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307章 可以坐下来谈一谈(七千字大章)

悍戚 第307章 可以坐下来谈一谈(七千字大章)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12 来源:笔趣阁

啪!

青铜觞跌落地上,酒水四溅。

沮授脸色苍白,眼中透出一丝绝望之色。

“那庞德,又是何人?”

就在沮授已经准备撤兵的时候,突然得到易县失守,审配纵火焚烧府衙,自尽身亡的消息。

易县失守,也代表着自己这支兵马后路已绝。

接下来,两万大军困于北新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又该如何是好?

蒋义渠苦笑道:“那庞德据说本是西凉马腾部曲,后来不知怎地就跟随了刘闯。

他来到幽州之后,就被刘闯送去高句丽郡征战,战功显赫,更临阵斩杀过伊夷模等高句丽贵族。如今高句丽战事已经平定,刘皇叔就把他抽调回来。可谁想到竟被友若先生如此使用。”

“那易县城高墙厚,何以被破?”

“这个,却不甚清楚……不过末将以为,当初友若先生命俊乂和观治撤出易县的时候,恐怕就已经安排了这个后招。若非里应外合,莫说庞德数千兵马,就算是十倍,也无法一夜破城。”

沮授,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当初他就不愿意那么快追击,而是希望徐徐图之,一城一地的征伐。

占领易县之后,按照沮授的想法,应该是先去稳定县城,彻查城中的户籍。可当时袁绍催的急,审配更亲至易县,劝说沮授出兵。说是劝说,可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沮授无奈之下,只能仓促起兵。以至于最终未能查清楚易县的户籍。才被荀谌抓住了这么一个漏洞。

友若果然好运气!

沮授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脸色更苦。

荀谌有个好女婿,对他信任有加,根本不会去插手他的事务。

若换成袁绍和自己,恐怕刚失了易县,袁绍就要命令自己夺回易县,怎可能有从容部署的空间。

“立刻撤兵,退守易京。”

沮授不敢再耽搁,连忙下令。大军开拔撤退。

只是,两万大军撤退,又岂是一桩易事?特别是在知道易县失守,后路断绝的情况下,袁军上下顿时惊慌失措。荀谌在徐庶的陪伴之下,登上北新城城门楼,看着城外慌乱撤走的袁军,忍不住笑了。

“先生,如今袁军已乱,可否派兵追击?”

荀谌捻须摇头。“不必追击,只需命俊乂和观治各领一支兵马。跟随其后。

若袁军阻拦,亦不必与之交战,只要稳住阵脚即可。元直毕竟不了解沮公与,沮授此人素来沉冷,凡事必备有后招。你看袁军大乱,但他必然会安排一支精兵断后。若我等冒然追击过去,反而会遭了他的埋伏。现在的情况,咱们不需要和他拼命,只要让俊乂和观治两人跟着他,用不得多久,袁军自会溃败。到时候就算沮授再有后招,奈何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法。”

徐庶听罢,轻轻点头。

在这场老友之间的对决当中,徐庶看到了一个‘稳’字。

不管是沮授的沉稳,还是荀谌的冷静,无不显示出两人非凡的才干。

若说一开始徐庶还有些不太服气的话,那么到现在,他已对荀谌心服口服,果然不愧是颍川名士,荀氏子弟。单这份沉稳和冷静,便足以让人敬佩不已。看样子,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子龙那边,可有消息?”

“先生放心,文远将军已派人传信,三日前赵将军和陆逊率本部兵马,顺徐水而下,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抵达葛城。”

荀谌脸上的笑容更甚,当下转身往城下走,“元直,立刻点齐兵马。”

“先生的意思是……”

“主公对公与颇为欣赏,我要跟过去看看,能否为主公再争取一位大贤。”

“……”

正如荀谌所猜测那样,袁军撤退,虽然大乱,可是却并非溃败。

沮授亲率蒋义渠,令一支精锐断后,准备在汉军追击的时候予以反击。若成功的话,他甚至可以一举夺下北新城。如此一来,易县虽然失守,但却不代表自己没有反击的机会。可谁料想,荀谌却不许汉军追击,只是命张郃与高览吊在身后,距离袁军大约五十里左右,不紧不慢的跟进。

这种跟进,虽然看上去并无威胁,可实际上给袁军带来的压力,远甚于真刀实枪的对阵搏杀。

只一天工夫,袁军就出现溃逃的现象。

沮授虽然知道,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军心溃散,这个时候若强行弹压,弄不好会造成大规模哗变。那些逃走的士兵,便逃走吧。就连沮授自己都感到绝望,更何况那些军卒?

看起来,荀友若对自己果然是非常了解!

沮授现在最想的,便是退回易京,而后稳住阵脚,复夺易县。

可谁料想,当他率部撤退到樊舆亭的时候,赵云率一支兵马突然从葛城杀出。

随着赵云的出现,张郃与高览同时发力,一改先前不紧不慢的追击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

经过两天奔走,袁军已疲惫不堪,士气更格外低落。

三支汉军同时出击,袁军只抵挡了半日,便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与此同时,庞德在占领了易县之后,迅速出兵,攻占易京。易京丢失,也使得袁军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沮授在蒋义渠的保护之下,只能狼狈退守樊舆亭,而身边士卒,不过千人。

樊舆亭位于易水支流,雹水之畔。

其具体位置,便大概位于后世保定市徐水县附近。

两万袁军溃不成军,沮授自己更被困在雹水河畔。赵云、张郃、高览、庞德四路大军兵进。近万人将樊舆亭包围的风雨不透。

沮授见此情况。不由得扼腕长叹。

“莫非。是天亡我也?”

他拔剑就要自刎,却被蒋义渠拼命拦住。

“将军不可轻生啊……我等今日虽败,却并未陷入绝境。

义渠不才,愿死战保护将军突围,请将军打起精神,切莫如此。”

有道是患难之中见真情,沮授看着蒋义渠,不禁苦笑道:“义渠何必欺我……友若用兵。素来沉稳。他如今既然出击,必是胜券在握,我等焉有退路。义渠虽勇,却非俊乂观治之敌。更何况还有那赵云赵子龙和西凉庞德在一旁,想要杀出重围,又谈何容易?义渠忠心,我实不忍连累与你。你便带人投降便是,相信以友若之心胸,定然不会亏待了尔等……

主公失策,太小觑了刘孟彦!”

对于袁绍所谓的五路大军兵进。沮授说实话并不太赞成。

在他看来,当集中兵力。全力出击。只一路杀入幽州,刘闯定然不敌。

虽说刘闯手中兵强马壮,可是初得幽州,对幽州的掌控力并不是很强。这个时候全力攻击,只要能攻入涿郡,幽州局势必然会得到改变。偏偏袁绍不听,竟然听信了郭图那所谓的五路大军并进的主意。五路大军并进,看上去似乎是声势惊人,可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战。

按道理说,沮授这一支兵马是主力,却无法节制其他兵马。

特别是张南焦触,不肯和汉军死战,以至于荀谌侧翼始终没有承受太大的压力,方得以从容布置,对抗自己。沮授也曾向审配提出建议,要求将张南焦触两人,纳入自己的部曲。

可惜,审配并无这样的权力。

“将军,外面有人,请将军一叙。”

就在沮授劝说蒋义渠的时候,忽听小校来报。

沮授一怔,旋即便想到了来人的身份。

他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对蒋义渠道:“义渠,便随我走一遭,咱们去看看昔日的袍泽吧。”

蒋义渠点头答应。

沮授未带任何兵马,只让蒋义渠随行,来到两军阵前。

正如他所料,约见沮授之人,正是荀谌、张郃与高览三人。

荀谌一身青衫,罩一件大氅。

见沮授出来,他翻身下马,笑呵呵迎上前去。

张郃高览两人更不敢怠慢,也纷纷下马,跟在荀谌的身后。

沮授见状,也不犹豫,从马上下来之后,又颇为好奇的朝荀谌等人的坐骑上看了一眼。之前两军对阵,沮授并未发现汉军战马的特异之处。可是现在,他自知生路已绝,反倒是轻松下来,就立刻觉察到了汉军战马的不寻常之处。荀谌的坐骑,并没有配备具装,但双镫高鞍,还是显而易见。沮授是什么人,只一眼就看出来,这双镫高鞍的妙处,旋即露出释然之色。

怪不得汉军骑阵冲锋时,会有如此威力!

他心中轻轻叹了口气,此前几次骑军交锋,己方总大败而回,而今似乎也找到了一些道理。

“友若,可是要劝我归降?”

沮授说话,一向是直来直去,并未拐弯抹角。

荀谌则微微一笑,“公与,你会降吗?”

两人目光相视,沮授突然哈哈大笑,手指荀谌道:“友若果然知我,若非劝降,难不成是要送我一程?”

说罢,他目光一转,便落在张郃高览身上。

“俊乂,观治,别来无恙!”

想当初,张郃与沮授一样,都是冀州刺史韩馥部曲。

后来沮授迎袁绍入主冀州的时候,张郃便跟随着沮授,一同来到袁绍帐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郃当初还是沮授的部下。所以当沮授开口之后,张郃便上前一步见礼。

高览和沮授,便没有那么多的交情。

只是他与张郃关系莫逆,张郃既然上去见礼,他也不好失了礼数。

“有劳先生挂念,张郃而今尚好。”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沮授叹了口气,轻声道:“当初我带你投奔袁公。本以为投靠明主。却不想到头来……你的事情。我听说过,若非二公子逼迫,以俊乂之品行定不会反出。此事怪不得你,但这些年来你随我在袁公帐下,却受了不少委屈。而今得遇明主,当好生效力。”

沮授一番话,却让张郃的眼睛红了。

他低下头,半晌后哽咽道:“先生能理解张郃。张郃感激不尽。

我也知先生品行,然则有一句话如鲠在噎,不吐不快。袁公四世三公之家所出,看似宽宏,实则无容人之量。且而今大公子和三公子相争,派系林立,相互倾轧,实非兴盛气象。

先生才干,卓绝过人。

想当初,先生就建议袁公迎奉天子。占据大义,可袁公却宁可信淳于琼之流所言。也不愿采纳先生主意。这些年来,先生为袁公献策良多,然则袁公采纳者,又有几何?先生以国士报效,奈何袁公并未视先生为国士。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我家皇叔虽年少,却又鸿鹄之志,心胸宽广,更能虚心纳谏。今皇叔受天子衣带诏,图谋中兴之事,为天下人所敬重。先生大才,何不前来为皇叔效力,如此方不辜负先生这一身的才学……”

沮授,笑了。

他目光有些复杂,凝视张郃良久。

片刻后,他向荀谌看去,轻声道:“友若,你好福气。”

荀谌捻须,笑而不语。

沮授又道:“你与俊乂的心思,我已知晓。

然则,当年我已背主求荣,为迎袁绍而背叛韩馥。今我身陷绝境,只求一死……大丈夫生于世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年我已经做出了一个选择,而今却不能再效仿当年之事,否则与禽兽何异?友若美意,我心领之。但若说归降之语,休要再言。不过,我还有一事相求。”

“公与请说。”

“义渠为人忠义厚道,可惜却不得袁公所重。

今我败北,死志已决。然则义渠尚年轻,实不该陪我丧命……还请友若看在昔日情分上,在皇叔面前代为美言。义渠之才,或许不比俊乂观治,却也是一流,还望皇叔能饶他性命。”

“将军……”

蒋义渠在一旁,脸色大变。

沮授却一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而是直勾勾盯着荀谌。

荀谌也看着沮授,半晌后轻声道:“公与,你只顾着身边之人,却忘了自家孩儿。”

“你……”

“我知你公心甚重,可你也要为你家孩儿考虑周详才是。

子翼而今身陷囹圄,你却始终未曾关怀。若你死,你以为子翼便能独活吗?以子翼之秉性,必然会与主公为死敌。便主公心胸宽广,又如何能够容忍有人对他存有祸心,到时候……

我知道,公与你早有远见,早在官渡之前,便建议你兄弟沮宗弃官归田。

奈何你那兄弟执迷不悟,即便是袁绍官渡惨败,他还是死抱着袁绍,不肯听从你的主意……到头来,不管是我家主公,亦或者是那许都的操贼得势,你沮氏一门,只怕要从此灭绝。

公与,你父膝下有你,你祖父膝下有你父,你曾祖膝下有你祖父……可是你呢?

难不成,你要眼睁睁看着沮家从此不复存在吗?”

沮授的脸色,顿时铁青。

他看着荀谌,半晌不开口。

荀谌却不在意沮授的脸色,“公与你要做忠臣并无错误,只是你也要看,你效忠之对象。

袁绍虽出自四世三公之家,空有虚名,终非明主。

我今日来,并非是要你归降我那女婿,只是想劝你一回。

难道说,元皓便不是忠臣吗?他性情刚烈,但如今却在辽西孤竹城做一个富家翁,每日读书写字,与名士往来,快哉之至。而巨言虽未能得重用,却为主公所重,一直在暗中观察。

公与,我那女婿临行前曾与我说过:若公与不愿归降,没关系,他绝不会强求。

你大可以去孤竹城,与元皓为伴。

不过我那女婿,对子翼颇为看重……但若你死了,即便是他心胸再广阔。也容不得一个和他有杀父之仇的人活于世上。更何况。子翼才能不俗。若真让他活着,才是一桩心腹之患。”

沮授露出苦涩笑容,上上下下打量荀谌。

“友若,我从不知道,你还有这般口才。”

荀谌笑而不语,转身上了战马。

“公与,我与你说这些,皆肺腑之言。

我知道。你可能会认为皇叔年少,不足以为持。但我要告诉你,皇叔之眼界,便是我也自愧不如。今皇叔虽不甚强大,但早晚必成气候。信不信,我那女婿用不得一年,必可兵进冀州。”

沮授眼睛一眯,诧异看着荀谌。

他实在不明白,荀谌如何有这么强大的自信。

好吧,就算是刘闯得了幽州。可袁绍的实力摆在那里,刘闯想兵进冀州。谈何容易?

“公与,言尽于此,若不信,你大可在南山书院拭目以待。”

说完,荀谌拨马就走。

而张郃与高览则与沮授再次见礼,也纷纷上马,跟随荀谌离去。

看着荀谌的背影,沮授陷入了沉思之中……

建安六年三月初,沮授兵进北新城,为汉军断绝后路,全军溃败。

沮授被困樊舆亭三日,最终决定放下兵器,归降汉军……不过,沮授虽然投降,却没有为刘闯效力。

一如荀谌之前和他约定,沮授在放下武器之后,便被荀谌送往辽西。

不过,在前往孤竹城的途中,沮授先去了一趟临渝。

在和沮鹄一番深谈之后,他飘然离去,前往孤竹城和田丰为伴,而沮鹄则被送往涿郡,在荀谌帐下效力。

沮鹄一败,令北疆震动。

高干原本还打算稳住局面后反扑云中,可是见沮授战败,他连忙退回上郡,不敢再出兵攻打。

五路大军,随着沮授投降,似乎告以段落。

可就在所有人认为战事已经平定下来的时候,刘闯突然下令,命秘密集结于白山的太史慈、魏延、夏侯兰三路大军集合一处,共一万五千人突然出击,突袭单于庭,兵临弹汗山……

而南匈奴大单于呼厨泉,不知什么缘故也突然和步度根反目,兵进受降城。

两路兵马,共三万大军直逼鲜卑,其目标只有一个,便是中部鲜卑大人步度根。步度根也没有想到,汉军竟然敢在这个时候找他麻烦,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惨败,仓皇逃离弹汗山。

只是,这一场大战却并没有因此而落下帷幕。

相反伴随着步度根战败,汉军和南匈奴兵马合而为一,向受降城发动猛攻。

与此同时,燕荔游也向平岗汉军发动攻击,试图用缓解步度根的压力。可是,任凭燕荔游攻势凶猛,昔日吕布三人组重聚,吕布、高顺陈宫三人,在刘晔和田畴的协助之下,死死拖住东部鲜卑兵马。而远在云中的田豫,以及上谷郡的郭援也在这个时候,出兵杀入北疆。

一时间,北疆战火纷飞!

刘闯在结束了雁门之战以后,便返回幽州。

离开雁门郡之前,他本打算任命郭缊为雁门郡太守,可是郭缊却死活不同意,再三推让……

郭缊的理由很充分:我乃败军之将,有何德能为雁门太守?

今主公不嫌郭缊鄙薄,愿为从事,为主公守护雁门。

刘闯倒是能够理解郭缊的想法,他才归降来,又怎可能真的为一郡太守?若真的如此,只怕也无法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毕竟在郭缊未能真正展现出他的实力之前,不会有人赞同这个任命。

当然了,刘闯也可以强行委任。

可问题是,若他真这么做的话,很容易引发内部的矛盾。

哪怕郭缊有这样的能力,也势必会成为其他人所排斥的对象。毕竟,刘闯手下许多老人还做不得一郡太守之职。

所以,刘闯在三思之后,便同意了郭缊的请求。

他把麋竺调来,任命为雁门郡太守,郭缊为从事……

麋竺是刘闯的大舅子,有足够的声望和地位。他本身也做过太守。所以更不会有人来反对。

随后。刘闯有下令。命徐盛为定襄郡太守。

徐盛也是刘闯身边的核心成员而且是最早跟随刘闯的元从老臣。

兼之他精于兵事,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此次在对幽州的战事中更立下大功,为定襄太守,倒也没有人会来反对。

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刘闯拜魏越和黄忠为校尉,分别驻守句注山与北山。

他已经觉察到,目前自己最大的问题。

刘闯虽然为征北将军。可是却没有权利分封将军。

这也使得他麾下黄忠张辽等人,始终不得一个体面的身份……看起来,是时候和曹操谈谈了!

燕京城的地基已经打好,刘闯在采用了唐代长安城的设计格局同时,也糅合了一些后世帝都的风格,并送往南山书院,由管宁亲自设计,于是便有了如今的燕京城模型。不过,这燕京城要修建起来,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成型。更不要说让它成为幽州最大的城市。

这需要时间,而刘闯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根据黄阁送来的情报,刘闯确定,袁绍已下定决心,要和曹操再次决战。

为此,袁绍在邺城已集结七万大军,诈称十万,枕戈待发。

看到这个消息,刘闯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一直选在心头的利刃,也随之不见。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担心会改变历史,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会集中兵力来对付自己。不过现在看来,历史似乎并未改变。亦或者说,在袁绍的心中,他的头号敌人仍是曹操,而不是刘闯。

“孔明,接下来当如何筹谋?”

刘闯汇合了诸葛亮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

诸葛亮想了想,便沉稳回答道:“主公当务之急,是要设法和袁绍修复关系。

主公可以制造假象,要集中力量消灭鲜卑,已无力南下。如此一来,袁绍虽然依旧会忌惮与主公,但却会把精力放在曹操身上。毕竟而今袁绍心腹之患是曹操,主公虽崛起,尚不能对他形成威胁。而且,袁绍也要担心,主公会与曹操继续联合,南北夹击……操贼官渡大胜之后,又赶走刘备,使其后方得以安定,也绝不可能放任袁绍恢复,定然会主动出击。”

“所以……”

诸葛亮笑道:“所以,不管袁绍是否对主公恨之入骨,他都必须要和主公谈和。

而曹操也一样,他需要主公为他牵制袁绍北方兵马,也一定想要与主公联手。这种情况之下,主公有足够的资本和他们提出条件。如今主公得了幽州,何不趁势拿下幽州牧一职?”

刘闯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他暗自琢磨着诸葛亮的这个建议,却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这个建议让他非常动心。

幽州牧?

那才是真正的一方诸侯!

不管刘闯此前在青州占居两郡,亦或者是来到幽州,得了辽东太守的职务,说穿了也不过是小诸侯。

可如果能得到幽州牧的职务,身份就会大不一样。

皇叔的身份,可以为他带来名望,但是幽州牧的职务,却是实力的代名词!

有名望,有实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诸侯。

刘闯非常清楚,这个职务并不容易获得……但是现在,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了。他已经向天下人显现出了他的实力,不管是曹操也好,袁绍也罢,如今都必须要正视自己。恰逢袁曹二次决战到来,若不趁火打劫一遭,岂不是辜负了穿越众之名?刘闯沉吟许久,终于下定决心。

是时候站在台前,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了!

“孔明所言有理,打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坐下来,和他们讨要些好处才成。

不过,要与袁绍、曹操和谈,还需要有妥善人选。却不知孔明心中,可否有合适的人选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