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慧眼明心张越,壮志小兵石亨

99第五百五十四章慧眼明心张越,壮志小兵石亨

从屈裂儿河到开平,经赏府回京,泣是皇帝钦宝的路对干张越来说,却意味着他这一路得绕行老远的路。,尽在

屈裂儿河到开平足有一千余里。而开平到宣府则有五六百里,再加上宣府到北京的三百余里,这两千里的有一多半都是在地形复杂的塞外。

虽说明军大军已经震慑了草原。他又带着几个名精锐随行,并不虞安全问题,但根据皇帝的意思,他这一趟并不是要赶回去报信,路上不用走得太急,因此他这一行自是异常扎眼。而他一到开平,见着他的守将成安侯郭亮大是紧张,差点以为御驾出了什么问题。

张越这时候也不好把皇帝那道杀气腾腾的口谕放在台面上,索性就拿出了先前那个小太监特意送来的天子佩剑,说是奉旨沿路回京催粮。面对这种说法,郭亮自是满腹狐疑,只是瞅着那天子剑”他方才没把疑惑表露在脸上。

开平乃是此次北征转运粮草的重地,之前大军开拔之前,朱橡特意下令周围无险可作为凭恃的各堡所全部迁移到内城之中,除了转运的粮草之外还在城中额外囤积了三千石粮食,又命兵仗局送来了数千斤火药以供守城使用。这随军车运用的是武网车,每隔十日路程就有一个军粮转运点。郭亮认为,所谓的军粮不继其实只是泰宁侯陈瑜在时间上出了点岔子。

“从开平过去的车运顺当得很。而北直隶虽连降暴雨,运粮倍加艰难。但保定侯和遂安伯都在想办法。不是我夸口,沿途那些堡垒中存放的军粮支应大军十日使用那是足够了,皇上大可不必操心。”

郭亮说到这里就越觉得怀疑,要是张越奉旨催粮,为何非得绕道走一趟一切正常的宣府,而且行程这么慢?可他不是那种纯粹直肠子的武人,这疑问也就藏在了肚子里,只是又提醒道:“如今大伙儿担心的倒是皇上何时能班师,毕竟,眼看就要八月了,塞外下雪早,若是碰见暴风雪,总免不了为鞋虏所趁。皇上既然派了你回来,可曾提到具体的班师日子?”

如果提了那就好了!

心中苦笑的张越只能摇了摇头:“我回来的时候,一些兀良哈残部竟然尾随大军要抢回辐重,结果为大军夹击x逃窜而去。皇上盛怒之下又下令追剿,所以恐怕还得耽搁几天,这班师也没有准日子。正因为如此,如今准备的那些军粮应该还不够,需得再运上去一部分。”

郭亮自然是不满意这个含糊其辞的回答,等到张越歇了一晚上再次上路之后,他就立玄直接派了信使前往北征大营验证。虽说那是张辅的本家侄儿,皇帝信赖的年轻臣子,但这等时刻他不得不凡事多加小心。万一皇帝有什么闪失,他怎么负得起责任?

五天之后,张越终于赶到了宣府。由于武安侯郑亨随同北征,宣府便暂时由安平伯李安镇守。他和这一位陌生得很,自然没有太多话好说。若不是为了皇帝的口谕,他甚至不会特意跑到这里绕一回路。交谈了几句,他便从李安口中得知锦衣卫指挥使袁方头天晚上才刚离开了宣府,不由得纳闷了起来。

皇帝不在,锦衣卫指挥使不留在京师坐镇,跑到宣府来查什么谍探,袁方什么时候干起了舍本逐末的勾当?然而,他如今无心过问这些,便先向李安询问了正事。

正如郭亮所言,宣府之前那些开中得来的粮食已经早就全部运到了开平,如今这里就只是在防范北边的偷袭,一切正常的很。然而,他在宣府再次歇了一整晚,一大早正打算赶路的时候,却在总兵府门前里面撞上了几个人。

“王瑜?”

“三,,张大人?”

张越记得先前王瑜授辽海卫千户。早就带着金夙和岳母冯兰上任去了。因此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宣府这么个地方遇上。虽说他紧赶着回京。但这时候仍是忍不住问道:“你这个千户不是好端端地在辽海卫任职。怎么忽然跑到了宣府来?”

高高瘦瘦的王瑜还来不及开口搭话。后头一个极为魁梧的亲兵就抢过了话头说:“我家大人早就不是辽海卫千户了,奉兵部令年前就调了神策卫千户,此次正是急着去见安平伯商讨运粮的事。眼下军情紧急,这位大人若有话回头再说叶不迟,您让一让!”

“石亨,你住口!”

王瑜连忙开口喝止,见张越皱了皱眉,他更是后悔不该被这孩子磨的没法将其带在了身边,少不得疾言厉色地斥了两句。等到石亨满脸委屈地退后了两步,他这才对张越躬了躬身,旋即满脸尴尬地解释道:“这调任就是如他说的这回事,但我是奉保定侯之命来见安平伯的。因为北直隶先头的水灾冲毁了不少道路桥粱,而水运一时半会征调不到船,所以保定侯遂安伯商量之后。决定先让我来宣府调粮,回头再补上缺口。”

知道开平以及离开平最近的几个堡塞如今都已经把军粮往前头运了。本身存粮已经很少,因此张越闻听此言便明白了过来。宣府四大仓的粮食储存极其充足,如今暂时调拨一部分,回头再通过京运的粮食补足,这主意并没有错,但是,他和王瑜打过几次交道,一直觉着这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男人,此时见对方脸色仿佛有些不自然,他就多了几分疑惑。

“既然如此,那你来得还真是正好,我就是奉旨回来催军粮的。”

原本打算立刻启程的张越一下子改变了主意,同时若有所思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五大三粗却面相年少的x卜亲兵,心中忍不住琢磨起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不得不说,大明朝的武将仿佛都很中意亨这个字,武安侯郑亨兴安伯徐亨应城伯孙亨,这会儿冒出一个叫石亨的,难道是日后那个大名鼎鼎的家伙?只不过,眼下看来到是一员膀大腰圆的小将,磨练磨练,也许就成了可造之材。只不过,这事眼下还得搁一搁。

当下他直截了当对王瑜说道:“这样吧,我先陪你去见安平伯,然后我有几句话想问你。”

从不入流的总旗一下子迁到正五品x。王瑜早就心满意足了。也没什么继续往上爬的心思,儿心用“门心思把自己的差事办好,不要出讽漏连累了家人。然而,此前他得到的讯息却着实让他心惊胆战,此时此玄张越这一开口,柚只觉得自己的心思被人看得通透,好一会儿方才醒悟过来,连忙低头应是,同时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虽说张越比他还年轻几岁,但几次三番打交道下来,他却觉得一切交给人家总没错。

安平伯李安尽管是勋贵,却是怕担责任的人,张越愿意把事情揽过去。他自是求之不得,和王瑜说了几句话便腾出了地方。等到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张越方才望了一眼那个不情不愿关上门离开的小亲兵,随口问道:“看他的年龄大约也就是十六七岁,你怎么挑了这么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家伙?怎么,是你家里的亲戚,还是你舅舅家的孩子?。

王瑜原本还担心张越一上来就开门见山问公事,听到他问这个,他满心尴尬的同时却也觉得人轻松了一些。当下连忙解释道:“不是舅舅。他们”,他们如今都不肯和我往来。都搬到通州乡下去住了。他算是我岳母的外甥。因为家里头出了点事情,所以就跟着我历练历练,日后也好承袭了他那亡父的军职。”

是冯兰的外甥?那岂不也是大伯母冯氏的外甥?

“原来如此,那等日后你回了京,把人带来给我瞧瞧。看他那样子。是一条好汉。”

虽说狐疑,但张越不过随口一问。并不打算过问别人的家事,提了一句随即就转到了正题:“你奉命来借调宣府军粮,似乎颇有些犹疑不决的模样,是碰到了什么难处?保定侯和遂安伯总督后运车运,沿途州府一应人手都听其调度,难道还有人敢阳奉阴违?”

“加上随军前运的那些,此前66续续已经运了三十几万石粮食。但因为皇上还逗留在朵颜卫的地盘,尚未有班师的消息,所以保定侯和遂安伯决定再运几万石粮食上去。就先派我回京师。可北直隶通州保定等地之前水灾闹得厉害,如今又要赈灾,又要修路修桥,很难再腾出粮食来,况且,,况且网刚走了一趟京师的王瑜只觉得剩车那半截话异常艰难。他一斤小千户在地方上还算得上是高级军官,但在京师的五府六部面前却什么都算不上。权衡良久,他方才把心一横道:“因户部郭尚书也在外督粮,我此前想去求见礼部吕尚书,结果吕尚书借故不肯见我,到是听到一种说法。说是皇上在外,若军中有异谋。则粮草越多,异日危难就越砰这话还没说完,张越就忍不住重重一巴掌拍在了扶手上,旋即就站起身来。所谓的危难越大是怎么回事,那自然是不消说的,不外乎是有人担心天子驾崩军中隐匿不报。随即在军中拥立了一位新君,到时候回师逼迫京师承认这么一个既成事实。但是,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办到了军中黄袍加身之后,这一招什么时候还奏效过?这究竟是吕震的看法,还是有别的人故意说出来乱人心?

“京师还有什么传闻?。

“还有就是说大军和京师虽说一日一信,但最快的也往往是三四日前的消息,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的捷报,有人说这些消息乃是大营中编造的。”王瑜毕竟不安,见张越那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大疙瘩。他犹豫了半晌就开口问道,“张大人。皇上,,皇上究竟如何?”

“圣躬还安好,你不用操心得知了京师的这种情况,原本还有些担心朱林死活的张越一下子就全都想通了。皇帝一向猜忌心极重,此前得到京师的密报雷霆大怒,又问了他那样的话,如今怕是要借用此事好好做一把文章。

问题是,皇帝在猜忌留守京师的太子和文武百官,京师那一头何尝不是在提防猜疑北征的夫军?皇帝卓兵在件,太子掌政在内,最怕的就是有人两头挑唆!

“王瑜,其他的你不要多想。留在宣府协调运粮的事情也就行了。

刚网安平伯已经答应五万石粮食可以由宣府先行调运,你集中精力把这件事先办好。其余的事情你都不用操心,我现在就起程回京有了张越这句话,王瑜只觉得满腹心事都放下了。亲自把人送到门口。眼看那几个号人从总兵府门前的兵府大街呼啸而去,他方才忍不住攥了攥拳头,心中着实松了一口大气。他把妻子和岳母安顿在了京师。若是京师真生什么动乱,他又怎么办?既然张越赶了回去,凭着妻子这位表兄的能耐和人脉,想必不会生什么事。

虽说最初不认识的时候很是冲撞了两句,但眼下既然得知了对方是谁,跟在王瑜后头的石亨自然也眼巴巴望着那烟尘滚滚离去的一行人。好一会儿,他方才开口问道:“表姐夫,那真的是大名鼎鼎的小张大人?”

“怎么,这会儿知道怕了?”王瑜又好气又好笑地转过身来,没好气地瞪了这个惹祸的外甥一眼。随即语重心长地教刮道,“既然离开了家里,你就该学着谨慎些,别凡事咋呼呼的。像小张大人那样不计较礼数的终究是少数,换成别人。指不定给你什么脸色看。你爹辛苦了大半辈子,这才好不容易让那个指挥全事的军职变成世袭,他去世了,等你到年纪之后,这个职位便是你世袭。你要是不好生用心,到时候未必能够顺利。”

“表姐夫你也太小看我了,不就个指挥全事么!我当然会好生磨练自己,以后上了战场,一定会比爹爹立更大的功,比爹爹当更大的官”。

听到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言壮语。王瑜忍不住揪了揪下颌的那几根胡子。知足者常乐看来只适合他自己,这今年仅十六就已经生得牛高马大又肯下功夫苦练的小家伙。异日说不定真是一员勇将。既然如此。两年后兵部武选司那一关,应当是很容易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