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六百八十二章 身为人子

朱门风流 第六百八十二章 身为人子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一犬亲重病这四个字对于张越来说不啻是脐天霹雳。这公咚门个,父亲张绰虽然常常不在身边。但他却总能体会到那种无时不刻的关切。相比母亲孙氏用唠叨来表达关爱,父亲张绰并不是多话的人,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暗处悄悄地打点一切,为他扫除那些后顾之忧。尽管世人往住只知道他张越,很少知道他的父亲姓甚名谁,但那却是他不可或缺的至亲。

此时此刻,他一个激灵跃下了床,随手抓了一件衣服便踢拉着鞋匆匆奔出门去。崔妈妈拦阻不及。见杜绾也急急忙忙地起身,她赶紧上前服侍穿衣,口中又安慰道:“三老爷自来便是好身体,从小到大连个头疼脑热都少得很,想来不会有事的。再说了,京城里名医云集,凭英国公的面子,就是请太医也使得,决计不会有事的

“若没有大事,就不会派了高管家亲自过来!”张越可以气急败坏直接冲出去,杜绾却不能衣衫不整出去见人,利索地穿好衣服便到刊炭妆台前,拿起梳子梳理起了散乱的头,三两下便绾好了一个髻,口中又说道,“公公那牌气谁都知道,最是不愿意因自己的事惊动别人的,若不是什么要紧的关头决不至于如此”

说到这里,正伸手往一旁的红漆妆盒中去取暮子的杜绾忽然停住了手上的动作,扭头对崔妈妈问道:“对了,高管家是一个人,还是另外带了人来?跟来的人是谁?”

崔妈妈连忙答道:“来的一共是两个人。高管家身边另一个人戴着毡帽,因低着头,匆忙之间我也不曾看清,仿佛有些面生。”

本来只是因心里有些疑惑随口一问,听到这情形,杜绾顿时皱起了眉头。事关重大,既然连管家高泉都亲自过来了,带的总该是家里得用妥当的老人,怎么也不可能挑新进的人跟随伴当。再说了,前些天张绰让人报喜讯的时候也没提过身体不好,怎么忽然重病?

这会儿不是猜测的时候;她只能把这些想头藏在心底。打崔妈妈去其他各处屋子里报个动静。她就独自出了院子。还未到二门,她就看到往日跟随张越出门的牛敢正等在门前,连忙走上前去。那边牛敢瞧见她,连忙躬身行礼。

“少爷适才让人去府衙请假了,又吩咐少奶奶若是来了,请先去西边对二小姐和姑爷说一声,不必直接去书房。”

听到这话,杜绾怔了一怔,便贞了点头。等到里头的秋痕琥珀和崔妈妈一同追了出来她就吩咐崔妈妈和琥珀留下,自己带着秋痕往西院行去。这一路上,秋痕自是忧心仲仲,她的脑海里却是生出了一个个惊悸的念头,从时疫到外伤。最后心里忽然一跳。

书房中,高泉这个来报信的正主儿却并不在。原本满脸焦急紧张的张越坐在书桌后的交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面前的书桌,好半晌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重病的是那位天子,而不是他的父亲,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如释重负的消息。对于身为人子的他来说,父亲才是最要紧的,他和朱高炽无亲无故,这位天子是死是活和他没什么相干。对于一直在计算朱高炽日子的他来说,这所谓惊讯也不算太惊人匕只是,要让他父亲使出这一招,恐怕是张辅的授意。

“6公公,皇后娘娘让你到我这里来报讯,那么可是说太子殿下那里也已经得了消息?”

一路紧赶慢赶,这京城到南京的千多里路只花费了四天,6谦这会儿只觉得浑身瘫软困倦已极。这会儿喝着又苦又烫的浓茶,他使劲眯了眯眼睛,这才说道:“没错。海寿这会儿应该已经到东宫了。皇后娘娘把事情交托给了英国公,足可见还是信得过小张大人你这头。毕竟,南京到京城远,山东和河南到京城近,赵王殿下这会儿恐怕才网到彰德。太子动身的事情要是不能遮掩一二,只怕这路上不太平。

他扫了一眼木头人似的高泉。又叹了一口气说:“咱家当初动身早,京城那消息大概能瞒三四天,多了就不成了小张大人,你可赶紧些,这会儿消息估摸着已经传出京城了。虽说京城有皇后娘娘坐镇,但毕竟太子殿下不在。储君有失,那可是大乱子。”

“好,张公公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越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思量了起来。此前朱瞻基为了避嫌,还从未召他入过宫,但自从那次在朝天宫中见过朱瞻基之后,那个曹吉祥每日里都会过来,问些里里外外的消息。因那个家伙在宫中并不是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长得没特色,打扮也不起眼,进进出出也不曾惹来多少关注。但这一回生如此大事,怕是宣召的人就要来了。

就在他反反复复计算路线利弊的时候,书房的门忽然被人敲响了。紧跟着就是张布的声音:“少爷,外头黄公公来了,说是太子殿下派他过来的!”

闻听此言,张越心中一凛。当即和张谦对视了一眼,随即就上前去开门。见张布后头赫然站着黄润和曹吉祥,前者一见他便露出了笑容,后者则是一味低垂着脑袋。心思一动,他便长叹一声,对黄润拱了拱手说:“黄公公恕罪,一早我刚刚得信说家父重病,这会儿心思正乱,恐怕得请您稍待片刻。”

“不妨事不妨事,太子只是因偶得了几幅上好书画,想要拿来请张大人赏鉴赏鉴。”

黄润口中说着,心里却想这个借口实在拙劣。只这会儿看到张越横在书房门口,并没有请他进去的打算,他顿时想到了之前海寿报信时说还有人往张越这里来报信,连忙转头对曹吉祥喝道:“别杵在这里碍事,到门房那边去照看着马,这儿自有我和小张大人说话!”

看到黄润打走了曹吉祥,张越便抬手把人请到了书房里头。一进门,黄润一眼就看到了一身青衣小帽打扮的6丰,不由得吓了一跳,随即就长长舒了一口气:“原来竟是6公公到这儿来了,既如此,太子殿下到时候启程上路也能放心一些。”

尽管黄润的话很能让人心头熨贴,但6丰实在是困顿得狠了,再加上心头装着这么一件沉甸甸的事,他着实不敢打什么保票,更不敢把事情往身上揽:“黄公公别往我脸上贴金,咱家虽说管着东厂,但南京这边的锦衣卫可指使不加上锦衣卫因为前头的事情乱成团。如今也没理那八消来,咱家也就是个信使罢了。

只是个信使?要是真要信使,用得着派你这个东厂厂督亲自来?

黄润心中大骂。脸上却不好露出来,于是便索性把目光转向了张越,因问道:小张大人,太子殿了如今正急得火烧火燎。虽说祭陵已毕,但之前毕竟是皇上有过诏书,让殿下暂且镇守南京的。而且,这要是一走,其余随行文武等等毕竟难办,还有那么多仪仗。要是只带府军前卫,也只能精选骑兵,可这些骑兵加在一块也没多少。就怕路上,,那个不太平。”

黄润险些脱口说出路上遭人劫杀,好容易改了口,他更是唉声叹气了起来:“就是运河上,仓促之间寻船动静太大暂且不提,而且这三五条商船实在显眼。再说水路也太慢了。再者,水路6路全都必然要经过山东,这是躲也躲不过,避也避不过的!”

“太子殿下打黄公公你过来,可还有其他吩咐?”

“殿下就是让咱家问问你的主意,若是一时半会想不出好办法,就请你入宫一趟。”

张越虽有些腹案。但这毕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因此他当即就站起身来:“既如此。我去换一身官袍,这就入宫。既然我爹“重病”我也只能厚颜向殿下请个假。”他说着就回过头对6丰道,“6公公,你毕竟常常上我家里来,认识你的人太多,恐怕要委屈你在我家中暂时藏一眸子,抑或是说你去见见郑公公王公公?”

6丰虽说是张谦的徒弟,但他的心性却和张谦截然不同,与郑和王景弘亦是说不上话。此时听张越这么说,他几乎是想都不想就连忙答道:“东奔西跑反而走漏了消息,咱家就在这儿等着你。总之不出这个屋就是。”

得到这样的回答,张越再无犹疑,对黄润点了点头,到门前吩咐张布几个好好看着书房就匆匆回去换衣服。因杜绾和张怡孙翰赶了过来,他也不好多说。只说父亲病得重,这会儿太子既然让人宣召,他正好设法去告个假回京。看到张怡满面忧容,孙翰正在那儿使劲安慰她,秋痕正挨着琥珀低声啜泣,他就对杜绾使了个眼色,只说高泉赶路疲累。这会儿已经让其歇下了。等到换好一身素纱官袍,他出了门去,找来胡七之后,打了他先去报信。

南京六部五府和詹事府翰林院等等衙门全都挤在皇城前头东西长安街和崇礼街之间的地块。此时已经是上午巳时二刻,张越等人一到这里,就看见好几个身穿官服的官员在各衙门之间穿梭,而西长安街尽头的长安右门前亦有官员等着偈见。他有黄润带路,自然是不必在那儿焦躁地站着等,直接就进了长安左门,让不少人艳羡不已。

一直等到他进了端敬殿的南书房,一路相陪的黄润才退了下去。偌大的书房中除了高高的书架和桌椅摆设,便只有他和朱瞻基两个人,屋子里的气氛竟是有些僵硬。好半晌,朱瞻基忽然重重一巴掌击在桌子上,随即垂下了肩膀,竟是喃喃自语了起来。

“早知道如此。我之前来的路上就不应该拖拖拉拉,,不拖拉我也未必在回京的路上。父皇是固执的人,打定主意就不会更改,,可恶,难道太医院那帮人事先就没有丝毫察觉,非得拖到这个份上?上次我就没赶得上见皇爷爷最后一面,身为人子,要是这一次”

瞧见朱瞻基那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张越不禁想起了自己早上乍一得知张绰重病的情景。朱瞻基毕竟不是当年的朱高炽,这位储君和父亲同甘共苦的时候多。提防暗斗的时候少,父子之间终究还没有变成如对大宾的君臣。只这会儿劝什么都没用,他想到自己乍然得知“噩耗,时的震惊失神。就开口说道:“其实今早的信使是借着臣父重病的借口赶来的,那会儿臣只觉得天塌地陷。殿下和皇上父子情深,自然更是如此。”

朱瞻基虽说情绪激动,但多年的养气功夫很快占了上风,听到张越这话时,他已经醒悟到了母亲的用意。英国公张辅掌京师兵权,这种时候唯独派人知会张越,不但因为他和张越旧日便有情分。而且也走出于笼络张氏一门的考量。完完全全冷静下来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沉声问道:“母后既然让人知会了你,我总算有个人能商量商量。如今我得尽快赶回去。但暂时不想惊动随行人等,以免泄露了风声。你有什么好办法?”

“办法是其次,先是人手调派和任用。”张越微微一顿,见朱瞻基留神倾听,便继续说道,“臣的意见是,黄老大人留下,有他和赵尚书在,足可挡去大多数麻烦,也可以牵制刘观。不是臣背后指摘别人的不是,臣一直怀疑他和先头永平公主有些关联。让丰城侯等几个带上魏知奇整顿府军前卫,打点行装出,他是府军前卫的老人,让他整备最合适不过。此外,若锦衣卫能配合着动一动,那就再好不过了。至于南京沐守备等本地勋贵,让他们出一些家丁等等,护送臣北上探父。而殿下不如借此机会和臣同行。”

这言下之意朱瞻基何尝听不出来,眉头不禁大皱。若是带上文武大臣大队人马,这一路上至少得十天半个月,然而,倘若他混进张越的随从中一起赶回。那么必定能悄无声息,更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抵达京城。只不过,张越为什么要沐听等人借调家丁?莫非是想借此将这些南京勋贵都绑在他这一条船上?

这时候,张越又开口说道:“众所周知,南京往北京有两条路,运河水路和官道6路,但是,这两条路都需得经过山东。按照汉王的手段心性,只怕山东等地的武官都被他收买得差不多了。所以即便要走,路线也得好好斟酌。

除此之外,还有别人不甚留心的海路,从太仓出沿海慢行,直至天津下船。这一路再赶到京城,就可避过山东。如今海上季风倒是正合适,而且好就好在下番官军都在,太仓的船已经得令修过不少,若要走随时就能扬帆。不过,海船太缓慢,再且也怕遇到风浪礁石,用来赶路恐怕是不太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