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华人1892 > 第291章 杀戮时代(一)

华人1892 第291章 杀戮时代(一)

作者:为雨哭泣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0:02 来源:笔趣阁

怎么办?占角切边,金雨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极为简单。夺下俄罗斯帝国统治势力最最偏远的边远地区,再在关键地战略位置上消耗沙皇zhèng fǔ的国力财力,生生耗死沙皇zhèng fǔ,才是金雨的最终打算,这也是得到国家政务中心少数几位高层认可的战略方针。

总之,中华帝国没有打到圣彼得堡的打算,但是要生生割下俄罗斯帝国的身肉来,却是不容置疑的了,这是这个时代最实用的策略。就算是有人散布‘黄祸论’,也无所谓,每个国家的实力在那里摆着,谁威胁谁!是谁心里有数,谁拿出来说事,谁幼稚!就像挨打的小孩子,向家长哭诉一样好玩。

在原来的时代里,美国人最爱谋求世界舆论话语霸权。美国人自己做的是一套,让别人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二战之后美国人监管rì本,结果弄得rì本的经济大幅度下滑,大量工人失业,rì本经济一下子垮下来。后来朝鲜战争打起来才救了rì本,rì本就近给美**队当后勤军火物资生产基地,三年时间赚了五角大楼几十亿美元,就把rì本财政给撑住了,发了大财了,为rì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足够的财富资本。

打仗怎么了?打仗是刺激经济的啊!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刺激国内制造业高速发展,只要运作得当,金雨等人认为国家和国民想不发财都难,在这个时候可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索取战争赔款的。

中华帝国的财政进项支出,前有西班牙和荷兰战争赔款支撑了中rì战争。现在再有rì本zhèng fǔ的赔款来助力中俄战争,中华帝国的财政还是可以支持对俄战争的,怎么都不吃亏。

现在东线东北军区,有几十个师的陆、海、空军的兵力,参与一线战斗,夺回旅顺、海参崴,切入赤塔。就是这一战略的体现,让沙俄zhèng fǔ痛彻心扉,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干看着,却又无计可施。

世界各国的军事家们,都看不明白中华帝国的军队。为什么没有狂飙激进发动全线的进攻,只是在东西战线上不断的轰炸,每天造成的伤亡数以万计,焚毁的物资让俄**队极为无语,物资供给和医疗救护更是困难万分,战争如果要是一直以这种模式进行下去的话,那么沙皇zhèng fǔ已经完败了,还不了手啊!这种局势更让各国的军事研究学者们痴迷不已,同时也深深的担忧起来。

这时欧洲军事强国,都看到了一种新奇的战斗方式。飞机空中轰炸能力被各国一致看好,航空制造技术,成为欧洲军事各个强国的研究新方向,研制战斗飞机和轰炸用的飞艇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拿飞机飞艇当玩具了。

再加上还有俄罗斯帝国沙皇zhèng fǔ为各国制造飞机飞艇的各个厂家下订单,最终高价买单,各国zhèng fǔ顺水推舟,更是大力推动航空飞机制造业发展,极力研究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的这一课题。

一时间试验时,飞机螺旋桨成为最快消耗品。短时间里却根本解决不了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协调器的难题。此时想要买进中**用飞机。购进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协调器技术,直接就被中华帝国外贸部门婉拒了,各国被迫进入飞机装备试验期。中华帝国各个空艇基地,更是戒备森严,就连战略合作**方,也无法接触得到这一机枪协调器技术,维修维护的旧配件,都要密封运回国内回炉炼钢了。这一步是钱财的问题了,而是战略轰炸的优势,可以持续多久的关键节点问题了。

欧洲机械师们尝试了多种方式来试验安置轻重机枪,飞行员利用自身携带的,步枪,甚至铁钩来袭击对方的飞机飞艇的设想,已经不可能成立了,那样一来,连中华帝国的轰炸机都打不赢了,轰炸机上的轻机枪和飞艇上安装的自卫重机枪,足以将这一类飞机连同飞行员撕成碎片。在飞机机头上安置轻重机枪,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标准配置了。

在飞机上安装机枪,机枪首先就要避开螺旋桨shè击的,比如说安装在飞机上翼面,不过shè击的时候比较麻烦,有时需要离开座椅驾驶舱,比较危险。也有将螺旋桨安装在机身后端的战斗机,这样机枪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头上,但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飞机xìng能的减弱.

再后来,就有人在螺旋桨上安装了子弹导向装置,使得shè在螺旋桨上的子弹改变方向,这个做法同样有很大的缺陷,对螺旋桨的强度有影响,而且被弹回的子弹很容易伤到自身,还不知道打不到得到敌人的飞机和飞艇。短时间里,欧洲设计师们,还摸不到机枪子弹是怎么穿过高速运转的螺旋桨从机头shè击的原理,研制不出可以和中华帝国空艇部队对等的空中力量。

这让欧洲各国都很焦虑,以前希望俄罗斯帝国能和战略合作国对峙对抗,相互消耗国力才符合各自国家的安全利益。哪曾想到,大战一起,中国人就利用自己新的战术,打得沙皇zhèng fǔ满地找牙,前景堪忧啊。但是,如果在自己这些国家不帮助沙皇zhèng fǔ的情况下,怕是沙皇连掉落满地的牙齿都找不回来了,根本达不到和中华帝国对耗的目的。

没有办法,欧洲各国和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本来就是一拍即合的合作关系,只能先按照各种商贸合作协议,想尽办法帮助训练沙俄飞行员,甚至各个国家的飞行员,也志愿加入沙俄空艇部队,参与到空艇部队作战的方方面面,为自己的国家组建空艇部队,积累战争经验。

在种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博弈的现实环境下,欧洲国际联军。明里暗里组建了起来。现在欧洲人必须在暗地里站在了一起对抗中华帝国了,拿不出和中国人制造水平差不多的飞机飞艇,沙皇zhèng fǔ可真的要惨败了。

不过不管西方欧洲人怎么联合在一起,明里暗里的支持沙皇zhèng fǔ,中华帝国也不怕,本来就没有想过一口吃个大胖子,一下子把俄罗斯帝国给打倒在地。给生吞活剥了,那是不可能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那么强势的人都在做不到。金雨等高层认为黄种人更做不到,除非学美国人一样,把俄国人像北美洲印第安人一样。赶尽杀绝了才行。但是1.4亿人口的俄罗斯帝国,不是1.4亿头猪,哪有那么容易让人任意宰割的,更何况还有整个欧洲在后面支撑着呢,白种人和黄种人,天然的有着敌意和隔阂存在,和世界为敌,没有人会想这个方向发展的。

中华帝国的空中轰炸依旧延续着,始终不让沙俄军队集中起来发动反击,小规模的进攻抢掠行为。又对战略合作国联合作战防御部队没有实质影响,反而是多数边疆50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遭到更猛烈轰炸,沙俄军民死伤更重了,国际局势就这样发展着。

沙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全民皆兵体制。更是遭到致命打击。

哥萨克骑兵以骁勇善战和jīng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持斯拉夫公国崛起为俄罗斯帝国的最强助力,从十四世纪一直到20纪,一直是俄国陆军称霸世界的主要力量,欧洲jǐng察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

“哥萨克”一词首见于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即“哥萨克人”这一称谓。得到普遍公认的说法则是苏联史学家的观点:哥萨克是在17世纪出现的“zì yóu民”,是随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而形成的,后逐渐演化成一种军事组织并在18至20纪初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早期的哥萨克主要从事帮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了求生存、御强敌,他们结成团伙打家掠舍、劫富济贫,在黑海和亚速海一带的哥萨克则成为海盗。顿河哥萨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大型油画,描写的就是哥萨克海盗满载俘虏和战利品归来的情景。

15纪下半叶至16纪初,这些分散的“zì yóu民”为了对抗封建国家的压迫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东南部的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带出现了由贫苦农民组成地,**于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名为“zì yóu哥萨克”的自治村社,16纪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继建立了哥萨克军事州,从而使流动xìng极大的哥萨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他们从事正常地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十九世纪,哥萨克骑兵就是时代的骄子,是战争的宠儿。

15纪中叶,南方强大地奥斯曼帝国对斯拉夫国家构成了rì益严重的威胁。这时,在抗击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地进犯中捷报频传的哥萨克名声鹊起,成为波兰公国和羽翼未丰地莫斯科大公国在同南方异族的征战中越来越倚重地力量。

正是这个时期在组织结构、军事风格、宗教信仰、民族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上奠定了哥萨克未来发展的轨迹。

在16-17世纪上半叶,对哥萨克鞭长莫及的俄国统治者,为了利用哥萨克的力量保卫边疆,向其提供战斗装备、给养以至军饷。例如,早在1618年沙俄zhèng fǔ就开始向顿河哥萨克发放军俸。

随着军事活动在哥萨克社会生活中的地位rì增,战利品和俸禄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来源,但却在相当程度上迟滞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哥萨克军不仅拿着御赐俸禄、免交土地税,而且在18世纪初以前拥有相当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权,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享有最多特权的群体,但这种特权是哥萨克以为沙皇效力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为代价的。

到20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奥伦堡、谢米列臣、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乌苏里和阿穆尔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此外还有建于1917年的叶尼塞哥萨克军和雅库特哥萨克军等若干较小的军事分支。

哥萨克这支在内忧外患中拚杀出来的骁勇之师。在沙俄统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亚速海,东至黑龙江、太平洋,横贯欧亚大陆一万余公里的广袤疆土上迅速拓展着,到20世纪初已发展成为有5300万俄亩土地,哥萨克人口超过千万的庞大的军事集团。

可以说,哥萨克骑兵是在血雨腥风中铸就的虎胆雄师。一部哥萨克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哥萨克人从最初的成群结伙、打家掠舍到后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其五、六百年的发展史中,战事几乎没有间断过。例如。顿河哥萨克从1552年参加伊凡四世夺取喀山战役,到1920年作为军事组织被解散的368年间,仅大规模的战争战役就参加了24次。平均每15.33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战争打了26年。

居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哥萨克人,他们经常凭借着jīng湛的马术来往于清俄两国边境,打家劫舍。和平时期,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流氓和强盗,战时他们就是不穿着军装的军人。

打击和防御哥萨克人对国防军的袭击和抢劫物资的sāo扰,也成为国防军在夺取的地盘上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

特种部队这个时候就开始展现实力了,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差异,让特种部队去和俄国人玩渗透和斩首任务,那是在谋杀自己的士兵。拿出来清剿猎杀窜入山野村落的哥萨克残兵,还是很实用省力的。

毕竟特种部队短兵作战能力强,协同作战意识更默契,野外生存能力更强悍,对付钻进深山野外的哥萨克消耗很小。国防军派大军围剿小股残敌也不合适。

特战大队的一个中队编制是一百人,中队下辖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各五十人。一个小队下辖十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五人。正常的战斗小组主要配备一把特制重型狙击步枪和一把狙击步枪,一挺气冷式轻机枪,三支加装瞄镜的02式半自动步枪。雷瓜二十个,闪光弹两颗,白弹两颗,短距离电报机一台,防寒服装按地域习惯自主携带。

特种兵的武器使用守则之一,根据特种兵的个人能力和爱好,选着最适合自己的武器,而不是最强的武器。在这个时代也被打破,军事有时候还是要适应新武器的研发需要,掌握新的制式武器。

11月中旬,国防军还没有打出雅布洛诺夫山脉,高小山的特战中队也在追击哥萨克残兵,这些人仗着熟悉当地环境和气候,军队不能脱离主战线和交通要到,很是难搞定这些哥萨克人,而百人左右规模一中队的特种部队出手最给力了。

铁路沿线当地村镇的粮食物资,早已在轰炸中焚毁,本身就习惯于打家劫舍的哥萨克,为了生存,为了粮食,开始展开小范围游击活动,想在国防军手中抢粮食等等过冬物资。

乌拉!乌拉!

瓦西列耶夫上校在一处山谷里,组织了500哥萨克骑兵,过千哥萨克步兵战士,准备抢掠一把,为了生存,哥萨克人不缺乏冒险jīng神。

“哥萨克的勇士们!几十里希洛克外,就是小股中国人的兵营,只有数千人而已,那里有鲜美的各种罐头,还有jīng良的枪械,一旦夺过来了,这个冬天就可以安然渡过了。”瓦西列耶夫上校喊道。

乌拉!乌拉!

“面对数千中**人,我已联系其他各个哥萨克头领,组织了上万人强取抢夺,最终谁得手算谁的,怎么样?我的勇士们?”

乌拉!乌拉!哥萨克士兵们只会喊好,为了吃的,什么人都敢杀。

瓦西列耶夫上校大声咆哮道:“用你们的火枪,用你们地长矛,用你们的战刀,去尽情的杀戮那些该死的中国人吧!用他们的鲜血来洗刷我们受到的耻辱。是他们烧毁了我们的家园,烧掉了我们的粮食,是他们在不断的杀戮我们哥萨克战士。哥萨克的勇士们!该是发挥你们勇武的时候了。勇士们!今天夜间,去尽情的杀戮那些该死的中国人吧!”

乌拉!乌拉!

哥萨克士兵们高声响应,这些哥萨克青壮年们都是在战火中存活下了的,当然自己人相互兼并,相互残杀,也是少不了的,刺头那里都有,大家都是为了活命而厮杀惯了,一见有目标可以抢夺,不顾死活的叫嚣起来。

随着一遍遍的喊叫,哥萨克战士的战斗激情被彻底地调动了,瓦西列耶夫上校骑着高头大马,头戴高筒状翻毛皮毛,身穿夹祅,背后背着马枪,左手牵着马缰,右手持着马刀,率领着哥萨克骑兵团,风驰电掣般地嚎叫着冲出了山谷了。

没有马匹可骑得哥萨克战士,手中拿着刀斧棍棒等武器,尾随着哥萨克骑兵团,跑了起来。

哥萨克人气势汹汹而来,国防军也是防范得法,特种大队都是洒在驻军十余里开外,以中队规模清剿哥萨克人,遇到哥萨克人大规模袭击行动,才好有力的接应出来。(未完待续。。)

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