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易鼎 > 第二十六章 突破(上)

易鼎 第二十六章 突破(上)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59 来源:笔趣阁

五月

阳光已经很炽热,就算是上午,也有着可怕的蒸闷,去年冬天种的麦子已经基本上成熟,新稻长的十分茂盛。

当一阵风穿过时,使人全身一爽。

在这样气候中,王守田却还在田地里,转眼看向麦田。

三千亩,一大片麦海,金灿灿的阳光下闪耀着光,一看就使人舒服,王守田眯着眼,说着:“这麦何时可收割?”

“就在今明二天之内了。”薛远应的说着:“现在,就可收割,只等大人下令!”

“很好,分田的准备呢?”王守田说着。

“二个月来,已经划分了田地,各户已经认了自己的田地,只等大人一声令下,正式分田了。”薛远指着在田里忙碌的农民,说着。

“大善,果是未雨绸缪。”王守田昂首笑了起来:“我命令,收割!”

“遵命!”这道命令下去,顿时,骑兵传达命令,片刻,六千人,手持镰刀扁担等农具,分成十二个洪流,涌向三千亩的麦田中。

青壮收割,妇女打捆,老幼捡麦穗,一切都井井有条。

收割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光彩,这是希望的光,王守田转身令着:“先以一亩之地麦子称重。”

“遵命!”柴茂森应的说着,他立刻派人集中先收割一亩地,并且去称重。

半小时后,一亩麦地产出已经出来:“回禀大人,亩产二石。”

“就以此为基,亩产二石,三千亩出产六千石,上报于大帅!”王守田对着赖同玉命令的说着。

“遵命!”由于公文早已写好,赖同玉在一行中,增添了一些数字,就写完了。

王守田展开一看,不由一笑,说着:“立刻快马传递给大帅!”

“是!”就有二骑,翻身上马,疾奔而去。

“主公,现在天热,是不是避避?”薛远问着:“此处有我们就可。”

王守田摇头,说着:“今天不必。”

随着收割,百姓喜色越来越浓,虽是劳累而不惧,王守田感受着一个个心情,观看顶上云气,白气已经浓郁之极,金印存放不下,大量白气散失,实在可惜。

现在诸事都办,就等大帅册封旨意了。

此时,是垂正十二年,纵观当时天下形势,皇室逐渐式微,藩镇势力日趋庞大,不断扩展着军力,王守田深知,以后十年,藩镇相互吞并,就会诞生秦、晋、梁等王,争夺天下。

而在不知不觉中,草上胡人也在激烈统一,并且诞生着霸主,日后三十万铁骑,进击中原之地。

在这等形势下,王守田只有逆流而上,争分夺秒,现在就是又一次考验和进步。

汲水县到文阳府,不过百里,快马加鞭,只要二小时就到了府城。

此时,书房中,王遵之闭着眼假寐,近侍见了,赶忙就近前请示:“大帅,中午应该安歇片刻罢?”

“我不用,还要再想些事,你们都下去吧!”

王遵之坐了一会儿,只觉觉万绪纷来。

柳思明虽然死了,可自己也精力不济,再难亲自讨伐,但是如是不能迅速吞并此镇,只怕……

蜀地众镇,现在占领成都的大帅魏存东最强,已经占领三镇,如果这势头再下去,再给他占领二镇,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自己身为一镇之主,名义上有四县一府,可真正掌握的,也只有二千亲兵,就算在二千亲兵中,缓急可济忠心耿耿的却寥寥无几。

自己还驾御的住,但是如是让他们忠心于田儿,还真是一眼望去,人尽可疑,想来也真令人寒心。

不过,田儿也争气,白手起家建了汲水县。

要知道,自己虽然是大帅,但是手中只有一县一府,供养牙兵都很吃力,不时还要被牙将所索取钱粮,哪有多少多余。

虽然早咬着牙,准备支援田儿一些,也是不多,现在田儿基本上白手起家,却真真解决了难题。

就在这时,远处门敲响了:“大帅,汲水县来报!”

听了这话,王遵之霍然而起,来到门前,打开了门,还没有等禀告,就取下了这张公文,展开一看,“今开良田三万亩,中田一万亩……割麦,计六千石”,顿时大喜。

凡事都有法度,就算是一镇之主,也不能随意提拔,王守田报上开垦四万亩,得六千石麦子,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政绩,王遵之岂不大喜。

回去,从桌上取出一张任命书,以及一个金印,展开一看,见并不弊端,就令人说着:“宣李显,速将此令,传于汲水县。”

“遵命!”近侍立刻应着。

这时李显正在一处东面厢房里办公,接到这公文,才展开一看,就合上,说着:“我这就出行。”

心中一叹,虽然早已经知道大帅心意,但是这次不经过讨论,就发布任命,就非常明显的暗示了。

甚至不能说是暗示,是明示。

汲水县,继续在收割中忙碌着,中午时分,三千亩全部收割完毕,一捆捆扎到了县城之中去。

这时,已经有十个石磨一字排开,都是用驴,百姓欢呼着,将麦子倒入,驴拉着,通过碾滚子在碾盘上的来回滚动达到碾轧脱壳的目的。

这是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

而麸皮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比如喂猪就不错。

“传我命令,发下号令,面粉和麸皮要统计,每石小麦,可出麦粉多少?”

“惯例是七成!”薛远说着。

“六千石麦子,就只能出四千石面粉,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这次不能按照户数来,必须按照人口来,我们有多少人?”

“主公,有人口五千八百四十一人。”

“那就按照发下一半的标准,每人三斗面粉,一斗麸皮发下,并且领面粉时,也领田宅书,等大帅命令一到,就发下。”

“主公,这剩余的可不多了!”薛远皱着眉说着。

“以后只要维持军队,并且到了下月底,就是稻田成熟了,这可不是六千石了,稻子亩产有多少,有四石不?”

王守田隐隐记得地球上有条记录。

《史记·河渠书》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

这就是说,灌溉水稻田的平均亩产是四石。

这还不考虑着高产良田。

果然,薛远一沉吟,就说着:“我观此田,有之。”

“那就对了,稻田总计有三万亩,可得十二万石,还忧粮食不成?”王守田哈哈笑着的说着。

“是,主公!”

“不过,这三千亩麦田无人打搅,这三万亩稻田,未必就没有打搅了。”王守田眯着眼,看向远处:“我当绸缪之。”

这打搅,不但是内,也是外。

一年二季,就有二十万石,是何等概念?

大帅别看拥有一府一县,但是被分配了去,实际上收入也未必有这样多的粮食!

这是由于,在别的府县,有着地主和豪强,有着官吏盘剥,因此百姓负担超过了五成,但是大帅拿到手的,十五分之一都不到!

而汲水县除了后面一些地主,在这四万亩里,没有任何地主豪强,官吏也不多,因此直接获得一半,由此可见王守田现在的经济实力了。

十万石粮食,就算是极辛苦锻炼的士兵,日食5升,也可养上二千人,更加不要说不断增长流民了,每增长一千户,就可养兵一倍!

想到这里,王守田才深刻理解到,当年为什么屯田于汲水县的李承业,第二年就能反攻为守,打下川中都,并且还主动将太素县交给自己(当时自己大喜,认为他忠心耿耿),并且有这样多的人才依附,以及造反的本钱——实是粮足兵精啊!

太素县并非是空白地,自己得了,也只能依惯抽取十分之一赋税,还惹得百姓怨言,而李承业只要有着汲水县,不断吸取流民,就有着推翻自己的本钱!

可惜前世,竟然对这个关键不知,以为自己掌握了二府七县,远在一县之上,不想在实力上,最多的旗鼓相当!

再怎么样有天命,气运也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掌握了这帝王之资,李承业才一发不可收拾——如龙得水。

王守田舒出一口气,这关键也不是立刻想到的,而是今日算到产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关键。

不过,这十万石,自己不能全拿,可以送一半给大帅!

从思考中醒来,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文吏已经将一卷卷文书都叠在了长桌上,忙的满头是汗。

而一边的官吏,将已经磨出的面粉和麸皮分成二半。

王守田就问着:“授田书可准备完了?”

“大人,一千二百十一户,已经基本准备完毕,就等大人下达命令了。”

王守田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顶上的云气,就这片刻,顶上云气又浓了不少!

就在这时,远处有着骑兵的声音,一骑先进来,翻身下马,跪在地上:“报,秘书郎李显,带着大帅令喻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