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七百零一章 血雨腥风,论功行赏

朱门风流 第七百零一章 血雨腥风,论功行赏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斤君登基,本应照例是大教天下,国丧?后便应当喜庆妹吏何况汉藩作乱不出一月就被平定。然而,九月的京城却笼罩在一片微妙的气氛中。

半个月前,握有天子剑的张越在青州府向皇帝上了加急奏疏。送上了从汉王府拨到的书信,以及整理出来的长长一份名单。数日之后,经部议廷议皇帝御批,旨意又飞往青州府。于是,接下来的那些日子便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九月十三日。诛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及以下二十二人。

九月十六日,诛乐安汉王府天策护卫指挥千户百户共计四十一人。

九月二十三日,诛沧州卫指挥使以下军官丰九人。

九月二十六日。诛天津三卫指挥使以下军官二十一人。

此外,宣府、大同、居庸关等地坐死罪的军官不下五十人。等到张越回京之后。朱瞻基方才把此案后续下锦衣卫办理,只是,在有心人看来,哪怕是凶名卓著的锦衣卫,在恶附逆基本上被杀干净之后。接下来恐怕主要便是戍边编管,难能再杀上那么多人。

血雨腥风震慑了那些怀有二心的人,却也令更多的人看明白了眼下朝堂的方向,于是,自朱高炽即位之后门庭冷落车马稀的阳武伯府。如今再次呈现出车水马龙宾客盈门的景象。只是,网刚从山东回来的张越好容易得了十天的假。哪里愿意受这种纠缠,索性吩咐下去闭门谢客,毫不留情地让无数怀着热炭团一般心思的人吃了闭门羹。

如今已经过了十月。再过三日便是顾氏二十五月大柞。尽管家里一众人都没法赶回开封。但在家里仍少不得好好操办一番,因此张张起张赳全都请了假回家。兄弟几个全都经历了一番武安侯胡同车马难入的情形。

孙氏带着女人们安排大祥祭祀,许久没好好说说话的兄弟几个围坐在瑞庆堂东边的耳房坑上,自然是少不得一番话说。看到年纪最小的张赳满脸兴奋地提到妻子有喜。三个已经为人父的兄弟不禁会心一笑,又是恭喜又是取笑,打趣了他好一番才转到了其他的话题。

“武安侯镇守开平。爹爹镇守交阻,这条武安侯胡同已经安静小两年了,想不到如今还会有这么热闹的时候。”张起性乎直爽。此时一面录着桶子,一面笑呵呵地看着张越,“我原以为这次肯定可以随着御集去山东立立功的。想不到人还没走那儿就平定了。三弟你虽是文官,可咱们这些武官都没你杀的人多。”

正喝茶的张越听了这话险些没一口喝岔了气。等平复了方才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你以为我很想杀人么?都是被逼的,你问问大哥,他当初最初上阵杀偻寇是什么感觉?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眼看着人头落地的滋味绝不是好受的。”

张一听到偻寇。就想起了那一段绝不美妙的经历,连忙岔开话题道:“要我说。汉王…汉庶人死的真不是时候,要是早死,也不会惹出那么多事。”

一直不吭声的张赳这时候却插了进来:“我倒觉得他死得正是时候。要是他早死,那些早就效忠他的天策护卫也许会隐忍一段时间,然后把世子推出来继续造反。这些宗室都惦记着太宗皇帝当初夺取天下的经历,谷王、齐王等等不是都怀有异志,后来都被一一治罪了么?与其拖到将来解决。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省得日后一并麻烦。三哥这次可是替皇上斩草除根了。皇上如今赦免了汉世子和那几个郡王,不过废为庶人幽禁西苑,可我听说。皇上已经决定要问罪赵藩。”

翰林院庶吉士虽说没什么品级,却比寻常外臣更加接近内廷,因此消息也灵通得紧。张越倒是早就知道,张张起却都没听说过此事,当下连忙追问。眼见张起一心惦记着打仗,张越只得干咳了一声,可他还来不及说话,张赳忽然郑重其事地说:“大哥二哥三导,有件事我得和你们先说一

张赳如今的脾气比从前好多了。自然不比从前的人缘。三人看到他眼下这么严肃,不禁面面相觑。张起连忙坐直了身子。笑眯眯地问道:“四莫非有什么大事要咱们帮忙?”

“不是什么朝堂大事,只是家事。”张赳犹豫了老半晌。最终还是直截了当地说,“祖母还在的时候,就在这武安侯胡同尽头置了地,只是宅子一直空着,也没怎么整修。父亲来信说,等到他们二十七月服除,不许动土木的国丧禁期过了,就把这一片宅子都打通。”

此话一出,不但张张起愣住了。就连张越也呆在了那儿。好一会,张才涩声问道:“四,莫非你是觉得等到大伙儿回来,这家里人口多,所以要搬出去?若是因为那一条,我和二弟可以保证,家里的事情绝不会如从前那样闹晓”

“不是这话。”张赴听着就知道张会错了意。连忙解释道。“一家人固然是一家人。但若是没个分隔,各家想做点什么私事,都得担心传到别人耳中。如此难免有些不方便。再者。二伯父是伯爵;我爹丁忧期满之后要复出。官品又不一样;就是三哥,也不知道此次接下来会如何擢升。大家仍是一家人,但有些事情,不得不有个预备。三家宅子挨在一块,和从前几乎没什么两样。这又不是分家。三家挨在一块儿,也能有个照应。我虽然不愿意,但这是爹爹的话,爹爹那人的执拗你们是知道的。”

张赳早就察觉到父亲张信对于住在这阳武伯府总有些郁郁寡欢,此时不禁叹了一口气。

而张越仔细想了想。便觉得此事也属自然,于是便一块劝说两位兄长。仍不死心的张起劝了张赳好一会,见实在是没法把人劝回头,只好唉声叹气地答应了下来他心里清楚得很,一直对于当主母很是热忧的母亲东方氏,一旦回京,必然不会拒绝这么一个提议。

遥想祖母顾氏在时一大家子的其乐融融,如今不知不觉,顾氏竟已经是逝去两年,兄弟四个都有些感伤,就在这时候,门外传来了一个丫头清脆的声音。

“各位少爷。宫中打人来报信,皇上派王公公来颁赏,让家里赶紧做个准备!”

自打张越回京陛见获准得假之后。就知道总有论功行赏的这一天,因此这会儿听到并不觉得意外。倒是张起立川入;起来。快步到外头打了那丫头。又高声吩咐人去准备。巩印就进了屋笑道:“三弟二十出头便是四品官。如今再论功行赏。不知道得到什么地步!若是年纪轻轻再封一个爵位,咱们张家可就是前所未有

一门两爵的情形在大明朝虽稀罕,但还是有,巩昌侯郭兴和武定侯郭英便属一例,而徐家甚至还有一门两个国公。只不过,前者算是洪武朝的功臣,又沾了郭妃的光。后者则是因为永乐帝愧疚于舅舅徐增寿,都并非常例。所以。听张起这么起哄,张越却哂然一笑。心想这爵个要真这么轻松容易。那么。永乐皇帝朱林就不会把安城伯这个爵位画在纸上给他。

因张家常常有前来封赏颁赐的太监,上上下下早就习惯了这摆香案迎接等等勾当。一应准备堪堪就绪,王谨便带着随从到了。他笑容可掬地和张越打了个招呼。等张家人都已是齐齐拜了他方才展开了诰命文书。

那对仗工整用词考究的文章张越一听便知道是杨士奇所作,而他对于那些赞誉早已经免疫,于是只细听那些要紧的。

咒…今特进张越右副都御史,亚中大夫,授勋资治少尹,妻杜氏为淑人;其父张掉授中奉大夫。母孙氏为夫人;其子张晔俟成年之后。官勋卫”

这赏赐并不出乎张越意料之外,毕竟散官虚衔的作用原本就是用来搞赏臣下,惟有在都察院中更进一步很让他哭笑不得一一这实在更像是对他之前数遭御史弹劾的报复。然而。他却没料到,这一回父母双亲竟然一同沾了莫大的光。须知中奉大夫乃是正二品散官。夫人的诰命仅在一品夫人之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盼望着那凤冠霞帔。错愕之下,他虽说口称谢恩。心里却少不得嘀咕了起来。这要是父亲丁忧守制期满,怎么授官职?

宣读完之后。王谨就笑容可掬地将这鉴金三轴诰命交给了张越,随即却没有立刻就走,而是和张越一块进了张家的瑞庆堂。接过小厮奉来的茶喝了一口。他便摆摆了下去,继而换上了正襟危坐的架势。

张大人。皇上原本是要召你入宫的,可今时不同往日,这实在是有些显眼了,所以皇上前思后想,还是打咱家趁着宣弃的功夫和你说一声。先头太宗皇帝已经铸好了你的安城伯铁券,皇上这次有心重赏,结果还是太后一席话把皇上劝住了。太后问皇上。是想给了你爵位,从此让你做个富贵闲人,还是把那爵位放在以后再封,让你乎乎孙,孙得沐皇恩,富贵万年?结果皇上自然哑口无言了。于是。这才有了这一回令尊令堂的封赐诰命。毕竟,皇上心里老觉愕不得劲。于是便只能厚赐他们。”

张越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口中称谢谦逊的同时,心里却是大凛

张太后的名声在后世也是鼎鼎有名的,从前头种种来说,那都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明眼人,这一重提议看着大公无私,其实却也有别的一番考量,就连那位皇帝至尊。也不再是从前的皇太孙了。就在这时候,王谨忽然又说了一句话。

“散官从三品。勋官亦是从三品,按照散官勋官向来低于职官的例子,左企都御史的职衔就低了,所以才授了你右副都御史。不过,皇上一早就知道,你虽说威名赫赫,掌总都察院却不合适。早上廷议已经定了由通政使顾佐硕大人接任都御史,硕大人方正,恐怕你这性子在里头未必习惯。结果太后提了一个法子,我朝承宣布政使司原本和六部均重,年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外放则是布政使。如今你挂了副都御史衔,便可外放布政使,日后一回来。这资历等等就足够了。太后还说,你什么都不缺,缺的唯独便是守牧一方的经验。”

此时此刻,张越终于明白,为何朱高炽从被人称作仁孝太子到仁德天子,却事事都和张太后商量。这位张太后算无遗策,让人觉得不照她的意思办都不行,便好比现在,他虽不相信张太后真的对他张越另眼看待,所以才提出了此议,却不得不钦服她的眼光心计。

一国天子乃是孤家寡人。他是走得和朱瞻基太近了。而且,他骤迁高位,英国公张辅怎么办?

张大人。小张大人?”

听到王谨的连番呼唤。张越才觉自己已经走神了,便欠身说道:“还请王公公转致皇上,太后垂顾,臣不胜惶恐,定当不辜负圣意。只灿…”

他这后头的话还没说完,王谨便打断了去:“皇上原本是不乐意的,但太后既然说的有理,皇上便不得不从。只不过,天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尽有好坏繁简,皇上让咱家知会一声,你自个好好选一个地方。只要你选中了。你立了这么大的功,这点便宜总是有的。”

早在和岳父杜祯商量的时候,张越就已经打定了主意,此时差点脱口而出。但是,这会儿王谨才问他便回答,不免让人疑窦。因此他少不得沉吟许久,最后便说仓促之间无法给一个回答,需得好好考虑一番。等到把这一行人送出门。他把诰命文书供奉在了瑞庆堂后堂,忍不住看着墙上那朱林的御笔出神。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治军之道如此。驻下之道也是如此。

“少爷,少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外头传来的嚷嚷声,张越便转身出了后堂,待到前头方才看见是满脸兴奋的高泉。还不等他开口询问,这位老管家就气喘吁吁地说道:“英国公让人捎话来。万大人万大人已经到开平了!先头的使团上上下下都好好的。这几乎是多年出使塞外没有的奇迹!万大人还带来了好些蒙古人。说是贡马和贡方物的!”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张越只觉得心头徒然一松,站了好一会儿方才大笑了起来。尽管他深信万世节能够回来。但总有那种万一的担忧。如今总算是一切烟消云散了。

股修好一台台式机。唉。显卡报废了,还重装了系统,整整折腾了一天。笔记本还木有消息,不知道啥时候能修叭”昨天的生日多亏有大家的支持。否则我就太郁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