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九十五章 该杀就杀该抚就抚,不用手软

厂阳侯陈憋受命领军征乐安的消息传出之后。京城上下省震动。由于钦命是号称调动十万大军,因此附近京营京卫自然全都在征之内,众多担任军官的勋贵子弟几乎全都包括在内。于是,得了讯息的各家都在忙着打点行装,那些曾经在靖难时跟朱高煦打过交道的更是忧心仲仲。毕竟。那会儿汉王朱高煦的悍勇实在是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这天早上天还未亮,因为身子孱弱很少出院门的吕夫人破例出现在了自家的二门。瞧见孟俊装束整齐站在那儿,她不禁想起了镇守宣府的丈夫,少不得对儿子唠唠叨叨一大通。待到孟俊答应着出门去了,她更是忍不住用帕子擦了擦眼睛。

张晴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此时却唯恐吕夫人忧心过度有什么不好,于是不得不劝道:“母亲,俊哥只是随军押中军。必然不会有事

“战场上刀枪无眼,谁能说愕准将来?”吕夫人扶着张晴的手往里走,心里却仍旧放不下,“不是我背后说别人的不是,宁阳侯这辈子确实打过不少仗,那爵位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可若不是太宗皇帝念着先头战死沙场的径国公,他也不会进得那么快。而且,他从来没有独挡一面统领大军。想当初那个李景隆,”

说到这里,吕夫人深深叹了一口气,没有再把话说下去,毕竟再说就可称得上夫不敬了。一步步捱到了佛堂,她便在前头那厚厚的蒲团上跪了下去,头也不回地对张晴说:“今儿个我要在这儿为俊儿祈福平安,外头不管什么事都不用来回我,除非是朝堂用兵有什么变化”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小”

见吕夫人已经开始念诵了起来,张晴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于是悄无声息出了屋子。然而,这一天注定不得太平,早晨她强打精神处置了家务,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却又有多家诰命上门来打探消息,说来说去都是担心自家子弟这一回跟去平乱的安危。见放不下心的不止自己这一家,张晴的心里越弥漫着不祥的预感。

这些带兵打仗的勋贵世家都这么没信心,这仗还怎么打?

奉天门朝会。

这一日并非朔望日大朝,因此仍是御奉天门。群臣虽一一奏事如仪,但不免都有些心不在焉。一年不到连丧两位天子已经是不样之兆,如今汉王这一反。也不知道多少人把如今的情形联想到了昔日那短命的建文帝身上。同样是曾经册封过皇太孙的青年天子,同样是藩王皇叔以靖难之名举兵反叛,这仿佛宿命轮回般的一幕实在是让人感到惊悸。于是,当宁阳侯陈悠上前报说这几日兵员调遣的情形时。众多大臣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宁阳侯陈悠纵然善战,可真能剿灭汉王?这种时候,就算要带兵,总该英国公上才是!

然而,谁都认为皇帝应当勉励宁阳侯陈憋一番,随即择日誓师出征,朱瞻基却忽然站起身来,撂下了一番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话:“联昨日与众臣计,宁阳侯智勇兼备,固然足以擒贼,但汉藩乃联之皇叔,亦是昔日功臣。如今既反,联当亲率大军往行,如能晓谕其迷途知返,则不失联孝悦仁爱之旨

长长的一段话中。大多数都是没什么要紧的虚言。关键的只有人们品出的两个字一亲征!如赛义夏原吉这般历经四朝的老臣,此时此玄都不由得想起了建文帝送李景隆出征时亲自为其推车而行,自己却只是在深宫等待战报;对比如今皇帝从谏如流决议亲征,他们少不得都是心生感慨。而张越站在朝臣班列中,也在琢磨着永乐皇帝朱林。

朱元璋教导皇太孙用的是大儒学者,朱林却是不但延请名师教朱瞻基学问,更是身体力行带着孙子北巡,而且更将其带上了北征战场。尽管那会儿朱瞻基差点丧命,但也只有经过那种战场氛围,方才和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赢弱皇帝截然不同。他很清楚,朱瞻基此次亲征不是为了什么夸耀国威军威。而是为了慑服那些怀有异心的小人。

要是没有那一招。这一回耗费巨大的出动大军自然在所难免。如今只要再等几天,兴许这么一桩看似来势汹汹的谋逆应该也就要到头了。

自来当皇帝的。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因此,在即位之后,尽管恨不的立马便让人拿朱高煦来问罪,朱瞻基仍然是厚赏这位叔父,从表里金银到驻马坐车,无所不包。等得到汉王反叛的消息之后,他又派中官带亲笔信前往劝说,做足了面上功夫。此时当着大臣的面,他少不得仍是做了一番面上文章,随即才一个个点了扈从大臣。

不出张越所料。尚书之中随行的只有赛义夏原吉,而内阁诸学士则是一个不落全都在扈从之列,诸勋贵则是自英国公以下大半随行,只留成国公米勇等寥寥几个镇守北京。相形之下,其余各衙门扈从御驾的寥寥无几,反倒是先头还受到谴责的都察院挑出了四个人,其中为的自然是张越,而最末一个则是才授监察御史没多久的于谦。

虽说皇帝轻轻巧巧一番话便把宁阳侯陈您几天的工夫给完全推翻了,但陈恐却是松了一口大气。对阵朱高煦,他原本就有些没自信,再加上一连几天好些同僚都来和他商量,希望让自家子弟挪到后军,他几乎是焦头烂额。如今这个烫手山芋总算是让皇帝收回去了。

下朝之后,张越看到陈悠脚底抹油走得飞快,顿时有些奇怪,直到张辅走过来,解说了其中缘由,他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禁大摇其头。从金水桥往外走。张辅便叹道:“勋贵们大多都慑于汉王当初的悍勇,却没几个想到好汉不提当年勇。我那天倒是请命率两万精兵前往平乱,谁知道给安远侯抢在了前头,钉子也让他给碰了。你爹确实说得没错,这种事情。抢在前头,还不如跟着皇上亲征。”

张越早听说过父亲张绰劝张辅的往事,此时想要开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伯侄俩一路走到长安右门方才分手,张辅前往中军都督府。他则是回都察…然而,网,到都察院大门口。他就看到一骑人风驰电掣般“凡来。到门前猛地一勒马,整个人竟是连滚带爬地翻下了马背,才走了没几步就一下子瘫到在地上,气喘吁吁地嚷嚷了一声。

“快”快带我去见总宪大人!”

这动静不但惊动了都察院,就连对面的刑部衙门也探出了几个,张望的脑袋。张越亦是走上前去,却只见其人灰头土脸衣衫凌乱,面目陌生得很。从衙门里头冲出来的两个皂隶一边一个将那中年人搀扶了起来,其中一个端详了那人片玄,忽然出口叫道:“李大人,您不是丁忧回乡守制了吗?对了,小的记得,您就是乐安人!”

“别耽误工夫,我要见刘总宪大人!”

那说话的皂隶见此人只瞪着自己,连忙讪讪地说道:“李大人,总宪大人得了圣命前去视察黄河水道了,如今不在府里。”他一面说一面看了一眼张越,又顺势搀扶着那人转过了身来面对张越,“李大人,这位是新进的左金都御史张大人,如今两位副都御史人都不在,您若有事不妨直接寻他。张大人,这位是监察御史李俊李大人,前头回乡丁忧守制了。”

一个是二十出头的正四品左全都御史,一个是四十开外的正七品监察御史。两相对视。张越没认出人来,李淡却吓了一大跳,旋即苦笑道:“原来小张大人已经高升到都察院了。下官李俊,亦是戍戌年进士。”

张越没想到李淡竟然是自己的同年,心里顿时有些异样,但仕途科举不论年纪老幼,只论登科早晚,再说这会儿最要紧的是李淡从乐安来,因此他也不及叙什么同年之谊。答礼之后。示意两名皂隶把人扶进衙门司务厅。又屏退了外人,他少不得向其询问内情,等到听李俊原原本本如实道来。他不敢耽搁内情,立刻做出了决定。

“事关重大。你和我立刻一同入宫请见。”

朝会之后,通常只有部阁府院堂官方才能入宫请见,其余人等求见自是不合乎规例。只不过,张越这个左金都御史一来位高,二来和皇帝亲厚。三来又有英国公张辅的关系,因此午门前候见时,宫监并没有因为张越通报缘由含糊而有所集慢,一刻也没有耽误就报了上去。饶是如此。这一进一出仍然耽误了小半个时辰。

内廷乾清门对于朝臣来说乃是分隔内外亲疏的一道天堑,李淡虽说和张越一样出仕已六年有余,却还从来没有进过这扇门,更不用说后头的乾清宫。在殿外等候的时候,他就觉得心情激荡难以自抑,及至面圣时。他恍惚之间竟是连自己说了些什么都记不清楚。等到依言退下出了乾清宫,他方才渐渐恢复了神志,只这时候想刚才奏对时的情形已经晚了。

“李俊能够逃出来,足可见乐安的防戍混乱得紧。如此看来,英国公曾说汉王怯懦。并不夸大。登莱那么多重要的防偻卫所,他竟然只派了两个儿子过去,他真以为那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顶用?此前联见过他们,都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而已!”

当着张越的面。朱瞻基不免露出了在群臣面前掩盖极好的讥诣。等到这股子邪火了,他便对张越问道:“既然李淡说是汉王想要吞整个山东的兵力,联也不能坐视。元节,你可有什么主意?”

对于这个问题。张越刚网进来的时候,心里早就迅打点好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此时便建议道:“右军都督府都督全事刘忠刘大人曾经是山东都指挥使。在任期间颇得下属人心,若是他出面,定然能安抚登莱等地的防偻卫所。至于乐安,皇上可命附近锦衣卫严加监视。”

朱瞻基一下子想起之前锦衣卫指挥使王节俏诸官偈见的情形,其中赫然有曾经为他伴读的房陵。当初他因罪逐出房陵,后来却有人证明房陵无辜,他想要召回人的时候,那人却被父亲朱高炽要了过去。他从前没在意,但如今想想却着实觉得蹊跷。但这会儿不是计较此事的时候,再加上房陵确实比王节机敏能干,他对着任命没什么二话。但仔细考虑了一下张越所提的人选,他却摇了摇头。

“锦衣卫监视乐安自然是应当的。不过山东联不放心刘忠一人,毕竟,他当初曾经在青州府多年。元节,联精挑锦衣卫和京营精锐随行护卫,你和他一起去一趟如何?”

尽管汉王府侦骑四出,据说邻近州县人心惶惶。但张越很清楚,但只要亲征诏令一出,那一位多十会变成缩头乌龟,因此略一思忖就答应了下来。然而,他正打算告退的时候,朱瞻基却突然出口叫住了他。

“元节!”

“皇上还有何吩咐?”

“汉王就藩山东已经有七八年了,经营既久,根基必深,你此去登莱诸备偻卫所,便是代表联亲临,联届时会把皇爷爷留给联的那把天子剑赐给你带着!”朱瞻基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语声便带了几分铿锵锐势,“该杀就杀。该抚就抚,不必手软!等登莱安定之后,倘若能够,便去一趟青州府。那里毕竟是你呆过的地方,刘忠也熟悉,拿下都指挥使靳荣!”

面对杀气腾腾的皇帝,张越自是应了下来。等到离开乾清宫,他少不得一路走一路琢磨到时候该怎么做最好,才出了乾清门,他就里面撞上了司礼监太监范弘,而范弘后头的那人赫然是房陵。打量着这怎么都搭不到一块的两个人,他心中不禁异常狐疑。

范弘是跟着朱高炽多年的老人,和王谨一样是交人,最是谨慎寡言的人,此时施礼之后便带着房陵进了乾清门。张越没机会与其搭话,也就只好一路往外走,等过了云台左门,他一下子醒悟到那一行人仿佛是从西边仁寿宫过来,顿时停住了脚步。

也许,当初让房陵杏做那勾当的,不是朱高炽,而是张太后。倘若真是如此,张太后还确实是处心积虑算得深远,若非朱高炽自个折腾自个把命送了。怕是张太后必然能找到机会,把汉王朱高煦收拾了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