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下狱和上任

朱门风流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下狱和上任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用比动辄雷霄暴怒的永乐皇帝朱林来说,纹此年来,锦宋工孔镇抚司诏狱比从前空了许多。然而这一天傍晚城门关闭之前,却有两辆囚车被送进了北镇抚司大牢。早已得了讯息的房陵从上午开始就带人守在了这里,及至交接签押过后把人押入大牢。他望着那两个人镣铐缠身的背影,心里不禁生出了几许惊悸来。

这坐怨望而被下狱的不是别人,却是当今皇帝即位之初,曾经加恩宫僚而擢升的戴纶和林长憨!两人都是朱瞻基还是皇太孙时就随侍左右讲学的。同是讲学的张模陈山先是入内阁,后来因不甚得力而退出内阁。但一个升了尚书,另一个也是荣养之职,总比戴纶和林长憨如今的处境强。

尽管房陵如今仍是锦衣卫指挥同知,上头还有一个指挥使王节,但管着北镇抚司这一条,就足以让人明白他才是锦衣卫如今最有实权的人。上任伊始,对于狱中克扣索贿等等旧弊,他虽不曾大刀阔斧。可也尽过心力,因此如今的诏狱中,种种不法事收敛了许多。

即便知道属下不敢贸然克扣,他仍是招来专管诏狱事,又是自个心腹的刘百户,沉声嘱咐道:“虽然是钦犯,但一应供给不要慢待,毕竟曾经是皇上在东宫时的旧人了。”

“大人放心小的理会得,总的为将来留着地步。想当初这儿关了将近十年的两位,一出去不久就是大学士,又入了阁。”

听这家伙这样曲解自己的心思。房陵也不解释,又嘱咐了几句,随即就带着人例行亲自巡视诏狱。当看到新关进来的戴纶林长想恰是在于谦隔壁的时候,他不禁停了一停。

无论官职大在这诏狱中的牢房都是一模一样犹如鸽子笼似的间。绝无一间房关两人的情形。按照洪武年间的旧规,但凡诏狱犯人不许通话不许传递消息,若是关上几年,出来之后往往是连话都不会说。而到了永乐年间,由于朱林将人下狱少的只有十天半个月,多的却长达十年八年,纪纲被诛袁方上台之后,对这一条就放得宽了。左右隔壁若是相识同僚,也能扶着木栅栏隔着砖墙交谈几句,偶尔传看各自写的文章笔记等等,也并不禁绝。

比。,万

因此,看到于谦狭小的牢房中只点着灯在看书,他不禁想起了这诏狱中的传奇人物杨浮。再看看戟纶和林长想都是靠着墙壁闭目养神。思及两人都已经革职,他就温言道:“戴先生和林先生若是需要什么书。但请吩咐狱卒,只要是不犯禁。自然当周全。”

戴纶林长慰昔日都是劝朱瞻基少游猎多读书,这才最终招了皇帝的怨怒,如今被执狱中,彼此无不是心中憋着一股火气。听到外头的一个陌生的锦衣卫高官说了这么一番话,戴纶只是冷笑了一声,林长您却开口说道:“多谢这位大人好意了。我等旦夕且死,可若是还能活一天,便想多看看书,可否为我准备《论语》和《史记》?”

对于戴纶的冷淡态度,房陵并不以为意,听到林长憨的回答,他便吩咐了身后的狱卒。由于于谦的监房之后便再没有其他犯人,他便从此处折返了回去。

一旁的于谦听到旦夕且死四个字,忍不住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触动。见房陵等一行人从外头过去,他这才起身到了耕栏边,突然开口问道:“敢问二位可是曾侍皇上讲学的林景时大人和戴文山大人?”

林长憨到是不知道自己的隔壁还关着人,此刻听到这话,他也拖着沉重的镣铐站起身来,等挪到了耕栏边,他也看不清隔壁是谁,只听着那声音仿佛有些年轻。便问道:“我便是林景时。听小友声音年轻得很。是因为什么被下了诏狱?”

确定隔壁的人果然是戴纶和林长憨。于谦不禁呆了一呆,待听到林长慰问话,他才简略提了提自己的事。结果,隔壁立刻传来了戴纶激荡的声音。

“好,好!那些尚书大学士不敢说的事情,你却敢义无反顾地犯言直谏,都察院有你这样的风骨硬挺的后生,顾都宪果然把都察院管得好!今天我们被押解进城的时候还听说。都察院的好几个御史联名直谏,结果皇上下令在午门质辩,除阉党、罢奸佞、正名分,这三条真是条条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我和景时身为宫僚,当初也只是谏了皇上少游猎多读书,不及你们远矣!”

于谦连忙追问,可戴纶林长憨也只是傍晚进城时方才听到只言片语。对于具体情群也并不清楚,自然没法解决他的疑问。而说起自己两人如何会被锦衣卫押回京城时。两人却只是长长叹息,彼此都没有多做解释。毕竟,于谦虽说触怒了皇帝,但言官言事顶多是贬谪。很少会因此受重责,而他们俩就不一样了一那是皇帝还是皇太孙时就积下的旧怨,无有侥幸。

次日卯正三刻,一夜没怎么睡好觉的张越就早早地起了床。

如今天气已经热了,一夜折腾下来。他只觉得身上粘糊糊的难尖,索性让人打来井水擦身。换上一身干爽的袍子吃着早饭,他正琢磨着昨晚上张布送来的消息,心里打点着今天要去的地方该见的人,外头就急急忙忙有人通报进来。

报事的是高泉的儿媳,说是吏部派了吏员过来,言说早朝议定了六部诸项人事,因此让他立刻前往吏部办理关领赴任事宜。既然得了信。他自然是三口两口解决了早饭,换上官服急急忙忙赶去了吏部衙门。

吏部衙门位于大明门以东,被家人府和户部夹在当中。自从洪武帝朱元樟废宰相而尊六部之后,这里就成了整今天下最要紧的地方一无论是官职高低,总得从吏部走一遭。而如今的吏部尚书赛义,从建文年间就开始于吏部任侍郎,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可以说,不管是南京的吏部衙门还是如今这京师的吏部衙门,从上至下都打着深深的塞氏

印。

塞义历事五朝,在洪武年间就已经被御点为中书舍人,比起杨士奇等如今备受信赖的内阁重臣,他的资格自然是无人可比。多年身处高位他却仍是待人宽厚此刻在堂卜亚鞭蜘,施礼。他便亲自将人搀起,随即在办理一应事宜的时候又是一一嘱咐。但凡张越有疑问,他全都耐心解答,丝毫没有不耐。末了张越告辞时,他又亲自送到了堂下。

“六部之中,吏部、户部、兵部最重。你历事武库司和职方司。也是兵部老人了,在外也多有历练,时于部务自然是熟悉的,但如今张尚书年事已高,诸事难免会多有偏劳,还请你和冯侍郎一同精诚合力。原本大家建言让另一位尚书兼署兵部,但皇上说过不用,所以大家也就没有坚持,你心里要有个数目。

“多谢幕尚书提醒。”

王珐比北

之前只是,丁嘱交待部务,如今这些提醒却是字字珠饥,张越连忙躬身长揖谢过。待到出了仪门,他忍不住回头一瞧,却现塞义仍是背手站在台阶那儿。刚网近看时还不觉的。如今远远一瞧,他就现这位老尚书显得佝偻苍老。竟是绝不像只比杨士奇大一岁。

此后那一番上任自然是循例而行,他是兵部的老人了,如今尽管有不少新面孔,但郎中员外郎这两级多半都是相熟的人,彼此虽多了些拘束。但办起事情却是便宜。他先往见了尚书张本,继而便是下属上前参拜行了坐堂礼,一番有数周全之后。恰好内阁转来文书要问滇西南的军事,张本思量张越刚从云南回来,就让张越过去一趟。

张越回来只不过短短三天,连杨士奇和沈家兄弟那儿都来不及拜访。杨荣自然也是朝会之外头一次得见。在内阁直房外头的一重小院子里见这位主管军略兵事的大学士之前,他趁着在马车上的功夫看完了云南黔国公沐葳急递过来的麓川军报,心里对那儿糜烂的状况也有了些数目,因此在见到杨荣之后,他便顺势提出了改土归流四个字,随即又加了一句。

“楚川思氏的手已经伸到了缅甸,若是再不加以控制,西南迟早造成大患。”

“可惜,黔国公并非良将。”

尽管收了沐筋的重礼,平日也会多多少少为其说些好话,但对于如今这位黔国公用兵的本事,杨荣却着实不敢恭维,因此这会儿情不自禁地感慨了一句,随即就有些后悔了。见张越仿佛没听见似的,仍是坐得端端正正,他更是在心里提醒自个。如今面前的年轻人已经不是昔日初出茅庐的少年,而是名声大显之后已经得到重用的能臣,说话时不能将其当成后辈。

“你既然网从那儿回来,如今又就任了兵部侍郎,麓”的兵事就先由你掌管,往来军报均由你过目上呈内阁,不用偏劳张尚书了。除此之外,交阻回师事宜你也多多留心,毕竟这报功等等多有猫腻。有你这个知根知底的人看着,也不至于被人糊弄了。另小

杨荣不比塞义,虽说还不至于把张越直接当成下属看待,但交待事情的时候仍是用上了不容置疑的口吻。张越早知道这位就是如此的脾性。再加上杨荣的分派也都是公事公办,因此他也没有什么异议,待到起身的时候,杨荣冷不丁又加了一番话。

“武选司的事情还是让张尚书管更加妥当,你虽说是正牌子进士出身。可终究你们家都是军功出身。再加上勋贵中间都是姻亲连着姻亲,要是有人找上门来请托,你一个晚辈难道能把所有人拒之于门外?所以说。当初让你出任兵部侍郎,我没说什么,但夏尚书吴尚书,还有宜山都提出了异议。可皇上却觉得你在兵事上有造诣,所以,你可别辜负了皇上的苦心。”

前面这是大实话。张越听着只有如释重负,并没有什么怨尤之心。后头这话就有些微妙了,毕竟。杨荣虽没有表功,却把当时反对的人给点明了。张越听在耳中。心里自有另一番计较,面上却没动声色,谢过之后就离了宫中。

洪武永乐都是用人不拘一格的时代,只要在荐举之后投了皇帝的缘法。一介布衣也可授布政使。因而时有人说张越是因为年纪太小而吃亏;但到了洪熙宣德,用人便渐渐讲究资格。张越虽可称得上是功勋不断名声赫赫,可多次最重要的擢升全都是迁。这一次却是循资历。能提出异议的人也只是针对具体去哪一部,而非是否够资格。

尽管他平素也常常出入禁宫。但这一次从午门一路出来,遇到的官吏内监有的退避让道,有的行礼拜见,比从前恭敬了许多。在这种集体注目市的洗礼下,张越这一路上自是没法松快地思量事情,等出了长安右门上了东长安街,他这才感到浑身松快了下来。

若是在外地,新官上任自然是少不了由下属掏腰包设宴款待,以示恭敬。但此前都察院的前任都御史刘观获罪,就有一条罪名是与下属豪奢饮宴,所以其后六部大佬复任或是上任。就没有了太过张扬的人情往来。张越新官上任,这头一顿饭竟是上下官员集体凑份子。

这天傍晚也是如此,尚书张本虽没有来,但那份钱却是让皂隶送了来。其余的则是包括冯侍郎在内一个不缺,直接在从前张越常常光顾的杜康楼订下了六桌席面。若按照从前张越的习惯。书吏皂隶也不会落下。但如今正在都察院动荡的节骨眼上。他倒是不怕再遭弹劾,反而怕都察院愈演愈烈的攻势激怒了皇帝。于是早早露了口风出去,不受小吏的请。

兵部衙门平素打交道的都是那些军中的大老粗,所以在衙门里头分外端着文官的矜持,但如今祝筹交错之后。和张越不熟的人未免露出不好的醉态,寻了借口一个个离开,但相熟的那些人却自然而然丢开了外头那层伪装。欢声笑语吃完了这顿饭,眼看快到夜禁时分,一群人方才散去。张越上车的时候,顺便就把满脸高兴的万世节一同拉了上来。

“老万,我当初离京时候拜托你杨阁集家长公子的事,你可照应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