吧。”

“臣不赞成此时伐赵的理由有三:

其一,如今秦国虽有伐赵的实力,却无伐赵的长策大谋和邦交斡旋,此时伐赵,究竟要达到何种目的,弱赵,还是灭赵?

其二,这些年来,秦国虽然国力增长,却是留下了隐患,商业的日渐繁荣,却使得法纪日渐的松弛。法制,乃秦国治国之本,乃秦国强盛的因由,法制败坏,秦国则失去了强盛的根本。倘若此隐患不除,此战将会平添诸多波折,稍有差池,就可能是惨胜,甚至大败。

其三,如今伐赵,其势未成。我大秦虽然夺了魏国的河东、河外。却有许多要隘、渡口还依然掌控在三晋的手中。倘若秦赵相争的关键时刻,三晋通过这些要隘渡口增援赵国,那我大秦应该如何应对?

有此三点,臣以为,此时伐赵,时机还未成熟。望大王详查之。”

嬴荡的眉头都揪在一起了,此时想想,的确还是如此。虽说想要伐赵,但究竟怎么伐,至今为止,心中都还没有一个底。

嬴荡还没有开始发话,下面的武将已经不答应了。王齮气冲冲的站了出来,“你胡说,你的三条理由都不成立。

第一,参谋署早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伐赵策略,如何能够称之为无长策大谋。天下六国之中,燕国始终与我秦国交好,秦楚已经结盟,如何称之为没有邦交斡旋。

第二,我秦国执法向来严谨,无论何人,一旦以身试之,无不从严治罪,何谈法纪松弛。

第三,河东,河外已尽属我大秦,一应大河上游渡口,都有驻军。三晋何人敢从这里行军。”

王齮怎么说也是一员沙场悍将,那气势虽然比不上白起和司马错,但发怒之时的赫赫声势,一般人是受不了的。

不料范雎却是和他坦然相对,没有因为王齮的怒火而稍有退却。

王龁急匆匆的走出来,一把把王齮给拉了回去,“你犯浑啊,这里是朝堂议事,你想干什么?”

这时王齮才清醒过来,抬头一看,嬴荡正冷冷的盯着他,他吓得冷汗直冒,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臣一时气愤难担,乃至君前失礼,请大王治罪。”

嬴荡瞪了他一眼,“哼,你这战场上养成的臭脾气何时能改改。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今日大殿议事。你居然和同僚相斗,难道你忘记了。我大秦要强盛,要一统天下,就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同心同德吗。议事哪能没有不同的意见,所有人都是一个意见,那还议来干屁?议事过后,你自己穿上甲胄,来回奔跑一百里,然后关黑屋子三天。你可服气?”

“多谢大王。臣有罪,不敢有怨言。”

嬴荡昂了一些头,“好了,范卿继续说。”

范雎依然是风度扁扁的风梢样,丝毫没有受到刚才事件的影响,低头向嬴荡行了一礼,又向各位元老重臣低了低头,以示尊重。

“大王,列位前辈。小子失礼了。臣先回答王将军刚才的问题。

王将军说:参谋署已经制定了伐赵策略,不错,的确如此,只不过那个策略是军策。而不是国策。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同时还有国策的较量,邦交的较量。

参谋署虽然制定了伐赵的策略。但伐赵之后呢?其余五国会有何种反应?难道他们就等着我大秦灭赵不成?”

胡殇最见不得别人在他面前吊胃口,急吼吼的说道。“啥原因你尽管说就得了,小白脸就是不爽快。”

“闭嘴!”

胡殇一看。原来是嬴荡在吼他,立时不敢言语,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比乖宝宝还乖。

范雎笑了笑,“大王,诸位,恐怕大家小看了列国的有志之士。我大秦一旦伐赵,必然有许多人去游说韩魏楚三国,甚至交战的齐燕两国。别看现在齐燕两国打的惨烈,一旦有需要,他们立刻就可以停战。

至于如何做到,很简单,只要施展计谋,罢去乐毅的兵权,甚或是挤走他,齐燕战场立刻就会逆转。至于韩魏楚三国,哪怕是现在楚国正在与我们结盟,只要有人站出来组织合纵伐秦,三国必然会同意。三国一同意,齐燕两国不敢不从,到时候六国联军打来,我等可就措手不及了。后果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被锁回函谷关。”

嬴荡心中一惊,还真就有这个可能,历史上乐毅离燕,恐怕不仅仅是新燕王对他不满那么简单吧。乐毅一去,燕国哪能是田单的对手。

“你可有良策应之?”

范雎拱拱手道,“大王,这些年来我大秦虽然实行了进攻韩魏和楚国的策略,却是没有进一步巩固齐燕的邦交。臣特此向大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此前,我大秦一直实行的‘近攻’之策,却没有实行‘远交’之策,‘远交近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侯嬴的双眉已经皱在一起了,看了看现在意气风发的范雎,再看看王座上满脸欣慰之色的嬴荡,立刻就知道这小子马上就要上位了。

“范大夫,何谓‘远交近攻’?”

范雎向侯嬴行了一礼,“丞相有问,属下不敢不答,还请听我道来。”

“敢问诸位:战国以来,大战数以千计,破城更是不计其数,然而六国的疆土却是并没有大盈大缩。白起大将军大战山东,破城过百,斩首逾百万,可六国依然是六国。奄奄疲弱之国不能攻灭,煌煌战胜之国不能扩地,期间因由究竟何在?”

“问得好!”见大臣们愣怔无言,嬴荡兴高采烈的轻叩书案,‘远交近攻’的大策终于要出世了,“丞相,军相,大将军,你们以为如何?”

白起从沉思中蓦然醒悟,一拱手道:“臣尚没有想透其中奥秘,愿闻范大夫拆解。”

侯嬴和司马错也是直直得摇头,“还请范大夫为我等解惑。”

这时候朝中众位大臣也被范雎折服,都向他行礼, “还请范大夫为我等解惑。”(未完待续。。)

ps: 首次上架,感慨良多,这一次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责编苏打,没有他一直默默的支持我,我恐怕很难支撑下去。同时也感谢各位大大,你们的支持是我动力的源泉,我觉得我们之间不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朋友甚或是书友之间的关系,你们的一切支持都令我感动莫名,你们的每一张票票和每一次打赏都令我兴高采烈,你们的每一个留言,我都非常在意。我最后说一句,写作的路上,幸好有你们相伴,真的真的谢谢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