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七百五十八章 郡主亲提点,倾轧几时休

朱门风流 第七百五十八章 郡主亲提点,倾轧几时休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五月的京师已经是入了夏,一连十几日无雨,太阳又是火辣辣地悬在天空,宫中和达官显贵无不是大量用冰,就连平日节俭的杜家也是在上房里摆了好几个冰盆。原因很简单,回家小住的小五如今已经身怀六甲。她本就是闲不住爱动的,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已经是捂出了一身痱子,于是别说裘氏小心得不得了,万世节也心疼,索性把人留在了岳家调养。

这天,母女俩照旧呆在上房里头,小五捧着裘氏递过来的肚兜爱不释手地仔仔细细瞧着,随即就笑着眯起了眼睛:“娘,你的手艺真好,看这鲤鱼绣得活灵活现,真是鲜活可爱。等孩子出世了戴上这个,那可就好看极了!咳,我做的那几件小衣裳就差远了……早知道如此,我当初就该跟着姐姐好好做针线,过年时她打发人送来的几套衣裳,全都是好针脚!”

“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是不成的!”见小五的脸颊明显比平日胖了一圈,瞧着白白嫩嫩,裘氏忍不住轻轻掐了一记,又笑道,“你这脾气,也多亏嫁了世节。他父母都不在,又是爽朗不羁的性子,正容得下你,没事情陪着你回娘家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也不怕同僚说闲话。你爹爹也说过,如他这等性情的人,打着灯笼恐怕也难再找一个!”

小五听母亲夸赞自己的夫婿,自是眉开眼笑,嘴上却还轻轻哼了一声:“爹爹只会夸他,也不知道夸赞夸赞我……”

说话间,外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太太,二小姐,陈留郡主来了!”

一听这话,屋内母女俩全都是一惊。裘氏连忙站起身来到了门边,打起帘子就看见朱宁带着应妈妈已经进了院子,忍不住冲那个通报的老妈妈嗔道:“怎不早说一声,怠慢了客人!”

耳尖的朱宁正好听见了这话,快步上前扶起了下台阶见礼的裘氏,又拉着手笑道:“伯母什么时候拿我当客人了,什么怠慢,我哪回不是想来就横冲直撞地闯了来,她们什么时候拦得下我?今天正好没事,在家里也闷得慌,所以我一大早出城去白沙庄瞧了瞧孟妹妹,用了午饭才回来,想着小五如今拘在屋子里动弹不得,就来瞧瞧她。”

“还是郡主明白她,这些天常常嚷嚷着要出去,也还有官宦人家的家眷专程上门来让她瞧病的,这个丫头每逢有人就高兴得不成样子。”

虽说也有人在耳边叨咕过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套,但裘氏出身书香门第,又嫁了杜桢,对此并不在意,再说小五的性子如此,万世节都能纵容,她这个做母亲的更不愿意束缚了她,于是一面笑一面把朱宁请进了屋子。果然,刚刚还好端端歪着的小五已经是下了地,正又惊又喜地迎了上来,一时间,整间屋子里都是她连珠炮似的声音。

傍晚,万世节特意在长安左门接了今晚不当值的杜桢,翁婿俩一同回家,在大门口就听说了朱宁来了的消息。因为这位郡主是常来常往的熟客,两人也没放在心上,眼看快到二门,杜桢就突然停住脚步,若有所思地看了万世节一眼。

“从前郡主就算过来看人,也多半是你我没回来就走了,今天怎会特意留到这时候?”

万世节当年也是郡主仪宾的候补之一,尽管事情未成,可对于这位冰雪聪明进退得宜的宗室郡主,他一向心怀敬意,听杜桢这么一说,他也蹙起了眉头:“岳父说的是。我记得您说过,之前有一回郡主也是留到您回来,提了内书堂的事,这一回理当也是有要紧勾当。”

唤来一个仆妇,令其进去通报一声,杜桢又和万世节放慢了速度。两人快到正屋时,大约是得着了讯息,裘氏高高打着竹帘请了朱宁出来,双方正好打了个照面。见朱宁白衣白裙,仿佛一株雪地里的白莲,万世节不禁呆了一呆,随即才跟着岳父上前行礼相见。

朱宁客套寒暄了两句,见院子里别无他人,便点点头说道:“如今内阁少了黄学士,杜学士和其余各位就辛苦了。皇上之前补了几位当年东宫的人,可终究是政务不熟放了外任,虽有心再挑选几个,但看着朝中人才济济,能料理全局的人才却少。太后闲谈间提过,如今内阁只五人,金学士多病,弘济学士又小心谨慎,便只能倚赖其余三位中流砥柱了。”

情知此话必定是张太后让人传达,杜桢和万世节便没有立刻接下话茬。果然,朱宁又前行了几步,待和杜桢擦肩而过时,就淡淡地说:“之前黄学士的病,是杨学士禀告皇上的,因瘵病会传染人,所以皇上自是派太医专心调治,由是黄学士上了致仕疏,皇上虽只允他还乡养疾,但想来年岁已大,要再回朝恐怕难。杨学士素来锐意,杨阁老不喜和人争,还请杜学士多多留心。另外,我朝官员清苦,太后亦为之叹过,杜学士若有主意,还请不要藏着。”

当初小五发现黄淮很可能患上了肺痨,杜桢就料到过他致仕的那一天——只要有名医妙手调护,肺痨并不是不可治的病,只要调养好了甚至能根治,但“能染人”三个字,却是逼得黄淮不得不退。此时此刻,听朱宁说这是杨荣所奏,杜桢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待得知太后曾叹官员清苦,他这才为之一动。

“郡主但请回禀太后,既然忝为大臣,自当处处留心。”

“那就烦劳杜学士了。刚正如顾都宪,也曾因为循旧例收受吏员钱财的事险些去职,更不用说其他清苦京官。先帝在时曾经在折钞时多加宽容,但如今朝中又有他议抬头,所以太后颇有忧虑。若是贸然听信了那些人的话,只怕会铸成大错。”

朱宁欣然颔首为礼之后就提出告辞。杜桢使万世节送将出去,自己却是站在屋外檐下出神。自古以来,官员清苦莫过于大明,即使如杨士奇和他这样的官员,食三禄也不过维持小康,更不用说那些六部属官。万世节这样最初没有田地产业撑持的,若不是张越让人代为经营,在京城就只能赁房子住,连人情往来都支撑不下。就犹如谷贱伤农一般,官员不能只靠清贵荣耀过日子,这俸贱了,一样伤官。

裘氏最懂杜桢的脾气,见他沉思也不去打扰,也不去唤刚刚遣退的婢仆,悄悄地退回了屋子。不一会儿,万世节就送了人回来,因见杜桢仍站在檐下,连忙走上前去。

“岳父,我刚才送郡主上车,她又提了一句,户部尚书夏大人如今年老体衰精神不济,虽夺情起复,毕竟是伤了身体,蹇尚书也是一样,恐怕都料理不了多久。再加上礼部等等都已经添了新人,所以皇上倒是有让元节尽快回朝的意思……还有,我……”

万世节顿了一顿,一头雾水地说:“郡主还莫名其妙地提了一句,让我好好读书,治事才能固然有了,可文采才名也是头等要紧的。”

前头的事情杜桢身在内阁,自然有数。蹇义夏原吉和杨士奇差不多的年纪,蹇义的身体也就罢了,夏原吉却因为在狱中蹉跎多年,和黄淮一样落下了宿疾,户部事务繁杂,再这么熬下去确实吃不消。可是,让万世节读书……

杜桢瞧了一眼万世节,忽然笑了起来:“郡主让你读书,你就好好读吧!好歹你是二甲进士,不要让人小瞧了。你写信给元节的时候,也把这话婉转提一提,你终究还是三年翰林庶吉士熬出来的,他却是避了馆选一直在外任官,学问两个字,就此丢开就不好了!”

傍晚已近宵禁时分,街头上的行人自然是行色匆匆,马车或是骑马人也无不是加快了速度。坐在稳稳当当的黑油马车上,朱宁靠着红锦靠垫,若有所思地瞧着别无装饰的车顶。一旁的应妈妈见她这副样子,只能没话找话说了几句,末了突然笑了起来。

“郡主怎会突然对万大人说什么让他好好读书?我瞧他那会儿大吃一惊的样子,真真是一头雾水丝毫不明白。他都已经是中了进士,那八股文的敲门砖早就丢了。”

“我又不是让他去念劳什子的八股文,他若是不明白我说的,杜学士总会明白。他是正儿八经的翰林庶吉士,又不像张越任过外职,只一味在六部迁转,什么时候才得出头?”

朱宁整理了下裳,想到今天见小五时她那满脸雀跃,不由得又想起了去白沙庄探望孟敏的情形。虽说是父母双亡,两个已经成年的弟弟都远在大宁,可她瞧着反而是开朗了许多。孟韬那个小混账单身在外头当军官,耐不住寂寞收了个通房,结果偏生孩子降生的时候,母亲却血崩死了,这孩子便只能送回了白沙庄。有了那个小小的孩子,孟敏就立刻不一样了。

“应妈妈,得空了你回开封瞧瞧。我那许多兄弟之中,若是哪家有没娘的孩子,抱一个回来给我养着。年纪要小些,不要那些五六岁就满肚子心眼的!”

应妈妈今天一直跟着朱宁,哪里不明白她突然说这话的意思,一惊之下就要劝谏。可看到朱宁闭上眼睛不出一词,她只得轻轻摇了摇头。已故的周定王那么多儿子,家家都是庶子一大堆,如今朱宁在张太后面前赫然比公主们还得宠,若是知道她要,谁家不紧赶着送上?既然朱宁下定了决心,她回去之后得访一个好的,决不能在将来给朱宁惹什么麻烦。

入夜的紫禁城中,各处要紧宫门已经下钥,除了提着灯笼四处巡查的一队队宦官,还有专门查灯烛火情的廊下家长随。这是自从当年三大殿火灾之后就安排下的人,除了他们,宫中还遍设激桶和其余灭火措施,二十四衙门更是定了严明的赏罚制度,这几年内宫的火情比从前减少了许多。然而,这深夜时分,却有人匆匆忙忙闪进了仁寿宫。

“太后。”

坐在铜镜妆台前的张太后头也不回地问道:“徐叔拱如何说?”

那宦官在地上又磕了一个头,这才垂头禀报说:“徐太医已经给黄学士调治了大半年,说是这瘵病并非无药可治,可如今病势沉重,即便救过来,要去根也必须好好调养几年,所以黄学士回乡休养是应当的。不过徐太医还提到过,说黄学士是福寿之相,应该能长命。”

“长命……”

张太后喃喃念叨着这两个字,忍不住摇了摇头。朝廷大臣要的并不仅仅是长命百岁,而是不要在不该病的时候病倒。太医徐叔拱年前给黄淮诊病的时候最初只说是肺病,但渐渐地却说是瘵,而杨荣又进言说此病易传染,偏黄淮的身子又不争气,之前竟是病得仿佛随时会丢了性命,于是更加引得朝堂中人惶惶不安。毕竟,内阁在午门之内,一个不好随时会传染人。而有了这样的宿疾,哪怕大夫说去根,又哪能留着黄淮在内阁?

那宦官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睛偷觑了张太后一眼,这才低声说:“黄学士如今病重不起,是他的次子黄采见的人。他让小的代为叩谢太后皇上关爱,说这一路上必然照顾好父亲。”

“他也曾经是一代文杰,在锦衣卫狱中一呆就是九年……可惜了……”

摆摆手示意这宦官退下,张太后便让人去唤司礼监太监范弘。尽管已经不是当年东宫的头号伴当,但范弘仍是常常侍奉在朱瞻基跟前,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匆匆赶了过来。一进屋子,他便连忙请罪,谁知道等来的却是一句让他惊骇莫名的话。

“此前是谁对皇上挑唆,说黄学士的病并不会传染别人,只是太医过于谨慎,还有阁臣相互倾轧所致?还对皇上添油加醋说了一番黄学士当年在狱中八年忠贞不二,让皇上差点开口留人?”

“太后明鉴,乾清宫所属都是小的仔仔细细挑拣过的,绝没有人敢对皇上进这样的谗言。无论黄学士病情如何,这都不是内臣该当议论的事。”范弘说着又小心翼翼地伏低了身子,然后才低声说,“小的也听小孩儿们提过这事,说这话的并不是宫中宦官,而是内书堂教习的一个翰林。随侍皇上的奴婢都是王瑾管的,他素来谨慎,决不会让人说出这样的话。”

“你说得不错!”

张太后陡然醒悟,忍不住眯了眯眼睛。金英黄润钟怀等人都是东宫的老人,王瑾虽然资格浅些,但人也安分,不会靠着这种卖人情往上爬。如果是外头的文官,那倒是可信的很,如今内阁之位逐渐尊崇,保下了黄淮,他们兴许就能捞到一个好职位。

“内书堂的事,让翰林院换四个人。他们的责任是教习,不是趁着能亲近皇上妄议朝政!”

PS:大热天的,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前几天上海都39.6了,窝在空调房根本不敢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