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悍戚 > 第182章 偏向虎山行

悍戚 第182章 偏向虎山行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23 来源:笔趣阁

皇帝曰:制诏北海相,扬武将军,灌亭侯刘孟彦闯。

将军本为宗室,自幼流落民间。今起于北海,平定盗患,甚欣慰之。诏即日还都,与新年行祭天大典,拜祭祖庙,钦此。

这是一份制诏,上有皇帝信玺和尚书令印。

是皇帝拟旨,而后通过三公下达,所使用的对象,也献于郡太守和将军以上的官员,普通人根本无法看到。

不过,而今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这皇帝制诏是否是由汉帝所拟,谁也不清楚。

至少在刘闯的记忆里,他此前授齐郡太守和扬武将军的时候,已经领受过这种制诏,所以对制诏上的皇帝信玺,并不陌生。

“孟彦,可看出端倪?”

钟繇颁布完了诏书之后,看着刘闯问道。

刘闯面色难看,“这是曹操所出?”

钟繇点点头,“曹公不想徐州战事再持续下去,而且他认为,继续下去的话,已没有任何意义。到最后,无非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他希望能够尽快停止战事,更诚意邀请你前往许都。”

“钟先生,我并无得罪之意。

只是曹操所为不想两败俱伤,乃是借口吧……据我所知,袁三公子屯兵黎阳,对许都虎视眈眈。而荆州刘表也蠢蠢欲动,所以曹操才会这么说。去许都?若公子去了许都,恐怕是凶多吉少。”

不等刘闯开口,陈宫便抢先说话。

一旁张辽则露出不屑之色,好像是说:你曹操怕了就是怕了。何必用这种借口?

事实上。这种借口说出。又有几人相信?

钟繇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这位,便是公台先生?”

“正是陈宫。”

“曹公曾言,公台先生才干出众,也非常可惜,当初你从他身边离开。”

“非我要离开他,曹操倒行逆施,残杀名士。非人主所为。我离开他,也不过是另寻明主耳。”

钟繇道:“公台先生,我并不是想要和你讨论谁对谁错。

只是我想问,你认为这份制诏,孟彦可有推辞的余地?”

“这个……”

“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也可以奉天子讨伐不臣。

此天子制诏!乃天子所拟,你以为孟彦能有其他选择?他若不接,便是抗旨不尊。抗旨不尊的结果是什么,我相信你非常清楚,那便是视为谋逆。孟彦本为皇叔。为天子所重,故而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可若他背上谋逆之名。那你以为,天底下还有多少人,会愿意跟随他?”

“这……”

陈宫脸上,也露出纠结之色。

张辽则眉头紧蹙,半晌不语。

若刘闯没了天子的名头,情况肯定会变得非常糟糕。

别的不说,就算曹操不讨伐他,他抗旨不遵已是事实,弄个不好就会变得和吕布之前的情况一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甚至连他的部曲,也会出现波动。这种情况,的确是很恶劣。

刘闯双眼微合,一直没有说话。

待钟繇说完之后,他突然冷笑道:“那依舅父所言,我便该伸着脖子,让那曹操一刀砍下来吗?”

钟繇叹了口气,“我知孟彦和曹公误会颇深,然当今世上,能中兴汉室者,唯曹公一人。

孟彦你莫要不服气,我也知道你很有才干,短短数年间便有了而今的成就。可你要清楚,你有今日之成就,盖因你父余荫保护。若非你是陶兄之子,若非你得康成公支持,又怎可能如此迅速的站稳脚跟?你勇力无双,你才干过人,却终究少了些资历,也错失最佳时机。

若十年前你崛起青州,我必倾钟氏之力助你。

可现在……

孟彦,大局已定,你难道就看不清楚吗?曹公得正统之名,即便是袁绍将来也未必是他对手。你心高气傲,未必愿意真的臣服于袁绍,如此便夹在两人之间,你以为能讨得便宜嘛?

孟彦,听我一言:放手吧!”

钟繇这番话,说的是情真意切。

刘闯也很清楚,钟繇是为他着想。

看起来,钟繇是坚定的曹操拥趸!

只是,让刘闯放弃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番基业,而后向曹操投降?他做不来……

且不说他和曹操已撕破面皮,就算是没有撕破,他做了这许多事情,又岂能和曹操相处?

“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莫以为曹公真就没有底气和你一战。

他渡过淮水,之所以一直不肯出兵,便是在着手安排。前日,江东孙策派遣使者在淮阴拜会曹公,已经同意,会出兵夹击广陵。你所依仗着,无非孙策那二十艘海船。可若是孙策夹击你,你认为又有多大把握?孙策之所以同意,便是因为曹公为正统,他又怎可能拒绝?”

刘闯脸色一变,心里顿时一冷。

人道三国铁马金戈,又怎知三国人心丑陋?

江东小霸王,一直是他前世喜爱的人物,本以为他交好孙策,更以二十万斛粮草换来海船,不使孙策为难。可谁又料想,孙策到头来,居然会同意和曹操夹击自己?想想看,能为一方诸侯,哪一个又是真正的仁人君子?今日为敌,明日为友,说穿了,诸侯也不过一群婊子。

谁给的钱多,就跟着谁。

孙策?

刘闯眼中闪过一抹戾芒,哼了一声之后,便不再言语。

县衙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沉闷。

张辽陈宫二人,更握紧了拳头,脸上杀意森然。

“孟彦你想回北海,却也非长久之计。

曹公难道就不知道你回北海,便如放虎归山吗?他这一道制诏。便是摆明了态度。

你遵旨。尚有一线生机;你若不遵。便是抗旨,便是谋逆……到时候,你以为袁绍会真个帮你不成?”

钟繇说罢,站起身来走到刘闯身边。

“孟彦,莫要怪舅父不帮你,而是如今局势,已无法帮到你。

这份制诏上,有尚书令印。尚书令是何人?我想你也清楚……文若将中兴汉室的希望。都托付于曹公身上,所以断然不会允许你这样的变数存在。这份制诏,依照曹公之意本不想发出。说穿了,诏你还都,一纸敕令即可。但文若还是发出这制诏来,也是向你保证,绝不会坏你性命。

制诏发出,天下人皆知。

你为天子所召,曹公即便要杀你,也要三思而行。

你可知道。我被曹公安排在下邳整整十日,直到你弃守淮阴。曹公才命我前来……公台方才说的不错,袁三公子的确是蠢蠢欲动。但又能如何?有文若坐镇许都,又有夏侯妙才和曹子孝留守,你以为袁尚能有几多胜券?若袁绍倾河北之力,曹公或许会为之担心。可袁尚……”

钟繇冷笑一声道:“非是我小看他,他绝非文若对手。

至于刘表,更不足为虑。张绣此前被曹公打得吓破了胆,而刘表手中,不过乌合之众,又能成得什么大事?孟彦,听我一句劝,罢了心思,随我回颍川。我和文若,保你一世富贵。”

这一句话,已经把钟繇的立场表现的非常清楚。

刘闯抬起头来,看着钟繇,目光中透着一抹森然。

而钟繇则毫无惧色,目光迎着刘闯,面露坦然之色。

他虽然是和刘闯第一次相见,但是这两年来,他对刘闯的了解,却颇为深刻。

他相信,刘闯会做出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舅父远道而来,想必已经累了,还是先去歇息吧。”

刘闯长身而起,大袖一甩,转身便离去。

钟繇在他身后道:“孟彦,我知道你心里或许对我不满,但我却是为你好,绝无半分私心杂念。曹公给你的时间不多,若初十你不予答复,他便会起兵来攻。而今广陵郡,早已人心惶惶,百姓思定。而陈珪和陈登父子,在广陵威望颇深,你又岂能占得便宜?望你三思而行。”

刘闯身形一顿,却不理睬钟繇,径自离去。

看着刘闯的背影,钟繇也不禁嘴里发苦,暗自叹息一声,转身往外走。

其实,他何尝不知道,刘闯会因此对他心生不满。

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感到恼怒异常。

可在他看来,刘闯真的是太年轻了……威望资历皆不足以担当大任。曹操不管怎样,那是一步步杀出来的威望。从黄巾之乱时崛起,刺杀董卓,二十二诸侯讨伐董卓,无数次亲临战场,在一次次失败当中,建立起而今的威望。更不要说他奉天子以令诸侯,羽翼已经丰满。

这种情况下,刘闯和曹操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他此前靠着刘陶的余荫和郑玄的威望,在北海国站稳脚跟,更夺取东莱。

可是这根基,却实在不够牢固。

这次徐州之战,就可以看出端倪……曹操不是收拾不得他!若曹操真要狠下心找刘闯的麻烦,刘闯就算是有北海和东莱二郡,也根本无法和曹操抗衡。既然如此,又何苦来哉呢?

不管怎样,我问心无愧。

我所为者,乃汉室江山之中兴,更是为大兄而着想。

想到这里,钟繇深吸一口气,步履随之变得更加坚定:总之,我定要说服孟彦,保大兄血脉!

县衙后宅花园里,刘闯坐于凉亭中,一言不发。

钟繇的选择,他可以理解。

说实话,钟繇能够为他着想,说出那番话,已经是情真意切。

虽说名义上,钟繇是他舅父。可事实上,刘闯和钟繇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他愿意这样保他,也算是尽了心意。

可他那番话。却实在是有些打击人。

但转念。刘闯又释然了!

他自一千八百年后重生于三国。对于三国时代,了解颇深。

所以,他知道他还有机会……而钟繇虽则是经世之才,那荀彧更是国之栋梁。可时代的局限性,又怎可能知道后世的发展。别的不说,他们又怎可能似刘闯这样清楚,袁曹之间的战争,足足持续了八年。哪怕是曹操统一了北方。却从未中兴过汉室,到最后汉室被曹操的儿子所篡夺?

这是刘闯的优势,可是他不能告诉别人。

他还有机会,而且颇有希望能够成功……

为一方诸侯,指挥千军万马,大旗一挥,千个人头落地!已经品尝过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的滋味以后,又岂能会甘心屈居人下?别的不说,马超最初是何等风光。横行关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哪怕那只是演义。却足以显现出,马超当时的厉害。结果归附了张鲁,投降了刘备之后,又是什么结果?被人猜忌,家破人亡;到最后不得重用,郁郁而终……

刘闯心里非常清楚,他已经不再是那种可以忍气吞声,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刘备可以忍辱偷生,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真真正正,品尝过权力的滋味。而刘闯,却已经感受到那那其中的美妙味道。所以,再让他去卑躬屈膝,他做不来!即便是明知山有虎,他也只能向虎山行。

可是……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刘闯的思绪。

抬头看,却是陈宫和张辽前来。

二人在凉亭中与刘闯见礼之后,便坐在两侧。

“公子,若孙策背信,当如何是好?”

孙策在丹徒,屯兵两万。

从丹徒到江都,不过一衣带水,甚至不需一日便可以打过来。

他手中,握有强大水军,可以渡江而击。到时候刘闯只能被动防御……若江都被攻陷,广陵危矣。

广陵若被占居,刘闯后路随之被断。

十日……

听上去似乎不是太长。

可刘闯知道,曹操也好,孙策也罢,都不可能给他留有这么长的时间。

局势正如钟繇说的那样,已经坏到了极点。

刘闯抬起头,看着陈宫道:“公台,我有一事相求。”

陈宫一怔,连忙起身躬身道:“公子何来‘求’字一说?但有吩咐,宫定当从命。”

在陈宫想来,莫非刘闯求他的事情就是,让他拖住曹操?

哪知道,刘闯道:“我要公台与文远,率飞熊卫即刻离开高邮,前往东陵亭。

同时,我会让子仲和文向协助公台……我在这边,拖延十日,待海船返回,你们即刻登船,离开广陵,返回北海国。”

这一句话出口,把陈宫和张辽都吓住了。

两人相视一眼之后,突然屈身匍匐低声,“公子岂能如此?

公子乃北海之主,断不可如此冒险。辽与公台,愿留守高邮,死战阻敌,护公子安全撤离。”

“安全撤离又能如何?

钟元常说的没错,这次乃皇帝制诏,我根本无法抗命。

若我抗命,北海危矣。到时候曹操以谋逆造反之名出兵伐我,那袁绍恐怕也不会出兵相助。所谓诸侯,不过无情无义之辈。我曾厚待孙伯符,到头来孙伯符不还是一样,要来伐我?

一旦我抗旨,北海必将遭遇战火波及。

说实话,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北海国也未曾做好准备……

所以,我决意前往许都。

曹操针对的是我,而不是你们……公台,你莫要开口,听我把话说完。”

刘闯站起身来,走到凉亭栏杆旁边站定,看着满园凋零之色,发出一声幽幽叹息,“公台,文远,我真的可以托付你们吗?”

陈宫张辽站起身,疑惑相视一眼后,齐声道:“温侯将巨阙予公子,我二人便为公子部曲。

公子仁义宽宏,实乃明主。

我与公台(文远)愿肝脑涂地,为公子效命。”

刘闯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看了看张辽,又看了看陈宫,“肝脑涂地倒不用,我只要你二人到北海之后,依我所命行事。”

他停顿一下,而后用力呼出一口浊气。

“建安二年,我初入北海,便已经觉察到,北海非我根基。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着手进行安排,为日后谋划。人说我心向袁绍……哈,我又岂是一袁绍能够所制?我之所以与袁绍走近,实乃为将来布局。可惜,还是有些仓促了!若再与我一年,我便可以大张旗鼓行事。公台,我要你到北海国后,立刻与康成公联络,告诉他准备行事。

我已安排人,向袁绍请求,愿以北海、东莱两郡,换取辽东辽西之地。

同时,我也着人打造海船,到时候公台配合郑师,从海路将南山书院众位先生,连带书卷典籍,一同运往辽西临渝。前年,我已着我妻兄前往临渝置业,到时候可将南山书院,安置于临渝城。

文远,你到北海之后,请与我亥叔、黄忠和太史慈三人合作,与步骘、吕岱配合。

将我在北海国所有重要的产业,通过海路迁往孤竹城……我要你扼守肥如,关闭辽西与幽州一应联络。他日我等能否再临中原,便要靠两位多多费心。我将我这基业,托付两位。”

说完,刘闯拱手,向张辽和陈宫一揖到地。

张辽陈宫两人,只觉脑袋发懵!

他们看着刘闯,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宫更是心中感到无比震惊,难道说公子早就安排了后路?

这得要多么长远的眼光!

两年前他初入北海国的时候,吕布气焰正炽,而曹操方经历宛城之败。

他居然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未来。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刘闯就预料到今日的结果。

此何等眼光和见识!

“那公子准备,前往许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