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316章 兵戎将起(下)2/2

悍戚 第316章 兵戎将起(下)2/2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23 来源:笔趣阁

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

伴随着刘闯雄踞塞北,坐拥幽州,虎视并、冀,逐鹿中原之势已显露无疑。

孔融当初投奔刘闯,更多是响应郑玄号召,编撰四库全书。但随着他在刘闯身边日久,特别是刘闯在辽西立足之后,孔融便觉察到,刘闯常有神来之笔,料事如神。虽然两次院草之战中,刘闯看似赌博一样的做出选择,但不管怎样,他赌赢了!这更说明,刘闯气运在身。

人常说,雪中送炭难,可锦上添花却很容易。

刘闯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拥有涿鹿中原,中兴汉室的能力,那么孔融这心思也就随之活泛。

但孔融老妻亡故,只留下一女,也因病过世。

后来到不其后,在管宁的帮助下又娶了一个当地名门之女,在建安四年生下一子后,又在今年中生下一女。长子而今,年方两岁,幼女尚在襁褓之中,他也不可能把儿女推荐给刘闯。但孔融视羊衜如子,所以便向刘闯推荐羊衜前来,也算是为日后谋划,为儿女做铺垫。

从这一方面而言,也说明了刘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此前刘闯手中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但大都是寒门士子,亦或者因家道破落投奔。不过更多的,还是刘闯依靠血缘关系而获得的人才。可是似孔融这样主动举荐亲人的现象,着实不多。

别的不说,南山书院中不泛名门子弟,可是大都还处于观望。

以至于书院中学子甚多。但真正出来帮助刘闯的人。却屈指可数……郑玄的弟子崔州平、王经、徐邈;胡昭的弟子周奇……其中。崔州平更多是实习,还算不得是真正为刘闯效力。

“文举此次举荐子路,为孟彦算是打开了局面。”

这是一种承认。

郑玄笑着对刘闯解释一番后,也露出一抹快活之色。

“老大人,今燕京已初见规模,我欲请大兄为燕京令,不知可否?”

这几年,郑玄之子郑仁一直呆在孤竹城。

对郑仁的才干。刘闯已经有了深刻了解……这是一个能脚踏实地做事,而且极为刚直之人。

所以,刘闯便有了提拔郑仁之意。

一来郑仁确有才干,其治下孤竹城包涵了书院和工坊,可以说是一个集教育和工业为一体的城市。郑仁埋首孤竹城三载,将这个最初不过几千人的小城,发展为而今已有近三万人的县城规模。在他的治下,孤竹城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非常兴旺。据说。郑仁正准备扩大孤竹城规模,并且在距离孤竹城东北三十里处。建造一个坊市,来加强商业往来。

这一切,无不说明了郑仁的才学。

当然这第二点,也是想要感谢郑玄这些年来的支持。

当初如果没有郑玄挺身而出,刘闯决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而在刘闯决意弃北海和东莱二郡的时候,也是郑玄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帮他游说孔融胡昭等人,随刘闯来到这苦寒辽西。

虽说刘闯没有任何怠慢之处,但没有郑玄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发展到而今的地步。

内心中,刘闯一直非常感激郑玄,却无回报的机会。

郑玄内心强大,无欲自刚。

此前刘闯立足未稳,也不愿让郑仁涉入太深。

而今,他也算是打下了基业,便想要回报郑玄。而最好的方式,便是提拔郑仁。相信郑玄也不会拒绝。

这个时代的大儒,还没有后世那种矫情。

郑玄当然清楚那燕京的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燕京说不得会成为整个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若郑仁为燕京令,便等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最初游离于核心层边缘,而变为刘闯的心腹。刘闯的想法,郑玄当然知道。但他却不会插手,因为他相信刘闯心中,早有安排。

“益恩若为燕京令,倒也适合。”

郑玄才不会推三阻四,自己儿子的本领自己清楚,有道是举贤不避亲,我又何必去遮遮掩掩?

“老大人,不如一同前往燕京。

如此可以与大兄团圆,而且我也想在燕京再开设一个书院,老大人正好坐镇。”

郑玄醉心于教育,刘闯当然知道。

可他没想到郑玄却摇头拒绝,“燕京书院开设,声势定强于孤竹城。

说实话,孤竹城更适合纯粹的研究,教书育人……我已老朽,实不愿再去操劳。孟彦若想在燕京开设书院,我便不参与其中。不过我可以为你推荐两人,幼安和根矩才是合适人选。”

管宁、邴原?

刘闯想了想,也颇为赞成。

这两人本就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这几年名郑玄副手,实则南山书院的一切,都是由他二人操办。

南山书院的格局,终究是小了些。

若管宁和邴原愿意接受燕京书院,的确是最为适合。

刘闯当下也不强求,郑玄更没有再谈论此事。

眼见着年关将至,涿郡县城里热闹非凡。

郑玄突然道:“孟彦,来年可还要兴兵戎之事?”

刘闯一怔,轻轻摇头道:“而今幽州上下劳顿,已疲惫不堪。

若再起兵戎之事,恐怕会使得幽州本就不甚牢固的根基坏掉……所以,开春以后,我欲鼓励农耕蚕桑等事务,至少在入秋之前,不会再有兵祸发生。也算是为幽州父老,求喘息之机。”

郑玄眼睛一眯,轻声道:“如此说来,你欲和袁尚联合?”

刘闯听了一惊,诧异向郑玄看去。

联袁抗曹的决策,才刚刚决定下来,刘闯内部除少数几人知晓外。并未传于他人。

不过。刘闯旋即便想明白了其中关键:郑玄是何等人物?人老成精……这种事情。只要有个蛛丝马迹,他就能猜出端倪。

果然,郑玄笑道:“你莫吃惊,这件事我也是刚猜到。

若不是你说要在秋后用兵,我未必能看出端倪。这样也好,两年征伐……幽州实已不堪重负。我听说你准备吸纳五十万流民,确是一件好事。幽州人口确少了些,难与曹操相争。

不过。若曹操再兴兵事,则魏郡、清河必将为战乱波及。

这两个地方,也是冀州人口最为兴盛之地,到时候你不如设法在两地多招些流民,也是功德无量。”

根据司马懿黄阁调查,魏郡和清河两地,合计人口一百五十万人,占居整个冀州人口的四分之一。

刘闯轻轻点头,“老大人吩咐,闯牢记在心!”

建安六年十二月。连天大雪,染白了河北大地。

邺城上空。愁云笼罩。

曹操在豫州、兖州两地开始征兵,对河北虎视眈眈……

同时,曹操命才投到帐下的大将颜良为先锋,许攸为军师屯兵延津,准备在年后跨河而战。

颜良竟然投降了曹操?

这消息传到了黎阳之后,袁谭顿时就慌了手脚。

颜良是什么人?河北四庭柱之一,当年袁绍帐下大将,勇武过人。

而许攸更是袁绍当年的谋主,智谋非凡。这两人合作反戈一击,使得黎阳袁军未战便乱了阵脚。

许攸和袁氏,已水火不容。

当初他夜奔曹营,令袁绍官渡大败。

本来,袁绍倒没想过去找许攸家人的麻烦,可耐不住他手下一帮人揣摩他心意,竟然将许攸满门抄斩。

等袁绍返回邺城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许攸一家三十余口,被杀了个精光……其中更有许攸刚出世的小孙子,也未能幸免。许攸得知消息后,对袁绍恨之入骨。想当年,我为你出生入死,更为你四处奔走,你袁本初才有了而今的基业。可你在做了大将军后,却逐渐疏远于我,对我的计策从来不肯采纳……

我也是没办法,才离你而去。

可你怎能如此心狠手辣,连我那孙儿都不肯放过?

若非这样,许攸未必会出面,为曹操游说颜良文丑。毕竟这两人对袁绍极为忠心……但许攸的资历比二人更老,劝降之时,更是引经据典,最终使得颜良文丑二人,改变了主意。

特别是袁绍一死,颜良文丑更无半点牵挂。

得知曹操欲出兵河北,他二人便急不可待的想要立功,于是便讨来这先锋之职。

本来,曹操并不放心颜良为先锋。可这时候许攸却站出来,表示愿为军师,助颜良攻打黎阳。

这两个人都是河北旧臣,而且威望极高。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颜良对许攸素来尊重。

“主公便答应他二人就是。

子远对袁氏,可谓恨之入骨,早有报复之心。若不让他前去,反而会让他心生怨念……更重要的是,若袁军知道他们的对手是颜良和许攸的时候,恐怕不用交锋,便乱了阵脚。”

曹操在贾诩的劝说下,最终决定使颜良为先锋。

果不出贾诩的预料,这二人才一屯兵延津,尚未出兵,黎阳的袁熙便慌乱起来。

莫说袁熙,就连郭图也感到紧张。

他心里面清楚,当初诛杀许攸一家的事情,他可是没少在里面推波助澜。许攸的本事,郭图心知肚明。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对许攸这么忌惮。所以,当他得知许攸回来,心里顿时紧张。

“主公,许子远和颜良联手,恐怕非同小可。

单凭我等,难是他二人对手,当尽快通知三公子,请他派发援兵前来。”

袁熙有些抹不开面子,但心里也清楚,这时候不应该再斤斤计较。再三思忖之后,他派人前往邺城,恳求袁尚来援。袁尚得知消息后,也是大惊失色。父亲方过世,河北尚处于动荡,北方刘闯咄咄逼人,曹操便要出兵攻打?这种情况之下,又如何抵挡曹操那凶猛攻势?

“今曹贼趁我河北动荡,出兵来犯。

袁显思派人前来求援,我当如何是好?”

袁尚话音未落,便见一人起身道:“有道是唇亡齿寒,主公虽与大公子有隙,却为私怨……而今操贼来犯,关系到大将军基业。主公切不可因私怨而置公义而不顾,当出兵援助。”

此人,名叫沮宗,是沮授的弟弟。

想当初,沮授认为袁氏不可取胜,故而散尽家财,让沮宗请辞。

可是沮宗却认为袁氏必胜,不肯听从沮授的主意……但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他得到袁尚重用。哪怕是后来沮授归降刘闯,袁尚对沮宗的信任不改。说实话,袁尚内心里也存着念想,希望沮授能回心转意,助他一臂之力。可谁知道,沮授在樊舆亭大败之后,早已心灰意冷。哪怕他投降了刘闯,却不愿意为刘闯效力,跑去孤竹城找田丰作伴,可算是隐世不出。

不过,沮宗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己和袁谭虽有些矛盾,却不能见死不救。

只是……

袁尚刚要开口,又见一人起身,“仲与所言甚是,不过曹操而今气焰正炽,又有颜良和许攸二人为先锋,他二人对河北极为熟悉。

今大将军故去,冀州正处于动荡……单凭主公前去支援,也未必是那操贼对手,当另起援助。”

说话之人,名叫阴夔,拜豫州刺史之职。

在曹操和袁绍对立的时候,双方各自分封官员,以至于许多官职重合。

曹操拜贾诩为豫州刺史,可袁绍却封了阴夔为豫州刺史。这种事情,在东汉末年,诸侯林立时期,乃至于整个三国时期,都司空见惯。就好像袁谭自领车骑将军,可实际上在此之前,曹操已封刘闯为车骑将军……谁为正统,谁为奸妄?在这段时间里,说实话并不重要。

“子敬将军有何妙计?”

此子敬,非彼子敬,阴夔表字子敬,与鲁肃的表字恰好相同。

不过,此事的鲁肃,却远没有阴夔的名声响亮。

阴夔道:“想当初,天子发衣带诏,有武威太守马腾署名。

而今马腾坐镇西凉,麾下雄兵过万,实力强横。主公可使人前往武威,游说马腾出兵援助。

若马腾起兵,关中必乱……则操贼势必会自乱阵脚。

除此之外,主公可再遣人往荆州,请刘表出兵。我听说,刘玄德而今在荆州栖身,此人与曹操颇有恩怨,定会慨然相助。”

袁尚闻听,不禁深以为然。

“可不管马腾还是刘表,恐怕都是远水不解近渴。”

阴夔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其实主公还有一路援兵,却要看主公心胸若何。”

袁尚一怔,眼睛不禁眯成一条缝。

半晌后,他轻声道:“子敬说的,可是那幽州刘孟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