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使(上)

易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使(上)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2:57 来源:笔趣阁

“纪圭,你的想法呢?”郑平原听完不置可否,却向着在座的谋士纪圭问着。

纪圭见郑平原目视自己,沉yin片刻:“臣受主公大恩,总想多为主公出力,眼见我军慢了一步,心急如焚。”

“吴王已平二镇,余下三镇如风中之烛,转眼就熄,一旦吴地平地,十万吴军转眼之间就要扑向荆州。”

“蜀国公已定全蜀,虽经大1,人口和兵力只有一半,也有五万军南下,现已经夺了上庸和夷陵,兵指荆州,这等险恶之局,以臣观之,千年以来都是罕见。”

“我军只有二郡,这种情况极是险恶,臣si心自问,只见我军根基未建,一旦遇到大军,一战失败,只怕狂风暴雨,立刻分崩离析,臣每每思之,不由涕泪而下,不能自定,徘徊不眠。”

这话本是颂上的套路,但是纪圭说来,却平平静静悄,毫无滞碍,全是诚挚,一片忠贞之心,听得众人肃然凛然,连郑平原也坐直了身子。

“长江纵贯东西,延绵数千里,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东连吴越,相互呼应,无论是蜀国公,还是吴王,都必须通过水路行军,必先夺此城。”

“江陵身处长江中枢,此时于南方而言,几是中原于天下之局。”

“中原处四方之中,合天下之全势,四通八达之地,为四方联系的枢纽,而天下纷1之初,中原四面受敌,四方离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势,冲毁任何据守中原的努力,因此自古从无得中原而得天下者,必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而为之。”

“此时,南方之局,也是如此,江陵地处中枢,四方合力焦点,我军力量若强,大可据中枢以横扫荆州,可我军尚弱,此时据之,必死无疑。”

“臣本局于江陵,束手无策,可张先生一言点破mi津,的确,舍了江陵未必有机会,不舍江陵必死无疑,张先生果是国士,d察如火,剖析如流,实是让吾佩服,非大智不可明此。”

“臣再仔细思量,实是对主公有罪。”说着,纪圭向郑平原行礼说着:“若依我之前策,我军两路出动,西征夷陵,北上襄阳,劳师数万,颗粒无收,只怕徒为人嫁衣。”

郑平原目光幽幽,摆了摆手,说着:“这本是正理,连我也不曾脱出羁绊窠臼,你又何罪之有?继续议吧!”

张瑜听了,目光一闪,心中一叹,知道自己就算以计折服了众人,但是在郑平原心中,纪圭作为老臣,还是在自己之上。

最信任的人,其实还是纪圭,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只听着纪圭继续说着:“江陵已是绝地,不脱此城,无有生机,唯有跳出才行,主公本来就要征讨长沙,也有些七八分把握,只是主公目前最大的困难,第一就是根基浅薄,未能和吴王以及蜀国公一样,根基深扎,威福自用,无需朝廷名号。”

“这天下虽诸侯纷起,已然大1,但只局限于上中层,大燕二百年余威,诸侯无视,难道百姓和士子就敢无视?”

“前朝太祖,也是假借了朝廷名号,才能安抚人心,奠定根基,黎民士子心中有朝廷有天子,这种事情,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轻易舍弃……”

“其次就是缺少时间,荆州大战最多还有一年,而安抚百姓建立大器不是一时一日之功,若能假借圣旨,安抚人心,能在一年半载内就稳固根基,就是最大的好处。”

这话说下来,纪圭已经彻明,匍匐在地:“臣认为张先生所言极是,望主公纳之!”

见此,在场的人都跪了下来。

郑平原度步而行,心中不舍,又是心中雪亮,知道二人说得中肯,不舍江陵的话,绝对有死无生,沉默许久,咽了一口又苦又涩的口水说着:“起来吧,你们说的有理,我岂会不纳之?”

已经有了决断,有了决断,心中虽然绞痛,却也清明了,喟然叹的说着:“说句心里话,我心痛如绞,这江陵是我郑家数代经营之地,岂能轻舍?只是形势演化到这地步,不得不为之,我也有壮士断臂的决心。”

说到这里,郑平原看了众人一眼,这是份量极重的战略,就此决定了。

张瑜这时却笑着:“主公不必太过心痛,这江陵要舍是没有错,但是也不能平白就舍了,一些关键的要拆除,士兵家属要迁移,这还是道,关键是朝廷,或者说吴王开什么价?”

“蜀国公南侵,焦点在于荆北,而吴国要进荆州,也在荆北,说的不客气点,我军求得朝廷和吴王,朝廷和吴王岂不求我?”

“若我军降之,或者南下荆南,蜀国公一旦取得荆北,金陵根基立刻动摇,主公不闻当年大燕太祖国策?”

说着,张瑜铿镪有声的朗读:“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留上庸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水6俱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一处倾坏,上下震d,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

这段大燕太祖的战策,这时在帐内读来,真是掷地有声听得人人心旌动摇,许久都没人接话。

“七色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郑平原思之,叹着:“这是良实之言,三百年前太祖为之,以平南吴,今日蜀国公为之,我深惧之,难道吴人不惧?”

“主公说的极是,这时情况,吴王尚未扫平吴地,岂敢bi迫我军?只要中人之智,必厚赏厚赠以增我军,不但不加以战掠,反而加以扶助,这正是大局之理。”

“我军j出江陵,不但要荆南大都督,更要使其公开结盟,以壮我军声势,使荆南闻风丧胆,迅归降我军。”

就算朝廷日衰,吴王也声势浩大,与之结盟,分割利益,荆南岂敢顽抗,不怕同时得罪了郑平原和吴王?

听到这里,大家都是点头。

“臣愿亲去金陵,会见吴王,以争主公之利。”张瑜说到这里,伏身而下,跪拜请命。

郑平原默然点头,站起身来,注目许久,不胜感慨,徐徐说道:“今天议政,才知道二位先生的真颜色,我真是不胜欣慰,有着你们,就算此局再坏,我也有心气争上一争!”

郑平原说到这里,亲自扶起张瑜:“就请先生代表与吾,去朝廷争一争!”

张瑜起身,又笑着:“而且,主公只是派我去见皇帝,请朝廷下旨,与吴王又有何关系?荆南大都督之职,以现在的局势来看,极易办到,到时,主公和吴王同为燕臣,虽有上下,却非君臣,主公何忧?”

张瑜笑着的说出这话,在座的人,都先是一怔,随即哈哈笑起来。

的确如此,即便是与魏越联系,可明面上派使者去觐见天子,天子还活着,不是么?

既然如此,魏越日后大胜,可以选择臣服,若是失败,以后也可以来一句只认天子不认吴王,起兵相争并不会落得话柄。

“说句大不敬的话,当朝天子也就是一块遮羞布了。天下诸侯有谁没有从中谋过好处?就是拒绝秦王的蜀国公,在处理朝廷使者时,不照样是金银赏赐过后,平安的送其回去?而且,还留下了关中地图?”张瑜在说起这件事时,很是平淡:“j出了江陵,蜀国公和吴王就没有缓冲的余地,必是j战,这时,主公挟数万军静于荆南,谁也不会bi着主公出兵。”

郑平原听了张瑜的话,越是想便越是有理。

就在这时,纪圭微笑的说着:“前去朝廷,可要快些启程,有了名分,在平定荆南时,也可少折损些人马。”

郑平原一想有理,立刻叫来去唤来自己信任的一个亲将来,这样的人,一是忠诚度有保障,二是,安全有保障,会伪装身份,行路快。

这里离朝廷还是不近的,中间的这一段路上,可不算太平。

郑平原叫人摆上纸墨笔砚,想好说辞,刷刷刷,写了一份上表。

“怎么人还没来?”看着外面,郑平原头也不抬的问着。

“臣这就出去催催。”服shi他的人,立刻心翼翼的说着,就在这时,亲将过来了。

“让他进来。”郑平原说着。

片刻后,一个看起来普通的男子,从外面走进来,翻身拜倒:“见过主上。”

“这是本帅j给你的任务,张先生为正使,你为随从亲将,率兵五百,送这上表,到金陵或者济山郡。”郑平原说着,又将表文封好,j给了张瑜。

张瑜心翼翼的将表书接到手中,说:“主公放心,臣一定完成主公的使命。”

“那先生就明天起身。”郑平原说着:“拜托先生了。”

看着张瑜拜谢出去,郑平原看着他,心中思考。

张瑜气度宽宏,精于战略和奇计,多谋善断,襟广阔,郑平原被张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张瑜j,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但是实际上,真正要获得信任,不是这样简单,这次献策固然有道理,但是真正是忠是j,还看从朝廷获得了什么。

若是什么也没有获得,非是无能就是别有用心。

这也算是一种考验吧,就算张瑜不说,自己也要派他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