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七十九章 数管齐下难支撑,顾国忘家非佳话

主于大多数文官来说,正二品大约是这辈子可望而不可数口下进士入仕一般是从七品开始,一路熬资格考功迁转,能在头花白之日熬上四品的,就已经算得上是圆满了。而哪怕是因荐举一下子跳到三品布政使或是四品知府,今后的仕途也未必稳当。撇开如今新设的一品三公三孤之位不提,能够升至二品京堂,就已经可以说是文人的一生极致。

然而,二品的武官虽不至于不计其数,但在朝堂上却没有多大分量。且不说十三省的都指挥使司就有十三位正二品都指挥使,就是五大都督府的都督企事就至少有几十人。在他们上头,还有从一品都督同知和掌管都督府的正一品都督,再往上还有公侯伯等诸多勋贵。于是。同是正二品,这文与武之间的重要性却是天壤之别。

因此,袁方的正二品都督金事可以说是闲职中的闲职。毕竟,南京的五府早就比不上北京的五府。都督之职几乎都是虚设,其余都督同知都督金事都是无定员。他每月的俸禄是六十石米,由于是高品官,四分支米六分析钞,以一石米折钞:十五贯计,便是每月二十四石米,九百贯钞,那些家口多的兴许入不敷出,他这日子过得却是绰绰有余。

他是节俭惯了的人,在新街口买了一座三进的宅子,雇了两个老仆两个马夫一个厨娘,此外就是京里带下来的四个长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平日除了上衙点卯,便是在家里种花养草。甚至也会和雇来的老仆下上一局象棋。由于历来就是门可罗雀,因此左邻右舍甚至没几个知道这位曾经是手握绝大权柄的锦衣卫指挥使。

这会儿乃是午间,袁府内外一片静悄悄。江南的初夏热得早,这会儿太阳高照异常炎热,几只麻雀懒洋洋地站在树枝上,无精打采地没一个愿意啾上一声。一只干瘦的老猫伏在屋檐底下的阴影里,蜷缩成一团打着盹。老仆和厨娘都去睡午觉了,四个长随也有三个不在府中。只书房门口站着一个,但这会儿他却仿佛睡着了。只偶尔传来几声早蝉的清鸣,这安静的大宅子才多了几分生气。

“大人,这不是我干的!”

书房中并不单单是袁方一个,还有一个那个男妆打扮的女子。袁方听到这回答,盯着她瞧了好一会儿,心里又想起了初次见到她的情景。那会儿她虽说重伤初愈面色苍白,但却在妆容打扮上极其上心,那种精致不同于江南女子的婉约,北地女人的豪朗,偏露出一种倔强的意味。此时此玄,见那双眼睛坦然直视着自己。嘴唇亦是抿得紧紧的。他不禁哂然一笑。

“我让你留在京城,你偏偏偷偷摸摸跑了下来。我让你不要妄动。你偏偏却去打了那个。刘观一闷棍。既然敢做,那么还有什么不敢当的?手长在你身上,以我现在的能耐。难道还能拿你怎么样不成?”

这话说得平平淡淡不带任何火气,但林沙听着却只觉得一颗心猛地一缩,竟是再也维持不住那张紧绷的倔强脸。犹豫了好一会儿,地方才低下头承认道:“属下只是不忿那刘观用这等卑鄙手段算计大人。虽说您棋高一看让他吃了个哑巴亏,但人到了他的手上,天知道会捏造出怎样的勾当。属下思来想去,便只好用这简单的手段。那些文官最重脸面,犹如市井之徒打架一般给他当头一棒,看他这个左都御史还怎么扮黑脸!”

刚刚一直面色冷淡的袁方听到这解释,心下不禁莞尔。虽说他对林沙的擅作主张很是不满,但对于这个简单粗暴的法子却赞赏得很。们那一招占得先机固然不假,但事情能闹得满城风雨,靠的却是那个徐理。后头张越再一出面,事情更闹大了,刘观自然投鼠忌器。只不过。要说真正把这家伙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林沙那一棍子确实打得好。

看见袁方仍然不说话,一贯镇定的林沙顿时更慌了,把心一横,索性一躬到地:“大人若是怪罪,属下愿领责罚!”

“那我罚你回京城去,你可乐意?”袁方依旧沉着脸,见她猛地抬头。这才沉声喝道,“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雏儿了,应当知道京城和南京孰重孰轻!若是因为你离开那儿而有了什么闪失,你担当得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你难道连这种道理都不懂?我虽说退下来了,可也不是任别人揉捏的软饰子,你不用瞎操心。给我直起腰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什么!”

此时书房大门紧闭,里头连扇窗也没有,自是闷热难当。被这话一激,林沙心头一凛,原本就湿漉漉的额头更是大汗淋漓。咬咬牙站直了身子,见袁方面沉如水没有任何松口的意思,她再也不敢打其他主意。竟是想都不想就垂手应道:“属下这就赶回去。”

袁方点了点头,正预备再嘱咐几句。忽地听到外头有动静,便冲林沙摆了摆手,随即便走到了门边上。下一刻,门外就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紧跟着便是一个压低了嗓门的男子声:“大人,北京那边传来紧急消息。”

听到是这个”袁方立刻打开了门。门外赫然是早上出门的那个长随。他敏捷地闪入了屋子,而侍立在外头的另一个长随仍然靠在廊下柱子正打盹,仿佛丝毫没觉察到动静。前者进屋之后,看也不看那边的林沙。只弯腰向袁方行了礼,又双手呈上了一封信函

袁方拆开一看,随手一翻,见厚厚四页纸上尽是些不着边际的闲聊话。便摆了摆手令其退出,等大门紧闭之后,他才回到座位上,拿过另一张纸,从这信函上按照约定的暗数择出了一个个字写在纸上,等写完了之后,这才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帝建弘文阁,以学士杨浮掌阁事,又令选文臣有学识者直弘文阁。帝常幸景福宫郭贵妃,早朝时有罢废,后颇有微辞,虽谏,帝不能听。近月以来,帝曾五次传太医请脉。”

看完之后。他随手把这张纸递给林沙看了,待其惊愕地双手递还,他这才将其凑在烛火上烧了,又吩咐说:“京中近期极可能有变,你立刻回去。从南京到京城的水路6路,我不耸你用什么办法,一定得保证这两条路畅通山有,抵汰京师点后,消息每日涕,不计成本,耶…判最快的度送到南京。

尽管看了刚刚的密信,但林沙尚未往最糟糕的那个方面去想,因此仍有些犹疑。然而,哪怕她并不想离开,可之前已经是受了申饬,她不敢再有违逆,躬身行刮之后便点了点头。她不走正耳,直接从屏风后头的暗门悄悄走了。等到机关复原之后,袁方就出了门去,轻轻咳嗽了一声。刹那间,那个仿佛一直在打盹的长随一个激灵窜了过来。

“你去给胡七传个口信。”袁方将刚刚信上的内容复述了一遍,等到那长随点头,他又额外嘱咐了一句。“让他设法把消息送到朝天宫,心里也有个数目,别以为这些道就太平了。”

等到那长随走了,他不禁负手望着丝毫没有一丝云彩的湛蓝天空,渐渐有些出神。当今皇帝足足当了二十多年的储君,手段心计俱是非比寻常。眼下的朝堂就和这天空一样,没有什么东西能遮挡得住那轮烈日。只是,皇帝太快太急,弘文阁绝不是单纯地汇集文学之士,毕竟朝中已经有了翰林院,那恐怕有分文渊阁之权的意思。

要挟制武臣,制衡文官,还要纵情声色。本就身体不好的皇帝还能坚持多久?

朝天宫,习仪亭。

鞠躬、拜、兴、拜、兴”五月大热天。身穿那一身厚重的祭服原本就已经是莫大的折磨,更何况在大太阳底下跟着赞礼官的大声吆喝跪拜行礼。处在靠后位置的张越眼下正是满头大汗,而他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前头那些花甲老臣们踉踉跄跄的光景。只是刚刚那一会儿,他就看到两个年迈官员被架到了树荫底下歇息。

这已经是他在朝天宫待的第三天。后日便是正式的祭孝陵。由于随行礼部官员无不是礼仪娴熟之辈,再加上足足演习了三次,能把官做到这个份上的没有一个笨蛋,那些规制仪程如今无不是烂熟于心。到时候上了让,上,便不似平地这般炎热,再加上祭陵都是清早,自然也不会像如今这般因为反复演习而弄得有人中暑。

好容易捱到了散场,众官员纷纷起身。在最前头的位置。被人敲了一闷棍的刘观并没有缺席,那一棍集道恰到好处,只在这位尊贵人士的额头上留下了一片乌青,仿佛只是平常磕头磕出来的。只不过,如今那位动辄雷霆暴怒的永乐皇帝已经龙驭上宾,群臣再少有硬碰头直谏或是磕头如捣蒜求饶的时候,这块乌青自然格外显眼。

张越看见人人都不自觉地避着那位都御史大人,忍不住也朝那乌青看了一眼,随即方才和一旁的章旭交谈了两句,这才一块到了一旁阴凉的亭子中。这里坐着的都是些南京官,此时,一个杂役道人提着桶上来。给众人奉上了一碗碗绿豆汤,几个人饮了,就有人低声说道:“咱们这位刘大人自打到了南京,听说往北京的参奏折子赫然是三天一本,从来没有断过。”

“咳,别提这个。如今是邪门了。南京城四处鸡飞狗跳!南京守备沐大人家里死了个侍妾,传出些乱七八糟的消息;定国公家里头几个儿子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打破了头;武定侯更是好,贵妃娘娘送了几样赏赐过来,就这么点事家里也是闹开了。”

赵扭虽说不如从前得意了,却毕竟是方正的人,不愿意掺和这些闲话。看见张越也是坐在一旁不吭声,他便起身招呼了一声。张越顺势站起身来,两人一起到了旁边那棵大柳树的树荫底下。虽说那棵古柳至少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枝叶繁茂,但炽烈的阳光还是星星点点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照得人身上斑驳不明。

当初在兵部,一个;是顶替方宾上任深的信赖的二品尚书,一个。是常常面君宠信最好的五品郎中,如今虽到了南京,但像这么面对面却还是第一次。此时这么互相一打量。赵班现张越一如从前,瞧上去甚至比从前更沉稳;而张越却看见赵租两鬓已经完全白了,面上的皱纹亦是多了无数,瞧上去竟有一种凄苦的老相。

“三年为客寄龙沙,望断南云不其家。惟有受降城外月,照人清泪落胡茄。”

听到赵泄突然低吟了这么一诗,张越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却只见赵租转过了头来:“我自洪武年间出仕,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如今再没有什么上升的地步,大约离致仕之日也不远了。当初同僚一场。我对你不曾有什么照拂,如今却想求你一事。”

张越正在琢磨赵泄刚刚那诗,听这位老尚书如此说,他便连忙拱手答道:“若是下官能做到,自当尽力。”

“元节风华正茂,日后有的是大展才干的时拜我只望你日后贵甚之时,能在有人对我落井下石之日拉上一把。赵家只我一人出仕,其余大多都是依附门下,我在一日还能照拂他们一日,若不在位,则赵氏恐怕就此联踪了。”

见张越似有疑问,他又苦笑道,“我知道元节你想说些什么,但凡家里有一个成器的,我也不会厚颜向别人交托此事。少时以为心怀天下便是大志,如今身已老朽才明白,若是顾国忘家,纵使一身清名,也会毁在后人手中。元节你还年轻,我和你说这些,不过是希望你能引以为戒。如今我在南京虽算不得多有权势。但你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来找我就是。”

官场上老少提携照拂本就是常事。因赵班所求并非难为,张越略一思忖就答应了。只赵租的顾国忘家之感却让他深受触动,他设法劝了杨士奇把儿子接到身边,可不就是为了让这一位不至于抱憾辞世?他虽然也还年轻,可赵班所说确实是至理,他却不能忘了。

防:几句题外话,其实是牢叭”古今中外顾国忘家的人不少,佳话同样不少,但我不得不说。把顾全大局的心思放一点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不会闹出虎父犬子乃至于虎父劣子的勾当。一个人创造的大好名声。有时候就是毁在一堆无知甚至愚蠢的家人后人身上。未岩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眺比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