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月忆(上)

易鼎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月忆(上)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2:57 来源:笔趣阁

春天来的很快,金陵温暖,转眼间,大地复苏。%ingee

金陵到了二月中以后,就芳草新绿如茵,桃花盛开,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往着,只不过很快金陵又迎来了一场连绵小雨,本温暖起来的天气又阴冷起来。

“馄饨!皮薄馅大又鲜又烫的馄饨!”一条街道,天刚蒙蒙亮,就有着挑着馄饨担子,走街串巷的老汉吆喝着。

“除了馄饨,可还有别的吃食?”就在这时,一辆普通马车,在老汉的身前停了下来,说话的是坐在车里掀起布帘探出头询问的人。

老汉见生意门了,忙将馄饨担轻轻放下,喊着:“这位客官,小老儿这里不仅有馄饨,还有着烧饼!”

“将烧饼包五个,馄饨就在这里吃!”男子说着从车内走了下来。

一下来,老汉看清楚了。

这男子三十岁左右,穿着普通。

自己馄饨皮薄馅大,汤水又有着祖传下的方子,的确又鲜又烫,不少人喜欢吃他的馄饨,不过多是普通市民,有几个衙役也喜欢。

所以这种马车下来的人,虽不多,也不太稀罕。

心中想着,手的动作半点没慢,在他的担子,东西真算是应有尽有。

锅、勺、灶、柴、水桶,中间还有着一只木制的抽屉,里面放的是在家里就包好的馄饨,再下面是放的干净的碗碟,面是肉馅和调味之物。

小板凳拿起,说着:“这位客官你坐。”

说着,就忙着,片刻后,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煮好了。看看车夫,客人吩咐再煮一碗,就着烧饼自己先吃了起来,觉得味道的确不错,可以说得是鲜美。

又一碗馄饨煮好,车夫过来食用。

在这里吃完了,又按着客人要求包了十个烧饼递过去,客人给了钱了马车离开。

“馄饨!皮薄馅大又鲜又烫的馄饨——”没过一会,街道再次响起了老汉的吆喝声。

“大人……”赶车的车夫,这时却有些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

“大人,属下只是有些意外……”前面的人拘谨的说着。

“哈哈,刚才的事?”这话取悦了自己,马车里的人笑的说着:“做我们这行,走南闯北,什么身份不曾扮过?再年轻几岁,就是去酒楼做个小厮,我也不会露了破绽,你呀,多待一段时日,自会晓得其中玄妙了!”

“……属下知道了!”

马车一直行进了皇城,因天还尚未大亮,路行人不多,进了皇城后,除巡逻士兵,再见不到普通路人。

经过重重检查,他们行到了一处衙门,在大门前马车停了下来。

“张百户,听闻您出了趟远门,可是刚回来?”门口站着的两个番子,见到马车下来的人,打着招呼。

百户这官不大,可在金陵十三司就职的百户,都是有些本事。

“刚回金陵!”张百户又对赶车的人说:“这次你也跟着辛苦了!”

车夫也是番子,这时将还有余温的烧饼拿出来,递到门口番子手中,随口说:“顺路捎了,先吃些垫肚子!”

“哟,我们不客气了!”值夜到现在,肚内饿的慌,一闻到烧饼香气,两个番子立刻接过来了。

这时张百户进了大门。

走到第三道门时,向右一拐,穿过走廊,在尽头房门外,停下了脚步。

“啪”有一声行礼,说着:“卑职求见大人。”

“进来!”里面应了一声。

百户认应了,进了房间,门随手关。

房间里光线骤一暗,让视线有些受阻,张百户眯了下眼,看到里面有三人都坐着,都是负责法会案一事的官员,至少有着副千户,官职比自己大。

张百户站在三人面前,行礼说着:“卑职见过三位大人!”

“不是在前面,不必这样,起来!”其中一个千户说着,这人就是蒋孝方,在十三司算是位高权重。

蒋孝方说完,就摆了摆手,直接问起了法会的事:“我且问你,你负责彻查的一路余孽,可都清理掉了?陛下对这件事很关注,这件事必要办的妥妥当当,你可明白?”

“卑职明白,卑职这次回来,就前来向大人复命!”张百户深深一躬,说着。

顿了一顿,就汇报着:“卑职负责楚北省一路,布政使大人和各郡县的大人都很配合,调动了不少衙役和公差,已经将七家寺庙全部抄了,名单的人都已经擒杀,这是具体的报庙产。”

这是一应事宜的禀报,对于张百户这次办的事,蒋孝方还算满意,没怎么刁难,看了看单子,就令他退下了。

张百户退出去,房间内的三人沉默下来。

“虽说境内余孽清理的差不多,还是有些漏网之鱼,这次差事不好办啊!”沉默了片刻,一个副千户打破僵局,说着。

“这事拖的过久,陛下只怕已不愿再横生枝节,此事还需尽快了结。”

“再派出些人手下去,察看一番也可交差了。”

“正有此意,不过此事虽不能再拖下去了,可半分不可敷衍。”

“这是当然,我们有几颗脑袋敢去欺君?只是的确扫的差不多了,剩余些虾米,一时间漏网也是很正常的事。”

蒋孝方最后总结的说着:“这样,如果没有事,本官就报皇了。”

顿了一顿,又说着:“三月我们重点是监督科举,这是本朝第一次恩科,不能出任何丑闻,给我盯紧了,特别是那些借口游玩赏春,大举会宴的人,别真的泄了题!”

“是!”两个副手都应着。

三月,南方都被春色笼罩,前几天一场春雨,冲得平原新绿,林木滴翠,午后的阳光照样着,十里长河,多了不少乘船游玩的人。

歌妓悠扬的歌声,常常飘荡于河面,当然河畔,垂柳下,踏春游玩的男男女女,不在少数。

这是一片太平的景象,虽北边战火不断,在大成朝廷的境内,百姓基本稳定下来,而有些钱的人家,自有了闲心踏春赏景。

一条河岸石阶,一群市民家的女子,正在说说笑笑的洗着衣裳。

普通百姓哪有这样多规矩,这时民风较为开放,自不会有着女子不能见人的说法。

恰在此时,一艘船从这条河行过。

听着岸边隐隐传来的嬉笑声,这条河道缓慢行船的一行人,都是面带微笑。

“王兄,李兄,这一路行来,景色怡人,不知金陵里又有多少繁华,我们马就可抵达金陵城内了?”

“恩,实际我们已经抵达金陵,就等入城,早就听闻金陵繁花似锦,这次定要好好的在金陵转一转!”

“哈哈,这是自然,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这一番美景?”船的人说笑着,离得岸边近了些,看着景色。

人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人。

“咦,你们看,这艘船的人在看我们呢!”

“哟,还都是俊秀的郎君,你看,那个穿着青衫的人,一直朝这里看,莫不你这小妮子了?”

“呀,你们在胡说些什么啊!”

“小妮子脸红了呢!”

被调侃的姑娘羞红了一张俏脸,惹得一群女子顿时笑了起来,这些洗衣的女子笑说着,眼睛不住的朝河面瞟着。

站在船头的几个人,都穿着青衫,并且衣衫整洁,更难得的是,这条船特别,几个人都年纪不大,长的眉清目秀,身有着一股卷之气。

从他们模样来看,是去往金陵的?

岸边的人猜测着。

到了三月份,这河乘船,多了许多学子,有老有少,有的五十多岁了还赶了过来,让两岸的百姓都大开眼界。

大燕停考二十年了,现在大成又重开科举了,这事可是大事。

世家和寒门,有着云泥之别,寒门想入朝为官,难如青天,世家子弟可以很容易获得官职前途。

这科举就是寒门学子通向仕途的唯一路子。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事只有立稳了根基的朝廷才有。

“哎,这情况已经二十年没有看见了,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见过一次,现在又看见了,说不定真的太平要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感慨的说着。

科举七百年,百姓人人都知科举重要,而这鲤鱼跃龙门的盛况,金陵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了。

眼下到了三月初,大成朝廷又开恩科,自然使不少人怀念。

对可能一举飞枝头的学子,河岸的大姑娘小媳妇指指点点,用着她们的眼光来猜测着哪一个人能在今年考场拔得头筹!

这时,河又有一条船,船不大,能容十几人,一个中年文人站在了甲板,这中年人,戴着方巾,年四十左右,眉清目细,风神俊朗,大袖飘飘,极具风度。

默默看着两岸,感受着这气氛,这人不由叹着:“真有几分太平之气了。”

说着,取出一支紫竹箫,面朝金陵,吹奏起来。

河水汩汩奔流,阳光照耀,箫曲回荡在河面,往复追忆,似乎是对过去战乱几十年的回忆,带着感伤和释然,引得周围小媳妇大姑娘,都停了手,不说话,听着。

一曲奏罢,这中年文人怅怅不语,良久,才发出一声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