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四十一章 见微知着,有备无患

朱门风流 第六百四十一章 见微知着,有备无患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九月的京师已经是好些天没见过阳光,天空一直都是阴沉沉的,连带着人心中也是极其阴冷。由于皇帝率大军巡视在外,里里外外的国事都是皇太子办理,因此朝会固然是暂停,宫里文华殿端本宫各处却是忙忙碌碌。而宫外的各家大臣府邸也是常常有人进出,明面上的平静却掩不住暗地里的波涛汹涌,但更多人家却是过自己的安生日子,自得其乐。

之前的顺天府乡试中,顾彬和张赳毕竟都是国子监中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前者更是杨荣的高足,于是,顾彬一举高中次席,张赳的名次也在前二十之列。就连小不点的方敬,这一次的运气也是极佳,恰恰是排在八十名取中举人的最后一名。尽管不太好看,他还是异常欢喜,考完之后少不得和另两人聚在一块庆祝了一番,就连不喝酒的顾彬也喝得酩酊大醉。就是这几天,三人也常常一块会文,都想着一鼓作气去考来年会试。

阳武伯府这些天刚刚收拾一新,因这里如今长辈不在,孙辈又只是刚出了孝,唯一还在实权位子上的张越又不在,倒是还算清静。

祭祀之后除下了身上的齐衰孝服,当初收拾起来的各色陈设摆件等等自然都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上下下也忙着丈量尺寸做今年的冬装。张菁静官张赴这样的小一辈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好的衣裳往往一年就不能穿了。至于刚刚考中举人的张赳就更不用提了,他这张家长房长孙出了孝,常要出门会客,自然更得备办各色衣裳,毕竟这也是门面。虽说这些都是郑芳菲备办,但生性腼腆的她常常找杜绾参详,妯娌俩自是亲近。

这天恰好张越让人捎的信送到了家里,杜绾接了之后就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读。尽管看那字里行间描述的意思,应该是在宣府的时候写成的,距离现在少说也有小半个月,但好歹是至少有信回来。看完之后,发现秋痕在旁边眼巴巴看着,她便随手撂了过去,见她眉开眼笑地谢过之后就忙不迭地和琥珀凑在了一块,她不禁心里暗叹,随即就算起了那归期。

“哎哟,我的祖宗爷,您可跑慢点!三小姐,您可别带坏了这小祖宗!”

一声突兀的嚷嚷之后,杜绾立时回过了神,却瞧见那松花色的夹帘子被人撩起了一个角。紧跟着,就只见一个银红色的身影拖着一个矮矮的小人飞快地跑了进来,撒欢似的钻进了她的怀中。听到张菁娇声叫着嫂嫂,静官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娘,她便冲那屈膝行礼的乳母颔首点头,又一手一个把两个孩子揽在怀里。先问了张菁今天的书读得如何,又夸了两句,然后她就把儿子抱在了膝上。

“下午正好不上学呢,我也要去大伯娘那儿……咦,哥哥来信了?给我瞧瞧!”

张菁眼尖,瞧见秋痕和琥珀正在看信,她连忙就疾步冲了过去,伸手就要去抢。吓了一跳的秋痕下意识地举高了手,让张菁扑了一个空。头一招奏效的她还不及得意,忽然觉得腰上一阵痒痒,顿时笑得情不自禁,一下子蹲下了身子,结果自然是吃张菁夺了信。

“秋痕姐,这回又是我赢了!”

两人打闹惯了,赢了的张菁自然得意了好一阵,随即才笑嘻嘻地上前把信还给了秋痕,又撒娇似的让琥珀念给她听。听完之后,她便撇了撇嘴道:“我还以为哥哥会有什么额外吩咐呢,结果什么也没有,都是些一成不变的老话。只有末尾提到了咱们。”

杜绾刚刚一直笑看着她们打闹,此时此刻便出口嗔了一句:“傻丫头,一路伴驾而行,一应私信都有人检查,然后才封口,你哥哥天大的胆子,难道能在这上头写什么要紧话?不过就是报个平安而已!”

“我还以为哥哥会在信上和嫂嫂说什么好听的话呢!”

“你这个人小鬼大的小妮子!”

没好气地摇了摇头,杜绾心想张菁小小年纪却偏这么古灵精怪,竟是和张倬孙氏夫妇丝毫不像,也完全不像张越。记起下午大嫂李芸还约了妯娌几个去英国公府陪王夫人抹骨牌,她便站起身来,预备带了张菁一块去英国公府。如今家里没什么大事,男人都在外头,留着秋痕琥珀管家也就够了。

“三嫂,三嫂在不在?”

听到门外传来了这么个声音,张菁顿时愣了一愣,随即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拽了一个人进来。杜绾定睛一瞧,看见来人是满脸措手不及的张赳,便颔首笑了笑,连忙让座,又吩咐水晶去李芸那里禀告一声自己要晚些,然后就在炕上西头坐了下来。

“四弟不是到外头去了,这会儿急急忙忙回来,是有事?”

虽然是大冷天,张赳打马回来吹风吹了一路,但他这会儿仍是觉得身上一阵阵燥热。此时,他使劲定了定神,这才开口说道:“我刚刚和几个从国子监结业的监生一块出城回来,进丽正门的时候就就看到有信使快马加鞭入城,说是皇上在松亭关外大捷。我寻思三哥陪侍皇上应该是从松亭关到大宁,这回大约也在其中。”

话没说完,杜绾就站起身来。见屋内众人无不是喜动颜色,她就知道她们定是想当然地认为大捷必然代表着立功和平安无事。低头沉思了一会,她就对琥珀和秋痕吩咐道:“你们两个把菁儿带到大奶奶那儿去,请她们带菁儿先去英国公府,顺便把这个捷报转致大伯娘,我刚刚正好想起要回家见见爹娘,得晚些时候再过去。还有,彭师傅去了大宁,灵犀这些天一直在这儿帮忙,你们代我去好好谢谢她,她也实在是辛苦了。”

林林总总吩咐了一大堆,见秋痕和琥珀不疑有它,拖着张菁起身就走,杜绾就吩咐乳母把小静官抱了下去。见张赳仍是坐在原地不动,她便笑道:“四弟既然回来了,不如和四弟妹一块儿去英国公府拜见大伯娘?自打你中了举人,大伯娘可也是高兴得不得了呢!”

“三嫂,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张赳却不是那么好蒙骗的,此时竟是根本没有挪动一下,“这松亭关外大捷听着简单,可是,明知道皇上率大军巡边,谁会那么不长眼睛寻衅?再说了,哪能就那么巧?还有……”

“别还有了,你三哥说你警醒,我如今可算是信了!”杜绾看见屋子里两个小丫头好奇地听着,便轻轻咳嗽了一声,“四弟你说得不错,这军报上说是大捷,打胜了总不会有错,但其他的事便蹊跷了。如今你万大哥正好出使瓦剌,我因这个想到了小五,所以正打算回家去问一问,恰好父亲今日不当值。我一个人回去不方便,之前我担心父亲明年主考,如今看来多半是金学士,既如此你也不必避着他,和我一块去一趟如何?”

当初顾氏六十大寿时,张赳初次见到杜桢,印象深刻的倒不是这个人,而是父亲特意请来的小沈学士对其人的尊崇,在寿宴上和张越斗茶联拜师,不过是斗一口气罢了。直到后来见这位冷面杜先生入朝迁转一路上升,最后直入内阁,他心中自是不止一次想到,若是自己当初拜在他门下,那又会如何。只后来这些心思都淡了,人各有路,他如今也一样挺好。

即便如此,这会儿听到杜绾这么说,他仍是几乎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张赳要随杜绾去拜访杜桢,这自然是正事,李芸得知后便招呼了妯娌们一同先走。郑芳菲倒是没什么想头,赵芬心里却少不得嘀咕。只她如今想着这家里的爵位日后必定是张起承袭,她才是未来的伯夫人,再加上安远侯夫人几次三番地告诫,她也只好在妯娌们面前扮贤惠,一时三人无话,就带着张菁一同出了门。

因杜桢的性子,杜府一向冷清,如今皇帝不在京便更是门可罗雀。这天杜绾回来,家中上下自是忙了起来。杜绾进去之后,又有小厮把骑马护送杜绾回来的张赳请到厅堂坐着奉茶。只坐了一会儿,张赳就被人请到了书房。

他从前虽说在张越成婚时来过一次,但那一次满心都是兴奋喜悦,哪里顾得上看这些。这一回他有了仔细查看的机会,少不得走走瞧瞧,见寥寥几个仆人待人接物都是不卑不亢,院落屋子都是朴素整洁,脚下不知不觉放慢了,直到书房,他才收摄了心情。

待人通报之后,他就从那掀起一角的褐色棉帘子旁进了屋子。这里大约是新修缮过,还能闻到淡淡的油漆味。四四方方的书房分里外两间,外头是高几和两把靠背椅,中间高高的书架隔开,上头的每一个空格都能看见一摞摞厚厚的书。透过书架和书的空隙,隐约能看到后头的青翠纱帘子。这时候,里头一个身穿青绿色夹袄的年轻仆从出来,把他带到了里间。

张赳一进去就看到一个人正背对着自己在靠墙的书架上找书,四下里一看,这才发现这里四面都是书架,只有居中一个大书案,书案后头摆着一张椅子,书案前头靠左也摆着两张椅子,一股书香翰墨之气迎面扑来。品味着这名副其实的书屋,他愣了一愣才记得行礼。

杜桢找到书回转身,见张赳愣头愣脑地躬身,他就点头道:“坐吧,不用那么拘束,你是元节的嫡亲弟弟,不是外人。绾儿刚刚对我提了,我想你应该不会是单听到那捷报就去报信吧?昨天太子殿下准了我一日假,我这会儿也不好到宫里去打探消息,既然你来了,说来我听听。”

这直截了当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架势让张赳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又想起了从前在开封家里常常见识到的那张冷脸。是了,早年的时候,他还在心里腹谤过,那样冷得好似冰的人,张越居然还敢拜在门下,就不怕被冻成冰块。他甚至还记得听连生连虎提过,杜桢最初教导张越的时候,那要求都是一板一眼,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杜大人,是这样,我在丽正门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和小七哥在一块。”一句话出口,张赳总算是觉得自在了些,接着的话也就流利了,“小七哥听了这消息很惊愕,咱们就一块回了城,正好在都察院附近碰到一个御史。小七哥和那人交情不错,两人交谈了一会,那人说大宁和松亭关之间是会州和宽河,当初曾经是富庶之地,如今却是兀良哈人进犯的必经之地。但兀良哈人去年才败过,如今若不是有别的底气,定然不敢贸然来犯。”

听到这儿,杜桢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唔,此人见地不差,你继续往下说。”

因为张赳对军略之类的勾当并不算精,此时就干脆把那人的话原原本本搬了出来:“他还说,背后唆使的多半是鞑靼阿鲁台。既然如此,阿鲁台必定也会出兵,两边人马加在一块绝不是小数目。昔日阿鲁台以鞑靼诸部数万大军,就能陷丘福三十万兵马。如今皇上兵不过三万,要一举大捷,恐怕不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且还有用兵奇袭,利用一边策应不及的关系。只是如此力战,也不知道军中损伤如何。”

完完整整听了这一席话,杜桢的眉头从紧皱到舒展,继而又拧成了一团。在内阁前前后后不过两年,但站得高看得远,他即便不是精通军略,也知道这番话说得很中肯。尽管这会儿应该先考虑皇帝如何,可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是试御史于谦。”

杜桢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个人——上科进士,杨士奇推荐去的都察院,还曾经弹劾过张越一回,却不为左都御史刘观所喜,一直不曾实授——看当初那封弹章,应该是个方正肃重的人,怪不得和顾彬脾胃,这两个人分明就是一路人。

他正打算说话,忽然心中一动,就冲张赳问道:“说说你怎么看。”

张赳正埋头思量顾彬和那个于谦一个呆一个硬,恰是绝配,谁料想耳朵里猛然间钻进了这么个问题,顿时愣住了。紧跟着,他才反应过来杜桢确实是在问自己,几乎是来不及细想就脱口而出道:“我只是想,这大捷是不是为了掩盖其他的消息?”

话才出口,他就立刻后悔了。要知道,杜桢乃是天子近臣,他这样信口开河岂不是显得自己没见识?正要解释时,他却看到杜桢微微点了点头,这时倒是不知所措了起来。

“兴许你说对了。以皇上的个性必定是亲自率军在前,要应付如此大战,恐怕此事真是不能小觑。这样吧,有备无患,你先去一趟成国公府……”

杜桢正说话间,外头忽然传来了鸣镝的声音:“老爷,老爷,宫里来人了,太子殿下宣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