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八百八十章 不是火药桶,胜似火药桶

朱门风流 第八百八十章 不是火药桶,胜似火药桶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腊月三十这天的朝会并不像人们想象中是一个仿佛随时会炸开的火药桶,恰恰相反,原本只是口耳相传尚未证实的几个消息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出来,让上上下下的心情为之一振。无论是鞑靼太师阿鲁台麾下几个小部族的归附,还是南边的麓川形势转好,广东布政司的广州府和琼州府等数个州县,一年三熟,稻米产粮比从前增加了一倍……总而言之,仿佛除却京师,整今天下正是好一个太平盛世。

然而,原本就只差一个火星的火药桶终究是火药桶,当那个火星真正迸出来的时候,朝廷一下子就炸开了。其一是来自南直隶的于谦上书,上头详详细细罗列了南直隶几个最大州县的田亩敏目;其二是杜桢请定宗藩更替新法;其三是张越上的武举法。一时间,朝中为之大哗。本以为置身事外的文官们在得知了那本新制鱼鳞册上头的细目时,作壁上观潇洒看虎斗的-bsp;震惊既然过了头,这一日的朝会便草草结束了。腊月三十的朝会素来不议事,只是将各部院以及天下各处的题奏拣要紧的在朝会上宣读出来,同时也会吉布各大诏令,也就是变成了一个会声的布告板。于是,当静鞭鸣响散朝之后,众人鱼贯走过金水桥,又出了午门,这才按照彼此的派系三三两两聚在一块窃窃私语,不时有人神态复杂地往回看去。今天,又要开廷议了。

相比前时预备迎驾的那一次廷议,今日的廷议自然是人头济济异常齐全,却没有了之前从权出场的武臣,清一色都是大红官服的文官,前头的补子不是仙鹤锦鸡就是孔雀。内阁以杨士奇领衔坐在东头,六部以蹇义坐在西头,而居中的位子上则赫然坐着皇帝。只是,相比朝会上的面无表情,此时的朱赡基明显露出了不加掩饰的疲惫之色。显然,年三十还要议事,再加上仁寿宫张太后正在养病,他的心情很不好。

所以,当廷议未久,座上部阁众人须臾就争执不下的时候,他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了。杜桢所言宗藩之事,有人认为不合祖制,有人认为太过严苛,有人认为操之过急…可以说就连杨士奇蹇义,也不敢轻言赞同。张越所言武举和文举一样,设乡试会试,悉如文科例,罢巡按御史监考,以兵部及都督府并试武略技勇,自然又有人指斥武举制度乃是太祖皇帝所定,怎可轻言更改,更不可让武人参与其中。

然而,大多敌人真正在意的,却是于谦所呈的鱼鳞册,那上头的斑斑新墨在点着烛火却依旧幽暗的精一堂中显得格外刺眼,几个大员频频往皇帝身边捧着那本鱼鳞册的王瑾扫去,想说什么却又有些忧心忡忡。

十几个人中,有张越这样出身豪富的,有夏原吉这样朴素贫寒的,有像杨士奇这样重振家业的,有像杜桢这样只是小康的,但大多数人都有田产,不过是多少而已。于谦的题奏当中,松江府昆山一富户拥田五百顷,多半是邻近平民投献,只因为他有一个考中了举人的儿子;太仓州一区区致仕县令,就用种种手段霸占富民田地数千亩;松江知府,在任三年,累计收受众人孝敬田地三千亩……也不知道于谦是用什么法子打探得这般清楚,但既是写在题奏当中,谁敢不信这个以刚正闻名的都察院巡按御史?

“于侍御所奏触目惊心,扬州府一府便是如此,更何况天下其他地方?”于谦算得上是杨士奇的学生,人也是他荐给顾佐的,可他此时暗叹其人风骨,却也不得不忧心他这样锐意下去未必有好下场,但很快便打起精神说“天下田亩厘定势在必行,但单单南直隶这一个地方,恐怕就需要众多人手。”

“此事宜缓不宜急,于廷益这样的铁骨御史毕竟是少数,需得防着有人急功近利祸害地方,那才是最糟糕的。”一直没吭声的礼部尚书胡濠终究是开了腔,随即才不紧不慢地说“这事情要查,但谁揽总,谁担纲,这都得分个清楚。这事情当初皇上就定过章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定。依我看,还是先放放,下旨褒奖于廷益就走了。”

这褒奖两个字引来了其他人的颔称是,张越见一个个人纷纷点头,心中不禁冷笑,心想在座的都不是年轻气盛满怀抱负的青年了,官场几十年沉浮的老油子,哪怕自己干净,也得为了交好的同僚亲戚坍-友着想。因而,他瞟了一眼座上的天子,见朱瞻基只是皱眉,却没有什么异议,就知道皇帝眼下的心思也不在这上头。

然而,就当他以为接下来必定便是杜桢所提藩王之事的时候“朱瞻基却突然轻轻咳嗽了一声,继而正色道:“这几件事情暂时搁一搁。吏部蹇卿和户部夏卿此次北巡之前便解了府务,朕拟由吏部左侍郎郭潋接任尚书,由礼部尚书胡濠兼户部,等黄福来京之后,由其掌户部。

此前兵部尚书张本已经请辞,朕-已经准了,兵部由左侍郎张越暂署,工部还是吴中,至于刑部尚书金纯……朕给了他假休养,结果他倒是有心赴宴和人喝酒,真是好兴致!”

如今部阁并重,内阁甚至有高于六部的架势,朱瞻基但凡大事都下部阁廷议,在这样重要的人事上已经很少有乾纲独断的时候,因而这一番话一出,众人全都是大吃一惊。然而,细细一思量这番人事安排,就连张越也诧异地现,所有升降黜落都是有迹可循,并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地方,好在他这个侍郎没有因此再进一步,也不算显眼。

张本请辞在情理之中,毕竟武选司之前都是他打理,只老尚书这一下台却是有些黯然,但比起倒霉的金纯就算不得什么了。明知道皇帝是迁怒,但他随眼一扫堂上众人,竟没有一个人开口为其说话。显然,在这当口捅出这种事,没人不认为金纯是咎由自取。“宗藩之与i,等日鲁王世子、祥符王、安化王朝谒过后再议,毕竟是皇族大事,朕亦要问过太后的意思。至于武举,张越,你先别顾着这个,先把武选司职方司缺的人茬上来再说。兵部侍郎冯近既然说是病势沉重,先让他将养吧,在座诸卿推一个人选出来,元宵后把人选定下。”

朱瞻基说着就站起身,踩着脚踏下来就徐徐说道:“今年元宵,京官一律赐假五日,夜禁解除五日,期间满城燃放花灯,天下城锁则各依惯例。三位宗藩进京的事情,让大常寺多用心。太平盛世,不能让百姓失了过节的兴致。”

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取消夜禁是前头各朝各代都有的,宋朝的东京城更是全年完全没有宵禁,街上的酒楼饭庄各色铺子从早到晚热闹非凡,那一张清明上河图更是道不尽的盛世繁华。相形之下,如今的大明自是要相差许多,但在信奉程朱理学的士大夫看来,上元节不分贵贱在外厮混,方才是失了体统。但皇帝一个太平盛世,就把所有可能的反对都噎了回去。“另外,今年乒部进项如何?”

这话是看着所有人问的,但谁都知道,这话问的只可能是两个人一一一个是兼理户部的胡濠,一个是刚刚解了部务的夏原吉。

然而,两个人都是刚刚从北边那天寒地冻的地方回来,彼此对视了一眼,胡濠就低头沉思了起来,而夏原吉则是若有所思地掐了掐手指头计算了一番,随即抬起头说:“回禀皇上,比往年的岁收应该能多两成。

“那此次随行北巡的将士,多赏一个月粮米。之前上番轮值宫中的将士多赏了一个月,也不能亏了他们。”朱瞻基不容置疑地吩咐了这么一句,随即看着众人说“今天是大丰三十除夕夜,朕就不多留各位爱卿了,早些回家吧。只衙门留人轮值不要忘了……对了,朕险些忘了,原谨身殿大学士陈山的致仕照准,再赐白金百两,绢二十匹,米一百石。”

说完了这些话,朱瞻基就看了看旁边的王瑾,王瑾连忙用征询的目光扫了一眼站起身的众人,见大家并没有要奏的,自是轻轻一甩拂尘。等到众人下拜起身之后,皇帝一行人早已从角门离去。这时候,十几个大佬你眼看我眼,自然而然就分成了几拨。

新任吏部尚书的郭璐满脸恭敬地听着蹇义说话,不时点点头;礼部尚书胡淡!一面和工部尚书吴中交谈,一面已经走出了精一堂;夏原吉正在时杨溥分说些什么,没顾得上别人;杨溥一如既往悄悄走了,没留下任何声息;杨士奇杜桢张越三人则是一路,等到下台阶到了外头之后,呼吸了一口冷冰冰的空气,杨士奇就扭头看了看后头的翁婿俩。

“你们两个真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和我预先通个气!宜山,元节年轻气盛就算了,而且他也正管着兵部,你怎么非得捅这个马蜂窝?要知道,如今京里还有三位宗藩在,一个是晋藩一个是周藩一个是鲁藩,可说得上是支系最多的三个宗藩,你怎么就不把此事先往后延一延?就事论事,你的步子也迈得太大了。”“步子迈得小了,毒瘤就会越来越大,以后再想让皇上下决心就难了。

这句话却是张越代替杜桢说的,见老岳父会心一笑,他又轻声补充道:“岳父上这题奏也没和我打过招呼,直接就扔通政司了。要不是岳父先上书,我那里也有这么一份东西,只是瞻前顾后不曾送上去……”

“你别跟着宜山胡闹,你的武举法就已经够麻烦了!”杨士奇吓了一跳,皱了皱眉就冲着张越提醒道“皇上之所以今日不议,也就是为了明日的正旦大朝,且过了这几天再说。”

腊月三十的早朝并没有砰的炸开,但傍晚时分,随着渐渐零星炸响的爆竹,不少原本就提心吊胆的人也为之一下子炸开了。这其中,尤以十王府的三座公馆为最。鲁王世子朱泰堪也就罢了,他是世子,再加上鲁藩与曲阜孔家毗邻,在民间颇有贤名;祥符王朱有爝也还能保持着作壁上观的势头,他这个郡王的名声很好,再加上周藩还有朱宁这么一个郡主在,料想有什么影响也会在最后;最最惶恐难安的就是宁化王朱济焕了。

他此次是冒险离开封地,急急忙忙赶来京城告变,抵达之后朝廷倒是不曾怪罪,可也没人肯见他!他固然是在封地被自己那个该死的哥哥欺压得忍无可忍了,甚至被人借口有罪关了起来,要是再不逃兴许连命都没了。可是,他心里何尝没有那么一丝期盼,须知美圭父子都是有罪,若是万一……这晋荡的承继落到了他的头上呢?“殿下-d”

朱济焕永乐初年就奉诏来京城朝谒过,这个太监便是那时候赐的,此时见人唯唯诺诺满脸苦色,他不禁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究竟有没有去活动过!”

狠狠瞪着面前那个腰弯成了一张大弓似的心腹太监,他又厉声说道“你不是和王瑾范弘他们几个一样,都是英国公从安南带回来的,怎的就没有门路去见他们?送礼都送不出去,你这个蠢货!”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看到人竟是扑通一下跪了下来,旋即如捣蒜似的磕头不止,朱济焕怒上心头,也懒得再看这张没用的脸,坶转身就打起帘子入了里间。这大年夜出门在外,孤寂寥落更是难以名状,他反反复复琢磨了一会,最后决定想个法子探探旁边鲁藩和周藩那两家的口气。

太祖封藩时,诸多亲藩何等风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可如今又是削护卫又是不得擅离封地,简直和坐牢差不多。若是真的像传言中那样严限庄田,甚至还要降封,这个藩王当起来还有什么意思?章节更多,支持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