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191章 射鹿(一)

悍戚 第191章 射鹿(一)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12 来源:笔趣阁

天色已晚,许都也开始了夜禁。

数日前刘闯在驿馆大门外遇刺,凶手至今仍没有找到,也使得许都百姓,一个个人心惶惶。

这马上就要新年,却遇到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令人感到扫兴。

但没有办法,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心,曹操不得已只能推行夜禁,也使得许都失去了往年这个时候的喧嚣和热闹。

“伏建公今日和那闯儿曾在马车上密谈?”

“是,却不知两人谈了些什么。不过看样子,似乎没有谈妥,两人在街口分开,那刘皇叔看上去似乎不太高兴。昭之后又去拜访了伏建公,听他话中之意,似乎和玄德公有些关系。”

“和玄德有关?”

曹操浓眉一蹙,露出沉思之色。

倒是郭嘉在一旁笑了,“若如此,嘉倒是能猜出些端倪。”

“奉孝说来听听?”

“这两日嘉奉命追查刺杀刘皇叔的凶手,不想在偶然间听到一个消息。

刘备似乎极其羡慕刘皇叔宗室身份,故而拜托了陈珪陈汉瑜走访城中名士,想要恢复他宗室之名。陈珪为了这件事,拜访了不少人,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承诺,其中更不泛宗室王公。

不过,似乎大家也都知道,刘皇叔和刘备之间矛盾颇深,故而不愿意肯定答复。

若真是为了刘备之事,伏建公必然是去找刘皇叔说和。但以我对那刘皇叔的了解,未必会心甘情愿。”

刘备想要重归宗室,曹操也有所耳闻。

他对这件事。并不是非常看重。甚至得到消息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刘备想要回宗室,心情可以理解。曹操甚至也愿意让刘备回归宗室,至少可以给予刘闯一些牵制,免得他如今张狂。听郭嘉这么一说,曹操倒放下心来,没有再往心里去。他把手中的书卷放下,对董昭道:“公仁,我有一件事想要请你费心……刘孟彦在东莱开设南山书院。编撰四库全书,广收天下典籍。如今,他们首部经卷《十三经注疏》已经编撰完成,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我听说这两日,不少太学博士都收到从南山书院送来的书籍……

一旦这四库全书编撰完成,刘闯必将享誉士林,到时候会更加麻烦。所以我想请你出面,在颍川开设同样的书院,也开始编撰书籍。刘闯以个人名义,我便以朝廷之名。你看如何?”

曹操手中,也有一套《十三经注疏》。

以前他或许不会在意。但当这套十三经注疏完成之后,曹操就立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影响力。

一旦这套十三经注疏推广起来,刘闯必然会声名大振。

曹操现在是要打压刘闯,可如果四库全书全部完成之后,他再想打压,恐怕会非常吃力。

毕竟,刘闯现在只凭借一个刘陶之子的名义,在士林中影响力不算太大。

可四库全书若编撰完成,那么他在士林中便能获得一席之地,势必会带来许多麻烦。

董昭想了想,轻声道:“此事倒也不是不能推行,不过还需主公以天子之名昭告天下,则天下士子,必然会纷至沓来。同时,主公还需有一个能够拿出手的代表人物,否则很难抗衡郑玄管宁和邴原三人为首的南山书院。这个人选,需德高望重,一时间却不太好找出来……”

是啊,郑玄号经学大师,儒术无双。

刘闯把郑玄推出来,确实是走了一步好棋。

曹操现在想要模仿刘闯,那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抗衡郑玄的人物。

可这样的人物,又哪是那么容易找到?

“颍川繁钦繁休伯,长于书记,善于诗赋,名声响亮;此外还有颍川堂溪典堂溪子度,也是当代经学大师……”

董昭提出五六个人,却都不能让曹操满意。

他提的这些人,或许都算得上当代名士,声望不俗。

可如果和郑玄一比,这高下立判。弄个不好,反而会落得一个邯郸学步,到最后成为他人笑柄。

郭嘉道:“主公,此事倒不急于一时。

刘皇叔今身在许都,所以那南山书院这么快把十三经注疏拿出来,说穿了也是为保护刘皇叔所为。咱们只要不急于坏了刘皇叔性命,那南山书院自然会放慢脚步。学问这种事情,急不来。刘闯为兴办这南山书院,足足耗时两载,花费钱粮无数,才出来一部十三级注疏。

主公只需稳住刘皇叔,一方面设法筛选名士,另一方面可以天子之名,往南山书院征辟,想来总能招来一些有用人才。这种事情,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我以为主公还是先稳下来再说。”

曹操深以为然,点头表示赞同。

“主公,马寿成奉召而来,今晚已经抵达许都。

他这次带其子前来,想必也有所图谋。此人自称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野心甚大,还需小心提防。

若不然,能否压他两日,消磨他锐气?”

曹操连忙摇头,“公仁,马寿成和闯儿不同,不可以同等待之。

关中方定,马腾韩遂二人雄霸西凉,需以宽柔相待。不但不能对他进行打压,相反相反还要对他敬若上宾,以期关中平靖。这样吧,明日就让元常负责接待,而后向天子呈报,着他觐见天子。

不过,马腾西凉兵素来骄横,需严加看管。

着满宠加强许都治安,让子烈对西凉兵也多多看管。若西凉兵在城中闹事,绝不能姑息……这一点,需使马腾知晓,免得到时候闹出不愉快的事情,那大家的面子上都不会太好看。”

“喏!”

“奉孝,刺杀闯儿的刺客。可有眉目?”

郭嘉摇头苦笑道:“至今仍未有任何线索。那些人好像凭空消失一样。根本无从查找。

据我猜测,那些刺客若不是被人灭口,恐怕早已离开许都。不过,我估计被人灭口的可能性甚大。若如此,就说明这幕后之人定不简单。所以,我会继续追查,但怕是要花费些时日。”

曹操轻轻揉动太阳穴,“既然如此。就不必急于追查。

反正闯儿已经觐见过天子,也能堵住某些人的嘴巴。对了,他毕竟也是皇叔,不可以一直怠慢。公仁回头安排一下,在城中寻一府邸赏赐于他,免得被别人说,我怠慢了他刘孟彦。”

看曹操面露疲惫之色,郭嘉和董昭也不好继续留下。

两人领命而去,从司空府行出。

天色已晚,长街上寂静无声。只听闻远处不时传来街鼓声响。

北许里灯火通明,依旧繁华……虽是夜禁。但对于某些权贵子弟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只要他们不横行长街,一般就不会有太多麻烦。对于此,郭嘉和董昭也心知肚明,并未在意。

“公仁请先行,嘉还要去拜访满伯宁,就先告辞了。”

“奉孝早些回去休息,我先行一步。”

两人在司空府外拱手道别,郭嘉便登上了自家的马车。

对于刘闯被刺一事,郭嘉心中存有很多疑问。在追查过程中,虽然刘闯幕后主使的可能性已经被消除,但他还是认为,这件事和刘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他没有线索,更没有证据,所以也不好妄作论断。毕竟在目前的局势下,刘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存在,令他感到非常棘手。

但我不相信,你会不露出马脚来?

想到这里,郭嘉下意识握紧拳头,在车厢壁上,轻轻捶了一下!

荀彧希望,刘闯能够留下来辅佐曹操。

其实,这不仅仅是荀彧的期望,也是钟繇等许多颍川世族的希望。

“我知孟彦忠于汉室,可如今时局,能中兴汉室者,唯曹公耳。

自十常侍以来,汉室屡经灾祸,已经衰颓不堪。所以这个时候,更需一强人出面,来平息这种局面。我也知道,天子对曹公不满。可是,天子而今年幼,手中更没有任何权势,如何能够与诸侯对抗?曹公有时候或许是蛮横,但他对汉室却一片忠心。孟彦若想要中兴汉室,更当与曹公合作。如此一来,他日朝纲重振时,天子也可以有孟彦这等臂助,何乐而不为?”

话说过来调过去,就是曹操是明主,是唯一能够中兴汉室之人。

荀彧对汉室的忠心无需怀疑,但刘闯却觉得,他对曹操投注的希望,实在是太多。

没错,曹操这个时候,或许还是忠于汉室。

但当他有朝一日平定北方,独揽大权的时候,又怎可能继续忍受汉帝的襟肘?这皇权和相权之争,从古有之。而今皇权衰颓,诸侯做大,你把希望寄托在一诸侯身上,未免有些可笑。

刘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荀彧。

他才能出众,眼光长远,只是在政治上,不免太过幼稚。

也许正是这种幼稚,让他痛苦一世,到最后与曹操分道扬镳,自尽而亡。

可这些话,刘闯又怎能说出口呢?

荀彧也好,钟繇也罢,都是典型的拥曹派。刘闯这时候如果说出什么不利于曹操的话,到头来很可能会让他二人心生不满,更可能使整个颍川世族,改变对他的态度。这绝非刘闯所愿。

“荀先生,舅父,这件事我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我对曹公了解不多,说实在话,当初若非他听信谣言,我如今也许在家过着富足的富家翁生活,何苦整日出生入死?而在那之前,闯甚至不知道曹公何人。也许在荀先生和舅父眼中,曹公是一个可以中兴汉室的名臣,但我现在却不能确定。若我非宗室,或许投降也就投降了。可我既然身为宗室。更是陛下亲口所封的皇叔。为我大汉谋。还需再看一段时日。”

荀彧和钟繇相视一眼,轻轻点头。

若刘闯答应的很痛快,他二人说不定会认为,刘闯是在应付。

但刘闯说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倒是让两人或多或少,放下了提防之心。

的确,建安元年时,刘闯不过是东海郡一介小民。短短三年时间崛起,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致。

要说刘闯对曹操有多大的敌意?

倒也未必……想他在三年前,恐怕也不会知道曹操是何许人也。他之所以和曹操为敌,说穿了还是当初曹操听信刘备谣言,以至于到现在解不开心结。嗯,想必是如此,那就再看看?

荀彧没有再催促刘闯表明态度,只是与他推杯换盏。

三人吃罢酒水,钟繇留刘闯在家中休息,但却被刘闯拒绝。

“孟彦。你以后怕是要住在许都,总不成一直在驿馆中居住。

正好。我这里还有一座宅院,就在北许里旁边。我不太喜欢那边的喧闹,所以一直没有过去居住。你而今来了,就先住在那里。有什么需要,便对我说,我与文若会尽力为你解决。”

“那,就谢过舅父。”

刘闯没有和钟繇客气,便伸手接过房契。

“公助,你持我令牌,送孟彦回驿馆休息。

这两日你就留在孟彦身边,帮他从驿馆搬家安置……对了,正月初一寅时,需在午门外集合。你这次作为宗室,需辅佐天子登毓秀台行祭天大典。到时候有的繁琐,你可好好生准备。”

“是啊,祭天大典,有许多事情要注意。

这样吧,我明日再安排一人过去,提点你一些注意的事项。

另外,我知道这次你被刺杀,你可能会怀疑是刘备所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应该非他主使。我已经派人去警告过刘玄德,相信他也不会来寻你麻烦。你年轻气盛,也莫再去惹事。

满伯宁的性子刚强,最看不得人惹事生非。

你若是得罪了他,到时候就算我和元常为你说情,恐怕也难以让他罢手。”

刘闯再次向两人道谢,便跟着郭援离去。

待他离开后,钟繇突然道:“文若,你说前两日孟彦遇刺,究竟会是何人所为?”

荀彧微微一笑,轻声道:“其实元常心里明白,所谓行刺,不过是一场闹剧,为的是让孟彦早日见到天子,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这一点,你我心知肚明,曹公和奉孝也必然能看得出。

但至于是何人所为?

我虽然猜到一些端倪,却不好说。

不管怎样,都是为孟彦着想……所以这件事,你我就莫再插手过问,相信过些时日,就会淡去。”

钟繇微微一笑,又问道:“那你以为,孟彦可能辅佐曹公?”

“这个……”

荀彧想了想,摇头正色道:“我对孟彦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他刚才那些话,我也说不太清楚。不过,不管他是否出于真心,你我都要把他看护好。总之,不能让他再惹出祸事来。”

言下之意,就是不能放走刘闯。

钟繇点头表示赞同,吃一口酒水后,他轻轻叹了口气道:“看起来,想要孟彦回心转意,还需你我再费些心思。孟彦对曹公心存芥蒂,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希望他,不要因此太过执拗。”

只是心存芥蒂吗?

荀彧脸上带着笑容,可心里面却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郭援把刘闯送到驿馆后,约好时间,便告辞离去。

刘闯回到屋中,坐下来长出一口气,感到一阵莫名的疲乏。

说实话,和荀彧钟繇两人交谈,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每一句话,都需要深思熟虑才成,所以刘闯格外小心。没办法,钟繇或许好对付一些,可是对荀彧,刘闯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这个人或许在政治上有些理想化,有些幼稚,但他的才智,却不容小觑……

就连刘闯也不禁感叹,曹操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正如钟繇说的那样,如果,如果他刘闯能早生十年,早十年出世的话……可能会是另一个结果。

凭他是刘陶之子的身份,就可以获得绝大多数颍川士人的认可。

郭嘉、荀彧、荀攸……

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可有些事情,命中注定。

刘闯的年纪注定了荀彧他们不可能把赌注压在他的身上,但这样一来,倒也多出了许多刺激。

“公子,可曾歇息?”

房门突然被人叩响,夏侯兰在门外说话。

刘闯揉了揉太阳穴,站起来打开房门,就见夏侯兰垂手站在门外。

“衡若,进来说话。”

刘闯示意夏侯兰进屋,而后往火盆里添了两块炭,在榻椅上坐下。

“公子,方才我和那杜伯侯说了会儿的话,对他的情况,大致上有了了解。”

“哦?”

夏侯兰的神色,突然激动起来,轻声道:“或许公子还不知,这杜伯侯,居然还是孝廉出身。”

“哦?”

“此人少孤,继母对他极不好,但他却非常孝顺。

二十岁时,为郡功曹,代郑县令,后又除汉中府丞……董卓祸乱朝纲的时候,他弃官离乡,客居荆州。只是由于贫寒,又不得刘表所重,所以在去年末和妻子前来许都,便做了驿官。”

事实上,刘闯不知道的是,在建安中,杜畿被荀彧发现,并推荐给曹操,成为曹魏栋梁之才。

只不过这个时候,正是杜畿最低潮的阶段。

刘闯忍不住道:“那杜伯侯,可愿助我?”

夏侯兰道:“杜畿而今还有些犹豫,但他愿意,为公子做事。”

做事,和效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效力是归顺刘闯;做事只是一份工作,愿意接受刘闯的雇佣。对杜畿的这个想法,刘闯倒也不感到吃惊。说实话,他现在也是前途未卜,能不能逃离许都,还是一回事,杜畿怎可能会归顺他?不管怎样,杜畿有功名在身,早晚都能得到重用……别的不说,再过两年曹操唯才是举令发出之后,杜畿就能得到大把机会。只要他有才干,又何愁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杜畿犹豫,也在情理之中。

刘闯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过来吧。

我今日去钟府赴宴,舅父赠了我一座宅邸。这两日咱们就搬过去,杜畿好歹在这边有一年了,想来对许都熟悉的紧,到时候就先让他做个管事,而后在徐徐图之。再说了,我也想看看,他究竟有什么才能。”

夏侯兰听罢,点头表示赞同。

刘闯也觉得有些累了,和夏侯兰又聊了两句之后,便回房休息。

第二天,他一早起床,在庭院中练了一趟龙蛇九变。

而后他吃了早食,便在屋中看书,等待郭援前来……

“公子,公子!”

就在这时,夏侯兰匆匆从屋外跑来,一脸的慌张之色。

他一进屋,便急切道:“方得到消息,孔明和元复率三百飞熊骑自北海来,如今已抵达封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