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太平天子的怨怒

朱门风流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太平天子的怨怒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曰于张越如今尚未分归部院。不用赶早去参加次日的朝暖4口,回来的第一个晚上他着实睡得极其安稳。虽说父母和妻妾儿女都不在身边,妹妹张普也暂时没从英国公府接回来,但这种真正回家的安心感却让他破天荒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愿意起床。直到那个留守的小丫头小心翼翼催了第三次。他这才懒洋洋地起身穿衣。

如今张家三支都已经分了居处,使唤的人自然也是一样各自分了开来。那些官中赏赐的官奴婢自然是全归了阳武伯府,多年的老世仆则是多半给了张信,张越只留了平素用惯的一些老人,此外也新添了不少新面孔。男仆都是父亲张绰早看好带进来的,丫头婆子等等也是新进的居多。就好比眼下房中那几个,张越许久不见,竟是几乎叫不上名字来。

用过早饭,张越就在外头书房见了连生和连虎。得知族学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除了族中子弟,附学的已经过了百人,竟是比得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私学,他不禁暗自点头。不但如此,这些学生在院试和去年的乡试中都有斩获,已经有八人考中了秀才,两人考中了举人,虽说听着不算多,但在远近已经算得上是极高的成就。毕竟,族学中的学生命岁都不大。

随手翻了翻账册,张越就欣然点头道:“不错,这两年你管得很

“小的只是照少爷的吩咐管。”连虎笑嘻嘻地行了礼,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前时少爷捎信说收了李公子和茵公子做学生,可惜他们没赶得上这一科,还得去赶明年的院试,否则今科说不定就及第了。要真是那样,少爷得了两个进士学生,可不得名扬天下?”

“你以为进士就那么容易考?”

两个学生的能耐张越清楚得很,他自己在敲门砖上的能耐有限,在应试上头更是教不了两人太多的东西,所以若是明年要参加院试,李国修苗一祥回来之后,还得另外好好参加文会好好破题拟文。他也没想着他们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不在意这些,又问起了连虎田庄上的事,得知田庄上种东西并不顺利,倒是花匠来回折腾,培育出了几种从前没有过的盆花,如今大多是卖给了各家勋贵和官宦府邸,他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走允心插柳柳成瑚了。

连生和连虎本就比他大两岁,如今他已经是儿女俱全,这兄弟俩自然也是如此。得知两人的儿女大的已经有七八岁,小的还在地上爬,他略一思忖就开口说道:“回头等静官他们回来,也需要人陪着读书,让你们两家的小子跟去认字,等再大一些也能跟着你们分担些活计。至于女孩子,回头三妹妹也得接回来,再加上三三,也有用得上她们的时候。家里以后只会事情越来越多,你们多上心多留意。日后还有大用你们的时候。”

一听这话,兄弟俩全都是喜得无可不可,慌忙跪下磕头。三房当初不显,他们被挑来陪伴张越读书,家里人却一点光都沾不上,可谁能想到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昨儿个甚至听说长房大老爷都特地过来求自家少爷帮忙?

“少爷。外头钦使来了!”

昨天王谨过来不过是以私人名义拜访,所以不用开中门,也不用换大衣裳,但此时外头报说是天使前来,便是正式召见,张越立刻让连生连虎出去帮着高泉打点,自己则是匆匆回去换了公服。等到乌纱帽团领衫上身妥当,他这才急忙赶到前院,却见此次前来的是一个面貌极其陌生的中年太监,所宣的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意思乾清宫规见。

从永乐到洪熙再到如今的宣德,宫中的人事已经变化了许多。郑和王景弘又回归了当年的老本行下西洋去了。侯显再次启程前往赏赐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等西方各国,张谦坐镇广州市舶司,刘永诚代替郑和王景弘守备南京,海寿去了宣府”若是再加上那些老死的病死的不知所谓死的,宫中已经完全换上了一批新面孔。

就好比如今这个,宣旨之后领路的中年宦官,一路上带着张越进来就一句话都没说,直到从乾清宫前高高的台阶上了月台,眼看就要把人送进去了。他这才低声说:“小的是王公公的徒弟,之前小的出时,皇上过脾气,请张大人留心些。”朱瞻基并不在正殿,绕过屏风前头的宝座,穿过东次间进了后檐,一直往里走到最东头,方才是如今新设的凉殿。如今正是燥热难当的天气,从外间到里头,张越就感觉身上流了许多,原来这屋子四面不仅摆着冰盆,还有人徐徐拉动扇叶送风,更有人捧着冰湃水果退下。

宣德皇帝朱瞻基如今尚不满三十,比起祖父朱林刀削一般的五官轮廓。父亲朱高炽犹如弥勒菩萨一般的肥胖。他的身材很是匀称,肩阔腰沉,只是,脸色颇有几分不自然的苍白,眉宇间已经有了横纹。待张越行礼之后,他端详了张越好一会儿,突然叹了一口气。

“联实在是不明白,你成天东奔西走劳心劳力,看着也黑了瘦了,可却还是精神奕奕!”

皇帝开口就是这么一番,张越不禁哑然,随即就笑道:“臣纵使劳心劳力,也只需要管好眼前的一摊子,所耗心力自然有限,若是无精打采,岂不是让那些七老八十却依旧精神翌销的老臣笑话?恕臣直言,皇上瞧着却比从前精神差了些。”

这边伺候的全都是司礼监和御用监精心挑选的妥当内侍和宫女,平素也见多了朱瞻基召见臣子,可哪怕是杨士奇塞义这样历经五朝的老臣。见驾的时候也不敢这么直言不讳。一时间,甚至有胆大的人悄悄瞥了张越一眼,想瞧瞧这位究竟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好你个张越,也只有你敢说联的精神差了些!”

朱瞻基霍地站了起来,绕过书案走上前来,又很是看了张越一番,这才意兴阑珊地说:“从前联还是皇太孙的时候,还能够在洲十卫练兵。能够在端午节射柳,能够随侍北巡,能够闲唤愉…淘弄些小玩意,,如今联想去西苑射猎也会引来一大群言官的劝谏,一个个。全都说是垂衣裳而治天下,不外乎是想告诉联,治国用文韬即可。武勇那一套已经用不上了!如今联和你若是再去校场比射箭,这输赢就不好说了”。

尽管离开已经两年有余,但张越对于朱瞻基的脾气却了解得很。朱瞻基多才多艺能文善画,并不是坐不住的人,可再坐得住,一天到晚闷在皇宫里,连想起身动一动也要遭来各种非议,他心里实在是有些同情这位太平天子。只不过,此时此玄是在乾清宫,他前头那句话是有心而,其他的就不太好明讲了。

于是,他只能苦笑道:“皇上是知道的,臣那箭术从前还能蒙混一下。如今至少也有两三年不曾用过弓箭了,只怕射十箭,十箭都要脱靶。”

“回头有机会,联再找你比过!”尽管很怀念当初朱林让张越伴他练兵府军前卫,在小校场射柳比试的情景,但朱瞻基也知道此时不是时候,于是便坐下来,又问了张越这些年在外的经过。张越简略提了提广东市舶司的诸多进展,又提了市舶司估值的诸多弊病以及改良方略,最后就直截了当地说。

“农者国之本,轻赋税可使农人更愿意开垦田土,但商者三十税一。却实在是太轻了。广东并不算天下商贾最集中的地方,但无论是海商还是坐商,一年到头的盈利,数倍乃至数十倍于拥田千亩的乡伸,所交赋税却远远少于这些人。臣听说过先前由于国库用度不足,打算调低折色俸禄的事,若是商税充足,何愁国库不足使用?”

张越人虽在外,但各色折子却每月都会送进京城,多半是形同游记杂文一般的体裁,朱瞻基每次看好了就收起来,心情不好就拿出来再看看,所以这话他一听就记起仿佛在什么地方看过,顿时点了点头。

“这话联曾经对胡淡说过,可他却不以为然,说是开源乃是与民争利,不是正道,应该以节流为本,而朝廷官员的本色俸禄就已经足够一家使用,折色少些,也可以用苏木胡梳等物抵扣,若是有抱怨的,便是不够尽忠”

“胡尚书终究是家境殷实。他哪里知道,如今寻常京官在京城赁着一间房子,为了节省开支甚至不敢将家人接过来同住,于是竟有因此而绝嗣的!至于每到年节,指望俸禄一家老少打打牙祭的也不在少数,他将折钞一下子削去一半,便是从这些人本就浅的口袋里掏钱。皇上。太祖皇帝使官员廉洁奉公,这确实不错,但官员若是清苦至此,难保就有人不生贪婪之心。而那些远在边疆的则更是如此,交阻九年一选官,臣曾经亲眼看见过,早年那些从广西云贵选调去当地方官的举人,去的时候满头黑,如今却已经是鬓苍白垂垂老矣

朱瞻基毕竟是皇帝,东厂锦衣卫监察的是官员,哪里会理会他们的生活境况,而杨士奇等人虽说也有劝谏,可他们这些得到的是敬重和信赖。但要说亲近却是不可能了。因此,张越此时用近乎白描的方式说着自己这两年在广州交阻的所见所闻,以及往返路上的那些经历,他自是越听越仔细,越听越入神,就连外头的通报声也没听见。

张越起初也没注意,但外头一连数遍通报,他立刻止住了言语。这一回,朱瞻基终于是注意到了外间的动静,本要喝令再等一会,但细细想了一想就吩咐人进来。待到一今年轻内侍双手捧着一大摞折子进来之后,无论是坐在椅子上的朱瞻基还是站着的张越,亦或是四周的那些宫人宦官,都不禁愣了一愣。

此时此刻,似乎不是内阁呈递奏疏折本的时候。

“皇上,这是都察院十一名御史呈递通政司,内阁诸位阁老阅览之后。命即刻进呈的。”

都察院三个字立时让朱瞻基的脸青了。吩咐人拿上来。他随手拿起一本,粗粗一看就搁在了桌子上,紧跟着又是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翻了大半之后。他就一股脑儿把这些全都撂在了桌子上,气咻咻地冷笑道:“好啊,联不过是用了几个阉人替联分担一些事情,不过是想寻几个能说得上话的人,他们就全都一拥而上了!好,很好,一个,个都是忠臣,就是联不是贤君!”

这话已经是说得极重,眼见四周宫女太监一个个悄无声息地伏跪于地,大气也不敢吭一声,张越也顺势一拜道:“皇上,言官言事是本分。若是有论事激过分之处,还请皇上宽宵。天子无小事无内事,还请皇上念及言官一片赤诚之心

“你还为他们说话,你知不知道,从你自永乐朝出仕直到此前外放广东布政司乃至于参赞交阻军务,有多少人弹劾过你?就连你这回在南阳府路其不平插手管的那件事。也被消息灵通的人拣出来告了,这消息比锦衣卫还快!陆丰昨天从你这儿回来就跑来向联负荆请罪,说是自己管教无方纵容了侄儿,多亏你替他管了,联骂了他几句,正寻思要嘉奖你事事留心给人留余地,结果别人倒是给你安上了一个不谨的罪名!”

朱瞻基越想越生气,暗想当初祖父朱林在的时候,那些文官无不是唯唯诺诺,若有胡言乱语多嘴多舌的,不是下了锦衣卫狱,就是打到了交阻去数星星。自己登基以来好容易把皇太孙宫时身边最罗嗦的几个人给弄走了,想不到如今还是耳根子不得清净。再一想之前他想立太子时遭到的阻力。他顿时了狠。

“传联旨意,让六部都察院和文渊阁诸部堂阁再,明日朝会后和这些上书的御史在午门质辩!张越,你到时候也留下,联就不信了这小的内监事居然还能和当初三大殿火灾的事相提并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