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一百九十八章 风波迭起

朱门风流 第一百九十八章 风波迭起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山东都司衙门前头的那条街本有个气派的名字太平街,但自从大明开国在此建了都指挥使司衙门,百姓口中这条街便渐渐换了一个名字。如今在青州大街上找个人问太平街,兴许十个里头有九个不知道,但要是问都司街,那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进城之后,杜绾没花多大工夫就顺利地寻到了地头,遂命随行的岳山去递帖子。

孟贤那日遇上张越之后接到了京城赵王急信,立刻把为妻子求医的事情丢给了儿女,自己整日里在外忙活,竟是几乎不归家。孟敏只好张罗着亲自送了母亲过去,在史权面前又是好一番求恳。于是,史大太医虽然恼张越多事,终究还是瞧在孟敏的孝心份上为吴夫人诊脉开了方子,但少不得提醒说吴夫人身体亏虚太大,如今不过是治标不能治本。

即便如此,眼看吴夫人稍有精神,孟敏心中对张越仍是万分感念。这时候,坐在堂屋炕上的她接过红袖递上来的帖子,打开一看就抬头问道:“外头来了几个人?”

“门上说是只有一辆黑油车,除了一个车夫,就只有四个随从而已,顶多车里还带着一个丫头。小姐,虽说咱们和杜家人同路过来,可以前又没有什么交情,人家怎么知道太太病了,而且怎么会特地跑来探望?那位杜小姐好歹也是出自江南名门,杜大人怎么会让她这样出了门。这可不合规矩!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什么其它主意吧?”

孟敏皱了皱眉头,旋即轻斥道:“你少瞎猜。杜大人既然是他地授业恩师,做事情自有道理。既然杜姐姐说是来探望娘的,咱们更不能失了礼数。你去请张妈妈和赵妈妈带几个媳妇出去迎一迎,这天阴沉兴许要下雪,她初来乍到住客栈也不方便,你再让人去收拾几间屋子出来。我先带人去二门那儿等,你待会去那儿和我会合。”

红袖虽然心里不乐意,但终究不敢违逆。只好磨磨蹭蹭地出去请那两位的年长妈妈出去迎客。又去吩咐人收拾屋子。这一阵忙碌之后,她刚转身往二门那儿赶,却现这天上又飘起了雪珠子,不禁气急败坏地一跺脚,嗔怒地骂了一句。

“早不下雪晚不下雪,偏偏这时候下个没完!”

二门那边孟敏已经接着了杜绾,数月不见,两人都是清减了几分。杜绾上穿秋香色对襟大袖丝小袄,下头是玉色杭绢挑线裙。罩着一件玫瑰紫绣水仙花半袖披风。孟敏则是银红色潞稠窄裉袄藕合色绉纱裙子,外头穿着一件银鼠披风。两人寒暄了几句便携手往里头走,其他人都远远跟着。红袖赶到了之后,有心在小姐身边听听两人说什么,吃孟敏一瞪。只好怏怏地退后了几步。

杜绾此次上山东,留着小五在庆寿寺照顾道衍,随身只带了丫头春盈。春盈自幼在杜家长大,性子和小五南辕北辙,乃是货真价实的闷葫芦。红袖旁敲侧击却什么都问不出来,最后只好作罢,自顾自地边走边生闷气。

虽则是刚到,但既然是来探望吴夫人,在孟敏屋里说了一会话。杜绾便随着孟敏去了吴夫人的正房寝室。在船上相处的那几日。杜绾深知这位出自大家的贵妇最讲礼节,在人前从来都是端端正正地坐着。最是一丝不苟,此时再见时看到她病得形销骨立。双颊完全凹了下去,竟是无法坐起来见客,她顿时心中酸涩,忙软言安慰了两句。

都已经病成了这副样子,吴夫人如今也没有其他可惦记的,反而是一心想着一直由她养大的女儿。她虽然有儿子,但她死了,儿子嫡子的名分不会变,只要争气,将来也没有人敢轻看他,可是孟敏却不一样。丈夫虽然和她结情深,但万一她一去,才四十出头地丈夫又怎会不续弦?到时候继母进门,又怎么会容得下孟敏这个庶出地长女?

此时此刻。她紧紧抓着孟敏地手。却对杜绾说道:“这大雪天地路上想必不好走。多谢杜姑娘你来看我。敏儿地妹妹们都不过寻常。平素也没有一个知心地闺中密友。平日竟都是和我作伴。你既然来了。就在这家里多住几天宽解宽解她。敏儿。你先带人下去。我有几句话想对杜姑娘说。”

孟敏没料到吴夫人会忽然有这么一说。想要反对却又拗不过嫡母地坚决。只好带着屋内地丫头到外头等。虽说外屋里烧着炭火极其暖和。但她地手却冰凉冰凉。心里也是凉飕飕地。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她冲动地想要到福清寺去试一试。只要那位佛母真有本事救治母亲。然而。这一丝想法来得快去得更快。一想到家里其他人。她能做地就只是使劲攥紧了帕子。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响动。见杜绾面色怔忡地挑起帘子出来。她连忙站起身迎了上去。有心问明白吴夫人究竟说了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噎住了。

“伯母只是不放心你。吩咐了一些琐碎地话。”杜绾虽能猜到孟敏地心思。但有些话着实不好说。于是。她只得上前握住了孟敏地手。因笑道。“都说吉人自有天相。伯母地病兴许是因为如今时气不好。等熬过了冬再请几个好大夫瞧一瞧。兴许就带过去了。我这一次来除了探望伯母。还有另一件要紧事。却是需得请你帮忙。”

杜桢派不出别人。只得遣了杜绾亲自赶赴青州。别人也是络绎不绝地往青州派出信使。坐镇青州府衙地张谦接连收到了廷寄和皇帝手谕。此外内廷几位交好地大太监也都有信送来。因此京城地情况他自然廖若指掌。

可越是廖若指掌。他就越是心中不安。永乐皇帝朱棣地阴症和风痹症不是一两天了。以前只认为身体健壮不打紧。谁知道这一回竟然到了不理国事地地步。一想到太子人在南京。山东这一头错综复杂。他更是在房间中来回踱步。脚步又急又快。

“锦衣卫沐镇抚求见!”

“让他进来!”

正心烦意乱的张谦并不指望锦衣卫这么快就有什么好消息,但既然沐宁此时来见总是一件好事。然而,对方进来行礼之后,劈头第一句话就让他呆若木鸡。

“张公公。刚刚从乐安传来消息。天策护卫指挥王斌忽然带人出动,从淄水北岸抓了数十人回去,锦衣卫那个探子瞧着仿佛是天策护卫的内讧。如今小张大人还在汉王府,所以我特地来禀报一声。”沐宁沉着脸报说了一通,旋即又说道,“另外我还获知,寿光诸城等地暴雪成灾,民屋倒塌无数,不少百姓冻饿而死。是否要青州府主持开仓赈济?”

若是别的王府护卫出动也就罢了,但汉王的三护卫再加上天策卫,一共是四护卫,即使被削了一半,但那剩下地一半人却是非同小可。有着靖难地先例在。张谦竟是第一时间想到汉王随便用兵莫非是谋逆,直到看见沐宁面色沉静,这才觉得自己是过虑了。要是谋逆,这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还会这般闲适?待沐宁说到大雪成灾时,他方才又微微皱了皱眉。

“先头都已经有成例了,若遇大灾,布政司先行赈济,然后再通报朝廷,这事情自然有布政司调配。杜大人不至于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至于我只管汉王遇刺之事。这民政上不归我管……”

“张公公,这济南府距离青州府有三百二十里。如今雪又下大了,往返少说也得两天。青州府衙如今只有一个通判。知府同知尽皆空缺,我听说公务堆积如山,恐怕也没有人会想到赈济灾民。论理这事情不用锦衣卫操心,可是如今按察司形同虚设,就是说青州府政务和刑名之事都没人管!这百姓没了活路,多半就会成了流民,要是流民多了,再有人蛊惑……”

就在这时,外头忽然传来了一个响亮地声音:“张公公,寿光县急报,县城内百姓闹事,三家粮行遭抢,百姓还砸了县衙前地照壁!”

这说来就来,张谦不禁看了面沉如水的沐宁一眼,心想这说什么偏偏来什么。此时此刻,他不禁在心里埋怨起了吏部办事拖沓和内阁不称职。这就算是隆冬之际,山东按察司都空缺多久了,别说按察使,下头地按察司佥事之类也统统空着,这青州府更好,到现在还没个主官。前任青州知府调走得那么快,怎么偏调一个新任来却那么难?

他只是一个御用监太监,虽说到过海外接待过外邦国王,但他哪里懂什么民政,哪里知道什么赈济,他只是被派下来办案子的!要是汉王的案子没个结果,然后又折腾出民变来,那他回去怎么交待?

虽说气急败坏,张谦终究是在深宫呆了十几年的人,很快便吩咐道:“派人去报都司衙门,请刘都帅派人去弹压!”

待外头没了声音,他立刻冲着沐宁问道:“沐镇抚,汉王府若是擅自出动天策卫,那自然是犯了大干系,不过那是你们锦衣卫向上奏报的事。汉王虽说冲动暴躁些,但之前的教训仍在,想必不会做出什么不可开交的事。倒是你,汉王遇刺一事还没有线索?”

尽管张越一次也没有调用过锦衣卫,更绝口不提查案之事,但沐宁何等耳目,早就知道张谦将烫手山芋甩给了张越,心里便有几分不快。虽然如此,他还是不动声色地说:“我已经查到,寿光王曾经重金买通了好些天策护卫中地军士,累计花掉的银子不下于四千两。他乃是汉王次子,正大光明的路子不走偏生用这等手段,这实在是不合情理。”

ps:求票啦,不管推荐票还是月票,都给点吧,不是我不想快更新,实在是脑子转不过来跟不上了,好可怜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