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四百八十六章 信得过!

朱门风流 第四百八十六章 信得过!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武帝朱元璋和永乐帝朱棣都是大权独揽的性子,朱棣元璋那样勤政,故而为此设立了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却不像后世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的内阁,而只是一个由五品官员组成的秘书班子,有宠信而无实职实权而朝廷大事的决定也极其简单,凡大事则由皇帝召群臣面议,一旦面议决定则立刻传旨施行,不待批答。除此之外则是钦点重臣商议,商议的结果上报,最后由皇帝亲自做出决定。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面对宣府传来的紧急军情,奉旨合议的正是六部尚书以及几个顶尖的勋贵们。尚书虽说是正二品,可在座的勋贵有英国公张辅、武安侯郑亨、安远侯柳升、隆平侯张信、镇远侯顾兴祖、保定侯孟瑛,全都是其中甚至没有一个伯爵。于是,尽管是六人对六人,但这是军务,隐隐之中自然是以英国公张辅为主。阁臣之中只有善长军务的杨荣和金幼孜在场,却只是负责记录而已。

“兴和东北有凌霄峰,南有威远川,西有鱼儿,原本有将士逾千,如今剩下六百余人,加上都指挥使王唤带去的五百人和京营五百人,总共也就是一千六百人。这一千六百人若是守御得当,再加上有大批粮料补给,阿鲁台就算是大举进攻,最后也会知难而退。”

说这话的是兵部尚书赵,然而话音刚落,年纪一大把的户部尚书郭资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冬日进兵原本就是兵家大忌鲁台既然敢这么做,不是有凭恃,就是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兴和如今虽然不患粮料补给,但将士们也是人,谁能够不眠不休地作战?到时候若是力疲而竭,那么恐怕就保不住了。为今之计,需得尽快派出援兵。”

礼部尚书吕震看到赵和郭资这两个好容易正位的堂官彼此互不相让,只得轻轻咳嗽了一声。眼看两人稍有收敛,他这才开口说道:“洪武三年二月,岐阳王下兴和是进兵进兵察罕脑儿。洪武七年四月蓝玉败元兵于白酒泉,于是再拔兴和。永乐十二年皇上北征,走的也是兴和这条路。兴和开平乃是长城外的两大进兵要塞,一旦丢了,翌日鞑靼进兵就会全然无阻。”

吕震乃是出了名博闻强记的人一说竟仿佛是兴和大事记,别说武官连文官不服气他人品的,心中也不无佩服他的记性。几个武官几乎都是次次陪着出塞的人,这时候各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只听吕震又继续侃侃而谈了起来。

“兴和守御千户所原属元隆兴路,直隶中书省。皇庆元年十月改为兴和路。洪武三年为改府,隶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和府废,三十年正月兴和守御千户所,军户千防戍。永乐元年二月则直隶后军都督府。如今的兴和孤悬塞外内中只有兵没有民,所备者鞑靼瓦剌只是作为北征的一个据点而已。此次阿鲁台先是佯攻开平,然后却转道兴和,难道真是志在此处?依我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应当是志在万全!”

先前共同议北征事的四位尚兵部尚书方宾自杀后被下令戮尸,户部尚书夏原吉刑部尚书吴中还在狱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吕震尽管心里对北征极其不以为然,但他更知道这时候要是自己再不识相,那么就该下锦衣卫狱和那两位一道做伴去了。于是,面对四周那些或善意或恶意的目光,他想到皇帝派来看守自己的那十个护卫,因而咬了咬牙。

“当初长城以外有官山卫、宣德卫、东胜卫、云川卫、玉林卫,如今这些卫所一个个都迁移到了外长城以内,而鞑靼瓦剌则是一步步南下,如今更是皇上北征前夕,若是此时丢了兴和,那么万全前头再无屏障,若大军走开平,则阿鲁台可攻万全,因忖其乃我军必救!不管这次阿鲁台因何来攻,至少正好是兴和刚刚补充了军器粮料的当口,那么就可以多坚持一阵子。只要大军开至而兴和堡仍在,那便是大胜!”

“说得没错,虽说鞑子势大,但据城坚守,一千多号人怎么也能坚持十天八天。”安远侯柳升因之前张越曾经在要紧的时候劝解过自己,因此见英国公张辅不开口,他便抢在前头说话道,“若是北征之前丢了兴和,将来就算是大胜而回,这一条也是不好看的!兴和距离万全才多远,宣府三卫再加上万全两卫,足够了!”

武安侯郑亨出镇宣府多年。此时却没有贸贸然附议派兵。俟柳升说完。他就摇了摇头:“宣府虽屯重兵。但昔日……那

就是教训。阿鲁台最善于地就是声东击西诱敌深入。雪天。那些鞑子攻城得花费十倍力气。但突袭却是极其擅长。宣府军不惯雪天出战。贸然出兵一旦遭伏击突袭。则势必危矣。”

户部尚书义也建议不要贸然往援。先集结兵力。然后派一员老成持重地将领从万全出兵。署理刑部尚书金纯和他地意见差不多。隆平侯张信则是左右逢源。等于什么都没说。保定侯孟倒是赞同柳升尽快援救地意见。这和姻亲无关。纯粹是他对于大局地看法。而镇远侯顾兴祖乃是众人之中年纪最小地。因此只是谨慎地谈了利弊。

尽管张越是自己嫡亲地堂侄。张辅对其更是一向照顾。但亲情是亲情公事是公事。他这会儿心里极其惦记。但既是奉命合议。他最后便沉声说:“风雪天出塞确实风险不小。但兴和不可不救。先前已经重兵集结于宣府、万全、开平。不正是为了防备鞑虏南下?我地意见是先派人仔细打探。探得阿鲁台兵力之后。选一员得力大将宣府一镇兵出万全。仿先前皇上北征旧制。列队整兵以方阵行进。左右前后派侦骑打探。如此可保无虞。”

提出这样保守地建议。张辅自己也由得深感恼火。无论是明初李文忠徐达蓝玉地大军出塞还是永乐皇帝朱棣地北征。几乎每一次都是动用大军。所以。地方卫所面对小股鞑虏还敢出兵。对于大军压境则是一贯采取守势。兴安伯徐亨不是大将之才。让他领兵直撼阿鲁台。别说皇帝不放心。就是他也不放心。而皇帝地心思只怕都在北征上。恐怕不会因为这样一件事而坏了计划。放眼座上那么多人。除了自己。倒只有武安侯郑亨可以当此重任。

当务之急是。北边竟然直到现在还没有准确地情报。此次阿鲁台究竟带了多少人?

乾清宫东暖阁。

奉命列席合议杨荣和金幼孜将每位大臣的意见一一禀报了一遍之后,却现朱棣没有反应,双双抬头一瞧方才现朱棣仿佛有些心不在焉。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勾当,他们俩不禁大为奇怪,却也不好作声催促。良久,他们方才等到了皇帝的声音。

“交参政张信在外头的时间够长了,调他回来,出任顺天府府丞。”

这牛头不对嘴的一句话顿时让杨荣和金幼孜面面相觑。金幼孜实在是不明白这好好的说着北边的事情,怎么又拐到了安南。

而杨荣在呆了一呆之不免想到之前皇帝传召自己和沈度时说的话,不禁隐隐约约领悟到了几分,心中登时一凛,随即躬身道:“交参政乃是正四品,调任顺天府府丞依旧是正四品。此事是先行文吏部,还是明上谕?”

“行吏部,义知道该怎么做。”朱~轻轻用右手中指敲了敲榻上的扶手,旋即一字一句地说,“令兵部尚书赵督屯戍,其不在职期间,令工部尚书李庆暂署兵部。令英国公张辅和刚刚那些大臣商量北征督运粮事宜,朕不想看到他们再拖拖拉拉,眼下已经十一月了,三天之内,朕要一个结果!”

尽管都是在内阁浸淫了十几年的阁臣了,但此时皇帝只字不提兴和,两人反而都觉得心里七上八下。金幼孜毕竟觉着这是要紧的军务,于是便试探道:“那兴和之事……”

“兴安伯徐亨太年轻,这会儿武安侯郑亨过去换他回来。”朱~随口打断了金幼孜的话,继而又继续说道,“郑亨随朕多年,是援是守让他自己把握,朕信得过他。至于兴和……朕信得过张越,再说兵仗局先前还说过6丰向他们额外要了不少东西,有犀利的火器,还有百多个擅长火器的神机营军士,朕就不信阿鲁台舍得用人命铺出一条道进兴和!”

皇帝既然这么说了,杨荣金幼孜只得行礼退出。直守的阁臣原本就是最忙的,而由于这件突如其来的勾当,他们两个和杨士奇几乎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一直到戌时三刻方才散直。满身疲惫的杨荣一上车便裹着厚厚的披风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方才被人轻轻推醒了。

“老爷,顾公子傍晚就来了,家里人已经领了他在书房等,刚刚送了茶点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