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五百五十八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寻

朱门风流 第五百五十八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寻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99第五百五十八章孤女丹心,替罪易寻

生在杜绾下的小抚子上。說閱讀,盡在翠墨虽有此不安。却仍是落噶六她已经不是当初大相国寺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了,十年岁月让她蜕去了昔日的青涩,亦出落得亭亭玉立。亲眼见过王府的豪奢富贵冷酷无情,亲身经历孟家从高门大族沦落到僻居乡里,更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失去了双亲,甚至险些连自己都保不住,她这两年自是成熟了许多。

孟敏不止一次劝过她回复本名,但她却总是用各种理由推托。只有在夜串三更别人都入了梦乡,她却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时候,她才会在被窝里一遍遍地回忆儿时的情形。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她一个弱女子,即便不能手刃仇人,却不能就这样忘了这血海深仇。只有别人一遍遍叫着仇人亲口取的名字,地方才能够用那种刀扎心口的刺痛来提醒自己不要忘怀。

此时,杜绾既是提到了朱宁的信,她也就不再犹豫,将年前对朱宁说过的事情又对杜绾复述了一遍。旋即便垂下头说:“郡主那时候告诉我。这等事情要揭出去容易得很。随便让人放些风声就使得,但官府未必会管,就是管了也未必有用。再说。赵王经营北京多年,说不定等官府听到风声,这盖子反而轻轻巧巧被捂下去了,反而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说到这里,翠墨放在双膝上的双手忍不住紧紧绞在了一块,但心中却知道,朱宁对从前的事情并不知情,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她好。她甚至曾经想过含了这条性命到官府大闹一场,但孟敏和她朝夕相处,竟是识穿了她这点心思,一番话将她一腔决心打消得干干净净。

若是惜了性命却报不了仇,岂不是更大的不孝,岂不是让父母的苦心白费?

杜绾虽说不知道翠墨有何隐情。但此时细察其脸色,她隐约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激愤情绪,心头倒是渐渐醒悟了几分朱宁在信后头**翠墨的缘由。见这丫头低头只顾看着自己的膝盖,她暗自叹息了一声。一手搁在炕桌上,身子往前微微倾了倾。

“此一时彼一时,郡主那时候如此说,自是有她的道理,但眼下乃是非常时刻,和那时候的情形便大不相同。你说往庄子上收容民夫的乃是安阳王府的人,那么如今呢,如今那些民夫是否还在那些集子上?”

“在,当然在!”翠墨心中一惊,一下子抬起了脑袋,几乎想都不想就连连点头道,“不但有,而且比往日更多!赵王府和安阳王府在北直隶一带的田庄有好几个,原本也一直收留投靠的富户民户,但今年的数目比以往增加了十倍都不止,而且据说那边还放出话来说,以田土投献投身,此后不但是永生永世不用服摇役,只要交给赵王府一半赋税就得!”

虽说问了一句,但杜绾没想到翠墨竟然了解得如此清楚,此时听到这回答,她想起对方昔日便走出身安阳王府,更觉着这里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沉吟片玄,她不禁若有所思地皱起了眉头:“照你这么说,乡间应该人尽皆知,官府决不会不知情。”

“百姓向赵王府投献投身是从前赵王就藩北京的时候就有的,官府亦曾经上报过,只是有司因涉及赵王,弹劾过没动静就没声息了,仿佛是没这么一回事似的。如今变本加厉。官府只以为是旧日的勾当,所以索性听之任之!”

杜绾身在江南,对于这类事情也颇有耳闻。家里那几百亩水田就是因为父亲当初不做官不能优免粮役。所以族中那些考中生员或举人的叔叔伯伯便用了各种手段,八百亩变成了六百亩,六百亩变成了四百亩。可走到父亲再次入朝索性卖了这些田地后,没过多久,族人却又眼巴巴把这些田双手奉上,甚至还把更多的田挂靠到了父亲名下。哪怕是父亲那种性子,对于族里的这种举动也没什么办法。

太平盛世的时候,这缺口就是朝廷赋税,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打起仗来征用民夫却出了岔子,这问题可就大了。尤其是多疑暴躁的皇帝,决计没法轻易容忍。

前几天听说父亲在见过杨士奇之后,又奉命去过一次东宫,杜绾自是觉察到了某种端倪。如今张越不在,她是不是拿着此事回去父亲?正这么想着,门外头就传来了一个又惊又喜的声音。

“少奶奶,少爷已经回来了。这会儿他先去北院大上房探视老太太。所以得晚些过来!”扯着嗓子嚷嚷了这一句之后,崔妈妈便进了屋子。满面堆笑地屈膝行礼之后,她又赶忙说道,“网网我对少爷提了一句翠墨姑娘来了,少爷说请翠墨姑娘留一留。”

对于翠墨来说,人生中除了爹娘,最可信赖的便是张越和孟敏。

那场大水里,张越不但给了他们一家容身之处,几个银角子更是帮着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后来那一次在马车上的话亦是说到了她的心里;而孟敏的相助让她和父母暂时解脱了危难,让父亲不必苦苦地修城墙。即便父母最后死得惨烈。可冤有头债有主,她要是恩仇不分。那简直就不是人了。因此,眼下听说张越回来了,她立时喜上眉梢。

而杜绾闻言亦是又惊又喜,倒是没注意到翠幕的满脸喜色。但炮前的崔妈妈却看得分明,忍不住在翠墨面上膘了一膘,心想这位孟家的婢女不但生得如此明秀,而且看样子仿佛还认识自家少爷。她是孙氏精心挑出来在院子里伺候的,此时上了心,就没有立刻离去,而是留着陪坐在翠墨对面的小机子上。瞧见时候不早,琥珀和秋痕又张罗着送上了点心。

这边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张越方才回来。网刚见祖母的时候他灰头土脸,随便拧毛巾擦了一把,又罩了一件石青袍子,此时这外袍一扒拉下来,立刻便露出了里头那件连本色都看不清的大衣裳。因有外客在,身上满是油汗的张越就只冲着杜绾点了点头,又冲着要行礼的翠墨和其他人摆了摆手,随即便径直去了旁边屋里沐浴更衣。

过了两刻钟,收拾停当的他方才再次进了屋,在杜绾对面的东边炕上坐了下来。和翠墨客套了两句。待得知了个中详情,他不由暗自叹息。

“翠毒,我知道你打听这些不容,叭是片孝心,但以后该小小心的时候坏是得小心二毕毋**…月住在城郊,就算保定侯一直顾着,毕竟挡不住堂堂王府,若是有人死死惦记你就更糟了。你今天说的我记下了。这些都很有用,我会想想办法,你且回去,这些自有我。”

听到这句话,翠墨连忙站起身来,屈膝跪下重重磕头。杜绾连忙吩咐一旁的秋痕将其扶起,却不想她执拗得很,硬是连磕了三个方才直起腰,赫然是泪流满面。见此情形。张越赶紧让琥珀带着她下去洗脸,然后就对崔妈妈和秋痕说:x“崔妈妈,你去挑两块厚实的料子给她。颜色素淡些,就说不为别的,只是送她裁两件御寒的冬衣。秋痕。你再去厨房看看有什么新鲜点心,捎带两盒子回去,让她带回去给其他人等到人都走了,他方才揉了揉太阳**,抬头看见杜绾若有所思地盯着自己瞧,他又深深叹了一口气。这第二个人生的十年中,他已经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往心里放,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扛,不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都是如此。他只是怕他们知道得太多负担太重,也一直都认为这些事情只有自己知道才是最好的,可他一个人扛得累,被瞒着的人也未必舒心。

“认识她一家三口是当初在开封的事了。”如是开了一个头,张越便索性打开了话匣子。

大相国寺那回初见,寡于言辞的康大海和敏于言辞的康刘氏都死死护着她,他已经记不清她的模样,只记得那是个躲在父母后头眼珠子黑亮的芦柴棒。那时候给几个银角子。只是富家公子哥微不足道的好心,想的却是从此之后彼此再不相干,后会亦是无期。

而就是那个不声不响憨憨厚厚的康大海,当年曾经为了替妻子报仇。在开封府竟是不惜血刃仇人,当任知府恰好是金家姊妹的父亲,受贿判了其真犯死罪,直到新知府上任。才以杂犯死罪筑城北京,母女又跟随了来。

安阳王府门口见到的只是她的母亲,那一身衣衫褴褛,含屈忍辱却仍是礼数不缺,说出的话亦是条理分明。只是之后听说他们一家三口都入了王府,他怕皇家人算计多,便权当那一段过往都过去了。不过没想到之后她就跟着安阳王府的妈妈出现在了英国公府,见着他虽说有些怯生生的,可那欢喜的表情却溢于言表。

再接着,她被人有意送到了孟家,却是因着旧日恩惠不肯替王府做眼线。而让人更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她母亲在王府带着未出世的孩子莫名暴毙,而她的父亲最初隐忍不,却在关键时刻引爆了一车的火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整个京师的震动。

他当初出手的时候,那还只是个蓬头垢脸的丫头,后来尽管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人,那一家亦是脱离贫寒过上了好日子,最终却演绎了一场远比戏剧更惨烈更曲折的故事。

杜绾在旁边仔仔细细地听着,当张越提到那康大海前后两次举动时。即便她一向很少把喜怒挂在脸上,也忍不住暗自喝彩,面流露出掩不住的敬意和黯然:“两次为妻子舍身犯法,却是因为他所遭遇之事根本没有律法可作凭恃。这真是一条豪杰了!可她爹娘的结局实在太惨烈,我之前看翠墨虽说大大方方地笑着,可总能感觉出几分凄苦。原来竟是因为这样的缘由想起当初自己听到的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她忍不住用左手拇指掐了掐右手心。用这样粉身碎骨的方式去死,用这样激烈决绝的方式去期翼一斤,报仇的可能,她实在是佩服这样一个直截了当的汉子,却也更是同情那个同时没了爹娘的可怜姑娘。

“别的我已经帮不上忙,所以这一次,我不会让她辛辛苦苦送来的消息白费了。大约郡主此时送了信过来,也是因为听到了什么风声。

她是个坚强的姑娘,要的不是别人可怜她,否则也不会这么一心一意螳臂当车地想着报仇。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就像你说的,律法若是无用。就只能靠自己了。说起来我这次回京的路上也遇上了一遭窝心事,我也不知道招谁惹谁了,竟又是碰到了怪事!”

见杜绾愣了一愣,他便伸出右手压住了杜绾放在坑桌上的手,苦笑着说道:“我这次路过鸡鸣驿的时候,结果遇上一伙扮成商人的刺客。那时候我急着回京,也不想抓什么活口,索性就把心一横下令格杀。今天要不是在太子面前把这件事撂出来,恐怕同样满肚子不平的太子不知道会交给我什么难办的勾当“又是刺客?”

杜绾到吸一口凉气,虽说看着张越不像什么遭到损伤的模样,但她仍是有些后怕。比起什么官场上的倾轧角斗,这种直接消灭整个人的方式最野蛮最直接,同时也最难提防。想当初张越下江南的时候,不是被人一箭射断了佩剑,结果差点惹来了大麻烦?

听张越将当时的情形娓娓道来。她自是恍然大悟:“你那时候不留活口,是因为担心那人胡乱指认,惹来更大的麻烦?”

“京师的流言蜚语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听说甚至有人传起了什么让。

陵崩,这一摊浑水还不知道有多深。要是那会儿让人得逞,恐怕就会有人抓着我钦使的身份做文章,这年头编造证据容易,栽赃陷害也容易。而留着活口,如果那人招供时硬指认说是太子怀疑我带着遗诏因而杀人灭口,那事情就真的糟了。如今却简单得多,那拨刺客可以是汉王。可以是赵王,可以是永平公主,甚至可以是被禁锢西苑的寿光王党羽。最可能的还是什么白莲教蒙古教子,要找替罪羊容易得很比:俺之前说的送书是送全套,不是一二册。话说今天上海小年夜了。跑到市去了一趟,现人山人海,这过年果然就是不差钱啊!

嗯。俺也趁着过年这斤,月好好休息,大家也都过个好年!有人提过推荐近期我追看的新书,嗯,圣个字、仙葫、许仙志、冠军传奇,”老书就不说了,我书架里头的书暴多。昨天还把一直养着的上品寒士设定了自动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