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七百四十章 商机无限

朱门风流 第七百四十章 商机无限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芜山在广州府西南。两地相距不过二十余里,快马疾驰只而卜多时辰就能抵达。由于唐宋广州市舶贸易繁盛,邻广州的佛山近水楼台先得月,曾经是岭南之地有名的丝织瓷器大镇。虽则是明初因禁海而萧条过一眸子,但永乐年间重开市舶,这里便呈现出遍地织户商人如织的繁荣景象。

虽然已经不是头一回来这要,但漫步在镇中最大的一条织户街上,听着两旁刺耳的织机声。张绰不禁想起了此前路过苏州府时的情景。这里自然是比不过苏州那种织户鳞次栉比,达官显贵尽着绫罗苏绣的情景,可岭南之地能够有这样大的规模,就已经很让人惊奇了。而等到他刚刚随楚胖子见识了正宗的广绣之后,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单凭这广绣,便足可与宁波市舶司一争高低!他的儿子见识还嫩了些,就是他这个商场的老行家,也因为此前从未到过岭南之地,大大低估了这儿的绣品。据楚胖子所说,潮绣亦是大名鼎鼎,而且绣工竟多半是男子,绣制大幅作品时。往往需得站上几个月。有这等功夫,何愁今年广州市舶司往外去的船没有东西可卖?

这时候,旁边的楚胖子觑着他的脸色,便大声说道:“老大人,这里吵闹得慌,而且这儿都是些做活的织户,做不得主,咱们往前头去吧。此前我已经和那些人约定好了,从丝绸到瓷器再到中药丸剂散剂,他们这儿的货应有尽有!”

尽管他已经是大声嚷嚷。可一旁的彭十三却听了老半晌才弄清楚这家伙究竟在说什么,赶紧如蒙大赦地点了点头。等到离开了这条噪音巨大的织户街,他才长长吁了一口气:“幸好只是这么一会,要是在这地方多呆,我那耳朵都要吃不消了。这儿究竟有多少台织机?”

“单单这条街至少有几百台吧,镇子里头还有更多,外头的村里也有不少织机。毕竟,家里的女人要是织工好,在这上头赚的钱比男人下地干活多得多!”楚胖子说着便是眉飞色舞,又笑道,“老大人回头若是有空,不妨跟我到石湾那儿去瞧瞧。佛山的瓷器主要就是从那儿出来的,尽管比不上北边官窑,可匠人的手艺也是一等一的。但凡是番船到了,总会带上不少瓷器回去。有一句话说得好,石湾瓷器,岭南一绝。两广并海外,全都是指着这里”。

对于素来便是在开封和南北二京的张悼来说,这种话仿佛有自夸之嫌。但眼下他着实希望楚胖子并不是言过其实。毕竟单凭丝绸等物决计填不满船舱。郑和宝船还得带上众多压仓的物事。可虑的是南方并没有听说有什么好窑。往日宝船带下去的瓷器全都是官窑精品,倘若差得太多,到时候销路不好是一条,恐怕也会在朝中引来议论。

要知道,那些老大人们中,不少都认为利字乃是败坏一切的根源。

张绰一路徐徐慢行。左右打量着街道两旁的临街店铺和房子,见生丝行、金银铺、酱汤店、盐号,如是等等应有尽有,心里越打定主意要尽快把产业铺到这儿来。

这一行带着众多随从护卫的人走在街道上,自然也引来了路边行人的注意和好奇。等他们到了路口处。一个早就等候在这里的管事连忙迎了上来,待要跪下行礼时。看到张掉微微摇头,他连忙毕恭毕敬地长揖道:“佛山镇上最大的回家织坊主。石湾最大的两家瓷窑窑主外加上佛山两家药行东家。全都在前头等着。因老大人的吩咐,所以只有小的一个人来迎。”

张越这些天忙着公事,一只眼睛还得盯着半道上杀出来的镇远侯顾兴祖,张悼就把这个自己最擅长的行当挑了过来,又紧锣密鼓安排好了一切。这会儿跟着那领路的管事走了一箭之地,就到了一座颇为轩敞的大宅。他一进门,就看到里头院子里等着的七八个人全都围了上来,口口声声的老大人叫个不停。饶是张绰如今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仍是听得暗自无奈。

这座大院乃是镇上最大的织坊主梁家的宅子,因没有官身,正堂只有三间之数,高度却丝毫不逊于官宅,内中摆设等等亦是富丽堂皇。请了张绰到上座坐下,身为主人的梁周就清了清嗓子,这才满脸堆笑地说:“前些天接到布政司和市舶公馆的帖子,咱们都欢喜得很。只是,大人所指的明路为何?咱们这几家的东西都是坊市街上的坐商买了去和番商交易,毕竟都是多年的熟客了,得罪了他们日后恐怕难以做生意。

张绰深知商者逐利,自不忿别人赚大头自个赚小头,心想自己硬是说服了儿子,把原本的办法改了一改,既少了风险,又能有大利,如今看来果然是没错。因此。见人人都用期翼的目光看着自己,他就有意问道:“既然如此,你们怎么不设法在坊市街求一席之地?”

“咱们哪里有那许多本钱”。居中一个矮个子瞧了一眼楚胖子,这才唉声叹气地说,“咱们之中一般也就是五六百张织机,哪里比得上那些生意遍布广东,乃至于福建等地的坐商!所以,明知道这些丝绸瓷器药材咱们得到的利只是一星半点,可也只能卖给他们。毕竟,这广府之内,能买得起丝绸,又够资格穿丝绸的有几个人?”

“广府之内,很快就会有更多人买得起丝绸

张悼想起张越昨日所说要在广东境内逐渐试行一年两熟乃至于一年三熟制,不禁微微一笑,却不再解释这句话,径直谈及正题:“郑公公的船大约十二月就能抵达广州,因江南织染局那边暂时供不出丝绸,瓷器也不会有多少,朝廷那些老大人们也生怕宝船耗费太大,所以会等停在广州黄埔港再办上一批货。等到了西洋各国,这批东西能够卖到什么价钱,各位想必心里有数。而且,不同于那些寻常的商船。朝廷那些宝船坚固高大,上头的水手都是历次下西洋的,绝不会动辄遭受倾覆之祸。我今天过来想

众人一边听一边点头。虽则是他们在广州,没法瞧见那巨舰下海的赫赫威势。可好歹听那些番人番船提起过那数百艘西洋取宝船。等听到张掉这最后一句话,不少人都齐齐惊咦了一声,这才彻底明白楚胖子先前派人来所说的大利是什么意思。

一匹素绢如今也就是一石着斗米的价格,折合一千文钱左右,若是上好的丝织提花绢,则至少值四千文,但若是贩到国外,那提花绢的价格至少是十二两到十六两银子!至于中原其他丝织品,也是依照品种各有价格高低,但却比国内的利要高上几倍。想到这里,终于有人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又开口问道:“老大人的意思是。用宝船把咱们这儿的东西运出去?。

“不错”。张绰扫了一眼那一张张喜出望外的面孔,这才解释道,“只不过。宝船胜在安全,下海耗费却是巨大。所以,各位的货带出去,所得的利有一部分要用来日后修船使用,有一部分用来上交朝廷,也有一部分用来打点上下宝船官兵,剩下来的才是你们的利

在座的全都是人精,听了这话何尝不明白,这没有提的一部分便是市舶公馆和布政司的。然而,自己不用承担买船雇人或是人财两空的危险,却能够得到比国内多得多的钱,这仍然是莫大的诱惑。于是,他们也顾不的这是在张悼面前,彼此对视了一眼。就有人提出要考虑考虑。张绰打一开始就没指望他们能当场应承,因此自是答应了。两边攀谈了一会。张绰就提到了石湾私窑的事,于是,两位瓷窑的窑主立玄站了出来,殷勤地请他去石湾看一看。

佛山有纷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而石湾邻佛山,借着水利之便,瓷器销售遍及两广。这里的瓷窑源于唐朝,但那时候瓷胎厚重松弛,没出过什么佳品。到了宋朝北方官窑极盛的时候,这里也仍是籍籍无名,直到南宋时中原众多工匠南迁,这里方才徒然巨变。虽说没有形成什么独树一帜的风格,但却以善仿两个字独步南方,定窑、钧窑、哥窑、汝窑等等都是仿得惟妙惟肖,其中更有泥钧广钧闻名遐迩。

带着张绰看了看刚列烧出来的一批瓷器,又张罗着请人到荫凉地坐下,其中一个瓷窑窑主这才解说道:“老大人明鉴,咱们石湾的瓷器也就是善仿两个字,咱们这几个大窑都是官监民办,其中多数是供岭南等地,上供的并不多,若是用来交易诸国的瓷器。恐怕有些勉强。不过前些日子。我那窑里来了个匠人,如今在他的带头下,烧出了一大批瓦脊和琉璃瓦。做工精致得很。这些东西本地用的起配得上的人少,老大人觉得这些东西能否带着出海?”

“瓦脊和琉璃瓦?。张绰一路上听楚胖子絮絮叨叨地夸耀石湾瓷器,耳朵都差点起了老茧,此时听到这种大实话。自是点了点头。听到如今连瓦脊琉璃瓦这些东西都烧,他不禁愣了一愣,琢磨片刻却是眼睛一亮,立时点了点头,“怎么不能?海外却不像咱们大明这般礼制森严,这些东西都是最好不过了,且带我去看看!”

整整两天。张绰都泡在佛山镇没有回弃。从绣行织户到药行瓷窑,他林林总总走了个遍看了个遍。有佛山及广府而广东,他大体上已经在心里有了个数目,深深砸舌于这岭南之的的巨大商机。等到临走时,佛山镇的那几家商户又联手送了一个玉色绫缎包裹的礼盒。因一帮人再三陈情说并非金银玉器等俗物,他这才收了。待到车上打开来一看,不禁眼睛一亮。

那紫檀木盒中赫然是一方青紫色鲤鱼跳龙门纹样的端砚。那砚台上部隐隐呈现出一丸翠绿色猫儿眼,整方砚台的纹彩呈玫瑰紫青花色,只是瞧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见张掉目不转睛,跟着跑腿两天满脑子莫名其妙的彭十三不禁嘀咕道:“这些人也还真会送东西,居然是一方砚台,怎么不干脆送齐了一套文房四宝?。

“能配上这一方砚台的笔墨纸,恐怕他们是一时半会寻不出来的。要不是肇庆府原本就是产端砚的地方,就是弄到这个也不容易。这样的好东西。我这个半吊子文人用来可惜了,就是越儿也不用使这个。回头等事情办完。让他送到京城给亲家,那才是宝剑赠英雄

听说这东西如此宝贵,彭十三这才吃了一惊。只不过,他对于金银固然不在意。对于那些书画笔砚之类的雅物也没兴趣,想了想杜祯那人清清冷冷的性子,对这种东西未必就真放在心上,他不禁嘿嘿一笑,却闭上眼睛再也不说话了。

一行人赶在日落前进了广州城,自是径直赶往了布政司衙门。在门前刚一停车,张悼还不及话,车帘就忽然被人从外头掀了开来,随即就探进来一个戴着**一统小帽的脑袋。

“老大人。不好了,藩台大人他他一大早被邀去了都司衙门,直到这会儿人还没回来!项大人派人过去,却在都司衙门口上就被拦了下来,说是侯爷正在里头和他们商量要事。

张悼只觉得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本能地问道:“张公公呢?”

“张公公和藩台大人一样,全都在都司衙门!”

彭十三一个挺身利落地跳下了车,旋即转头对车上说道:“三老爷。我去那儿找人?。

“且慢些

张掉想到张越之前给了张谦的手书,又把办货的事情都交托给了他,虽则如此,大半时间都用在布政司衙门的公务上,甚至还有闲暇到刘达那儿去。渐渐地,他那股躁动和急怒就慢慢平息了下去。分明知道人家是寻衅。张越绝不会无知无觉地送上门给人自投罗网。

“这事情急不得,你去打探消息,不用去都司衙门大门,只在附近张望一下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