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荡平天下 > 第五章 河东开战

荡平天下 第五章 河东开战

作者:意大利打火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15:20 来源:笔趣阁

十月之交,立冬是个节气大关。从立冬开始,人们便进入了窝冬期。为了祈祷冬日平安,不要遭受饥寒劫难,大河上下便有了一个久远的习俗:立冬吃暖羹。

一到立冬之日,山乡庶民便是省火缩食,尽可能的将储存的那点儿五谷接续到来年夏收。于是,民间也便有了冬日寒食的习俗。

虽然有人说,“寒食”是晋文公为了追念抱木**的介子推,而将清明前一日定为禁火寒食的“寒食节”而起。但究其实,寒食流布天下穷乡僻壤而成久远习俗,实在是生计艰难使然。

尽管列国间虎视眈眈,即将大战的传闻不断,暖冬羹的烟火还是弥漫了大河上下。就是打仗,也是开春之后了,窝冬之期想好对策养足精神便了,暖冻羹还是要吃得热热火火才是。

可谁能想到,就在暖冬羹的炊烟弥漫之际,大河北岸竟是轰然一声惊雷,天下顿时瞠目结舌——秦国大军有如飓风般狂卷而出,河东六十余城岌岌可危!

战国之世,楚魏两国城池最多,楚国将近三百城,魏国两百城左右。其他大国都在百城以内,齐国七十余城,秦国八十余城,赵国六十余城,韩国六十余城,燕国五十余城。

楚国城多,是因为吞并了吴越两个大国、数十个山地邦国与成百个山地水乡部族。山居部族多有城堡,寻常都举族居住在各种大小城堡之中,夺取城堡,实际上便是占据了邦国或部族的中心地带。几百年吞地灭国,楚国城池之多便居天下之冠。

魏国则是由于崛起最早,逐渐吞并了最富庶的大河两岸平原。河内河外,本来便是诸侯林立之地。小诸侯但有数十里地面,便有两三座城邑,人口几乎全部住在城中。魏国占领之后,设郡设县,渐渐化为统一郡县制,大大小小的城池便做了县府郡府,或做了贵族封地的领主城邑。

秦军东出,一路狂进,先是猛攻紧靠大河东岸的安邑、蒲坂,而后向东向北推进,逐一夺取河内城邑。

白起很清楚,此战夺城多少,全在于能否抵挡魏国援军。基于这一判断,白起始终坚持让三路骑兵守住了魏国向河内增援的三处运兵要隘——洛阳西北的孟津渡、敖仓西北岸的修武渡口、濮阳西岸的白马津,而只让步兵全力攻城。

虽然这些年来,魏国屡败于秦,但是除了嬴荡那个二货以外,还没有谁真的小看魏国。一方面是数十年来,魏文侯和魏武侯创下的‘天下第一强国’余威犹在;另外一方面也是魏国据中原富庶之地,人口密集,财雄势大,因此,所养的军队众多;最后一点,虽然当年吴起训练的那一支强大的魏武卒方阵已经不在了,但那些练兵方法还在,虽说如今魏国的君臣上下执行起来很不给力,但多少还有点强军的样子,对上秦军是不行的,对上别的军队就难说了,至少对上楚军的时候,楚国没讨到什么便宜。

其实白起早已经打定主意,倘若魏国援军在二十五万以下,那就以骑兵突袭的方式,击溃敌军,然后函谷关的大军冲出来截断援军退路,逼迫魏国不得不选择放弃河东。

倘若援军在二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那么函谷关大军就负责阻截援军一个月的时间,尽量的争取时间,能夺取二三十城都不错了。

倘若援军超过四十万,那么秦军就只能尽快夺取十数城,搬空府库,在援军抵达之前,迅速退回河西了。

谁知白起的预料竟然全部落空。斥候营飞骑探马几乎是一个时辰一报,可每次都是“未见魏军动静!”到了第六日,白起大起狐疑,严厉命令斥候营总领樗里狐:“哪有如此颟顸之邦?六个昼夜,爬也爬到了河内!给我将探马直放河外!若魏军有诈未能探清,军法问罪!”

白起为将,这是第一次发作。樗里狐大急,竟亲自率领十三名精干斥候化装成商人,潜入大梁刺探。次日午后,三个斥候便带了一个活口回来,樗里狐却仍然留在大梁,继续监视动静。

秦军攻打河东的消息,由快马斥候流星般飞进大梁,魏国君臣一片惊惶。

年老的魏王差点没气的昏厥了过去,“岂有此理,秦人欺人太甚,尽然冬日开战。”

丞相魏齐只不断高声喝问:“丢了几城?啊!丢了几城?”眼看无人应答,便高声吼道:“谁愿领兵驰援?封万户!”饶是如此,几个武臣也是脸色铁青地紧紧闭着嘴巴不吭声。

年老的国尉——富无颤悠悠的站了出来,“大王,秦人欺我大魏无人,老臣为大王举荐一人,定能大破秦军。”

“哦?何人?”一听到能够大破秦军,老魏王浑浊的双眼突然一亮,大破秦军可是他一生的梦想啊。

其实人家魏王也挺可怜的,执掌中原如此富庶的一大国,却屡屡被秦国欺负的苦不堪言。以前秦惠文王那个老家伙还在的时候,咱干不过你,还说的过去,毕竟咱是老实人,不是那只老狐狸的对手。好吧,咱干不过你,那就熬死你,可恰恰没想到,老狐狸是被他熬死了,新上位的那个不孝女婿原来也是只小狐狸,不声不响的就把六国百万大军给吞掉了。好吧,赢了就赢了吧,咱宽宏大量不计较,可他居然跑过来逼着老丈人给他送钱、送粮、送美女,如今更好,还大逆不道的打起来老丈人城池的主意来了,情何以堪啊。

“信陵君。”

富无一句话差点没把老魏王给呛死,信陵君魏无忌现在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黄口小儿,让他来领兵,你当打仗是玩过家家的游戏吗。

如今魏国不设上将军一职,那么丞相魏齐就是军政一把抓,权力大着呢。听到富无居然举荐信陵君为将,那哪能答应啊。

如果信陵君为将,这一仗打输了,到背黑锅的时候少不了他的一份;要是打赢了,那时候信陵君立刻就会威望大涨,再加上是王室公子,接下来必然会接掌兵权,那哪能行啊。

“不可,信陵君未识战阵,况且年纪太轻,恐不能压服军中众将。楚国春申君前车之鉴不远,大王不可不查啊。”

老魏王轻轻的点点头,“那丞相以为应该以何人为将?”

“大将新垣衍、公孙喜勇猛善战,可解河东之危!”

老富无便是一阵冷笑:“社稷存亡,丞相竟还是一味任用私人,国将不国也。”

魏齐胀红着脸厉声道:“信陵君打过仗么?国事不是儿戏!”

老富无亢声道:“名器束之高阁,如何便能放光!”

魏襄王黑着脸思忖良久,兀自嘟哝道:“找信陵君谋划谋划也可,打仗还是晋鄙、新垣衍、公孙喜靠实些。”

魏齐一听,顿时大喜,“我王英明。”

老富无叹了一口气,无奈的退了回去,然后闭上眼睛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魏齐看到老富无的样子,更是得意忘形的忘了自己是谁,“启禀大王,还请立刻召三位将军回大梁,我王当面授机宜。”

老富无本来已经不想说话了,奈何魏齐这句话实在是把他气的不轻,“魏齐,你这个混帐!军情如火,河东岌岌可危,纵然用此三人,也得立即派出快马特使,下令星夜北上!召来大梁,往返便是两日啊!”

魏齐此时如何能眼看这老倔头气焰猛长,便气狠狠厉声呵斥道:“军国大事,社稷存亡,我王要面授机宜,还要颁赐兵符、设宴壮行!富无,你这国尉白做了?王道法度,岂容如此草率!”

魏襄王不耐地摆摆手,“好了好了,立即派快马特使,召三将回大梁。”

白发苍苍的老富无一声长叹,竟是径自拂袖出殿去了,不料在门口稍不留神踢到了门槛上,噗通一声,重重地摔倒了地上,当左右侍卫将他扶起来的时候,已经被摔得满嘴是血了。老富无也没有介意,蹒跚的一步步走远。

三位将军风风火火得赶回大梁,但他们并不能直接晋见魏王领取兵符,而是必须先到丞相府应卯。魏齐便先摆了一场接风宴席,与三位将军很是说了一番体己话。

等接风宴过后,魏齐才带着三将来到魏宫求见魏王。

“每人可调兵五万。”魏王郑重其事地将兵符交到三将的手里。

“臣启我王。”公孙喜拱手道:“秦军有备而来,汹汹难当,十五万兵力不足退敌。臣请三路各十万,三十万大军一举退敌!”

“三十万?”老魏王猛然沉下脸,“秦军可只有十万。”

“我王明鉴!”新垣衍心直口快,“秦军虽是十万,但战力强于我军。若得三十万精锐,便可断敌归路,聚歼秦军,为河内战败雪耻!”

“雪耻?”魏襄王冷冷一笑。“齐国赵国楚国,都不防了?你等打仗,他们来偷袭大梁,谁来护卫社稷?”

三位将军顿时默然。魏齐极是老到,适时插上笑道:“我王神明。就是十五万了。至于聚歼,莫做此想。六国联军七八十万,都没聚歼,你能聚歼得了?只要河内不失,便是大胜!”

“正是。”魏襄王矜持地笑了,“本王再加一句:河内六十余城,丢几座小城邑不打紧。只要保住安邑、蒲坂、左邑、朝歌、野王、修武几座大城,便许你等大功!”

三位将军却是愕然相顾,只得无奈的退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